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 樓價走勢 (四)施政報告表明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其中通過指定輸入人才計劃來港的合資格人才,若即日起置業,可在居港七年及取得永久居民身份後,申請退還就購入的首個住宅物業繳納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 這僅對於快到七年的人士纔有吸引,新來者「今年未知明年事」,要首付重稅的置業誘因不大。
- 換言之,物業樓齡愈高,下手買家可借貸的能力可能愈低,變相減弱物業價值。
- 本網頁內所載之資料僅作參考之用,CENTADATA.COM 並不會就本網頁所載資料的精確性及正確性作出任何保證,同時亦不保證本網頁已包括所有的成交紀錄。
- 分析租金走勢時同樣以九龍區細單位平均呎價走勢作分析,並以兩任特首任期作起點計算。
- 總結2022全年,差估署樓價指數已累跌15.59%,終止13連升,與2021年9月歷史高位398.1點相比,累跌約16.5%。
- 若果近期同棟大廈沒有成交,我們也可看看同一屋苑類近戶型的成交價,或比較同區屋苑的交投。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預料,首季一二手價量齊升,料首季樓價升5%,新盤成交按季「V彈」近4倍。 《香港財經時報》更整合美聯物業資料,表列15個熱門屋苑最新價格變化。 年初至今,反映本港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已累跌近8%,自去年8月高位計更是跌超一成。
樓價走勢: 香港樓市成交紀錄 – 港島區
再加上部分地區坐擁地鐵通車的優勢,這些地段的河內物業較受中產及本地及海外投資者關注。 居屋按揭在預備文件、可獲批按揭成數、按揭年期及息率等方面,也跟私樓按揭完全不同。 不同的居屋類型,如一手居屋、二手居屋等,在審批程序及要求也有出入。
-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
- 丘卓文提到,去年本港住宅單位庫存上升四成,已推盤/獲預售同意書但未售出單位達1.8萬夥,預期發展商今年上半年開價不會太進取,會先求量以減少餘貨。
- 閣下必須定期查閱於本網站/應用程式刊登的資訊,以確保您即時知悉任何有關的改動。
- 按土地註冊處統計,今年一、二月份的住宅買賣合約數目只有7187宗,比往年同期大幅減少超過三成。
- 這僅對於快到七年的人士纔有吸引,新來者「今年未知明年事」,要首付重稅的置業誘因不大。
-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美國聯儲局連續大幅加息,加上第5波疫情及經濟前景低迷,導致香港住宅市場踏入下行週期,今年樓價已累跌約11.6%,跌至2018年以來低位,豪宅價格亦回落約4.4%。
- 分析歷年差餉物業估價署數估,發現本港整體樓價和租金已經不再是隻升不跌。
仲量聯行香港商舖部資深董事陳永慧稱,今年核心區街舖租金已下跌約10.6%,較2014年第三季高峯期低約75.5%。 隨着下半年疫情好轉,租戶重拾信心在多區物色商舖,當訪港旅客恢復及內地與香港通關後,商舖市場將顯著復甦,明年核心區街舖租金料反彈約5至10%。 丘卓文提到,去年本港住宅單位庫存上升四成,已推盤/獲預售同意書但未售出單位達1.8萬夥,預期發展商今年上半年開價不會太進取,會先求量以減少餘貨。 樓價走勢2025 他今年相對看好豪宅市場,認為通關後有利內地買家來港購買豪宅,而且豪宅單位數量不多,估計豪宅樓價今年或可升約5%。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57.87點,按周微跌0.23%,連升3周後單週迴軟。
樓價走勢: 樓市走勢2023|籲政府適時適度減辣
九龍CCL Mass報155.42點,創12周新高,按周升1.32%,升幅8周以來最大,連升兩周共2.52%。 新界東CCL Mass報172.29點,按周升1.92%,連升兩周共2.43%。 新界西CCL Mass報145.98點,按周跌0.95%,結束四周連升。
而本週指數是反映聖誕節長假後二手交投開始轉旺,樓價正累積力量突破上升。 恒生銀行公佈,恒生中國去年營業溢利按年跌77%,由於內地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預期信貸損失撥備增加;撇除有關變動前,營業溢利按年升9%。 至於恒生銀行去年內地業務稅前盈利約2.2億元,按年跌81%,總營業收入則升近4%至31.1億元。 另外,至去年底,恒生銀行全職員工總數8708人,按年跌逾7%。 港島CCL Mass報166.94點,創13周新高,按周升2.94%,連升七週共7.29%。
樓價走勢: 香港樓市成交紀錄 – 新界(西)
港島累升7.29%,九龍升3.72%,新界東升2.65%,新界西則跌0.39%。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去年12月起,CCL明顯轉勢見底(156.37點)回升,近7周6升1跌,累升2.79%,確認樓價出現V型反彈。 睇成交紀錄時,或會發現有些樓價奇低的例子,這些通常只是內部轉讓,即是以一般物業交易的程序,將單位轉名予親屬,而非真正有放盤成交的個案。
