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維修6大優勢2025!專家建議咁做…

筆者當時聯同業界成功向政府爭取推出「物管支援計畫」,並由物監局高效地在極短時間內,向業界發放合共接近30億元的抗疫津貼,令數十萬名清潔工、保安員、前綫物管人員等「社區抗疫英雄」受惠。 需知道,該區大廈多是業權散亂,同一樓層已有好幾個業主,一幢大廈牽涉的業權將更廣。 而且大部分業主關心的是房租利潤,即使有能力支付大維修費用,又或得到維修補貼,亦不想自找麻煩,與人集資修葺,寧願等待市建局收購重建,獲得賠償。 樓宇維修 更何況,若然當中牽涉時代久遠的「鹹水樓」,大廈長年批盪剝落、外牆滲水、鋼筋外露等,更是無法根治的結構性問題,屢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是治標不治本,問題只會一再復現,此好比以化妝修飾多年傷疤,要藏也藏不住。 其中一個案涉離島區一大型屋苑其中一期(樓齡約30年)的大維修工程,集團骨幹成員取得總值約兩億元的合約後,連同主腦涉嫌以150萬元串通一名中間人,向多名屋苑物管公司職員提供賄款,令骨幹成員的建築公司獲優待,當中涉寬鬆監管工程。

因為石屎出現裂縫、「蜂巢」、沒有妥善處理螺絲洞等等原因,此類問題需要搭棚解決,應向大廈所屬的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協求協助。 展望未來,筆者對香港物管業發展和政府的相關政策,有3方面意見。 現時已有法例及發牌制度監管物管公司及從業員,但對於處理部分業主組織長期管理不善、財政混亂、以至違反法團章程或大廈公契(DMC)行事等,有不少改善空間。 可考慮擴大物監局職能至可以有效處理與業主組織相關的投訴、發出指引、統一舉辦培訓課程等。 再看市建局建議的「聯廈聯管」措施,即是將單幢樓宇合組成小區,共同聘用物管公司,協助管理之餘,亦協助業主設立維修儲備基金,解決長遠的復修問題。 近年市建局在九龍城試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冀透過結合重建、樓宇復修、保育及活化策略,改善「三無大廈」的管理,惟「鹹水樓」的結構性問題或成為該計劃的絆腳石。

樓宇維修: 津貼2023|4. 中電2億元社區支援計劃

假如業主/法團不願意採取維修行動,根據《建築物條例》的《勘察令》,屋宇署可以發出命令給有損毀跡象的業主/法團,要求他們聘請認可人士進行勘測,然後提交補救方案。 如申請人曾申請房協轄下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申請人仍可向市建局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惟兩津貼下可獲的津貼總額不會超出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的津貼上限 (即80,000港元)。 此刊物輯錄了2010年3月工作坊的內容,分享世界各地的最佳安全作業模式,是一份十分方便的指南。

  • 任何人士如懷疑樓宇維修工程牽涉貪污賄賂,應向廉署舉報,廉署會依法並按既定程序作出跟進,而向廉署提供的所有資料均絕對保密。
  • 而那些長期被雜物及垃圾堆積的後巷,更如「三不管」地帶般,無人問責。
  • 當局須盡快修訂《建築物管理條例》並作優化,加大力度保障業主權益,也須加大宣傳,讓市民接受市建局提供的「招標妥」受資助服務。
  • 第三者風險保險不需要承保財物損失,但法團可自行為第三者財物損失投保。

雖然負起維修工程的責任在於大廈整體,但是業主自己本身需要負的責任,便是繳付維修費用,費用的多少可能根據業主單位呎寸而定,也可能每戶平均分擔,視乎情況。 1.14 用於償還申請人尚欠屋宇署、房協或市建局的樓宇維修貸款餘額,及/或撤銷有關法定押記/押記令所涉及之費用。 滲水辦會在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並安排工作人員到樓宇進行檢查。 工作人員會在懷疑滲漏的單位進行檢查和測試以確定源頭,在有關單位的業主或住戶合作的情況下,通常可於90天內完成調查,完成後可以向有關人員及機構索取報告。 市民可先致電1823尋求滲水辦(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協助,找出確實的滲水原因。 滲水辦的主要工作為以有系統的測試方法,嘗試找出滲水的源頭,使有關業主進行維修,以解決由滲水引致的妨擾情況,要注意的是他們並不會參與任何維修的工作。

樓宇維修: 長者家庭 (可獲減一半租金)

