立法會議員林素蔚提出書面質詢,指將軍澳區人口近年急增,市民乘搭港鐵時車廂越來越擠迫,認為有迫切改善該線網絡,以及加密列車班次。 第137區2025 萊坊高級董事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方耀明說,六項重點基建有望幫助新界不同地區發展,遠至古洞、洪水橋等現時屬偏遠地區,改善新界地區到市中心所需時間,更加促進未來新界住宅需求。 他認為,運輸基建項目連同「北部都會區」綱要將有助新界樓市發展,促進整體大灣區發展,預料新界與港島九龍的樓價差距會由現時相差四成漸漸收窄。
- 除了兩個須由將軍澳第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
- 在第五波疫情前,來往該兩站的大部份非繁時段,列車班次由12分鐘一班,加密至8.2至10分鐘一班。
- 上述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劃、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 【橙訊】原為臨時填料庫的將軍澳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曝光,建議在該區合共填海20公頃。
- 根據影業路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報告,清水灣道近影業路迴旋處及附近道路在該項目落成後可應付交通需要。
另外,當局建議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和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除了兩個須由將軍澳第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 當局亦建議在132區建設一個建築廢料處理設施、一個廢物轉運站及一個海上垃圾收集站。 發展局說,132區新造土地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 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包括一幅80公頃已平整土地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發展局表示,填海及削波比例未有定案,承諾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把對附近居民影響減至最低。
第137區: 發展將軍澳第137區 發展局擬兩處填海:創新園及墳場對出水域
我們會在今年完成混凝土廠選址的研究,計及所需的法定程序,以及招標和建造相關混凝土廠所需的時間,我們預計這個混凝土廠最快可於二○二四年投入運作。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把將軍澳第137區建成有5萬個住宅單位的新社區,最快3.4萬人可於2030年遷入。 運輸及物流局計劃於今年年底展開《策略性研究》的諮詢工作,就研究的理念、初步分析結果,以及建議興建的運輸基建走線及功能作詳細介紹,並會繼續聆聽公眾意見。 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現有𧄌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還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同時為為配合將軍澳第137區的房屋發展,政府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即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等公共設施。
-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 故此,梁議員希望當局利用這次契機,落實基建先行的施政理念,在發展「將軍澳綫南延綫」時,將其接駁至小西灣,除了以環形方式讓將軍澳居民多一個出行方案外,亦可以解決小西灣居民長久以來缺乏鐵路接駁的問題,以一條鐵路為兩地居民創做雙贏的機會。
- 填海完成時間方面,料132區的填海將於2028年完成,以便在2030年137區首批居民入夥前將兩項公共設施搬至132區。
- 今日(23日)一批將軍澳居民到西貢區議會請願,反對當局於137區設置混凝土廠,認為該處已正在興建海水化淡廠,並已規劃成住宅區,若再設置混凝土廠會帶來不少污染問題,實屬規劃失誤。
問及會否有隧道過海,發言人引述運輸及物流局研究指,興建隧道投資龐大,要確保能帶來一定的新發展機會,惟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認為暫時沒有充分理據。 造價方面,發展局未有確實估算數字,但強調項目填海規模不太,但已經能提供5萬夥,是未來重要的房屋供應,值得投資。 發局展文件指,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文件又指,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於相對偏僻地方,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由於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藍隧道,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的道路網絡,減低對當區居民滋擾。 發展局今天(19日)公佈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容納供13.5萬人。 當局料於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當中涉及約1.26萬個單位。
第137區: 項目編號:
