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0年歷史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為配合路政署建造中九龍幹線工程,將於明年初拆卸,運輸署指停車場將於明日(11月1日)起實施首階段封閉,停車場6至8層今日(31日)最後一日開放,不少位置都有車輛停泊。 海底隧道未建成時,駕駛人士過海前習慣在維港兩旁停泊車輛,回來才取車,很少等候汽車渡海小輪班次。 位於油麻地上海街250號的停車場大廈建於1970年,在2樓至5樓開了一個洞,被加士居道行車天橋通貫穿。 因應路政署的中九龍幹線建造工程,停車場本月起現分階段停用,明年全面封閉並終止營運。
陳帆形容,由於附近高樓林立,地底又佈滿地下公共設施管線,建造空間非常狹窄。 為提升工程效率和施工安全及準繩度,路政署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術,在電腦虛擬環境中模擬整個拆卸流程。 為了減少對市民造成不便,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期間,加士居道天橋會維持開放行車。 建造隧道期間,工程團隊需於斷層帶等鬆軟地質及隧道出入口位置安裝臨時支撐,以確保施工安全及質量。 然而,為進一步提高施工安全,工程團隊引入了嶄新隧道臨時支撐自動安裝系統,旨在減少需要人手的工序、減少工程人員高空工作的時間,以及能更快捷及自動接駁支撐管。 由於隧道將在加士居道天橋甘肅街段的地基下建造,並途經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大廈地底,因此需要將現有天橋向北移,並拆卸停車場大廈。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都市奇觀】 油麻地停車場明年拆卸 天橋「穿肚過」將不復見
建造業透過實施「建造2.0」,宣導建造業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創新」、「專業化」和「振興」的理念,從而提高業界效率、可持續性及生產力,加強監管和質量保證,改善工地安全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這信義會真理堂潔白的高塔為鋼筋混凝土建築,既是視覺焦點,上邊簡淨的十字架亦呈框架狀,顯得飽滿有力。 建築也有不少設計細節可供玩味,如弧線尖拱型的開洞入口、充滿雕塑美感的十架等,教堂背後的混凝土結構亦相當獨特。
- 他說,政府沒有察覺到油麻地停車場已意外地成為區內地標,是一道獨特香港都市景色。
- 「汽車捐山窿」這個景象的由來要追溯至1972年,當時政府決定擴建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於原有大樓(即現在的北面大樓)加建兩層及建造新的南面大樓,與此同時亦需要興建加士居道天橋。
- 他解釋,「汽車捐山窿」景象的由來要追溯至1972年,當時政府決定擴建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於原有大樓(即現在的北面大樓)加建兩層及建造新的南面大樓,並興建加士居道天橋。
- 由於平均每日有5萬多架次的車輛駛過天橋,為了減少對市民造成不便,大廈拆卸期間,天橋會維持開放行車,他形容工作極具挑戰性。
- 建築信息模擬能結合眾多圖則及資訊,展示現實世界中用以建造建築物的構件,為工程團隊提供施工期間的相關資訊,使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更為精確,提供低風險設計,將浪費減至最低,並有助工程團隊間的溝通。
- 記者以顧客身份向海庭道停車場瞭解,對方表示除了私家車之外,中型及重型車輛都歡迎停泊,所以新場的200個車位,實際未必是全部留給私家車用。
- 停車場頂層曾用作入境事務處西九龍辦事處,地面是油麻地公共圖書館。
另外,工程團隊會先拆卸停車場大廈7樓至12樓及北面大樓,騰出空間興建一段新天橋,在現有交通改道至新天橋後,隨即展開第二階段工作,拆卸餘下的停車場大廈南面大樓和長約300米的一段現有加士居道天橋,完成天橋重置工作。 運輸署表示已初步物色了一幅位於佐敦道及連翔道交界的土地作為臨時停車場,即原佐敦(渡華路)巴士總站舊址。。 )為香港一座已經關閉的公眾停車場,位於九龍油麻地上海街250號,於1970年10月13日啟用,1972年9月宣佈擴建,分兩階段完成,停車場曾設有770個公眾停車位;但配合政府進行中九龍幹線工程,於2021年拆卸。 2020年11月開始,到訪油尖旺區的車主可能要另覓地點泊車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2025 —— 為了配合中九龍幹線發展項目,油麻地停車場將於今年尾逐步停用,並於2021年開始拆卸。 中九龍幹線連接油麻地和啟德,預計於2025年通車,屆時可節省約25分鐘行車時間。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清拆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具挑戰性
