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腕是最突出徵象,損傷平面不同,病徵有所差別。 高位損傷時,出現肘關節不能伸直及垂腕徵,肱二頭肌及橈骨膜反射減弱或消失。 前臂在手旋前位不能屈曲肘關節,肌電圖描記癱瘓肌示正銳波及纖顫電位、運動單位減少、多相電位增多、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實際上,只有在伴隨以下臨牀症狀中的一個時,反射增強和消失纔有意義: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表現,如無力、萎縮、束顫。 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的表現,如癱瘓、痙攣、Babinski徵陽性。 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對稱的,這就提示:要麼反射低的一側是下運動神經元損害,要麼反射高的一側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害。 ④與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異常增高,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減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間有損害。 腱反射,又稱深反射,其實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縮,其實是肌牽張反射的一種(另一種為肌緊張)。 腱反射的傳入纖維直徑較粗(12至20微米),傳導速度較快(90m/s以上)。
深肌腱反射分級: 深層肌腱反射(Deep Tendon Reflex DTR)
四、膝跳反射,膝跳反射一般主要是敲擊膝關節膝蓋下方的膝經,出現膝關節伸直的症狀,叫膝跳反射。 膝反射是屬於身體深反射的一種,檢查方法主要有兩種。 1、坐位法,患者取坐位膝關節屈曲成90度,小腿自然下垂,與大腿成爲直角。
- 病理反射是正常情況下(除嬰兒外)不出現,僅在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時才發生的異常反射。
- 常用的病理反射包括巴彬斯基徵,奧本漢姆徵,查多克徵,還有戈登徵。
- 踝反射的檢查方法一般是囑病人仰臥,髖及膝關節屈曲,下肢屈曲,外旋外展位,檢查者用左手輕託病人的足底,使足底過伸,右手持叩診錘叩擊跟腱。
- 視力低下,眼眶或眶後脹痛,有的出現先明。
- 2~4周後休克期消失後,癱瘓肢體肌張力增高、膝腱反射亢進、雙側霍夫曼徵和巴彬斯基徵、卡道克徵陽性等。
早期感覺障礙爲肢體遠端觸痛、蟻走感、燒灼痛和感覺異常,以後可出現深、淺感覺減退或消失。 深肌腱反射分級2025 感覺障礙程度可不同,典型患者呈手套、襪套狀分佈。 皮膚光滑、乾燥或菲薄、指(趾)甲鬆脆、多汗或無汗等植物神經症狀常明顯。
深肌腱反射分級: 跟腱反射異常
此外,深睡、麻醉、昏迷、新生兒等,腹壁反射也常消失。 (3)Brudzinski徵:①頸症:仰臥,屈頸時引起雙下肢屈曲者為陽性。 ②下肢徵:仰臥,伸直抬起一側下肢時,對側下肢屈曲為陽性。 亢進:震顫麻痹症候羣或其它錐體外系疾病時,偶見淺反射尤其腹壁反射中度亢進,系損傷中腦抑制淺反射的中樞所致。
2.肱三頭肌腱反射(頸6-7,橈神經):前臂半屈並旋前,托住肘部,叩擊鷹咀突上方三頭肌腱,引起前臂伸展。 “1反射的檢查反射檢查比較客觀,但仍須病人合作,肢體放鬆,保持對稱和適當位置。 檢查時可用與患者談話或囑患者閱讀,咳嗽或兩手勾住用力牽拉等方法,使其精神放鬆,以利反射的引出。 檢查方法:檢查側肘關節置於半屈半伸,前臂輕度旋前,使用叩診錘叩擊該側橈骨莖突上2cm處,引發肘關節屈曲。