骨幹成員又涉向工程顧問提供利益,賄款涉及合約總額5%,即約數百萬元,以獲取協助。 樓宇維修2025 此部分收集了過往曾參加市區重建局轄下不同樓宇復修計劃的工程總金額,以供大眾參考及比較相近樓宇狀況的工程費用。 本篇將先討論維修費的問題,其他相關的問題將在未來再分享。 政府撥款情況許可下,每位申請人在首次成功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的申請表提交日期起計10年內, 最多可分4次申請。

House730旨在為香港用戶提供最優質的使用體驗,不論買樓或是租樓,用戶可按樓盤的價錢、面積、房數、真實照片等等條件揀選合適樓盤。 該住宇單位若位於巿區(包括沙田、葵青、荃灣),其平均每年應課差餉租值不可超過120,000元;若位於新界者,不可超過92,000元。 為簡化評稅的計算,所有業主均可自動得到減去扣減差餉及不能追回的租金後的出租收入餘額的兩成作為修葺和支出的標準免稅額。 網上有不少 DIY 方法去減輕漏水問題,例如更換防水膠、玻璃膠、油上防水漆又或者是「打針」,即是滲漏防水注射等等。 但其實這些方法普遍都是「治標不治本」,而且自己「打針」更是頗為危險,有機會令自己受傷,亦有機會引致更嚴重的裂痕,在沒有足夠知識的情況下很容易弄巧成拙,令問題更嚴重。

樓宇維修: 參考文獻

若第三者向法團提出申索,法團須在接獲第三者的書面要求10天內,向第三者說明有關法律責任是否獲得投保,並提供有關保單的詳情。 以2017/18年度同一幢樓宇內所有住用單位平均每年應課差餉租值計算。 就2017/18年度後才落成的樓宇,我們會按個別情況考慮。 申請表及申請須知可於本網頁下載,亦可於各水務署客戶諮詢中心、各區民政諮詢中心和市區重建局位於大角咀福全街的「市建一站通」及位於長沙灣的樓宇復修部辦事處索取。

樓宇維修: 津貼款項

強制驗窗計劃則規定樓齡達1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不高於三層的住用樓宇除外)業主,須每5年檢驗樓宇所有窗戶。 政府一旦依據「家居維修免息貸款」計劃發出原則上批准貸款通知書,符合上述條件的個別業主即可申請最高10,000元的「家居維修補助金」。 在申請家居維修免息貸款後,業主如果仍然在進行家居維修時面對經濟困難,可向政府申請每戶最多10,000元的「家居維修補助金」。 被選中參與強制驗樓計劃的樓宇將在每10年收到法定的驗樓通知。 也就是說,該樓宇每隔10年均須進行一次檢驗(及如有需要者進行修葺)。 第三者風險保險的保險範圍須包括大廈公用部分(例如外牆、通道、走廊、樓梯、天台、升降機等)及法團物業導致第三者傷亡而令法團可能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樓宇維修: 家居保養及維修

因此,在樓宇管理的事項上,業主立案法團的角色尤其重要。 為鼓勵業主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政府推行了「籌組業主立案法團資助」。 如貸款額達50,000元或以上,申請人須提供抵押,例如提供彌償人,簽立物業的法定押記或提供本港一家持牌銀行簽發的保證書。 政府一旦依據「公用地方維修免息貸款」計劃發出原則上批准貸款通知書,符合上述條件的個別業主即可申請最高10,000元的「公用地方維修補助金」。

樓宇維修: 津貼2023|6. 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

筆者結合客戶的經驗以及數據,針對老年物業而言,總結出以下的平均預算供參考。 市建網上學院的報告數據,預測 2046 年將有近 50% 的物業歸類為「老年樓宇」,可見數字上並不輸蝕給人口老化問題,惟相關的關注度卻明顯較低。 對於一些即將要維修的舊樓,買家態度呈兩極,有見近年頻頻出現「天價」圍標事件,有些人不想買樓後,還要夾一大筆錢維修,所以對這類單位避之則吉。 Tips:普遍驗樓程序期限為6個月,提交通知後,發展商一般會於1個月內完成執漏,如單位缺陷多,執修期有機會延長。 業主應盡快遞交報告,以免承建商方面因未有存貨,需要訂料,而耽誤入夥。

樓宇維修: 政府會為大廈業主提供資助、貸款或津貼,以協助他們進行保養維修工程嗎?

