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親屬轉讓2025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有一點須提醒業主的是,一旦向律師樓提出申請物業甩名,便算是「開了file」,如果日後改變想法決定取消甩名,亦要支付部份律師費。 相反,如果業主是先到銀行辦理按揭,萬一按揭不批或批出來的按揭成數不符合業主的當初的想法,業主可以隨時取消甩名,可節省額外支出。 打個比方,假設王生和王太已擁有價值400萬元的聯名物業,兩人再購買第二間600萬元的物業,將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90萬元。 最佳的轉讓單位方式,把單位轉讓給賣給近親,但都不可以將物業定價設得太低,以免銀行不願意承造按揭。

  • 舉例來說,秦太太打算購入多一個物業,並斥資讓兒子成為買家。
  • 另外,早前信置(083)旗下新盤觀塘新盤凱滙,首日開售時,一名98歲婆婆以約1,900萬元購入項目4房單位,同時亦一名92歲伯伯入市。
  • 根據稅局安排,一般在簽署「臨約」後三十天內需要繳付「印花稅」。
  • 如接受遺產者在承繼遺產後的「額印」期限內沽售物業,也可不用繳交「額外印花稅」,但卻不會獲豁免「從價印花稅」及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 而在該物業交易時,無論新買家是否已持有物業,只須按照「第二標準」即較低稅率繳交稅項。
  • 我們過去看過子女與父母反目或是夫妻離婚的個案多不勝數。

如他朝不幸婚姻走不下去要離婚,法庭一般判決都是平均分配。 不少人擔心樓宇轉名給另一半後,對方成為合法業權擁有人,可以突然賣樓而毋須知會另一方,在法律上亦沒有方法阻止。 只是想補充一點,大家都要留意在法律上,業主是否回復首置身份是以臨約訂立日期計,而不是成交期。 在稅局的角度是不理會甚麼時候完成轉讓契,訂立臨約當天便是轉名之日。 樓宇轉名沒有明文規定的實際期限,所以有些業主會無限拉長轉名期限以確保另一方不會即時出售物業,主要還是給自己一個保障。 直系親屬轉讓2025 不過如果在物業還沒正式甩名,供款人已經向銀行提交第二個物業的按揭申請,銀行在計算壓力測試時會連原本物業的按揭也一同計算,供款人必須有足夠的收入證明纔可以通過銀行的審批。

直系親屬轉讓: 銀行削按揭回贈 「 甩名 轉按 」有對策

連同謝賢去年購入時要支付的4.25%印花稅在內,兩次稅項相加,合共僅為8.5%,即約722.5萬多元。 換言之,謝霆鋒與當初相比,成功慳稅552.5萬元。 謝霆鋒去年被揭豪擲8,500萬,購下淺水灣道怡峯一個近2,000呎單位送贈給父親謝賢,令不少影迷大讚霆鋒孝順,豪宅贈父親。 然而,土地註冊處最新資料顯示,該單位已轉回謝霆鋒名下,霆鋒更從中以直系親屬轉讓的形式,成功避了552.5萬的稅項。 (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接受住宅物業權益。 如果遲交「額外印花稅」,稅局可追收高達10倍「額外印花稅」稅款作為罰款。

  • 自從政府於數年前加辣後,不少以聯名方式買樓的業主都申請轉名,當中以夫婦或直系親屬居多,只要將物業改為一人持有,另一人於再次置業時便可免卻15%重稅。
  • 一般來說,轉名沒有實際期限,故有些業主會以拉長轉名期的方式,確保另一半不會即時放售物業。
  • 答案是視乎你簽定「臨約」及「正約」之間的時間而定。
  • 假如沒有「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則為處置該物業的轉易契的日期。
  • 新聞上頻頻見諸報端的“公司股份轉讓”成交案例,證明這確實是一個可行的省稅管道。

如有業權整合需要,可與我們聯絡,我們再為你評估實際情況,透過規劃降低成本。 樓市回春,一手、二手樓交投興旺,投資客入市意慾亦隨之增加,欲藉財技避稅者頗不乏人。 較不理想的情況,是除名後單名業主收入未能通過壓力測試,仍需被除名的原業主作擔保,此時除名業主再入市雖然可付較低的印花稅,但按揭成數及供款負擔比率亦會受較大限制。 即使二人互相擔保對方物業按揭,可獲得的總貸款額亦會較二人單名不需擔保、各自借貸為低。

直系親屬轉讓: 物業甩名後買入第二間物業,其後轉名予配偶再買另一物業,無限輪迴避稅是否可行?

