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觸覺8大好處2025!內含環保觸覺絕密資料

當地政府前年9月推出法例,由2020年起,將會正式禁止使用即棄塑膠餐具,改用生物原料製成的可降解即棄餐具和杯碟,成為全球首個宣佈全面淘汰塑膠餐具的國家。 雖然當地商界對有關措施強烈反彈,認為阻礙歐盟內貨物自由流通云云,但政府毫無退縮之意。 冷氣機是一種非常耗電的電器,全年平均用在冷氣上的用電量接近30%。

  • 與一羣建築師及規劃師,提出以粉嶺高爾夫場替代方案,取代政府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中,需要拆毀現有鄉村的方案。
  • 例如早前青衣戲棚舉行期間,主辦單位也鼓勵市民自備餐具,部分檔主更會多送食物以示鼓勵,但《香港01》現場所見,自備餐具者只佔極少數。
  • 他又指政府曾諮詢市民發展策略,最多市民選擇市區重建及發展棕地,建議政府研究是否補貼市建局,並以較高價格收購棕地,對環境及市民較少影響
  • 情況就如中環的摩天大廈高聳入雲,但不會被視為「屏風樓」。
  • 我們鼓勵全港市民參與,建議於每年的無冷氣夜晚上7 時至翌晨7 時不開冷氣,當然在其他時間也該節約使用空調。
  • 部份參與討論的網民直指「環保觸覺」選擇性針對巴士進行調查,漠視其他製冷裝置同樣出現類似情況,但部份網民認為九巴不會關注車廂溫度問題。

八萬五時代為興建住宅,批出了很多地積比極高的建築項目,一個個屏風式的樓宇項目不斷落成,但以現時市民對空氣質素的要求,已不合時宜。 為補貼西鐵及馬鐵的建築開支,九鐵逐步落實已批出鐵路上蓋項目,包括南昌站、元朗站、大圍站及大圍車廠上蓋。 本會要求相關部門應對通風、光線及景觀做一次詳細評估,儘可能減低樓宇的數目及高度至合理水平,及調整樓宇座向及位置,使新建樓宇不會為周邊居民帶來負面影響,以及融入社區。 環保觸覺由無薪成員於2004年成立,其目的在於透過調查、監察,給市民揭露並剖析社會不環保的現象,來提高香港市民環保意識及觸覺。

環保觸覺: VIP 計劃

「環保觸覺」於2010年5月推行「護鯊校園」計劃,邀請全港1,000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在舉辦謝師宴等酒宴時取消魚翅菜式。 環保觸覺 網民隨即批評其行動是空談,因為香港幾乎沒有學校於舉辦謝師宴時喫魚翅。 更加令人不得其解的是,「環保觸覺」建議以多個菜式代替魚翅,部份網民指建議菜式不合理,皆因其中一項為「佛跳牆」,佛跳牆為一中式菜式,所需材料包括同樣需要減低被屠殺數目的海參。 環保觸覺 「香港無冷氣夜」是環保觸覺一年一度的全港節能活動,由2010年開始舉辦。 活動透過以少用冷氣作為切入點,令市民明白減少使用空調,節約能源的重要,從而身體力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環保意識。

  • 如大家繼續浪費電力,又想有藍天白雲,空氣清新,這是在天堂都不會發生的事。
  • 公眾最為關注的是發展項目的設計、佈局、密集程度、通透程度和對外的連接,以及休憩用地不足等問題,愈來愈多市民要求當局採取行動,制止進行會產生「屏風效應」的發展項目。
  • 飲食業界對停用即棄塑膠餐具的立場十分明確,一字記之曰:錢。
  • 近來新股上市頻密,2006 年首季1至3月便共有15間公司上市,其中10間公開招股。
  • 並曾經預計於2013年第一季公佈詳情,唯一直只聞樓梯響,沒有實質的具體內容。

自2006年,環保觸覺積極關注有機會出現屏風效應的勾地地皮,公開反對興建令市民生活環境變差的屏風樓。 該團體多次發起針對屏風樓的行動,並曾就屏風樓提出司法覆核和在賣地場地抗議,反對拍售懷疑有可能興建屏風樓的地皮。 環保觸覺表示,海洋公園公佈未來發展路向及財務安排,卻未交代園內動物保育安排,促請公園盡快交代動物的未來去向。 環保觸覺認為,公園管理層多返強調「保育」,但未清楚交代關閉海洋劇場的時間表;園方亦只簡單表示會保留山上園區的核心景點區,並無交代山上「冰極天地」的去向。 過去他們曾多次強調冰極天地需要使用極大量能源來營造極寒冷的環境,供極地動物居住,每天用電量等同990部家用冷氣機,認為在港設置一個超低溫展館是浪費能源。

