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立案法團有責任維修大廈的共用地方,因此,如懷疑滲水源自大廈的共用地方,受影響的住戶可向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求助。 像前述所提的漏水打針就屬於"阻水"的漏水處理方法,其他阻水的漏水處理方式還有防水漆塗佈,漏水來源並沒有消失,水還是在漏,但利用"阻隔"的方式來解決漏水問題。 常聽到的漏水處理方法就是「打針」,在之前我家外牆漏水時曾請幾個防水工程的師傅評估,確實也有幾個師傅的建議是「漏水打針」,不過在做過功課後,我並沒有選擇漏水打針的處理方法。 樓上漏水處理 有一位3樓的公寓屋主,家中浴室天花板漏水,且因漏水導致浴室裝潢都弄壞了,因此,他請4樓的人讓他進去察看,但4樓的人不願意,表示3樓自己修,4樓不可能漏水。 其次,如滲漏情況不算嚴重,對住客不會造成滋擾,滲水辦會終止調查,而不作出任何判斷。
- 食環署跟屋宇署成立「聯合辦事處」協助處理相關問題,主要是透過《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賦予「聯合辦事處」權力,協助住戶有系統測試方法,找出滲水源頭,使業主能進行維修。
- 當局亦可向法庭申請 「妨擾事故命令」,飭令有關人士減除滲水滋擾。
- 如果您想取得某些法律事宜的詳盡資訊,或尋求進一步法律協助,請諮詢律師。
- 找到源頭後,公證行會向住戶發出由香港註冊測量師簽署的報告。
- 若果未能與鄰居達成共識又或者鄰居拒絕提供協助和維修,可以向其作出民事索償,從法律途徑進行追究。
- 原告人根據普通法就滲水滋擾事故提出民事訴訟時,必須證明滲漏源自被告人的物業;及被告人對其物業滲水有實質認知或推定認知。
漏水索償個案涉及十分繁複的程序,而法院排期亦可以十分漫長,隨時消耗雙方數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 如果樓上樓下雙方願意合作,其實漏水仲裁會更是節省金錢和時間的處理方法。 漏水檢測也俗稱"抓漏",藉由找到真正的漏水原因來思考漏水處理對策,算是相當專業的科目,市面上許多抓漏師傅,但能力其實參差不齊,讀者有抓漏需求應該要仔細的評估。 樓上漏水處理2025 不論是樓上或是樓下,你擁有的是財富(房子),很多人是沒有的。 但碰到了漏水問題,不是去抱怨怎麼別人家沒漏(完美房屋),你家有漏(目前你沒有完美房屋)。
樓上漏水處理: 漏水屋可以買嗎
不過,也有一種狀況是,漏水點位於社區的公共管線,此時,應由全體共有人共同負擔。 樓上漏水處理2025 所以如不想影響鄰裏和睦、被控告索償,甚至要付出額外賠償金,當知道自己的單位有滲漏情況時,還是及早處理為宜。 等水電工釐清漏水原因後,民眾也必須在一旁以錄影、照片等方式記錄下漏水情形、漏水位置,以及漏水對家裡環境造成的影響,若之後需要與其他住戶或管委會等人協商,可以出示相關資訊討論責任歸屬。 再逐一打開所有水龍頭,把水喉裡的水放光,然後觀察紀錄滴水位置的情況和滴水量。 如果在關水之後,滴水量明顯減少,就可以知道是被關水的相關單位的水喉出現問題。
- 如果是結構裂縫漏水,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地方的墻面的開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高壓灌注工法補救,將灌注藥劑(PU發泡劑)打入縫隙中填補縫隙,處理完畢後就可以在外牆再塗一層防水層,加強防水效果。
- 此外,地臺的防水層板破舊、浴缸封邊老化等,都會導致用水時樓下單位出現漏水情況。
- 一般信譽良好的工程公司,完工後會自發做一次驗收,故裝修後出現滲漏的情況應該較罕見。
- 香港政府並無為「公證行」這個行業進行註冊或作出審核,所以任何公司都可以自稱「公證行」。
- 新手在學習房地產投資的時候,常常會被「幫助學員幾折買房」這種銷售話術給誘導,以為買低就一定能夠賺錢,其實不然!