在加名在轉售交易中,原先的買方將成為「確認人」,而新的買方將成為「轉購人」,但卻需要支付「額外印花稅」,除非加名或轉名為「直系親屬」,則可豁免繳付「額外印花稅」。 雖然物業交易不涉及交易價(因為是『$0』),但印花稅會由稅局重新評估市值作收取。 另外,$0的交易法律上定義為送贈契的方式,或$1等任何明顯低於市價成交的物業是受限於香港法律第6章「破產條例」,法庭如果認為當事人目的是破產前將資產轉移而逃避還債責任,5年內是可以判為交易無效。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指,「聯權共有」持有人是夫妻等親密的人,其中一人去世,由另一人承繼遺產。 至於如何定出所需繳付的印花稅呢﹖要考慮該聯名物業是「聯權共有」抑或是「分權共有」。 為取得「買家印花稅」豁免,申請人不單只須要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她亦須要在購入住宅物業時是「代表自己行事」。 「聯名置業」可再細分為「聯權共有」和「分權共有」。

直系親屬轉讓: About the Author: 按揭大師

精訊全球每一個會員所及其相關實體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個別法律實體,JSL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 有關房屋署轄下的「冬菇亭」,房屋署表示已經在二○一三年完成相關的裝修工程,並會按實際需要繼續進行維修及保養工作。 至於「冬菇亭」,假若相關人士與業主簽訂了有關攤檔的租約並符合申請固定攤位(熟食或小食)小販牌照資格,食環署一般會簽發新的牌照讓該人士在有關攤檔營業。

直系親屬轉讓: 住宅放寬按揭成數 (一) 至 (四)【星之谷專欄 ̵…

若有關團體取得合適的場地,而有關建議得到所在社區及區議會支持,在符合公共秩序和安全、食物安全、環境衞生及不阻塞公眾通道的情況下,政府會就使用場地事宜與相關決策局及部門聯繫。 直系親屬轉讓2025 若固定攤位(熟食或小食)小販牌照是在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前簽發的,有關牌照持牌人如因離世、年邁或其他原因不能營業下去,食環署會容許其配偶申請繼承或承讓有關牌照。 前述問題,在沒有與受讓第三人(例:新屋主)另有協議的情況下,承租人若是要繼續承租房子,就需要主張所有權讓與不破租賃,使原本的租賃契約能繼續對受讓第三人主張。 新屋主也就必須照著房客與出租人的契約所約定,繼續租給房客。

直系親屬轉讓: 額外印花稅FAQ

在香港,純粹買樓獲利是不用被政府徵稅的,「利得稅」只是公司業務賺錢所繳交的稅項。 因此,如果物業涉及公司業務賺錢,買家就需要繳付「利得稅」。 但這並不代表公司不用交「額外印花稅」,兩者是分開獨立處理的。 但當然,如果「額外印花稅」是由業主支付,而繳付金額又屬於「業務開支」,在報稅時可當作開支扣除後才被政府徵稅。 直繫親屬之間的住宅交易,無論接收業權一方是否香港永久居民或是否持有本地住宅物業,均可豁免繳付第1 標準第1 部稅率從價印花稅(即是15%印花稅)而只需繳付第二標準稅率從價印花稅(即200萬元樓價繳付$100元那種)。 據代理統計,每月幾千宗的二手成交中,約有數百宗為近親轉讓。

直系親屬轉讓: 近親轉讓後重做按揭,是否需要壓力測試?