《策略性研究》初步建議興建的三條策略鐵路及三條主要幹道,當中包括「將軍澳線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預期將有效優化將軍澳的對外連接。 第137區 發展局建議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初步預期此發展項目可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於2030年入夥。 同時亦會研究於將軍澳創新園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進行填海。 發展局指,擬建公共房屋發展項目,以及其他規劃中的重建項目,意味九龍市區、九龍東、將軍澳及港島北岸等地區,對混凝土有強烈需求。 是次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畫、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發展局曾於2020年6月研究在將軍澳物色合適用地設置混凝土廠,以取代油塘混凝土廠;最新該局向城規會申請把將軍澳第137區政府用地、興建臨時混凝土配料廠,為期7年。
【橙訊】原為臨時填料庫的將軍澳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曝光,建議在該區合共填海20公頃。 當局在該區規劃共可興建五萬個房屋單位,公私營比例為7:3,共可讓13.5萬人入住。 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萬個單位,可作為短中期的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 據發展局公佈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初步發展大綱圖顯示,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為一幅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目前大部分土地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供填海時重用。
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填海20公頃 料建5萬夥 首批2030年遷入
未來預計將軍澳137區填海可增加約20公頃土地,加上原先約80公頃的土地,總共可提供約101公頃土地;至於將軍澳第132區則會填出25公頃土地。 原先位於137區的厭惡性設施,包括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及混凝土配料廠將轉移至132區,與維景灣畔居民相距約1000米,發展局發言人坦言已盡量減低對居民的影響。 發展局強調,132區的填海及削坡比例未有定案,但承諾即使「削唔到坡」,最多亦只會填海25公頃,如果削坡順利,則有望減少填海面積。 第137區 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等於約4個太古城 13.5萬人居住
按公私營房屋七三比規劃,區內可提供約3.45萬個公營房屋,以及1.5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預料最快2030年入夥。 去年6月,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透露,正積極研究能否在將軍澳第137區物色合適用地設置混凝土廠,以取代已發展成綜合發展區的油塘混凝土廠。 因混凝土廠在運作上需要在發展區域設立廠房,以支援附近一帶的建造工程,故研究優先考慮第137區的臨海用地,以水路運送製造混凝土的各種材料,以免增加陸路交通壓力。
第137區: 建築廢物處置設施服務熱線
由於一般建設工程不能完全吸納我們產生的可重用拆建物料,所以在未來有大型填海工程開展前,有實際需要維持將軍澳臨時填料庫的運作。 在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我們認為將軍澳第137區長遠適合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並且配以商業、社區及基建配套設施。 第137區2025 相關部門現正就初步建議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各項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及環境影響評估。 申請人發展局指出,2020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已物色330公頃土地,興建31.6萬公屋單位,以應付未來十年約30.1萬夥的公屋需求。 而在2020年12月發布的《2020年長期房屋策略年度項目報告》中,政府進一步確認其10年的房屋供應目標維持在43萬夥。 此外,申請人又指出,擬建公共房屋發展項目,以及其他規劃中的重建項目,意味九龍市區、九龍東、將軍澳及港島北岸等地區,對混凝土有強烈需求。
第137區: 將軍澳填海發展新社區 暫未有估價 擬引入大陸電力
發言人表示,若將軍澳綫南延綫最終以重鐵形式延伸至第137區,可能需要在日出康城南海岸填海2公頃。 發言人強調,已考慮當區居民不希望大型填海的意見並大幅減少原先計劃的填海面積,但這2公頃填海土地是「必不可少」,需要保護走入海底的鐵路設施。 第137區 首批3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主要是公營房屋。 發言人承認,屆時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未能投入服務,會有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提供巴士及小巴讓居民接駁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
