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國趨勢發佈公告,指作為亞洲電視債權人之一,已向德勤發出債務重組建議,計劃將公司旗下互動電視業務,注入亞視,並改名為ATV,主力發展以電商媒體為特色的網絡電視業務。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2025 同日晚間,協盛協豐也發通告指,特別股東大會以99.99%絕大比數通過決議,以年息0.012%,向司榮彬的中國文化傳媒授出3億元貸款,為期3年。 12日,亞視公關及宣傳科高級經理黃守東稱:亞視計劃在3月底舉辦亞姐選舉總決賽,而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到期後,計劃發展衞星電視或網絡電視。
拜登說,中國的經濟運轉不是很好,由於需要保護國際貿易,中國在抗衡美國方面受到限制,習近平的處境並不令人羨慕。 1991年7月,發生華東水災,舉辦“愛心獻華東”等大型籌款活動。 其中,“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演”歷時7個多小時,500餘名內地、港澳臺演藝人員同臺演出,全港電臺、電視臺以及衞星電視都進行了聯播。 林百欣退出後,內地企業家吳徵擔任亞視運營總裁,推出的一系列新政策包括大量買入外購劇,縮小開支、減少自制劇,劇集外判給製作公司生產等。 2002年1月4日,通過Echostar下的DISH Network衞星網絡電視正式播出。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傳「亞洲電視數碼媒體」被清盤 所有藝人合約被即時中斷!
2016年2月,前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徵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把亞視清盤,法院委任臨時清盤人。 期間,亞視投資者司榮彬以他持有99%股權的星鉑企業的股份抵押,向協盛協豐借取3億港元以拯救亞視,但沒有按時還款;因此協盛協豐於2016年7月取得星鉑企業全數股權。 2016年2月5日晚,亞視前投資者王徵發表聲明稱,作為主要債權人,已於2月5日向香港高等法院遞交亞視清盤申請。 2月22日,亞視因欠薪問題令新聞停播逾兩週,違反《廣播條例》規定,被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暫時吊銷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30天。
- 值得注意的是滙豐、中銀、渣打銀行可換新銀紙,即看:換新鈔及迎新鈔預約連結。
- (鍾偉茵攝)以OTT(Over-The-Top)網絡電視方式營運的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有限公司,早前遭兩間公司申請清盤,日前於高等法院進行聆訊。
- 10月,播映專利權期滿的“麗的映聲”以“麗的電視(香港)有限公司”之名獲得開辦無線電視廣播的專利權;10月31日起,因從有線傳輸轉為無線廣播,麗的映聲停播,經過一個月的過渡期後,12月麗的電視免費啓播,麗的電視中文臺正式以彩色播映。
- 聲明指出,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成立於2016年,為當時集團進軍數碼媒體新營運模式的開拓者,多年來面對林林總總的困難與挑戰,一直迎難而上,集團亦從中吸取寶貴經驗;今次清盤是非常艱難的決定,一直苦撐到今天也殊不容易,為的是延續香港人心中的「亞視永恆」。
- 由於司以抵押旗下中國文化傳媒國際全部股份進行貸款,因此協盛協豐已取代司處理有關收購亞視的若干股權及債務事宜。
- 根據2007年5月的《信報財經月刊》的「香港電視發展」專題報導,亞視的收視率遠差過無綫電視,及本地各間的收費電視臺,亞視在香港的平均收視萎縮至2至3%,而近年情況更不斷惡化,時有節目錄得0點收視,甚至在一星期內同時有四個節目0收視。
2010年9月11日,內地商人王徵通過其遠房親戚黃炳均入主亞視,並表示希望將亞視打造成”亞洲的CNN”。 此時黃炳均持股52.4%,Antenna公司(亞視主席查懋聲和臺灣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共同持有)持股47.6%。 1998年5月,受到臺灣一宗賄賂案與亞洲金融風暴的雙重影響下,林氏出現財困,虧損十億多港幣,林百欣決定出讓亞視51%的股權。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網絡生活
2006年8月24日,無綫表示因為時間緊迫,難以無了期等待國家制式,故考慮採用歐洲制式,但亞視則強調,它的50%市場來自中國大陸,因此不希望使用歐制。 2004年,亞視獲得行政會議批准發出非本地電視牌照,該臺表示有意開辦衛星電視臺,向內地傳送節目。 亞視雖已獲得內地批准其節目在珠三角落地,但因為遲遲未能與地方臺達成廣告收益分賬協議,因此主動出擊,希望透過經營另一條衛星頻道,增加收入來源。 亞視在邱德根、林百欣全盛時代,合共有2700多名員工,400多名藝員。 1980年尾,麗的母公司因投資失利而收縮東亞地區業務,並於1981年2月16日公佈把其持有的麗的電視全數出售予三個澳洲財團。
“還珠”一役開啓了亞視日後狂買外購劇的習慣,客觀上也促使了亞視減少了自制劇的產量。 1986年,亞視又舉辦《電視先生選舉》(《亞洲先生》前身),開創了“男性選美”的先河。 這一年,亞視獲純利710萬港元,此時亞視已扭轉虧損局面,變為稍有盈利。 1985年,亞視獲得《亞洲小姐》的主辦權,打破無線十多年的選美活動壟斷。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亞洲電視標誌