如有需要,業主必須先行填妥一份轉按申請表 (請向所屬的租約事務管理處索取或在網站下載轉變按揭安排申請書HD64),把建議的修訂按揭條款提交房委會審批。 早前有消息指出,某知名藝人以「直系親屬轉讓」的方式來慳稅,此方法聰明地利用了灰色地帶,節省接近一半的稅務,更可以無限次使用此方法慳稅,讓我們來拆解一下當中的操作。 一般人以為要等舊有的近親買賣完成成交後纔可以回復首置身份避稅買入新物業。 但政府計算的時間是,只要買入新物業的時間比甩名的近親買賣第一份文件遲就可以。 至於最常見的,就是夫婦共住物業,即使業權只有丈夫名字,在法律上所有資產都是夫婦共同擁有。

直系親屬轉讓: 【 近親轉名 】 甩名唔怕配偶背叛 一招避免業權流失

近日有報道指,有一新界北業主,將三個單位「內部轉讓」予丈夫,除了藉此重獲首置客身份,得以首置稅率另購一大埔物業,以避過非首次置業印花稅;更因近親轉讓,夫婦間的業權交易亦可享有優惠印花稅率,總共避稅過百萬。 2013年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擁有本地住宅的本港居民,購入另一所本地住宅時需繳付雙倍印花稅,但未有住宅的本港居民只需支付舊印花稅。 不少聯名業主選擇除名,令其中一名業主變成無樓人士,騰出名額以舊印花稅購入另一所住宅物業。 在上述情況下,甲先生是在24個月內將部分物業的業權轉讓予乙女士。 由於乙女士並不是甲先生的近親,有關豁免「額外印花稅」的條款並不適用。 因此,甲先生在轉易契中加入乙女士成為其中一位承讓人,須按照代表轉讓予乙女士部分物業業權的代價款額繳納「額外印花稅」。

直系親屬轉讓: 兔年轉工兼買樓 打工仔「防炒車」3大貼士【星之谷專欄 – 香港01】

但上述諮詢僅為口頭諮詢,而且社會上對於該問題至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因此爭議看似仍將繼續。 但審慎起見,我們建議買賣雙方在進行類似的交易前,向當地稅務部門徵詢:以股權轉讓形式轉讓房地產時,究竟是否可能被徵收土地增值稅,以確保項目交易的順利進行。 直系親屬轉讓 上述交易結構很巧妙,但也存在一個隱患,那就是股權轉讓時並非一定免繳土地增值稅。 而阿創在交易前的盡職調查中,並未就土地增值稅的免繳問題對稅務部門進行訪談,導致了稅務隱患。

直系親屬轉讓: 物業估價遭「彈弓手」調低 轉按觸礁 業主3招【星之谷專欄 &…

對於有意在香港置業的人來說,將物業內部轉讓予近親是一個合法的途徑來購買物業和節省稅項。 港府自2013年實施雙倍印花稅和2016年起對購買多個物業的業主收取15%的從價印花稅以來,就有許多聯名契約的業主相繼除名。 這個做法讓他們回復「首置身分」,再考慮入市時,就可以避免高達15%的額外印花稅。 所謂的以「公司股份轉讓」的方式擁有物業,原理其實並不複雜,買家只需以買入公司股權方式,便可間接擁有該公司持有的物業。

直系親屬轉讓: 股權轉讓實務處理(例:買賣、贈與、遺產)

有別於第一類及第二類的熟食小販牌照,「冬菇亭」的牌照申請人必須先和業主簽訂有關攤檔的租約,食環署才會簽發牌照給該人士在有關「冬菇亭」的攤檔營業。 據食環署瞭解,問題提及大埔廣福邨的相關「冬菇亭」牌照持牌人身故後,其家人未能與有關業主達成租用有關鋪位的協議,故此作出結業的決定。 一般人以為「物業轉名」是非常簡易的一件事,只要在雙方願意下將一方業權轉給另一方,樓契由兩人改為一人便可,當中應不會涉及金錢瓜葛,而且過程十分快捷。 其實此想法大錯特錯,「物業轉名」與一般買賣手續無異,亦必須透過律師樓辦理及仍需繳付印花稅。 因此根據現行民法繼承篇對於繼承人順位的規定,只要前順位的繼承人仍然有繼承權,後順位的繼承人就無法繼承遺產。