服務香港50年的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因為興建九龍中幹線要在明年(2021年)拆卸。 它雖然只是一個停車場,但因為被一條行車天橋貫穿通過而聞名,成為香港其中一幢標誌性建築物。 天橋之所以貫穿大廈,並非精心設計,而是當年「見步行步」的結果,卻正好凸顯出香港人的變通能力。
- 惟選址太僻,袁智仁直言政府發展中九龍幹線原意是紓緩九龍中部交通擠塞情況,但拆走油麻地停車場卻會造成市中心車位銳減,容易誘發違泊問題。
- 記者到現場所見,新橋的橋躉已經建好,正正座落在停車場對面,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旁邉。
- 按照「中九龍幹線—油麻地東工程」的通告,停車場第6至第8層今年11月1日起停用;第5層將於12月1日停用;而停車場則安排於2021年1月1日起完全停用。
- 因此,海泓道停車場事實上並沒有令該區停車位增加,真正增加的只有海庭道停車場的200個車位,只能算是稍有補充。
- 60年代開始,政府銳意將油麻地這個曾經是九龍市中心的地區來個大變身,當時以公眾四方街(現改名叫眾坊街)為中心,政府將當時油麻地警署附近一帶土地,重新興建政府建築羣,包括目前的九龍郵政總局等等。
耗資逾四百億元興建的中九龍幹線預計二○二五年啟用,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因應幹線走線,明年初分兩階段拆卸。 路政署表示,穿越大廈的加士居道天橋現時行車安排將會繼續維持,不受拆卸工程影響。 屆時拆卸工程會採取「先北後南」方式,先拆除北面停車場,藉此騰出空間興建一段新的加士居道天橋。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服務及設施
胡指,區內一直缺少約1000個泊車位,但隨着油麻地停車場拆卸、文匯街臨時停車場因發展青年旅舍而刪減100個車位等,泊車位更形緊絀,違泊問題將更猖獗,她笑言「遲啲連違泊都冇位」。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停車場內亦貼有通告,提醒車主附近的公眾停車場為海庭道停車場及海泓道停車場,距油麻地停車場約1公里遠。 在實施首階段封閉後,停車場的私家車停車位和電單車停車位數目會分別減至440及66個。 停車場的第2階段封閉會於12月1日起實施,屆時停車場第5層亦將會停止使用並永久封閉。 東網記者今早到油麻地停車場視察,發現將於明天起封閉的停車場6至8樓仍有逾10架車輛停泊,有職員在車輛的擋風玻璃前放上通知,列明停車場大廈永久停用的時間表,及油麻地公共圖書館的臨時重置安排。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先北後南 無礙繼續行車
多條來往新界西(元朗、屯門、荃灣、葵涌)至九龍南(旺角、佐敦)或港島的紅色公共小巴線,均途經西九龍走廊,跳過長沙灣及深水埗,以節省行經原有荔枝角道和長沙灣道路線所造成的塞車時間,使車程大大少於大部份專利巴士線。 此外為減低行經西九龍走廊往來海底隧道及土瓜灣的車輛噪音,政府已在油麻地部分架設隔音板,並將大角咀道上方架空天橋最靠近民居的左線劃為路肩。 運輸署指一直關注油麻地、佐敦及旺角的泊車位需求情況,並留意到油麻地及佐敦一帶的私營停車場仍有約500多個剩餘泊車位可供公眾使用。 政府一向奉行公共交通為本、鐵路為骨幹的運輸政策,署方會繼續鼓勵公眾多選用公共交通服務前往上述地點。 運輸署又建議在渡華路、佐敦道以及連翔道交界一幅用地興建休憩設施暨停車場,地面設置花園、健體設施、遊樂場等,地底的停車場則可提供約130個泊車位。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運輸署籲使用公共交通
在施工期間,加士居道天橋、甘肅街、廟街、上海街一帶路面將如常開放,工程難度極具挑戰。 為提升工程效率和施工安全及準繩度,路政署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術,在電腦虛擬環境中模擬整個拆卸流程,提早了解和熟習過程中可能面對的挑戰。 逾六十年歷史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因興建中九龍幹線而於明年初拆卸。 此停車場因中間樓層被加士居道行車天橋「貫穿」而聞名,是為油麻地區地標,更是全港第一代公眾停車場之一。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2025 拆卸過後,除此獨特的現代主義建築物消失外,保育團體直斥會引發連鎖效應,批評政府令停車場一帶的著名旅遊景點「算命街」文化或成絕唱,既影響旅遊配套,又令當區塞車情況惡化,發展欠缺周全計劃。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設計