第137區: 預算案聚焦|基層中產各有各苦 各行各業各有需求
據城規會資料,上述項目鄰近將軍澳堆填區、佛堂洲,前臨海景,對岸為小西灣及歌連臣角。 該地皮現屬「其他指定用途」註明「深水海旁工業」,佔地52,745平方呎,擬以地積比率0.42倍作發展,落成後為一幢主水平基準上33米的混凝土配料廠,總樓面22,153平方呎,提供32個車位,其中22個為混凝土車位。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暫未落實,發展局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首批居民2030年入夥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議員林素蔚、當區區議員和居民代表等表示,收集到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 他們又說,厭惡設施距離民居僅一公里,空氣污染物或容易積聚不能散去,損害居民呼吸系統健康,又預料居民日後亦需長期承受噪音和環境污染等滋擾。 粗略估算,現時日出康城約有7萬多夠居民,同區新盤近年陸續入夥,人口將會增至10萬多人,若然第137區的5萬個單位落成,整體人口有機會高達15萬人。
第137區: 將軍澳第137區擬建新社區 供13萬5千人居住
雖然如此,運輸署仍會探討優化影業路迴旋處及附近道路交通情況的可行方案,應對長遠交通增長。 在考慮到需要確定市區及市區邊緣有合適混凝土配料廠的土地,在將軍澳第137區設立混凝土配料廠是有必要,用作支持地區住宅和商業發展增長的混凝土需求,並確保預拌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擬議混凝土廠可提供持續和穩定的混凝土供應,支援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包括將軍澳第137區將來的建造工程和發展項目,也可減少跨區的混凝土運輸。
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規劃住13.5萬人 填海20公頃公私房屋七三比 最快2030年遷入
為建設一個配套完善的社區,亦會於將軍澳第137區提供所需的土地,以提供零售及商業設施、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康樂及休憩用地以及基建設施。 第137區2025 第137區 發展局同時建議在鄰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將軍澳第132區,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現於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以及電力設施、廢物轉運站等。 發展局指已考慮地區意見,現方案距最近的維景灣畔約1公里,選址接近將藍隧道亦可避免車流進入將軍澳市中心,已盡量減低居民影響。 至於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圍繞擬設置於將軍澳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
第137區: 日出康城|將軍澳137區突增5萬夥 居民憂交通癱瘓:我層樓最少跌5成
在第五波疫情前,來往該兩站的大部份非繁時段,列車班次由12分鐘一班,加密至8.2至10分鐘一班。
(三)政府與港鐵公司一直密切監察各鐵路線的列車服務,並因應乘客需求適時調整服務。 為配合將軍澳線沿線的乘客量變化,港鐵公司在二○二一年八月加強非繁忙時段來往調景嶺站及康城站的列車服務。 於第五波疫情前,來往該兩站的大部分非繁忙時段列車班次由約12分鐘加密至約8.2至10分鐘一班;至於平日繁忙時段,康城站來往北角站的班次為6.7分鐘一班,港鐵公司亦會靈活調動車務,以配合乘客需要。
最新一份財玫預算案預計,下年度(2023/24)繼續錄得財政赤字,財政儲備亦將跌至7630億元的10年新低,相等於庫房平均為每名港人保管的金額跌至10.4萬元。 自2010年以來住宅印花稅未有調整,財政預算案公佈,當中屬於100元象徵印花稅的門檻由200萬放寬至300萬,市場上納米單位、細價樓將會受惠,料有助上車客。 上述擬議發展有效期不多於7年,當中包括短期租賃招標程序,建造混凝土配料廠及其後的營運。 欲知公眾填土服務的進一步資料,請與填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策略2聯絡。 值得留意,城規會已批准於將軍澳第137區興建臨時水泥廠,為期7年,最快2024年開始運作,對區內環境影響仍是未知之數。
第137區: 公眾填料設施流動應用程式
其中為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計劃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以港島區知名屋苑太古城共12,698個單位計,137區建5萬夥約相當於新造4個太古城。 發言人表示,將軍澳區內私人住宅佔比遠超公營房屋,但由於「希望137區可自己成為一個社區」,需要日常生活設施,如果太多公營房屋,可能會令社區設施未必可以持續,尤其是商場、餐廳等配套,因此維持「7比3」的公私營建屋規劃。 另外,137區亦會配以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但當局承認, 在首批居民入夥時,延綫和隧道都未必趕及投入服務,未來會設交通交匯處,經小巴、巴士等接駁港鐵康城站。 特首李家超提出發展將軍澳第137區,涉及紉50,000個單位,同時建議興建「將軍澳線南延線」 ,把將軍澳綫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優化該區的交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