樓價走勢: 香港樓市走勢2023|美聯布少明:料首季樓價升5%!太古城呎價年初至今急彈22.3%!15個熱門屋苑最新價格變化
一般樓市數據的缺陷是缺乏精準性,舉例,你找到了一份有關全港私樓單位平均售價的數據,並按港島、九龍、新界三大區域作區分,這些數字對你投資個別地區、屋苑的單位,參考價值其實不算太高。 單單講新界,元朗和屯門、屯門和沙田、沙田和烏溪沙各區的供求已有不同;同區之中,近鐵和不近鐵的單位,優勢又有差異;即使同一屋苑,望東和望西、山景和樓景,樓價分野也相當顯著。 那麼你就可以大概估計,這個「平均售價」對比你心儀單位樓價走勢的準確性。 同時,亦有市場人士認為,隨著美國放緩加息步伐,相信息口已見頂,而且新冠疫情的影響亦逐步減退,在通關及復常的情況下,樓市可於今年見底回升。
樓價走勢: 中原城市分區指數
對於閣下透過本網站/應用程式上之廣告、資訊或要約而展示、購買或取得之任何產品、資訊資料,本公司亦不負品質保證之責任。 資料顯示,西半山天匯高層複式戶,實用面積約3,835方呎,五房連五套房間隔,連同兩個車位以3.78億元登記成交,呎價約98,566元。 原業主於2017年底以4億元購入物業,持貨5年帳面損失約2,200萬元。 樓價繼續展開尋底旅程,一份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數據顯示,該指數按周再挫約1.5%,跌至162.31點的5年新低,並連續6周報跌,樓價累挫約4.9%。 市場蝕讓買賣停不了,荃灣映日灣短短數天再有業主虧損離場,持貨3年鬆綁沽貨即蝕約113.4萬元。
樓價走勢: 地產博客
各區睇樓活動趨頻繁,有葵涌區家庭預算700萬元換樓,惟因本月初已沽出持有物業,欲加快入市,遂追價並以770萬元購入青衣藍澄灣單位。 成交當日更發生「小插曲」,負責交易的女經紀因全日四出睇樓、無暇進食,簽約期間一度暈倒。 以前特首梁振英任期為起點,2012年第3季差估署樓價指數為211.6,至他離任前的2017年第二季已升至333.2,升幅57.5%,反映樓價大幅上升。 至於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17年第三季樓價指數為339.3,由2018年第二季,指數連續多季橫行窄幅上落,最新今年第一季為指數為385.4,升幅13.6%。 我們保留權利不時更改本免責聲明並於本網站/應用程式刊登更新版本。
樓價走勢: 河內樓價走勢影響因素6:外國投資者增加
縱觀以上各種因素,有否似曾相識,其實地球真是圓的,香港已發展的地方少,人口密度高,樓價長期名列世界前茅,因樓價基數高,升幅自然比其它地區少,但樓價逆市上升的原因與世界其它地區大同小異。 按土地註冊處統計,今年一、二月份的住宅買賣合約數目只有7187宗,比往年同期大幅減少超過三成。 樓價自去年11月也開始回落,相信到今年三月底,去年私人住宅所錄得的3%售價升幅將會全然抵消。
樓價走勢: 樓市走勢2023|2個因素成關鍵
有著這些貴重指標物業落成,為河內各區物業起著樓價拉動作用,情況就如香港九龍區最貴的九龍站豪宅物業為九龍區新樓樓價指標,之後的奧運站、西小龍樓盤價格升幅都緊隨其後。 只要還劍區物業樓價持續發展,各區的河內樓盤價格也會被平穩地拉動。 所以大家不妨多留意還劍區的物業價位,就好像買香港股票要留意匯豐一樣。
樓價走勢: 樓市走勢2023|兔年樓市有喜有憂!新盤貨尾1.8萬夥待消化、樓價仍高泡沫風險未除|老樓周記
最終雙方議價後,買家再追價20萬至770萬元成交,單位實用面積約690平方呎,三房間隔,成交呎價11,159元。 中原地產高級資深分區營業經理許偉業表示,有葵涌區業主因打算換樓,因外家居於青衣藍澄灣,為方便外婆可照顧孫兒,故一直物色葵涌、荃灣及青衣區的二手放盤,預算樓價700萬元左右。 寫字樓市況亦料回穩,該行商業部資深董事郭禮言稱,雖然今年整體甲級寫字樓空置率上升,但租金相對穩定,首11個月僅回落約3.3%,預期明年整體租金橫行,僅部分地區因新供應增加而面臨下調壓力,如灣仔及銅鑼灣、港島東以及九龍東寫字樓租金料跌約5%。
樓價走勢: 香港樓市走勢2023|通關成香港樓市由跌轉升催化劑
另外,即使同一屋苑、同一面積的戶型,座向景觀、不同層數已經有很大分別。 一般而言,每個屋苑對景觀的要求都不同,較多屋苑的海景會較山景或內園景貴、內園景又會比街景可取。 不過,海景也分很多類,例如是否永久開揚海景、還是罅海景,這些都會影響物業的價值。 銀行估價基礎未必考慮到單位內部裝修等微觀因素,例若單位本身保養得宜,買家既能節省可觀的裝修費,亦可縮短因裝修而出現的同租同供情況,價值或吸引度會相對較高。 如想助有意上車的人士置業,亦應將500萬元以下物業的釐印費一律減至100元,降低港人的入市負擔。 未來供應增加,特別北部都會區,將軍澳及啟德,相信未來人口居住的流動性會大增,開發新界新發展區一方面冀增加房屋供應,同時有助疏解市區人口,惟遷移目標及對象除上車人士外亦包括換樓人士。
樓價走勢: 樓價走勢
不過,物業顧問仲量聯行就認為,內地通關雖有助帶動樓市,但資金未必會即時流入, 對樓市復蘇未必即時見效,若果政府不撤辣,今年樓價可能再跌一成。 值得注意的是,物業樓齡也是影響物業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樓齡較高的物業需要進行強制大維修外,樓齡亦會影響銀行批出的按揭年期,因為普遍銀行都會以75年扣減供款人年齡或物業樓齡(以較低者為準),來計算最長供款年期。 換言之,物業樓齡愈高,下手買家可借貸的能力可能愈低,變相減弱物業價值。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最新的樓價指數,12月份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332.5,連跌7個月,創逾5年半新低,按月再跌2.03%。 總結2022全年,差估署樓價指數已累跌15.59%,終止13連升,與2021年9月歷史高位398.1點相比,累跌約16.5%。 美國激進加息後,本港也跟隨步入加息週期,樓價拾級而下,從各大媒體報道的蝕讓個案、地產舖張貼的「地產文學」,大概已可略知一二。
