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準買家還是業主,都想趁機入市或出貨,首次置業人士更是虎視眈眈;今次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2023年,用家置業、投資者尋寶的懶人包。 在香港置業,首次置業(簡稱「首置」)名額非常珍貴,究竟原因何在? 只要出售物業的臨約簽署日期,早於新買入物業,就毋須繳付15%稅,只須付首置印花稅。 但要留意,若接手閣下物業的買家突然撻訂,閣下需要即時補交15%印花稅的差價。 相反,銀行處理非首置壓力測試,不會以「爆壓測」的彈性計法,反而收緊壓力測試比率。
- 為了保障市民健康,他建議即時將每支香煙的煙草稅調高6毫,並按同等比例提高其他煙草產品的稅率。
- 要留意的是,持有香港身份證,但並非永久居民的港漂,如果收入來源全部是香港的固定收入,在按揭申請時會與資金來自內地的投資者稍有不同,具體可向銀行或按揭專員查詢。
- 不過,只要在某段時間內賣走原有物業,便符合首次置業資格。
- 值得留意,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 7 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首次購買的住宅物業,可申請退回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
- 如果屬於非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八成,1,000萬至1,125萬按揭成數上限為八成。
- 反之,首次置業買家則可以獲得稅務寬減,只需按照優惠的第二標準稅率繳付印花稅。
- 措施能幫助真正買家成功置業,而不刺激房地產投資者,亦樂見政府推出類似措施,以減輕首次置業人士的負擔。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畫」將延長6個月至今年10月底,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每月500元為上限,涉及額外開支約10.8億元,估計每月惠及約350萬名市民。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額外開支約27.2億元。 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額外開支約1.16億元。 A 如果在香港有親友, 置業稅 可以委託他人和中介簽署臨時買賣合約, 到正式買賣合約的環節,可以郵寄方式寄給買家親筆簽署, 再寄回香港即可。
置業稅: More in 按揭指南:
置業前,準業主要關心各類買樓支出,其中包括繁複的物業印花稅,本文將為大家深入淺出,逐一拆解各項印花稅及相關事宜。 1988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間的印花稅率以下連結載有計算由2010年4月1日起買賣或不動產轉易契的印花稅例子及常見問題。 由1999年4月1日開始,物業轉讓印花稅將根據代價款額或價值的確實金額計算,而非用以往調高至最接近的$100後才計算的方式。 由2016年11月5日起,「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分為第1部及第2部稅率。 第1標準第1部稅率適用於住宅物業而第1標準第2部稅率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及某些在2013年2月23日或之後但在2016年11月5日前就取得住宅物業所簽立的文書。
-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 財政預算案維持樓市「辣招」不變,但就調低上車盤的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稅階,減輕首置客負擔,令市場有少許驚喜。
- 財政預算案202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2日)公佈本屆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
- 購買新的住宅物業後6個月內出售原有唯一的住宅物業,可獲退稅,但不能完全退回新物業價值15%的稅金,因新物業亦需按繳付第二標準稅率下的稅金,故只能退回稅金相差之金額。
- 正因如此,不少有意向在香港買樓的內地投資者、獲取永久居民身份的港漂、新香港人紛紛在後臺留言,詢問香港買樓攻略。
- 置業前,準業主要關心各類買樓支出,其中包括繁複的物業印花稅,本文將為大家深入淺出,逐一拆解各項印花稅及相關事宜。
陳茂波早前預告,本年度財政赤字將逾1,000億元,表示如大幅收緊財政開支或不利經濟復蘇,雖未必會取消所有紓困措施,但部分推出多年的惠民措施可能有所調整。 政府致力提供穩定土地供應,發展局昨公佈2023至24年財政年度賣地計劃,新賣地表12幅住宅地可建約9,120夥,按年增約10.5%,為5個年度新高。 是次政府為個別地皮加入不同條款,其中安排下季推出的荃灣油柑頭地皮,會用作港人首置項目,至於東湧擴展區新增供應,更破天荒增設青年宿舍元素。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認為,調整從價印花稅稅階只侷限於減輕購買上車盤買家的負擔,對整體樓市交投刺激作用不大,若全面「撤辣」,對交投量可望有更大刺激,帶動庫房收入增加。 陳茂波表示,目前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謂「辣招」)維持不變。