『顧問易』計劃是以試驗形式,由大廈維修的專業人士(包括測量師、工程師和建築師)組成專家小組,為有意進行樓宇大型維修工程但沒有物業管理公司支援的法團,提供深入、全面和度身訂造的專業諮詢服務。 專家小組會針對個別大廈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就聘請工程顧問公司/認可人士,特別在草擬招標/合約文件,以及分析標書等方面,向法團提供專業意見,協助法團選出合適的工程顧問公司/認可人士,以便開展維修工作。 (三)除了「樓宇更新大行動」外,有需要的樓宇業主現時可透過各項資助計劃包括「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改善樓宇安全綜合貸款計劃」和「強制驗樓資助計劃」等獲得不同的協助,以保養和維修其物業。 房協及市建局亦特別設置電話熱線服務及即將推出一站式電子網頁,方便公眾查詢資助計劃和有關維修的資料。

樓宇維修: 舊樓強拍重建 改善環境創三贏

莊榮輝並促請政府盡快進行《建築物管理條例》(法例第344章)的修例工作,堵塞法律漏洞,加強民政事務處的角色,並對違反條例者加重罰則,增加阻嚇作用。 大廈公契是一份具法律效力的文件,當中列明瞭業主、租客、住客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就大廈維修保養方面的責任。 一般情況下,物業的共用部分,即是外牆、消防設備、結構等,都是交由整座大廈負責,物業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需負起相關責任,安排維修事宜。

樓宇維修: 樓宇維修及保養

審核水安全計劃的目的在於核實建築物水安全計劃的成效,以及找出有待改善之處,使計劃實施更臻完善。 行政長官在《2019年施政報告》中宣佈,政府動用4億4千萬元,推行「水安全計劃資助計劃」(本計劃),以鼓勵業主及物業管理人於他們的樓宇實施建築物水安全計劃,從而進一步保障香港樓宇的食水安全。 本港的建築物絕大部分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宇,俗稱石屎樓,隨着樓齡的增長,石屎和鋼筋老化及因其他因素而造成結構受損,樓宇損耗乃必然現象。 因此業主必須對其樓宇作適時檢查及維修,才能確保有關物業的安全和價值。 香港測量師學會希望透過成立「樓宇維修監管局」能對私人樓宇維修市場作出適切監管,從而令市民建立對私人樓宇維修市場和專業的信心。 關於私人樓宇維修市場的價格資訊,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於2012年曾對一部分樓宇維修工程作研究,並有發佈過有關價格範圍供市民參考。

樓宇維修: 業主與租客

申請人亦須提供入息證明(例如糧單)以證明其還款能力,否則須就進行維修的物業訂立相關的法定押記。 合資格申請津貼的人士,須持有效香港身份證,並年滿60歲,亦須為有關自住物業的業主,故公屋租戶並無法申領此津貼,業主非居於有關物業亦不合資格。 除了正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的人士,如申請者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亦合資格獲得最高4萬元的津貼,惟未解除破產令的人士將不會獲批此津貼。 答:一般而言,申請人可於開展工程後分階段(相隔不少於一個月)以實報實銷的形式就已批准的建議進行項目已完成的部分向本署申請發放資助。 在完成所有建議進行項目前,申請人最多可獲累積發放的分階段資助為已完成的建議進行項目資助總金額的八成。 樓宇維修 至於餘下的兩成資助,申請人須於完成全部的建議進行項目後纔可申請發放資助。

),並是全港首個被揭發建築用料低於標準的公共屋邨(26座問題公屋醜聞)。 全部樓宇已於1987年至2002年期間重建完成,由房屋署總建築師(6)設計,現時由中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目前住戶數目為6,200戶。 (四)基於上述措施,理應不會有樓宇會於更新行動剛完成後,再收到屋宇署及消防處發出的消防安全指示。 由於大廈維修工程涉及範圍差異頗大,亦與大廈單位數目多少有關,因為單位愈多,意味更多住戶分擔相關支出。

津貼2023|9個住屋資助津貼計劃整合:樓宇復修、租金援助等,業主、租客、公屋戶及輪候公屋都有份,每單位最高更可獲批80,000元! 由於整幢大廈維修開支動輒逾億元,成為不少工程公司眼中的肥肉,過往更曾有管理公司員工因收取利益協助「圍標」,最終被定罪判囚。 若業主有意購入即將維修的大廈單位,宜先瞭解各份維修標書,比較不同承辦商的出價及工程內容,大約計出要支付的維修費範圍。 任何人士如懷疑樓宇維修工程牽涉貪污賄賂,應向廉署舉報,廉署會依法並按既定程序作出跟進,而向廉署提供的所有資料均絕對保密。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透過分析約400個由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三年完成的“樓宇更新大行動”樓宇維修工程項目費用,設立了“樓宇維修成本數據庫及估算器”。 工具用途售樓書用來對照實際樓宇間隔,而用料、附送物件等也可以按售樓書逐一核對。