樓價走勢: 樓市走勢2023|樓價租金齊看俏
分析歷年差餉物業估價署數估,發現本港整體樓價和租金已經不再是隻升不跌。 用戶在沒有AASTOCKS.com Limited明確的書面同意情況下,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傳播、出售、出版、廣播、公佈、傳遞資訊內容或者利用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信息和內容作商業用途。 本網站/應用程式包含的內容和信息乃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乃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蒐集,這些分析和信息並未經獨立核實和AASTOCKS.com 樓價走勢2025 Limited並不保證他們的準確性、完整性、實時性或者正確性。 洪灝又笑道,最近收到不少地產代理的訊息,指要趁利率上升前買樓,「好像買菜這樣,我覺得不太靠譜。」洪重申一點,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只升不跌,他走遍全球那麼多地方,直言香港樓價真的好高,而他亦不選擇在港置業。
資深財經專家林一鳴也曾提及,影響樓市發展的因素包括加息、經濟轉差及移民潮,明年樓價預計出現約5至10%跌幅。 惟內地經濟仍受疫情及外匯管制等影響,通關後也不代表會有大量資金湧入,故對樓價支持有限。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美國聯儲局連續大幅加息,加上第5波疫情及經濟前景低迷,導致香港住宅市場踏入下行週期,今年樓價已累跌約11.6%,跌至2018年以來低位,豪宅價格亦回落約4.4%。 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資料、金融市場數據、報價、圖表、統計數據、匯率、新聞、研究、分析、購買或者出售評分、財金教學及其他資訊僅作參考使用,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或任何交易前,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以核實定價資料或獲取更詳細的市場信息。 AASTOCKS.com 樓價走勢 Limited不應被視為遊說任何訂戶或訪客執行任何交易,閣下須為所有跟隨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資料、評論和購買或出售評分執行的交易負責。
筆者奉勸大家不要只著眼這第五波疫情,還會折騰大家多久,應多注意全球變化,審時度勢來作更長遠的投資決定。 當香港與其它國家及地區對照下,不難發現香港過去樓價的名義升幅或實際升幅遠低於不少主要城市或國家,所以不難怪香港的樓價升幅僅排名第44。 其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曾在2020年指出全球房價在疫情陰霾下依然不斷飆升。
樓價走勢: 樓市走勢2023|明年有望收復失地
綜合利嘉閣地產分行網絡數據,過去週末十大指標屋苑累錄15宗二手成交個案,較對上週末的23宗按周少八宗或35%。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自農曆新年後,不少業主見氣氛回暖,即心雄反價,買賣雙方需時議價,令二手成交略為放慢。 近日樓市焦點落入一手,多個大型新盤整裝待發,料吸走不少二手客源,加上一手尾貨量大,價錢未有向上調整,亦左右買家入市。
閣下必須定期查閱於本網站/應用程式刊登的資訊,以確保您即時知悉任何有關的改動。 如閣下於本免責聲明更新後仍繼續使用本網站/應用程式,即代表閣下同意接受更改後的本免責聲明的約束。 樓價走勢2025 AASTOCKS.com Limited也許連結訂戶或訪客至其有興趣的網站,但AASTOCKS.com Limited只提供此服務給訂戶或訪客並不為此安排負責。 AASTOCKS.com Limited之信息服務基於「現況」及「現有」的基礎提供,網站/應用程式的信息和內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AASTOCKS.com Limited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漏。 「因為利率趨勢發生變化」,洪灝分析指出,由於香港過去多年都是呈現利率趨勢性下跌,即使樓價高企,仍然有不少人蜂擁上車,原因是實際按揭利率只有兩釐多,「供平過租」之下,令港人急於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