2015年9月亞洲電視股權出現變動,亞視指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向大股東黃炳均購入52%股權,當中逾41%的股份已交易成功,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是中金亞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金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中金聲稱未來會投資100億元發展亞視,包括申請免費電視牌照,計劃未來6年會投資不少於51億元,作為基本器材變更和增置、節目製作的營運資金,待有關文件準備齊全,便向通訊局正式申請牌照。 2016年3月3日,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於晚上召開記者會,稱未能和亞視新投資者司榮彬達成協議,對方至傍晚限期前仍未能發到現金,決定於翌日早上遣散所有員工,但具體時間要與工程部商議。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亞洲電視知名藝人
香港公司註冊處處長於4月11日發出註冊非香港公司變更名稱註冊證明書,以確認新名稱已於香港註冊。 4月20日,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的股份簡稱由「協盛協豐」更改為「亞洲電視控股」。 2015年3月17日,該公司以39,420,000人民幣元出售拓浩集團有限公司,買家為Jianyi Limited,而在股東大會通過。 同年10月9日,施少雄和當時行政總裁陳志遠退任,而鄧漢戈和當時亞洲電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葉家寶,則分別擔任主席和行政總裁,根據資料鄧漢戈為當時國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前特首林鄭月娥卸任後少有公開露面,曾有傳會晉身政協常委,但最終未有在新一屆名單入選。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亞洲電視遭兩公司申請清盤 四周後再訊料頒清盤令
),是香港一間過往曾經提供收費有線電視廣播和免費無線電視廣播的電視臺,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大中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華語電視臺。 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和採用彩色廣播,於1982年9月24日隨邱德根入主而將麗的易名為亞洲電視,並採用金錢為徽號。 亞洲電視(亞視)近年多次傳出陷入財政困難消息,旗下藝人出現拖欠薪金情況,亞視大埔廠房更涉違反地契條款被地皮持有方「香港科學園」入稟要求清空物業。 2023年2月3日,亞洲電視控股公佈資深電影人﹑原名為徐耀明的徐小明,出任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之行政總裁。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2025 2018年2月14日,協盛協豐提出更改公司名稱為「亞洲電視控股有限公司」。 此建議於3月16日獲股東大會通過,開曼羣島公司註冊處處長於同日發出更改公司名稱註冊證明書。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亞洲電視」時期
而9月8日亞洲電視控股終於正式發聲明認成立於2016年的子公司「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有限公司」的確已經清盤。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身為亞視經理人的林寶玉稱日內公司會決定揀選合適的藝人簽約,望能保住姊妹薛影儀飯碗。 【本報訊】現在以「亞洲電視」名義經營網上電視業務的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有限公司,於上週五(23日)被一名債權人入稟高院申請清盤,司法機構已排期在今年9月29日開庭審理這宗清盤呈請。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管理層
最終投資者中國文化傳媒,與臨時清盤人德勤,晚上達成有條件的協議,並獲高等法院接納,同意向亞視提供八百萬港元資金,其中三百萬要以現金,於3月5日及7日前向德勤支付,另外五百萬元就以兩份銀行保證書,於同月11日及31日向德勤支付。。 3月5日,亞視在完成遣散原有400名員工後,重新以新合約聘請回約160名員工以維持基本運作。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2025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清盤 新合約聘用期為3月5日至4月1日,指明員工可即時獲中國文化傳媒發放3月份薪金,並且最遲可於3月31日再獲發一筆相同金額作為獎金及加班津貼,但於4月2日前不能向亞視及臨時消盤人追討之前的欠薪,只能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申請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