深肌腱反射分級: 康復乾貨| 反射及其檢查方法
麻醉、昏迷、熟睡、脊髓休克期、顱壓增高,尤其後顱窩腫瘤,深反射也降低或消失。 亢進多見於錐體束病變,昏迷或麻醉早期也可出現,系對脊髓反射弧的抑制解除所致;亦見於手足搐搦、破傷風等肌肉興奮性增高時。 正常人深反射也可亢進,老年人跟腱反射可消失,故反射的不對稱比增強或或消失更有意義。 脊骨神經科醫生會透過詳細檢查,找出異常的位置為病者進行矯正治療。
深肌腱反射分級: 肱二頭肌反射檢查方法
腱反射的傳入纖維直徑較粗(12至20微米), … 傳入神經爲橈神經,中樞位於頸髓6-8。 反射異常見於感染、壓迫、中毒、血管疾病、周圍神經損傷、脊髓損傷等。 單突觸伸展反射 單突觸伸展反射,亦稱“牽張反射”。
深肌腱反射分級: 檢查方法
檢查者用手扶住患者的足尖,使其輕微背屈。 用叩診錘叩擊跟腱,陽性反應是患者有足部的輕度下屈。 肱二頭肌腱反射檢查的主要目的就是看腱反射是否有增強或減弱,從而判斷是否有相關的疾病。
深肌腱反射分級: 神經學檢查
不過,對於退化性關節患者來說,活動時應避免爬坡、下坡、下樓梯、蹲、跑、跳等動作,因患者的膝蓋軟骨承受能力較差,做這些動作時不僅會產生痛感,也會磨損關節。 故此,若發現深層肌腱反射異常或膝關節活動不良時,應盡快求醫,並尋求專業治療。 (1) 肱二頭肌反射正常反應爲肱二頭肌收縮。 (2) 肱三頭肌反射正常反應爲肱三頭肌收縮,肘關節伸直。 (3) 橈骨膜反射正常反應爲前臂旋前、屈肘。
深肌腱反射分級: 神經學檢查NE簡介
精神緊張和神經官能症時,腹壁反射也可有不同程度的亢進。 跟腱反射(骶1-2,脛神經):仰臥,膝半屈,兩腿分開,以手輕板其足使稍背屈,叩擊跟腱引起足庶曲。 膝關節是常見的關節退化部位,不少老年人都面對關節退化的問題。 尤其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或零售業的人士,雙膝容易因久站或搬運重物而出現勞損,其後演變成膝關節炎等等的痛症。 本網站隨時保留修改本會員服務條款之權力,包括增訂、修改與終止會員服務條款,並將於本網站首頁公告修改之內容,不另作會員個別通知,會員應自行注意,以確保自身權益。 若會員不同意本服務條款之修改時,應立即停止使用本服務,並通知本網站。
深肌腱反射分級: 神經病學/反射
周圍神經病、脊髓疾病、肌肉疾病均可引起此反射的異常。 高位截癱 包括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橈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深反射減弱或消失多系器質性病變,如末梢神經炎、神經根炎、脊髓前角灰質炎、腦或脊髓的…
深肌腱反射分級: 跟腱反射檢查方法
肱二頭肌腱反射(頸5-6,肌皮神經):前臂半屈,叩擊置於二頭肌腱上的拇指,引起前臂屈曲,同時感到二頭肌腱收縮。 “反射”反射是對感覺刺激的不隨意運動反應,通過神經反射弧完成。 因此當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及周圍神經系統病變均出現淺反射減弱或消失。 但是反射檢查的出現和沒出現與檢查者和被檢查者有很大關係。 每次檢查,患者必須放輕鬆,檢查者的刺激強度也要控制到位。 臨牀上經常檢查的腱反射有: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橈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深肌腱反射分級: 肌肉無力的鑑別診斷
