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數年內,其餘幾項大型工程將紛紛落成,政府須嚴格執行有利措施,並盡可能平衡各方利益,才能讓基建在國家發展機遇下發揮最大優勢。 高鐵香港段:2010年運房局基於本港人口增長及跨境旅客增長率,預計列車開通後日均有9.9萬的客運量,然而當年運房局在推算客流量時,嚴重高估本港人口增長,差距由5%至10%不等,意味整體客流量很有可能被高估,政府或需長期補貼營運開支。 香港基建項目多、耗資龐大,而且工程造價超支已成為常態,多被譏為「大白象工程」;為了填補龐大超支金額,政府屢向立法會追加撥款,以公帑「埋單」,導致民怨四起。
- 過去20年間,機場客運量從最初的2,860萬人次,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7,470萬人次;航點也從以前的120個擴展至220個,航空公司數目則是從60家增加至120家。
- 整個亞洲可能快將進入基建的高峯期,否則各國也不會那麼重視亞投行為基建融資,但如此一來,建築費用可能會比預期的高。
- 內地與港澳人員恢復全面通關後,不少港人回內地鄉下探親外,亦有人到廣東深圳羅湖區消費。
- 調查又發現,6成4認為政府不應繞過立法會,為機管局融資興建三跑擔保;約6成受訪者認為,未解決空域衝突前,不應批准建三跑。
林天福表示,融資方案按照「共同承擔及用者自付」原則制訂,會透過三個途徑集資,包括銀行借貸及發行債券;把一般作為股息派予政府的機場業務溢利,投入項目;向機場使用者,包括乘客及航空公司收取費用,初步建議向每名離境及使用機場設施的轉機旅客收取180元。 多了飛機升降會增加碳排放, 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大多數港人恐怕也不願為此放棄發展。 有指,三跑項目管理團隊早前諮詢機管局董事局意見,指三跑主要填海工程的承建商因為海砂採購出現問題,要求機管局向其額外支付約168億港元,變相工程造價上升1.1倍,若未能解決相關問題,可能令三跑項目延誤兩年。 團隊又向董事局指,承建商後來願意將額外工程費用減至約80億港元,建議機管局運用工程應急費用支付該筆款項。 團隊亦指,若機管局不選擇支付額外工程費予承建商,而選擇找第三方繼續完成主要填海工程或與承建商終止合約,所構成的額外工程費可能更多,並且可能令三跑項目延誤造成損失。
三跑造價: “三跑”造價千四億 機管局撲水離境須付200元
深圳雖較香港遲約4年動工,但預計2025年可以使用,整體工程需時約5年,相較香港2016年已動工,料2024年才完工,8年的建造期深圳明顯進度較快。 安坑輕軌在歷經6年施工,期間雖遭遇缺工缺料及疫情影響,終於去年工程完工並完成初、履勘,今年2月2日取得交通部覈准營運許可函,並於今辦理通車典禮。 三跑造價 三跑代價如此巨大,若將來建好了,卻因為空域限制等問題未解決而得物無所用,豈不變成大白象?
政府上月宣佈落實興建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計劃(三跑計劃),造價達到1,415億,並認定三跑計劃可增加升降量,但運輸及房屋局至今卻未能確認,跑道落成後航班如何跟大陸協調空域使用,確保每小時由現時最多68班增至102班。 因此,民主黨於4月2日至12日進行電話語音調查,成功訪問了814人,瞭解市民是否贊成在空域擠塞問題未解決前便興建三跑。 林天福指出,使用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有約七成是非香港居民,強調用者自付原則合理,否則由政府資助項目,香港納稅人將需要補貼海外旅客,這並不公平。 他又說,明白到行政會議關注有關收取乘客費用的水平,會研究調低收費的可行性。 對於有人提出司法覆核,他表示會密切留意發展,並指一旦工程延遲,每年會額外增加70億元。
三跑造價: 工程
機管局預計可以應付早前推算額外增加的3000萬客運量及鞏固機場為區內主要貨運中心的地位。 現時雙跑系統中,一條跑道主要供應飛機離開作用,另一條則要為飛機着落用途,但是遇到前後飛機體量不相近時,則要利用較長相互起落間區去減少危險,第三跑道完成可以大大增加運作靈活性。 立法會議員單仲偕認為收費水平太高,若計及現有的120元機場離境稅,屆時旅客使用機場便需繳付300元,擔心影響外遊及旅客到港意欲,建議調低收費、考慮延長回本期。 另一議員郭家麒亦憂慮,政府未與鄰近區域處理空域問題就宣佈展開三跑工程,最終會令三跑淪為大白象工程。 經民聯副主席兼行會成員林健鋒稱,香港建造成本持續上升,促政府適度擴大輸入外勞計劃,以免三跑造價再上升。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昨日通過機場第三條跑道(下簡稱「三跑」)融資方案,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公佈,三跑最新造價達1415億元,較原先估算增加53億元。