樓宇維修: 相關內容

「強制驗樓資助計劃」規定樓齡30年或以上的樓宇,須每10年進行一次樓宇檢驗,包括公用地方、外牆、伸出物及招牌,用以解決香港樓宇失修的問題。 作為市建局的核心業務之一,樓宇復修能有效改善居住環境、延長樓宇的可使用年期,並藉紓緩樓宇老化問題,減慢市區老化的速度。 樓宇維修2025 市建局自2004年率先推動樓宇復修,向業主提供資助及技術支援,積極推動並協助業主進行樓宇維修。

新版手冊增加了不少內容,包括最新的安全管理措施、新增或已修訂的工作守則、促進安全文化的優化措施等,以供在香港房屋委員會新工程建築項目進行工地作業時參考。 為有需要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以維修保養物業及改善樓宇安全,政府引進了「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該計劃為每位合資格的有需要自住業主提供最高80,000元的維修津貼。

本文章內容由 李澄幸 Ray Lee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樓宇維修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主席,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專注於理財規劃及環球資產配置。 工作以外,熱衷於理財教育,專欄文章刊登於《蘋果日報》、《明報》及《信報》,著作《移家到臺灣-生活及理財指南》,並定期接受媒體訪問,包括TVB及Yahoo TV等。

樓宇維修: 重建及收購物業

為貫徹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精神,業主只須填妥「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的一套申請表格,便能作出多項申請,包括上述計劃的各類資助金/貸款申請。 此外,與《條例》有關的消防安全改善工程,已列入上述支援計劃的範圍內。 經管理委員會會議通過參加水安全計劃資助計劃者,申請人須為該樓宇的業主立案法團或業主委員會。 獲批准申請後須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第344章)及/或樓宇公契聘請合資格人士為樓宇內部供水系統進行水安全風險評估及執行水安全風險評估所建議進行的維修工程。 樓宇維修 如涉及招標程序, 申請人亦須符合由民政事務總署發出最新之《供應品、貨品及服務採購工作守則》的要求,並在投標文件和顧問/工程合約中加入由廉政公署建議的相關誠信及反圍標條款範本及附錄。 香港有不少舊樓欠維修保養,筆者服務的九龍西,樓齡逾40年以上的更是全港之冠。

樓宇維修: 津貼2023|1.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

通常大廈維修由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因此必須及早準備相關費用。 從以上事件可以看到,若意外發生時,法團沒有投購第三者保險,法團便需要承擔所有賠償。 若法團沒有足夠的資金支付賠償而被清盤,各單位的業主須為有關賠償負上個人責任。 因此,投購第三者風險保險為業主及第三者提供保障,減低意外時業主面對的財務風險。

挑戰方面,物監局在成立初期缺乏啟動資金,又未能開始收取徵費,對從速開展發牌工作造成一定困難,耽誤了一些時間。 當發牌工作準備就緒,又遇上黑暴風波,立法會運作受阻,導致有關落實發牌制度的附屬法例直至2020年才通過,開啓了3年的發牌過渡期。 及至筆者卸任時,強制持牌規定仍未能全面實施,難免會感到有點遺憾。 筆者當年擔任了有關立法會法案委員會的主席,並在物監局2016年正式成立後出任首任主席,至去年底期滿卸任。 調查源自一名市民舉報,投訴內容涉及一座單幢樓一項維修工程,經廉署人員判斷及抽絲剝繭深入調查,發現背後牽涉一個極具規模的樓宇維修貪污集團,因此成立了特別調查小組,用了多個月時間偵破集團的人脈關係及「大圍收賄」網絡。

由於受影響居民擔心所住樓宇結構安全,房署先於第6座進行全面重修,並於1981年至1982年間把該座全部居民調遷至大窩口邨,但是房署否認樓宇結構出現問題。 在執法方面,廉署和警務處積極跟進和調查所有投訴和舉報個案。 警務處較早前已在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下成立專責工作小組,並透過近期推出的「復安居計劃」,由所屬警區的反三合會行動組與有關法團和業主保持直接聯繫,邀請他們向警方提供與樓宇維修相關的罪案消息,加強情報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