腦膜刺激徵主要見於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壓增高和腦膜轉移瘤等。 頸部徵亦可見於後顱凹、環枕部或高頸段腫瘤。 (2)Kernig徵:仰臥,屈曲膝髖關節呈直角,再伸小腿,因屈肌痙攣使伸膝受限,小於130°並有疼痛及阻力者為陽性。
深肌腱反射分級: 病理反射的檢查內容和方法
(5) 踝反射正常反應爲腓腸肌收縮,足向蹠面屈曲。 以左手握住患者的第2—5指之第一節處,以右手急促地叩打病人手指末節掌面,引起手指彎曲。 Rossolimo氏徵爲上肢屈指反射亢進的表現,偶見於腱反射亢進的正常人,它不是病理反射。 (五)糖尿病性多發性神經炎(diabetic polyneuritis) 多有糖尿病史,大多數病人的周圍神經炎症狀以感覺障礙爲明顯。 初發症狀爲雙下肢感覺異常,嚴重的肢體疼痛、麻木、燒灼感等,隨之可出現下肢無力,完全性癱瘓則罕見。 肢體遠端有痛、溫、觸覺及音叉震顫覺關節位置覺障礙,溶感覺障礙嚴重,可出現共濟失調。
備註:該方法最適合於下肢腱反射,如膝腱反射的評估。 在反射的檢查中最重要的是觀察反射的幅度。 不像運動系統的檢查,反射的檢查缺乏一個單一的、公認的標準。 腱反射的幅度可以進行偽裝,但是速度難以偽裝;假裝的腱反射亢進速度往往沒有真實的腱反射反應快,這是因為腱反射是單突觸。 【臨牀表現】 檢查者以右手的食指、中指夾持患者的中指末節使其腕關節背屈,其餘各指處於自然放鬆屈曲狀態。 (十五)小腦性共濟失調(cerebellar ataxia) 病人站立時向前後或左右搖擺或偏斜,兩足常分開,閉目時加重,閉目難立徵陰性。
深肌腱反射分級: 神經反射的檢查方法
檢查可見鬆弛性癱瘓,膝腱反射降低或消失。 病肌飽滿堅實,感覺正常,意識清,血清鉀一般僅輕度降低,尿中含鉀量則明顯減少。 傳入神經爲尺神經、正中神經,中樞在頸髓6-8、胸1,傳出神經爲正中神經,錐體束損害時此反射多爲單側或雙側強度不對稱或伴有其它錐 體束損傷體徵。 深肌腱反射分級2025 脊髓病變、腦動脈硬化、周圍神經損害、神經官能症、神經興奮性增高亦可出現此反射,多爲對稱性,而無錐體束的其它體徵。 深肌腱反射分級2025 (三)肩神經炎(shoulder neuritis) 常急性發病,病前多有感染、預防接種及手術史。 伴有肩、上肩外側、前橈側感覺障礙,肱三頭肌反射減弱。
患者俯臥,膝關節置於半屈位置,檢查者將示指置於半腱肌或半膜肌肌腱部,以叩診錘輕擊示指後即可引起膝關節屈曲反射。 (三)病理反射當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後,被錐體束抑制的屈曲性防禦反射變得易化或被釋放,稱爲病理反射。 嚴重進,各種刺激均可加以引出,甚至出現所謂的“自發性”病理反射。 膝腱反射(腰2-4,股神經):坐位,兩小腿自然懸垂或足着地;或仰臥,膝稍屈,以手託膕窩,叩擊髕骨下緣股四頭肌肌腱,引起小腿伸直。 檢查方法:檢查者以右手的食指、中指夾持患者的中指末節使其腕關節背屈,其餘各指處於自然放鬆屈曲狀態。 檢查者以拇指迅速彈刮患者中指指甲,引發各指之掌屈曲反射。
深肌腱反射分級: 深層肌腱反射(Deep Tendon Reflex DTR)
異常結果: (1) 深肌腱反射分級 肱二頭肌反射正常深反射是由肌皮神經傳入,經頸髓5-6,仍由肌皮神經傳出。 肱二頭肌反射異常,提示上述反射弧有損害。 (2) 肱三頭肌反射的反射弧的反射中心在頸6-7節,由橈神經傳導。 肱三頭肌反射異常,提示上述反射弧有損害。 (3) 橈骨膜反射倒錯是特殊的反射表現。 由於主動肌癱瘓收縮力變小,刺激傳入脊髓前角後發生擴散,同時引起拮抗肌的收縮;或由於主動肌的癱瘓,引起拮抗肌的牽張反射所致。
深肌腱反射分級: 神經學檢查NE簡介