就性質來說,單車既是運動、亦是交通工具,單車徑 (或任何單車使用的道路) 更是不少國際城市規劃必備的元素,打造超級單車徑,可謂情理兼備。 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決定,讓人感覺是政府一意孤行,無充足民意基礎作支持,以至如今爭議紛紛。 內地限制空域,香港飛機起飛後不能即向北飛,否則會嚴重影響深圳機場運作,所以香港飛機起飛後都要先向南飛,爬升至一定高度後才能繞飛進入大陸空域。
三跑造價: 國際|伊朗示威逾百日 馬斯克:當地活躍星鏈衛星有近百枚
值得注意的是,張炳良強調,與國家民航局早在2007年已商討空域問題,訂立了廣州、深圳、香港三地的跑道規劃,未來會透過統一規劃、程序、標準討論航道細節,第三跑道日後只會供飛機降落,不會用來起飛。 三跑造價 三跑系統下,機場每年處理飛機升降量將由目前39萬架次提升至最高62萬架次,即最高平均每小時處理102班航機升降,每年可處理額外3,000萬人次客運量。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機場雙跑道系統於繁忙時間升降量已達每小時66架次,接近其最高升降量68架次,預計2016年或2017年便會飽和。
三跑造價: 寶安機場同建三跑增吞吐量 造價僅港十分一 填海範圍細近六成
對於應否由立法會把關決定興建三跑計劃,超過6成受訪者不同意,當中表示「不同意」及「極不同意」的,分別有31.3%及31.6%;而表示「同意」及「極同意」的,則分別有6.8%及23.5%,「沒意見」的有6.9%。 三跑填海計劃令水質受污染,並對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造成威脅,56.3%受訪者表示不擔心,當中表示「不擔心」及「極不擔心」的,分別有41.2%及15.1%;而表示「擔心」及「極擔心」的,則分別有24.6%及4.3%,「沒意見」的約有14.9%。 對於政府表示以1,400多億元興建三跑計劃,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不同意,當中「不同意」的有37.3%,「極不同意」的有15.4%;而表示「極同意」及「同意」的,則分別有8.6%及33.5%,「沒意見」的只有5.2%。 在是次調查中,約五成受訪者認為香港機場航運量需要加大,當中認為「極需要」的有20.4%,「需要」的有28.9%;而認為「不需要」及「極不需要」的,則分別有31.9%及9.2%,表示「沒意見」的只有9.6%。
三跑造價: 倘反對 項目或延誤兩年
換言之,馬斯克所燒的錢,夠填2.58個人工島、10.6條第三條跑道。 三跑造價 倘若將他縮水的身家用於全球最貴的香港填海基建,香港的土地面積必能增加不少。 根據一份機管局機密文件,機管局經多重考慮後尋求董事局通過與承建商簽訂附加協議以支付超支費用,並以三跑項目的應急預算付款,承建商則願降低要求至80億元,以及承諾不影響工程進度。 1.如何減低對周邊生態,如中華白海豚的影響,使其棲息地的破壞減至最少,是三跑環評報告獲得接納與否的關鍵,而只有環評報告獲通過,三跑工程才能順利展開。 當局宣佈要興建第三條跑道以增加機場效率和競爭力,但就沒有交代如何處理空域問題,人們就擔心即使有多一條跑道,飛機依然得一個起飛方向,仍是要排隊出發,無助增加每小時起降量,增加效率之說成疑。 在機場建設費方面,機管局打算在「三跑」建造期間,向離境旅客收取大約二百元費用。
三跑造價: 社會與公眾
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表示,第三跑道整項工程,包括需填海650公頃興建人工島、增建第三跑道外,亦包括新滑行道及57個停機坪、樓面面積約28.3萬平方米的新跑道客運廊、擴建二號客運大樓、每2.5分鐘一班的旅客捷運系統,及獨立行李盤系統。 深圳寶安機場去年動工建造第三條跑道,填海面積約285萬平方米,而跑道將長3,600米,工程亦包括建造相關滑行道、與第二跑道的穿越道等,總造價1,415億元。 深圳方估算造價為123.3億元人民幣,即約149億港元,為香港的三跑工程造價僅一成。 造價1400多億的赤鱲角機場「三跑」工程,包括在機場以北,填海約650公頃,工程去年五月展開。 不過,機管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在二月上半月填料生產及運送曾暫停,原因是供應較預期慢,亦受內地農曆新年假期影響,加上去年的惡劣天氣,令鋪設工序滯後18個星期。 負責機場三跑工程部分項目的承建商禮頓─俊和聯營,因合約到期需要「離場」,但公司卻拒絕向一眾建築工人「埋尾單」支付工資。
三跑造價: 三跑起動 港人受惠?