置業稅: 樓市資訊 | 美聯物業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日(22日)出爐,TOPick緊貼財政預算案公佈,即時不斷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佈,即時將每支香煙的煙草稅調高6毫,亦即提升煙稅3成1。 由此推算,假設現時每包煙平均售價60元,料即時加稅後,每包煙售價將調高約10至12元。 一般而言,會在買方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支付,並由律師樓代為辦理,買家只需帶同支票簿到律師樓,繳交相應印花稅。 但在實際情況,還要視乎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臨約 )與正式買賣合約 (正約) 之間的日子差距。
根據香港金管局指引,內地買家在香港買樓,樓價1,000萬元以下最多可借5成,樓價1,0… 【一手置業】按揭保險VS發展商二按 近年新盤買家不時被多元化的付款方式而「心大心細」,當中最難抉擇的是如何選用按揭保險及發展商二按。 除此之外,還可以查看香港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內有關一手住宅的市場資料,包括銷售說明書、價單、載有銷售安排的檔及成交記錄冊等。 A 無論你的全部固定收入或是部分固定收入來自內地,理論上都可以用於申請香港銀行的按揭。 但審批方面,相對會比較嚴謹,具體情況仍然以不同銀行為準,建議申請之前詢問銀行或找按揭專員查詢。 由此可見,準買家如有意減少印花稅支出,可以借用親人的「首置客名義」,去購入物業,從避過DSD 15%的稅項、甚至是BSD稅項。
置業稅: 首次置業的定義
政府於去年10月放寬按揭保險後,首次置業(簡稱「首置」)名額非常珍貴,究竟原因何在? 除此之外,由於申請按揭保險必須為自住,所以非首次買樓不能申請,如果想借到八成,則要求必須通過壓力測試。 財政預算案202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2日)公佈本屆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 陳茂波表示,樓市「辣招」維持不變,但調低從價印花稅稅階,減輕一般家庭置業負擔。
置業稅: 財政預算案2023|將推新計劃 資助學生赴大灣區金融科技企業實習
對於樓市影響,他回應指,措施不會刺激樓市,因現時如要「短炒」是需要付額外印花稅,又指現時樓市經過調整後,已趨向平穩,故現作調整時機較為合適。 置業稅2025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對於調整物業從價印花稅稅階表示歡迎,但對於推行多年的各項樓市需求管理措施維持不變則感到非常失望。 他指出,現時外圍和本地的經濟環境都已經與3年前推出「辣招」時完全不同,既然「辣招」屬於「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政府應該重新審視「辣招」,作出適度的放寬甚至撤銷,纔可讓樓市鬆綁,加速經濟復甦。 是次調整從價印花稅的稅階,令購買樓價逾200萬至1008萬元內物業所需繳付稅款有所減少。 若以300萬元的樓價計算,之前稅率為1.5%,涉及4.5萬元稅款;新稅階將大減4.49萬元或99.8%,只要繳付100元稅款。 至於樓價900萬元的物業,印花稅率由3.75%降低至3%,最新稅款約27萬元,較舊稅率的33.75萬元稅款,減少6.75萬元或20%。
置業稅: 物業稅
陳茂波又指,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約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長遠房屋策略》的供應目標高約20%,可以滿足未來10年約30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但由於房屋用地並非每年平均分佈,加上造地需時,短期內可供發展公營房屋的土地仍然短缺,政府已覓得8幅土地作興建「簡約公屋」之用。 至於過渡性房屋,截至2022年年底,約7,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已投入服務,預計未來2年另外有約14,000個單位相繼落成啓用。 自住業主可以善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一共20個年度可以扣減,每年上限十萬元,究竟怎樣申報纔可以用盡免稅額呢? 究竟如何可發揮到最大的慳稅效果,我們一文為大家解構。
置業稅: 個人名義購買
繼內地官媒昨發文指ChatGPT接入製造業和實體經濟尚需時日之後,據報有中資科技巨頭獲監管機構提示,不得在其平臺上直接或通過第三方提供對ChatGPT服務的訪問權限。 消息又指,內地科企在推出旗下類似ChatGPT的服務之前,還需要向監管機構報告。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通過壓力測試或月供比率不足,可以想辦法增加每月的固定收入、或與公司商量雙薪、獎金、花紅,甚至通過提升首付金額,來順利過關。 A 不少港漂愛新樓,想要瞭解一手的資訊,可以在美聯物業官網的新盤專頁獲得諮詢,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在頁面公佈新盤的放售情況、最新價單、截票日期及預計的關鍵日期等。 正因如此,不少有意向在香港買樓的內地投資者、獲取永久居民身份的港漂、新香港人紛紛在後臺留言,詢問香港買樓攻略。