有些銀行會提供利率較高的過渡貸款,待物業成交後貸款將轉為按揭,買家最好先向銀行查詢可承造多少成按揭及其他可行方法。 有聯名物業並以長命契形式同妹妹持有一個居屋單位,已經補地價, 並已經供完。 若果妹妹想「甩名」, 將她的業權賣給我, 直系親屬轉讓2025 以回復首置客身份,作價大約350萬, 請問印花稅幾錢? 知道轉單名係法律上也是一宗買賣交易,需要繳交印花稅。 但係係咪可以用買賣契形式處理,即是妹妹唔使真的要過350萬元給我?

直系親屬轉讓: 只要是家人就有繼承權?一張圖秒懂民法「繼承順位」!

所以,這個物業5年內是沒有銀行願意按揭的,印花稅也會經由稅局以市價擬定。 所以,想做轉名的夫婦可先到律師樓簽買賣合約,繳交印花稅,律師樓會將合約註入土地註冊處,然後可以把成交期定得很長。 這樣一來,雙方在法律上便成功轉名,但要很長時間以後才正式完成,物業狀態就變成了「待簽轉讓契」(pending assignment)。 直系親屬轉讓 在這種狀態下,任何一方皆不能賣樓,因為買賣交易尚未完成。 這種做法既可以令其中一方回復首置身份,亦可以避免另一半賣樓,雙重保障。

直系親屬轉讓: 有關052D驅逐艦的新發展,體現了小步快跑,趕超美”伯克”系列。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抓住減價的尾巴】4大實戰心法 增撈筍盤機率… 疫情下二手睇樓量及成交價雙雙下跌,個別業主願意提供議價空間,二手加快承接,交投反彈,業主議幅亦有所收窄。

也有人認為,股票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實際上具備上市公司的某些屬性,其股票可以掛牌交易,也應當屬於有價證券,對其股票的轉讓應當徵收增值稅。 36號文對個人及企業轉讓金融商品,做了不同的規定:個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讓業務,免徵增值稅;而企業從事金融商品轉讓業務,未被免徵增值稅。 營改增之前,即《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下稱36號文)於2016年5月1日實施之前,股權轉讓涉及的流轉稅為營業稅。 雙方之所以採取上述交易結構,是因為在直接交易土地使用權時,會產生土地增值稅;而直接交易水泥公司的股權時,阿創可能承擔水泥公司的或有債務。 如果水泥公司將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到新公司,那麼可以按照國家政策免繳土地增值稅;阿創收購新公司的股權時,通常不會涉及土地增值稅,而且新公司成立時間較短,或有債務較為可控。 直系親屬轉讓2025 具體交易結構是,由水泥公司出資設立新公司,並以土地作價出資到新公司,再將新公司的股權轉讓給阿創。

直系親屬轉讓: 進行多次物業估價,找出最低估值

這方法既可免卻遺產承繼手續,又可防止子女取得物業後,隨即變賣物業,形成自己老年無家可歸。 強烈建議業主凡是跟按揭或物業轉名相關疑問,先不要急著行動。 您可以先跟28Mortgage按揭專員聯絡,請點擊右下角的WhatsApp 按鈕,我們會根據您的需求給予最專業和最有建設性的協助。 另一個樓宇轉名做法是通過「送讓契」、「送贈契」或「無償轉讓契」的方式無償地送贈物業,該物業即屬「送契樓」。