這裏有一個問題,機管局用以計算成本效益折現值所用的折現率是4%,折現率愈低,效益的折現值便愈高,會否報告所假設的折現值過低,因而高估了其效益? 我不認為4%有什麼不當,但為免爭議,也應考慮到較高折現率意味着什麼。 上述融資方案的修訂雖不甚重要,但更大的議題依然是「三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關於成本效益的估算,機管局一早已找了一家顧問公司替它工作,2011年時已發表一份報告,主要以2009年時的數據去推斷未來,到今年1月,又出了一份新報告,並把各數據更新。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港珠澳大橋本地工程自2011年起動工,6年以來香港一方的工程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 而2011年至2016年第三季,大橋本地工程共錄得234名工人受傷,承辦商忽視地盤安全,地盤管理有問題,政府難辭其咎。
三跑造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三跑」估計在二○二三年建成,換言之,未來八年離境旅客須支付建設費。 根據條例,機管局有權在特定情況制定收費,只須特首和行會批准便即可向旅客收取機場建設費;借貸和發債亦毋須得立法會批准。 機管局報告所公佈的數據並不容許我們計算出在不同折現率下效益有多少,但卻公佈有所謂的經濟內部回報率(EIRR)。
三跑造價: 環保空牆 可予解決
另初步結果顯示,在水域上的觀察,中央水域並無發現中華白海豚及江豚,但於水底的聲學監察中,則於中部水域發現極少量中華白海豚,江豚則集中於交椅洲、坪洲等一帶,基於有關調查結果,當局認為中部水域並非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重要棲息地。 參考其他地區大型填海計劃的事後調查顯示,將有可能令某些相鄰區域的水流加速,導致海岸侵蝕及生境改變,或令某些相鄰區域水流減速出現海牀淤積或鹽化,隨時變成生態死域。 關注機場團體「人人監機會」提出1992年《新機場規劃總綱》削山方案,透過將大嶼山東北的兩個山峯大陰頂和花瓶頂分別削低12米和60米,騰出空間讓現有的雙跑道實施「混合模式」,同時升降航班,增加升降容量。 政府以一幅航班飛向機場南面鳳凰山的示意圖,指出混合模式須要削去大嶼山多個山頭,做法並不可行;不過機場發展關注網絡就指,須削的山頭應該只有上述兩個,質疑圖中飛機為何「不是往跑道方向飛,卻無故飛向眾山頂」,批評政府是為三跑護航而造假,營造出削山範圍廣泛的效果。 關注團體「人人監機會」召集人、前天文臺臺長林超英表示,廣州白雲機場第三條跑道落成後,因為空域有限問題,航班處理量每日只增加10班,他擔心香港建新跑道會面對同樣問題。 三跑造價 他批評在空域問題未解決前拍板建機場第三跑道是「大香港主義」的霸道行為,破壞珠三角地區合作互利基礎。
三跑造價: 興建「三跑」是發展硬道理
今早(16日)約有40名工人在機管局行政大樓外靜坐抗議,亦有多名二判承建商到場向禮頓追數,涉款超過2,000萬港元。 禮頓未有代表現身交代,而機管局負責人事後到場警告工人觸犯局方附例,要求離開。 行政會議通過造價高達1,415億元的機場第三跑道計劃,關注團體「人人監機會」召集人、前天文臺臺長林超英表示,擔心香港建新跑道後,會面對空域有限問題,最終第三跑道只能增加有限航班。 張炳良說,現時機場雙跑道將於今年冬天達到升降量上限的每小時68架次,有需要興建第三條跑道。
三跑造價: 香港機場第三跑道造價1415億元 建議向旅客收180港元建設費
調查結果顯示,要公眾信服支持三跑計劃,政府必須提供更多資料,包括與內地商議的2007年珠三角空域方案(2007方案),而不應只表示有信心到2020年可以落實,並叫市民「信住先」。 政府應公開交代三跑計劃建成後,區內各地機場如何協調管理及使用空域,包括當局如何在實施2007方案時,達致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和統一程序的最終目標,而同時保留一國兩制下的本港空域自主權。 從各界輿論可以看出,香港市民大眾並不強烈反對花大筆公帑興建新跑道,只是擔心花了的錢是否值得,這涉及社會資源的運用。 此外,爭議並不只在金錢與效益的問題上,也論及金錢、效益與代價,其中的代價就是對環境生態造成的破壞,難以彌補,特別是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同學可在「學習教材」部分延伸探討)。 三跑造價2025 機場第三跑道工程即將上馬,機場管理局已向政府提交融資安排,一待行會拍板便可上馬。