環保觸覺: 團體倡議者

另一個例子是2012年11月,建議將新界粉嶺高爾夫球場改為新市鎮,並設平民化主題樂園,發展大笪地或夜市(不設商場)。 交通方面,設單車徑及只用電動巴士專用通道來貫通全區及連接上水,設一大型廢紙回收廠。 並曾經預計於2013年第一季公佈詳情,唯一直只聞樓梯響,沒有實質的具體內容。

不過有關的規劃並不適用於鐵路上蓋發展項目,城規會亦只會從數據上去審視,引致屏風樓問題至今尚未解決。 環保觸覺經常提及屏風樓效應及城市規劃問題,然而所作出的行動只限於邀請傳媒參與記者招待會。 環保觸覺2025 即使團體會就屏風樓效應及城市規劃問題提出改善建議,但有關建議往往因理據不足以及欠說服力而多次被政府推翻,最終行動失敗告終。 例子包括2008年申請將現今的瓏璽地皮轉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被城規會否決。

環保觸覺: 環保觸覺

極力反對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另力舉機場因「空牆」及「假飽和」問題未達預期效率,唯經環境諮詢委員會審核後,最後環保署於批出環境許可證。 第二年推出「大埔區綠色生活推廣計劃」,增加多個升級再造工作坊,透過親身接觸大自然和體驗有機農耕,讓區內居民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我們歡迎任何個人及團體合作進行環保調查,或透過本會發佈調查結果。 環保觸覺過去兩個月在網上訪問逾500人,發現逾九成受訪者支持引入環保公共交通,不過有兩成三人不願意支付更多的車資,有兩成一人表示願意多付1元至1.4元車費。

環保觸覺: 環保觸覺?2008 12 -“綠色聖誕”

早年就讀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於200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環境科學系,並加入環保學會「綠色天地」,推動大學生的環保意識。 環保觸覺2025 其後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同學創辦中文大學第一份環保報章「綠色報」,並擔任第一至三期的總編輯。 2002年創辦環境教育團體自然足印,於2002年至2004年出任主席,致力於中、小學推行環境教育。

環保觸覺: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聯合國將每年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以鼓勵全球居民提高環保意識。 不過早前有環保團體抽查10個美食廣場,推算每月光是午飯時間,已消耗共378,500件即棄餐具,重量達1.4噸,相當於一條成年白鯨體重,如此驚人的浪費更僅冰山一角。 2008年2月11日,環保觸覺表示,外地進口鮮花以空運到港,但飛機卻排放大量污染物,舉例單程直航由荷蘭到香港的航程,排放出一點三十五噸二氧化碳,極之不環保。 加上鮮花凋謝後送去堆填區無法成為有機廢料,造成浪費,建議男士可改送其他實用禮物。

環保觸覺: 環保觸覺 建立紅灣半島拆卸資源網

請協助補充一些能引證條目是跟網絡有關的資料,如相關的網絡事件或影響、網上的討論文章或帖子等等,但請提供資料來源和遵守中立方針。 政府立即全面檢討目前各個大型面積發展計劃的發展設計和規模,尤其在市區重建局及政府全資擁有的鐵路公司車站上蓋等重建/發展計劃上起「帶頭作用」。 紐約市對建築物有街影投射管制,超高層建築根本不會像長城連合起來,起不到「屏風」的效應。 情況就如中環的摩天大廈高聳入雲,但不會被視為「屏風樓」。 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工程正在動工,工地範圍內的樹木卻被揭遭到破壞。 環保觸覺今日(25日)指,石仔嶺花園有十多棵百年古樹,雖然前年政府曾公開承諾原址保育其中15棵,但有成員上週到訪當地,發現部份位置已動工,有3棵樹木已被破壞,懷疑與發展商有關,但至現時為止,仍未能確定誰是「兇手」。

環保觸覺: 通識攻略:港人浪費 環保意識弱

另外,也有意見認為屏風樓的出現,與舊啟德機場搬遷,市區撤銷對樓宇的高度限制有關。 曾在中國、新加坡及英美生活、研究城市建築多年的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培斌,直指香港的城市設計是「為錢而非為人」,缺乏綠化、公共空間,比上海等地落後得多。 環保觸覺 並要求臺灣齊聲要求減少自由行,譚凱邦自己認為廣告成功引起臺灣注意,但廣告在臺灣登出後數星期,臺灣的交通部觀光局表示,最近大陸旅行團及自由行大增,配額不足,未來擬放寬自由行人次。 在香港眾多環保團體中,目前只有環保觸覺積極關注屏風樓問題。

