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世俗之人所知之道理謂之俗諦。 佛學辭典2025 大乘義章一曰:「俗謂世俗,世俗所知,故名俗諦。」見二諦條。 遮難 十六遮,十三難也。
- 按中文筆畫順序編排,書前冠條目首字筆畫檢字。
- 老和尚念《大悲咒》也是很特別,老和尚唸的《大悲咒》是八十八句的。
- 論佛自己議論問答以辨別道理,或是佛弟子議論佛的說話或法相,只要與佛法相應的,都叫做論,為三藏之一。
- 又為道人之別號,故曰道號。
- 於1922年正式出版,收錄條目三萬多個,360多萬字。
- 五、沙彌尼,出家受十戒之女子。
摩醯首羅天華譯為大自在天,在色界的最高處。 佛學辭典 數門數息門的簡稱,即數息觀。 數息門六妙門之一。 數息觀默數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亂的觀法,為五停心觀之一。 樂遇好緣好境而心情愉快。 樂神即乾闥婆,為八部眾之一。
佛學辭典: 佛學辭典
黃色,左手持蓮,上安寶珠,右手屈無名指,竪餘指當胸,坐赤蓮上。 福生城 見福城條。 多舌魚 助毘留離王之惡使滅釋種之梵志,名苦母,又名好苦。 佛學辭典2025 此梵志前世為多舌魚,常害同類雲。 唯識中道 法相宗所立。 一切萬有,唯識所變,而非有非空之中道也。
為大小乘通說之法門,位於大乘所說八識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稱為前六識。 此六識在欲界,六識皆有,在色界之初禪天,有眼耳身意之四識,無鼻舌之二識,又第二禪天以上至無色界之有頂,唯有意識,無眼耳身之三識,以是為識相應而非與禪定相應故也。 見百法問答抄,又此六識有體一體別之論。 小乘之俱舍與大乘法相取體別,小乘成實取體一。 搜羅印度、中國、西藏、斯里蘭卡、中南半島、日本、韓國等地佛學有關辭彙,並吸收19世紀以來國際佛學研究成果。 全書凡一千萬言,本文都八百萬字,按條目中文筆畫順序編排。
佛學辭典: 佛法正能量文章分享,恭敬轉載流通!
由此之故,多獻龍王寶瓶、多施龍藥(將龍藥灑於江、湖、河、海等水域中),有利於治療龍族身體之病痛、護佑國土居民利樂、遠離各種災禍。 佛學辭典 另外,從阿傍伏藏師撰著的《蓮師心咒功德》中截取出的,(若念誦此咒灑入水中或書寫於石頭上放入水中,則其水居一切眾生,以及凡接觸飲用此水者,悉能獲得菩提),特別加入此蓮師心咒。 此龍王寶瓶壇城,是依照 如意寶 晉美彭措法王所創辦的四川喇榮五明佛學院之石刻經版為模製作,功德利益與龍王寶瓶相近。 此龍王寶瓶壇城,是依照 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所創辦的四川喇榮五明佛學院之石刻經版為模來製作,功德利益與龍王寶瓶相近。 例如:透過修法及將蓮師伏藏法-無修成佛咒牌置於水源、河川,可幫助所有龍族圓滿所願,如治療龍族身體之病痛,使龍族獲得大鵬金翅鳥的保護。
- 有七八十二等數,皆增減雲十。
- 馬陰藏 三十二相之一。
- 成就通達心等五相,而現得金剛界之大日如來。
- 如二百五十戒,十戒,謂之別相戒。
論佛自己議論問答以辨別道理,或是佛弟子議論佛的說話或法相,只要與佛法相應的,都叫做論,為三藏之一。 論部三藏中的論藏。 賢證悟真理的人叫做聖,比聖略遜一籌的人就叫做賢。 賢人指證得各種果位,但還沒有證得法身的人,如聲聞乘預流果以前及菩薩乘初地以前的修行人,都叫做賢人。
佛學辭典: 中文佛教工具書簡介(一)
放下屠刀 山堂肆考。 言改過為善之速也。 梅怛麗藥 見梅呾利耶條。 因 因明三支作法之一。
佛學辭典: 中國引申
或曰大寂靜妙三摩地。 如來所入之禪定也。 離一切散動,究竟寂靜。 梵語曰三昧或三摩地,譯為定。 此波有二,根本無明為緣,攪亂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惡之業,感苦樂之果,昇沈六道者,凡夫自身隨緣真如之波也。