BBC中文訪問多名紀錄片導演及學者,梳理出五個引人思考的問題。 《給十九歲的我》由香港72歲的知名導演張婉婷執導,受其母校、老牌名校英華女學校(Ying Wa 三跑造價 Girls’ School)委託拍攝,原意是記錄校舍遷址的變化,為重建工作籌款,後來演變成一部以該校六名千禧年代出生、背景各異的女學生為主軸的人物紀錄片。 內地與港澳人員恢復全面通關後,不少港人回內地鄉下探親外,亦有人到廣東深圳羅湖區消費。
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興建時,將在現有機場島以北進行填海,填海時會採用免挖式的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地質改良工程、在海底深處基岩層以定向鑽挖法進行海底航油管改道工程,以及水力噴注法進行海底電纜改道等工程。 由於海牀經多年污染後會沉積大量有毒污泥,傳統填海方法須深挖海牀,確會造成海牀污染,進行時也會釋放出重金屬物質,挖泥倒泥時亦會污染海中生物,人類經食物鏈進食受污染海產後將影響健康。 新採用的透過鑽杆將水泥漿灌入污泥坑,以「攪拌」方式增加泥土硬度及強度,能迅速穩定沉降從而加快建設進度。 有關方法成本較傳統方法高三到四倍,但噪音水平較低,亦能把對水質及生態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最新造價1415億港元(約5660億臺幣),較2012年的估算高出55億元。 機管局建議,按用者自付原則,將向每名旅客收取180元機場建設費。
三跑造價: 三跑造價1415億 機管局:不算貴
更何況,即使一切順利,三跑也要八、九年後才能落成,到時候香港航空樞紐地位恐怕早已被周邊城市取代。 一言以蔽之,三跑阻力重重,很大程度上因港府計劃不周兼黑箱作業造成,市民縱然願意支持三跑亦無法投下信心一票。 當局與其一味強調三跑如何有必要,如何造福於民,不如就各界關心的問題坦誠交代。 若中華白海豚因三跑計劃而滅絕,會改變立場由「支持變反對」的只有2.7%,由「反對變支持」為0%;而表示「繼續支持」及「繼續反對」的分別有46.8%及41.4%,「沒意見」的有9.1%。
香港航空公司代表協會副主席吳祖獻指,機管局有一定財力及信譽,不贊成一開始便要向航空公司及旅客「開刀」;即使要徵費,也應待第三跑道啓用後,才向真正用家收費。 綠色和平又以工程成本年均 三跑造價 3.59%的升幅推算,估計至2025年交椅洲人工島造價達6,426億元;若計及欣澳等填海工程,料造價至少達7,987億元。 團體促請當局撤回明日大嶼填海工程,並先發展北部都會區內433公頃的棕地。 該局預料,三跑系統工程可為本港帶來更大經濟效益,2022年下半年會率先啟用第三跑道及其滑行道系統,然後將現有北跑道關閉兩年,以作連接第三跑道系統地盤及重新配置,兩年後即2024年,整個三跑系統全數完工。 當局亦藉興建三跑的機會設立一個面積約2400公頃的新海岸公園,與已在規劃中的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及現有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和機場三跑道系統的船隻限制區連接,形成一個面積5200公頃的海洋保護區。 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三跑造價: 爭議
張炳良說,現時機場的雙跑道將於今年冬季達到升降量上限的每小時68架次,而坊間的其他建議,包括於大嶼山削山,以增加現有跑道容量,都不可行。 雖然具體的機場建設費用暫未釐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受徵費影響,對於飛行成本約千元至二千元的短途旅客而言,即變相加價約一成。 機管局建議明年4月起向離境及轉機的旅客,每人收取180元「機場建設費」,為期8年,直至2023年第三跑道工程建成。