環保觸覺: 香港網絡大典

並且在各大報販協會的協助下,與約一百名義工走訪全港各報攤宣揚減少濫發的訊息。 近來新股上市頻密,2006 年首季1至3月便共有15間公司上市,其中10間公開招股。 本會統計了該10本招股書重量及頁數,發現每本招股書厚如字典,平均重量更達1.29公斤。 招股書所用的紙張顏色雪白及沒有雜質,相信全是來自樹木,極少或甚至沒有再造成份。 環保觸覺認為招股書耗用大量紙張,這實對環境造成很大損害。 食肆開門做生意,除了在商言商賺錢,對環境也理應承擔一定責任,斷不能一句「增加成本」就繼續大量使用一些對環境有害的用具;政府對此也有不可或缺的角色,提出適當措施減低市民的使用意欲,為未來環境做好規劃。

環保觸覺: 香港區議會選舉

後來拖延至7月才公佈詳情,並收改計劃,多了一張電腦圖及單位數量等資料,並上載至facebook唯反應仍欠佳,有關建議被傳媒批評不切實際,發展局稱高爾夫球會不在東北發展研究範圍。 環保觸覺2025 【星島日報報道】房協應政府邀請,研究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興建公營房屋及長者屋的可行性。 環保觸覺表示,對有關做法感到十分憤怒,認為社會有眾多聲音明確反對開發郊野公園,更提出不少可行反建議,但政府仍一意孤行,批評是蓄意與社會主流背道而馳,與民為敵。

環保觸覺: 活動合作

同月21日,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公佈屯門東十四幅地皮規劃最新建議,當中原定用作興建公屋、發展密度較其他地皮為高的一幅公屋用地,建議改劃為中、低密度私營住宅;另外會保留五幅土地作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 區議員對發展計畫持不同意見,有區議員對新方案表示歡迎,認為不再起屏風樓,正面回應區議會訴求;但也有區議員認為該處應該興建居屋,供應區內居民。 秉承京都條約內減排二氧化碳的承諾精神,期望學界能透過制定長遠減開冷氣措施,與世界各國攜手保護環境。 是次活動進行了多個聯合活動,如“我要班房,不要雪房”、“減少燃煤發電,支持可再生能源”繪畫比賽、“香港人夏季衣着調查”等。 是次活動得到很大回響,共156 間學校、超過十萬師生參與。

當中最重要的是理性消費,例如減少換手機及電腦次數,省錢之餘亦可為地球出一少力,減少棄置包裝及其他固體廢物。 環保觸覺2025 另外,生活上常用的即棄或一次性用品其實都可以被重用,避免用完即棄。 2007年,香港牛頭角上邨第二、三期的重建計劃,採取了微氣候分析,兼顧日照採光和通風的需要。 2008年11月,發展局與港鐵經過多年磋商後,決定降低西鐵綫南昌站及元朗站上蓋密度,雙雙減少兩幢大廈,令發展規模分別縮減一成八及一成五,提供兩至三道通風廊。 不過,由於單位亦會因而減少逾兩成,當局承認難免造成地價損失。

但其實香港很多地方也有冷氣過凍的情況,有不少公共地方,室外三十多度,室內卻未有維持在24至25度,室內外溫差可超過10度,對我們的健康及環境也有影響。 環保觸覺 力陳豐樂圍項目虛有保育之名,興建豪宅為實,苦勸另一環團不應和發展商合作。 最終該環團退出該項目的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唯城規會仍在有條件通過項目修訂。 與一羣建築師及規劃師,提出以粉嶺高爾夫場替代方案,取代政府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中,需要拆毀現有鄉村的方案。 兒歌《夏日熱辣辣》於2009年推出,起初未有太大回響,但因為網絡紅人「達哥」林慧韡於2013年重推,後來成為網民經常在夏天翻聽、翻唱的歌曲,而作曲、填詞的福頭老師,更獲網民封為「香港搖滾歌姬」。