- 專有部分、約定專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各該區分所有權人或約定專用部分之使用人為之,並負擔其費用。
有關業主應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鑑定滲水源頭及加以修理。 有關檢測方法可參考由屋宇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聯合辦事處所編印的 「家居滲水簡易測試」小冊子。 此外,你亦可向大廈或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尋求協助;必要時可聘請建築和法律顧問,根據大廈公契內容要求負責人士改善滲水,甚至以法律行動向對方提出索償。 食環署跟屋宇署成立「聯合辦事處」協助處理相關問題,主要是透過《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賦予「聯合辦事處」權力,協助住戶有系統測試方法,找出滲水源頭,使業主能進行維修。 「聯合辦事處」會提供「一站式」服務,在展開調查後,「聯辦處」人員會到懷疑滲漏單位進行調查及測試,測試工作通常於90天完成。 樓上漏水處理2025 但如果在調查過程中,「聯辦處」人員被拒絕進入單位調查,可向法庭申請手令入屋。
樓上漏水處理: 檢測手法
聯辦處會安排「一站式」的服務,處理樓宇滲水舉報。 聯辦處的職責是執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減除滲水衞生妨擾。 例如,屋宇署會按《建築物條例》(第123章)處理樓宇失修及排水渠欠妥的問題,而水務署則按《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制止浪費食水的情況。 不過,如果涉及供水喉的滲漏問題,更換明喉的費用會由$8000起,如要更換供水藏地暗喉,費用則由$2,5000起跳。 此外,亦有其他漏水維修工程,例如地臺防漏層,屋頂防漏工程,灌漿,打防水針等,視乎滲漏的情況而定。
按當事人一方房屋廚房天花板之滲水現象,確係因他方人房屋廚房排水管滲漏所致;當事人一方房屋前陽臺天花板所以滲漏,亦係因他方房屋前陽臺地坪防水不足所致。 當事人一方自得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6 條第 1項第 2 款、第 2 項及民第 184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請求他方容許進入房屋內,進行施作水管修繕及防漏工程;且施作水管修繕及防漏工程費用由他方負擔。 為了釐清漏水責任歸屬,通常會由兩方共找水電進行鑑定。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六條:「他住戶因維護、修繕專有部分、約定專用部分或設置管線,必須進入或使用其專有部分或約定專用部分時,不得拒絕。 在沒有管線經過的牆面出現漏水狀況時,可先檢視是否是在浴室周邊,如果浴室牆面防水層沒有作好、高度不夠,或是年久破裂了,這些情況都可能會造成浴室外牆與周邊地板產生滲漏水氣,長久下來也會有壁癌問題。
樓上漏水處理: 情況2:如上層戶主合作,程序又應如何走?
公證行作為第三方機構,可以利用高清紅外線掃描、水樣本測試法等技術,協助住戶找出滲水源頭。 找到源頭後,公證行會向住戶發出由香港註冊測量師簽署的報告。 受困擾的住戶收到報告可向滲水單位展開法律程序,進行民事索償。 漏水是香港戶主常要面對的事,無論對上層及下層的住戶也是一個煩惱。 最近在網上討論區有戶主說下層戶主投訴他漏水,找食環署滲水辦上去檢查漏水,檢查完一次沒有問題,下年再檢查,重複這個循環幾次,上層戶主就問是否每次都一定要招待他呢?
樓上漏水處理: 滲水辦調查需時約90個工作天
滲水大多是由欠妥的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滲漏造成,通常簡單修葺工程便可糾正。 業主應直接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確定滲水原因,迅速加以修理。 樓上漏水處理2025 請參考由食物環境衞生署及屋宇署組成的聯合辦事處(聯辦處)編印的「自行勘測滲水」小冊子內的檢測方法。 地臺內的排水管、供水管破損,都會導致樓下單位的天花滲水。 此外,地臺的防水層板破舊、浴缸封邊老化等,都會導致用水時樓下單位出現漏水情況。
樓上漏水處理: 單位漏水/滲水點投訴?即驗你是源頭定苦主!滲水辦處理手法
受滲水問題困擾的戶主需注意,當滲水情況於調查期間變得輕微,甚至有好轉,又或者當局未能找到滲水源頭,滲水辦將會中止調查。 一般情況下,調查工作將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滲水辦會將結果通知戶主。 若滲水情況複雜,或調查進度受影響,導致調查未能於90天內完成,滲水辦仍會將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將調查進展告知戶主。 若果想找出滲水的源頭及原因,記得要留意滲水出現的時間(例如全日、雨後、洗澡後)及位置(例如天花、牆壁、窗邊)。
樓上漏水處理: 房屋漏水糾紛的正確法律步驟
否則當我們的管線漏水出來以後,水會被防水層阻擋,不會造成樓下的漏水,所以不論是否是管子漏水,防水層必定是壞掉了。 很多香港人買樓也鍾情頂層連天台單位,但天台單位也特別多滲漏。 假如你不幸地買入漏水屋,別以為透過「打針」把填補裂紋修補就可解決滲水問題。 我們將剖析漏水的處理程序、以及常見的檢測手法來協助業主瞭解漏水屋的問題。
樓上漏水處理: 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
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滲漏滴水次數或濕度後,會關上總掣及開啟水龍頭釋放管內壓力,再記錄滴水次數或濕度變化。 之後恢復管內水壓後再作作記錄,藉以確定漏水源頭才作補救。 當確認單位已購有火險或家居保險後,宜即時向保險代理瞭解索賠程序及限制。 如證實並非由單位的問題,而是屬外牆失修所引起,便可向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求助,再由管理公司安排搭棚及外牆修補工程(需視乎公契條文而定)。 如果是結構裂縫漏水,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地方的墻面的開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高壓灌注工法補救,將灌注藥劑(PU發泡劑)打入縫隙中填補縫隙,處理完畢後就可以在外牆再塗一層防水層,加強防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