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鋪設工程於上月竣工,預計明年可以率先啟用新跑道。 此項造價達1,415億元的工程於2016年起動工,預計2024年年底全面投入運作。 惟僅一河之隔的深圳,寶安機場亦於去年動工建造三跑道,料以十分一的價錢,於2025年啟用。 負責是次調查的民主黨機場第三跑道專責組召集人柴文瀚表示,儘管有接近5成受訪者認為有需要加大香港機場航運量,同時卻有過半受訪者不同意以1,400多億元興建(52.7%),及在無法保證有足夠空域使用以滿足因三跑而帶來的升降量時便作出興建(55.3%)。
林超英今日再次批評第三跑道計劃,直指既不必要,也沒有用,而且會破壞區域和偕。 行政會議於2012年3月批准為興建第三跑道做規劃 ,當時估計造價超過1360億元 。 坊間則對計劃看法分歧,國泰航空多次表示,香港機場跑道容量已接近飽和,急需興建第三條跑道。 面對區內多個樞紐增長迅速、競爭激烈,香港必須盡快建第三跑道,以支援旅遊、貿易、物流、金融及專業服務等行業。 前天文臺臺長林超英曾經撰文,以英國希斯路機場使用新的航空交通控制系統,便解決空域擠塞問題,增加航班升降,認為本港機管局耗費巨資在海上建第三條跑道,動用人力物力填海,但加不了多少航班,是全世界最笨的方法。 為維持香港作為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競爭力、配合長遠經濟和發展需要,行會考慮機管局建議後,通過興建第三跑道計劃。
他強調,無打算向政府要求撥款,報告亦再一次顯示在極端情況下,機管局仍有能力可完成三跑項目,而機場建議費會在項目展開後開始徵收,直至還清所有款項。 他指會否向政府派息要由董事會決定,預計當項目完成後會重新派息,即使超支亦無預計會改變有關安排。 對於有市民提出司法覆核,他指不能預計會出現甚麼情況,不希望影響工程進度,否則成本會上漲。 機管局考慮以長期債券,特別是「非港元債券」為核心,輔以公眾都可認購的零售債券,以及小部分伊斯蘭債券,以及向商業銀行借貸及循環貸款。 立法會文件透露,機管局已在本月初與21間銀行簽訂5年期50億元循環貸款。 根據機管局委託匯豐銀行進行的三跑工程財政安排研究報告,最新內部回報率為8釐,較2011年前估算的3釐為高,主要因新增機場建設費帶來收益,加上其他營運假設變動。
大使館表示,俄羅斯安全部門以莫須有罪名逮捕美國公民,拘留和騷擾在俄美國公民,拒絕給予他們公平和具透明度的待遇,並在祕密審判中或在沒有提供可靠證據的情況下將他們定罪。 當局又對美國公民宗教工作者任意執行當地法律,並對從事宗教活動的美國公民展開可疑的刑事調查。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上月表示,已對一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美國公民提出刑事訴訟。 美國一再警告公民離開俄羅斯,對上一次公開警告是在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局部動員之後。 他說,機管局今年1月中已向政府提交三跑的融資安排,政府認同機管局提出以「用者自付」及「共同承擔」兩大原則籌集資金,亦相信由航空公司及離港旅客承擔三跑的費用,會較政府運用公帑興建合理。 三跑項目的「主要填海工程」的工程合約編號為3206,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有份組成的聯營公司承包,合約金額為一百五十二億六千萬元,當中大部分款項用來購入填料,包括海沙。
香港民眾近日發文稱,新冠疫情至今已有3年多,內地銀行卡和電話卡等長時間未使用,需重新辦理或到銀行更新資料等,「不然手機電子支付就用不了」。 另有內地網紅近日發布「挑戰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的影片,稱遭歧視。 今早一眾請願工人手持示威標語,批評禮頓不負責任,斥拖欠薪金好無理,「點解工人有汗出冇糧出?」工人又不滿機管局袖手旁觀,未有協助及跟進。 CEO口中的4,500億元的額外經濟效益,應該是ESA報告中「三跑方案」,比「雙跑方案」高出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