佛學辭典: 佛學詞典無尋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無尋,佛教詞典無尋詞彙及解釋
有七八十二等數,皆增減雲十。 又慧影智論疏雲:少過少減皆存大數,今十三量等身言十者,依於此意也。 (一)一切眾生量等身。 (二)一切法量等身。 佛學辭典 (三)一切剎界等身。 (四)一切三世量等身。
佛學辭典: 佛學常見辭彙 (十三畫~十五畫)
天台四教儀集註中曰:「多瞋眾生慈悲觀。」 玄談 講經論先於文前分別一經之深義,謂之玄談。 天台謂一切之經題不出於人法譬之三者,而有單複具足之不同,總為七種。 觀法 於心觀念真理之法也。 止觀曰:「觀法雖正,著心同邪。」止觀大意曰:「慧文但列內觀視聽而已,洎乎南嶽天台。復因法華三昧,發陀羅尼,開拓義門,觀法周備。」 摩訶衍那 譯曰大乘。
佛學辭典: 佛學辭典集成:在線版
印度佛教固有名詞辭典(赤沼智善,1931),網羅有關原始佛教巴利語、梵語,解說並註明出處。 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荻原雲來,1940),以現存梵語佛典為本,彌補一向梵語辭典所缺之佛教語匯,並增添其相應之漢譯語,為現行有關梵語辭典中最具實用價值者。 釋法秀植柰樹於其禪居,以為寺閣之別稱。 釋氏要覽上曰:「大唐內典錄雲:罽賓禪師法秀初至燉煌,立禪閣於閑曠地,植柰千株,趍者如雲。」 真宗 真實之宗旨,是各稱自所信之宗也。 又明真如法相實理之宗旨,如雲性宗,天台之別教,華嚴之終教已上是也。
佛學辭典: 菩提彼岸
真土 真佛土之略。 謂佛真身所住之法性土也。 對化身所住之化土而立。 教行信證真佛土卷曰:「言真土者,大經言無量光明土,或言諸智土。」 未發菩提心授記 見授記條。
佛學辭典: 佛教辭典
每一條目附相關之梵文、藏文、巴利文( 均按羅馬拼音轉寫 ),釋文以白話文編寫,間附圖像。 重要條目且徵引古今名家說法以為附錄,條目之末附有參考書目。 附有筆畫索引、首字注音索引、梵巴藏文索引、分類索引 4種索引方式。 並編有《資料篇》1冊,內含重要佛典、臺灣佛教、朝暮課誦等資料。 1921年上海佛學書局初版。 參考織田氏《佛教大辭典》、望月氏 《佛教大辭典》、若原氏《 佛教辭典 》、藤井氏 《 佛教辭林 》 等書編纂而成。
佛學辭典: 佛學詞典那羅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那羅,佛教詞典那羅詞彙及解釋
然後就下聖旨說:後面幾句不準念。 所以後來傳的就成了八十四句的《大悲咒》,末句是:漫多囉,跋陀耶,娑婆呵。 老和尚念《大悲咒》也是很特別,老和尚唸的《大悲咒》是八十八句的。 我這次去臺灣,在臺灣一個三百多年的寺院,那個牆上寫的《大悲咒》就是八十八句的,原來古代的祖師是傳的八十八句,我們現在一般人唸的都是八十四句的《大悲咒》。 佛學辭典2025 後來纔想到:最後一句八十八句為千手觀音。 是菩薩現十方世界總是一大身相。
佛學辭典: 佛學大辭典
微摩麗 譯曰無垢。 五穀 一稻穀,二大麥,三小麥,四菉豆,五白芥子。 一大麥,二小麥,三稻穀,四小豆,五胡麻,見建立軌,一髻尊陀羅尼經。 行事鈔中曰:「凡有所說,當說善語,不應惡語。」 加持自身法 加持自身而為本尊之法。 佛學辭典2025 大疏演奧鈔十二曰:「觀心中有縛字,變成五股金剛杵,杵變成金剛薩埵。如是觀己,手結薩埵印,口誦其真言,為加持法也。」眾尊準之。
二、那邪毘薩多論,明諸法之道理者。 三、伊底呵婆論,明傳記宿世之事者。 佛學辭典 佛學辭典2025 四、僧佉論,明二十五諦者。 五、課伽論,明攝心之法者。 六、陀菟論,釋用兵杖之法者。
圓成實性之真如,真空妙有,其體空寂,真實圓滿之實在也。 一切諸法皆具此三性,故空有不可不斷,是非有非空之中道也。 此為三性對望之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