另一種方法是患者跪於椅子上,兩足懸空,檢查者用左手把持使足輕度背屈而叩擊跟腱,或坐位兩足懸垂,使患者足輕度背屈而叩擊跟腱,這些方法優點是肌肉容易檢弛,有利於反射 的引出。 深肌腱反射分級 在臨牀上,腱反射的改變具有診斷意義,是一種常用的神經系統檢查項目。 常用的病理反射包括巴彬斯基徵,奧本漢姆徵,查多克徵,還有戈登徵。 巴賓斯基徵是用竹籤兒或者叩診錘柄端由後向前劃足底外緣直到拇指基部;奧本海姆徵是拇指,食指沿患者脛骨前緣向下劃;查多克徵是由後向前劃足背被外側緣;戈登徵是用力擠壓腓腸肌。 這幾種病理反射的陽性表現就是患者大腳拇指背曲,其餘各趾呈扇形分開。
深肌腱反射分級: 神經病學/反射
腿反射增強多見於錐體束損害,膝反射高度亢進常可伴有臏陣攣。 深肌腱反射分級 肌無力和肌萎縮逐漸向前臂、上臂和肩部延伸,受累部位有肌束顫動。 由於錐體束受損而出現肌張力增高、肌腱反射亢進,霍夫曼徵及病理徵陽性。
深肌腱反射分級: 跟腱反射異常
Babinski徵:用叩診錘柄端等物由後向前劃足底外緣直到拇趾基部,陽性者拇趾背屈,餘各趾呈扇形分開,膝、髖關節屈曲。 刺激過重或足底感覺過敏時亦可出現肢體回縮的假陽性反應。 此徵也可用下列方法引出:①Oppenheim徵:以拇、食指沿脛骨自上向下劃。 ②Chaddock徵:由後向前劃足背外側緣。 腹壁反射(肋間神經,上:胸7,8;中:胸9,10;下:胸11,12):仰臥,以棉簽或叩診錘柄自外向內輕劃上、中、下腹壁皮膚,引起同側腹壁肌肉收縮。 膝腱反射(腰2-4,股神經):坐位,兩小腿自然懸垂或足著地;或仰臥,膝稍屈,以手託膕窩,叩擊髕骨下緣股四頭肌肌腱,引起小腿伸直。
可出現視力減退及複視,也可出現耳鳴、眩暈與面神經癱。 (三)臂從神經麻痹(brachialplexus nerve palsy) 上臂叢損傷,上臂不能外展,前臂不能屈曲,手臂不能外旋,前臂不能旋後,手臂直伸呈內旋和內收位。 肩部和上臂伴肌肉萎縮,肱二頭肌、橈骨膜反射減弱或消失。
一般踝反射反射中樞是在骶髓的1、2節,如果踝反射極度亢進,常伴有踝部的痙攣,提示有錐體束的病變、坐骨神經受損、腰椎間盤脫出、坐骨神經炎、脛神經麻痹會引起踝反射減弱或者消失。 深反射是通過刺激骨膜、肌腱的效應感受器而完成的檢查,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常見的深反射包括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橈骨膜反射、跟腱反射和膝腱反射,每種反射對應着相應的脊髓節段,每種深反射的表現不一。 但主要是以相應部位肢體運動爲陽性結果,檢查結果可以記錄爲反射亢進、反射減弱或反射消失。 檢查時要注意雙側對比,動態連續檢查,常用於顱腦及脊髓相應疾病的診斷和定位診斷,是臨牀常用的神經系統檢查方法。 (1) 肱二頭肌反射:病人前臂曲肘90度,手掌朝下,檢查者以左手托住該臂肘部,左拇提置於肱二頭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診錘叩擊左手拇指,正常反應爲肱二頭肌收縮,前臂快速屈曲。
深肌腱反射分級: 神經學檢查
一定要叮囑患者放鬆,不要肌肉緊張,不然會影響檢查效果。 然後檢查者用叩診錘,叩擊患者髕骨下股四頭肌的肌腱處,反射效果是小腿伸展。 2、取仰臥位檢查,患者仰臥位,檢查者用左手從雙膝後托起關節呈120度屈曲,也要囑患者肌肉放鬆,然後敲股四頭肌的肌腱處。 踝反射常見的檢查方法有如下兩種:1、針對昏迷或是沒有下肢活動能力的病人,可採取仰臥位的檢查方式。 此時要求患者採取仰臥,然後首先屈曲患者一側的膝關節,外展其髖關節。 此時操作者要用一個手,手持患者的前腳掌輕度牽拉,使患者的踝關節保持過度背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