「政府呢度加啲,嗰度加啲,但點都數唔番700幾個車位出嚟。」她認為長遠需要在油麻地、旺角一帶覓地興建多層停車場,以彌補區內車位缺失。 他預計,中九龍幹線連接油麻地和啟德可於2025年通車,屆時可節省約25分鐘行車時間。 另外,中九龍幹線連同T2主幹路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組成六號幹線,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預計於2026年全面通車,屆時由油麻地交匯處前往將軍澳市中心只需約12分鐘,較現時大幅節省接近1小時。 為解決九龍中部東西行的交通擠塞情況,路政署於2017年底動工興建中九龍幹線。 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現時正處於工程最具挑戰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清拆油麻地停車場大廈。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油麻地東 – 建築信息模擬與實際情況對比模型
何富榮指,粗略估計現時油麻地停車場租戶中,約有100架是「搵食車」,料車位不足問題將影響他們生計,並增加區內違例泊車問題。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他近月發現運輸署在廣東道路旁加裝鏡頭,「佢哋都應該諗到將會有好多違例泊車,所以安裝鏡頭監測」。 何富榮又指,工程進行期間,甘肅街三線行車將會封閉兩線,但有區議員及地區人士向當局反映交通承載量問題,正研究是否有其他方案。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油麻地停車場月底分階段封閉 拆卸後車位供不應求料區內違泊嚴重
而政府前年物色一幅位於佐敦道及連翔道交界的地方為臨時停車場,預料提供約七百個私家車泊車位。 惟選址太僻,袁智仁直言政府發展中九龍幹線原意是紓緩九龍中部交通擠塞情況,但拆走油麻地停車場卻會造成市中心車位銳減,容易誘發違泊問題。 油尖旺區議員朱子洛說,油麻地停車場停用對當區影響甚大,據知日後大廈有望重建為全新聯用設施大樓,建議政府在大樓設一定數量泊車位,回應需求。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交通災難】司法覆核禍害 六號幹線拖延20年 九龍區塞車死結更緊
習慣把車輛停泊在該停車場的車主連先生表示,自己經常會到油麻地停車場泊車,若該停車場在日後關閉,自己只有泊在街上或是改用私人停車場。 另有車主表示,停車場拆卸後只可以選用附近的私人停車場泊車,不方便之餘價錢亦會較貴,希望政府考慮在原址興建多層停車場以便利當區的居民。 黎雋維認為,港英政府興建這種多用途設施不免帶有政治目的,以維持殖民地的社會穩定,但的確對基層生活「把脈係準確少少」。 如今政府發展社區時無法取得平衡,沒有長遠規劃,僵化地依賴商業大廈和商場補償車位數目,忽略社會集體回憶和保育活化的聲音,施政進退失據。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2025 他說,政府沒有察覺到油麻地停車場已意外地成為區內地標,是一道獨特香港都市景色。 最近有測量師在地政總署的航拍照片發現,停車場大廈分兩期落成,約70年代初先建成大廈北面部分,興建天橋後,在80年代相繼建造大廈南面和中間部分。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明年1月1日起停用
另外,路政署宣佈興建中九龍幹線時建議同步將加士居道天橋擴闊至四線雙程改善擠塞情況。 為配合工程,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及九龍政府合署將會拆卸,亦計劃同步重建加士居道天橋。 天橋於油麻地警署外面設有預留位置(現在為小型花槽),曾經計劃改建成隧道入口讓車輛進入將會在地底經過的中九龍幹線。 最新方案除了保留原有油麻地警署的舊翼和大部分新翼建築物之外,亦會在天橋加建隔音屏障並繼續保留該預留位置以及上面的花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