環保觸覺成立第18年,一直為多個環保及城市規劃議題發聲,並和商界展開多個環保合作項目,希望推動官商民三方能持續改善環保意識、能源效益及城市規劃,使香港能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宜居都市。 【on.cc東網專訊】漁農自然護理署近日在市區捕殺野豬,行動一開展便觸礁,爭議不絕。 有關注團體直指野豬進入市區背後,原因與其棲息地屢遭開發有關,批評港府懶理野豬棲息地不斷減少,令野豬「被趕落山」;加上有市民頻頻餵飼牠們,結果好心做壞事,令野豬深入市區覓食及繁殖,自然與市民多有摩擦,最終慘惹殺身之禍。 團體要求當局立即停止捕殺野豬相關政策,並盡快與外界團體共謀良策,例如加重餵飼野豬罰則等,愛護動物。

環保觸覺: 推「舊西裝回收計劃」 環保觸覺:最高可回贈500元

譚凱邦希望港鐵不要設扶手電梯,他提到,醫學會建議每天應步行8,000步,消耗150卡路里,而在短短步程加設電梯不利市民健康,也耗用電力。 2007年,譚凱邦所屬的環保觸覺在麥當勞推出「無飲管日」後,2009年8月更呼籲政府實施每件港幣五角的「即棄餐具徵費」等議題。 由於其創辦的環保觸覺建議要求他人跟從其環保路向,時事評論員蔡子強曾喻其為「環保塔利班」。 ),香港中學教師、社會活動家、政治人物,前香港荃灣區議會馬灣選區議員。

環保觸覺: 新聞發佈

更加令人不得其解的是,「環保觸覺」建議以多個菜式代替魚翅,部份網民指建議菜式十分硬膠,皆因其中一項為「佛跳牆」,佛跳牆為一中式菜式,所需材料包括同樣需要減低被屠殺數目的海參。 在未能完成有關制度的改善之前,政府應就公眾關注及沒有進行空氣流通評估的大型發展項目,進行城市設計和空氣流通評估。 「綠步郊野」是環保觸覺一年一度的慈善活動,旨在透過同市民同遊郊野,增強大眾的自然保育意識。

環保觸覺: 影響

「環保觸覺」於2010年5月推行「護鯊校園」計劃,邀請全港一千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在舉辦謝師宴等酒宴時取消魚翅菜式。 環保觸覺2025 「環保觸覺」於2009年7月調查發現巴士引擎排出的熱氣平均達到37.8℃,最高更達到47.1℃,但巴士車廂內的溫度最低只有17.7℃,低於25℃。 香港的玄學家蘇民峯曾在電視節目內指出:觀塘區的山勢本來是很差的,不過由於當地的公共房屋把原來難看的山勢阻擋了,使新填海區再看不到原來的山勢,反而只看到整齊的樓景。 因此,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當地的工業大廈開始漸漸轉型,改建為商業大廈,亦帶旺了當地的風水。

當然現實而言,香港連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都不知已討論多少年,翻來覆去經多次調整纔有點眉目,最快要到明年底纔有望實施。 以現今政府處理爭議的效率,想他們認真處理塑膠餐具的規例問題,看來還是要再等等。 即棄膠餐具只能使用一次,難以分解,用完只能丟棄,極不環保,例如發泡膠盒分解需時數百年,遇熱更會釋放毒素。

環保觸覺: 新聞分類

發展申請審批有需要具實質協調能效的「一站式」處理,發展申請批准後,各部門應以協助的態度去幫助正面落實已獲批准的發展項目,這纔可減少不完善機制阻礙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指控。 環保觸覺對涉事樹木被破壞感到驚訝及憤怒,表示已要求發展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交代事件及後續的跟進保護措施,亦促請發展商恆基地產應調查承建商是否違規,以及在事件中是否監管不力。 環保觸覺 譚凱邦關注多項環保議題,並不時因此出現在報章或電視新聞,議題包括豐樂圍、屏風樓、新立法會綜合大樓擴建、酷熱天氣下的節約能源措施、開冷氣打邊爐、樓盤售樓書、廣深港高速鐵路規劃、公共空間等。 本會環保觸覺曾於2005 年3月進行麪包膠袋使用調查,發現濫發膠袋問題嚴重。

環保觸覺: 中國發表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 倡通過談判解決烏克蘭危機

最後,由於社會各屆反對聲音激烈,發展商最後答允放棄清拆行動。 本會調查證實近來港人使用紙巾的情況極為嚴重,推算香港每天便浪費20噸紙巾,等同每天斬去333棵樹。 香港膠袋浪費情況嚴重,報紙零售商每個月派發相等於約2700萬個膠袋及接 近2000萬包紙巾,數量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