置業稅: 按揭優惠
不過在英國印花稅放寬期下,由2021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在英國買樓的印花稅起點下調至250,000鎊。 近年香港出現「移民潮」,加上曾維持長時間的嚴格入境限制,人才流失情況嚴重,李家超多次強調要「搶企業、搶人才」,將推出措施保持香港競爭力。 有消息指,政府正考慮放寬針對非永久居民買樓時需額外支付15%的買家印花稅(BSD)的規定,當這類買家在港停留一定年期後,有機會獲退還部分或全數稅款。
置業稅: 財政預算案2023|從價印花稅第2標準稅率
自二零一零年起,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適用的稅階未有調整。 二零二三至二四年度《財政預算案》宣佈調整買賣或轉讓住宅及非住宅物業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主要目的是減輕一般家庭首次置業的負擔。 有關調整由今日(二月二十二日)(生效日期)上午十一時起生效。
置業稅: 財政預算案2023|預料調低從價印花稅稅階有3.9萬人受惠
詳情請參閱《 印花稅署釋義及執行指引》〝證券借用及借出交易〞,申請手續請參閱 《證券借用寬免-修訂程序》[ U3/SOG/PN06B ] 。 今(22日)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及調整從價印花稅,以下為本報綜合各方,對從價印花稅措施的回應。 申請人需要證明自己在香港的住址,或與在香港直系親屬的關係。 另外在收入證明方面,如果收入來源來自海外,需要提供證明文件,而如果跟本地僱主簽定僱傭合約,也需要提供證明。 根據政府發佈的新規條,現時首置人士只要不超過供款和入息比例上額,而供款額不超過月收入的五成,便無需進行壓力測試。
置業稅: 首次置業稅務優惠
業主在買入第二個物業時需要先繳交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其後成功出售舊物業時,可向稅局申請退稅,退回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與第二標準的從價印花稅中的差額。 按揭還款期最長為30年,但銀行會根據「人齡」及「樓齡」而調整最終批出的年期。 H按 VS P按在低息時代,由於拆息甚低,大部份供樓人士會選用H按供樓。 信貸紀錄申請人的信貸紀錄必須良好,才能順利申請按揭。 選擇按揭計劃要選擇最適合及最優惠的按揭計劃,最重要貨比三家,選擇按揭轉介公司有助節省上會時間。
另外,首次置業除了需要支付首期和印花稅外,以下費用也要繳交,包括律師費(一般中小型房產,不超過1萬元)、地產代理佣金(約樓價的1%)、管理費等。 這部分不是首置人士專屬,無論你是第幾次買樓,都需要將這部分開支納入預算。 置業稅 置業稅2025 在目前的按揭保險計畫下,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可為九成,1,000萬以上至1,125萬元以下,最高按揭成數為八至九成(貸款上限900萬),首期不需太多就可上車。
為了盡快填補短期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缺口,並及早改善居住於不適切居所市民的生活環境,政府已覓得8幅土地作興建「簡約公屋」之用。 海外抵港人士入境檢疫政策早前放寬至「0+3」,讓香港在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踏出了復常之路的重要一步,政商界之後再要求放寬至「0+0」。 置業稅 不過,李家超等不同官員近日不斷唱好「0+3」,相信《施政報告》很大機會不會公佈放寬至「0+0」,但會談及香港的復常路線。 置業稅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香港文化事業創造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至於樓價400萬元單位,舊制涉稅9萬元,新制下降至6萬元,減少33%或3萬元。 置業稅2025 而800萬樓舊制稅款為30萬元,新制減少6萬元或20%至24萬元。 (二) 置業稅 寬減2023/24年度首兩季的差餉,住宅物業以每戶每季一千元為上限,估計涉及303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52億元。 政府也會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將一定金額的資產投放在本地市場,即可申請來港居住及發展,但不包括物業投資。 政府消息人士指,綜援出「半糧」並非第一次,政府考慮各方因素後決定,將在立法會通過財政預算案後一個月後派發。
要了解英國買樓稅項,先要認識稅務居民(Tax Resident)身份。 在英國一年居住超過183日,便會被視為英國稅務居民(UK Resident)。 由於英國是全球徵稅國家,英國稅務居民不論在其他地方或英國買樓,都需要為所有私人物業繳付英國物業稅。 置業稅 相反,即使持有英國國藉,但在應課稅年度居英少於16日,或在海外全職工作而居英少於91日,會自動被定義為非居民(Non-resident),只需就英國收入及英國物業投資及資產增值交稅。 如以上表4所做的計算和對比,非首次置業人士需要支出15%印花稅對比首次置業的第二標準稅率,所需要支付的印花稅大幅減少,減輕買家的財務壓力。 置業稅2025 由此可見,首次置業的買家的確可以從印花稅上節省很多買樓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