不過,若果透過近親轉讓,就無需繳交高的印花稅率,其中一個持有人回復首次置業身份,便可以買另一個物業,屆時無需繳交15%較高的稅率,並且有機會參與按揭保險計劃,申請高成數按揭和免壓力測試。 直系親屬轉讓 這就是所謂「自製首置」,近年市場上錄得不少這類成交個案。 第二種「甩名」,是物業原有按揭需要親人作擔保;但擔保人的身份,會影響到其本人入市,包括按揭成數會下跌一成、壓力測試標準收緊。 一般處理方式,是等待按揭借款人本身收入增加、按揭餘額下跌,可以不需家人作擔保後,自行轉按,順便移除家人的擔保人身份。 會出現此慳稅方法,主要源於政府實施的印花稅條例中,沒有堵塞其稅務漏洞,引致條例中仍存在灰色地帶。 其灰色地帶是指直系親屬之間的物業轉讓,即父母與子女、配偶、兄弟姊妹等關係下,在該物業交易時,無論新買家是否已持有物業,只須按照「第二標準」稅率繳交稅項予政府。

直系親屬轉讓: 物業直系親屬轉名印花稅: 物業轉名必知|居屋公屋私樓近親轉讓業權慳稅方法!送契轉名未必著數!除名加名限制+程序一覽

而過去以聯名方式持有物業的家庭,如有意再購買單位,往往亦會先行以家屬轉讓方式,將物業改以一人持有。 據瞭解,近期更有業主先將原來以聯權擁有的物業,先改為分權擁有,再行轉讓,以進一步節省稅費支出。 例如夫婦二人置業,聯名持有單位,往後他們如另行購買單位收租,第二個單位便需支付樓價15%印花稅;如果他們的自住單位按揭未供滿,第二個按揭住宅的貸款成數亦會被調低一成、供款與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的要求亦會更嚴格。

直系親屬轉讓: 服務項目

【置業攻略】2021香港買樓FAQ 無論你的全部固定收入或是部分固定收入來自內地,理論上都可以用於申請香港銀行的按揭。 但審批方面,相對會比較嚴謹,建議申請之前詢問銀行或找按揭專… 為刺激樓市復甦,英國財相辛偉誠(Rishi Sunak)早前宣佈,由7月8日起,若購買50萬鎊以下的物業,只要是首置就可獲豁免繳交印花稅,若… 如非首置客,稅率便高達15%;另外非香港永久居民及本地或海外公司,更要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因此,稅款最高可達300萬元。 但是,通過“公司股份轉讓”運作,陳先生只須繳付2萬塊印花稅(0.2%稅率),稅款大幅削減150倍,省稅力度令人歎為觀止。

最後,政府須增聘人手,加緊抽查首置成交是否符合以上條件。 無疑,此舉須耗費一定公帑,但政府本就有責任監察政策運行,若能阻截避稅,實無浪費可言,更何況政府每年印花稅入豐厚,相關部門絕對可自負盈虧。 當然,也許有人會覺得以上措施過於嚴厲,我們不排除日後樓市降溫,相關措施有放寬空間,但樓市屢屢破頂,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在這階段辣招實在宜緊不宜鬆。 政府對置業施以辣招,並豁免首次置業人士,無非希望抑壓過分的投資需求,並留有空間予具真正居住需要者上車。 但當投機者放肆鑽營,辣招意義、效用便大打折扣,政府有責任堵塞漏洞,為樓市降溫。 有關措施在 2011 年 6 月 30 日生效,所有在該日期或之後簽署的住宅物業買賣協議,將不獲延遲繳交印花稅。

直系親屬轉讓: 如受轉讓一方本身持有物業,是否需要付 15% 印花稅?

這個問題有專門的文件:關於發布《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7號),官方鏈接:關於發布《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 其實無論是分權或者長命契都好,將來轉為你一人,則是近親轉讓。 當中涉及印花稅,只要能出示出世紙,證明3位是兄弟姐妹,就可以用首置稅率繳納印花稅。

直系親屬轉讓: . 進行多次物業估價

此外,我們已對稅務部門進行書面諮詢,在得到書面答覆後將與大家進一步分享。 關於我們:快法務是一站式創業法律服務平臺,提供公司註冊、財稅記賬、商標知產、人事社保、專業法律等早期創業公司需要的泛法律服務。 也就是說,如果企業進行股權轉讓時,轉讓價格超出市場價70%—130%這個區間時,該合同的法律效益本身就有待商榷,人民法院有權予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