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於借貸力未用,一些閒置的借貸事項或消費都會減低個人借貸力。 筆者日說的2.59方程式,計算出來的理論借貸力通常是最大金額,真正做按揭時會低一點。 如報名及付款諗Sir【買樓祕訣課程】,諗Sir買樓PowerTeam諮詢可在付款後開始,不用等待第二課當天。 細樓換大樓2025 細樓換大樓 幸好,阿俊原本收入算相當不錯,就算是「先買後賣」方式,兼採用高成數按揭,新一層樓的DSR仍然遠未超標,今次按揭難題未有考起他。 私樓一般售價HK$10,000,000至HK$14,000,000,如果讀者要HK$12,000,000買3房私樓,首期要HK$6,000,000,讀者現金不足,而且會用盡借貸。 讀者40歲,薪金28K,她的丈夫收入不穩定,一個月約有HK$20,000至HK$40,000薪金。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細樓換大樓2025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細樓換大樓: 申請按揭 或計兩層樓供款
受政府減辣延長DSD換樓期限刺激,部分盤源短缺的優質戶備受用家追捧,市場重現破頂成交。 買家為上車客,原業主於07年以106萬元入市,帳面獲利192.3萬元,單位升值1.8倍。 最後到港島區,以太古城為最多成交,不過,該屋苑入場費高,未必適合上車人士。 在港島中,成交多而又做到9成按揭,可能要數到杏花邨,近30日有18宗成交,2房最平叫價770萬元,而3成大約要900萬元。
- 在港島中,成交多而又做到9成按揭,可能要數到杏花邨,近30日有18宗成交,2房最平叫價770萬元,而3成大約要900萬元。
- 資料顯示,業主持貨8年,現賬面勁賺約318萬元,物業期內升值約88%。
- 另一個考慮因素,是維修等問題,你層樓40年,維修等的情況如果不算差,那其實不用擔心,以美孚新村來說,其實樓齡都大,但無問題。
- 不過,要注意的是,選擇先買還是先賣,絕對有超出個人喜好以外的考慮,並會大大影響印花稅的金額。
- 房協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至今已逾一年半,計劃原為向年滿60歲以上業主「大樓換細樓」時提供免補地價優惠,以此為市場騰出更大的居住空間。
- 今文ROOTS上會就會帶大家細看今年有機會推售的各區新盤!
近期有報章報道,將軍澳廣場向東北3房單位,以878萬港元易手;市場也多了3房單位在1,000萬港元以下價格成交。 筆者一位朋友阿俊(化名)任職公司不受疫情影響,剛生了小朋友的他,正密謀出售現時2房單位,尋覓1,000港萬元以下3房單位,為小朋友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空間。 TVB節目《我要做業主》除了請來成功上車人士分享置業心得外,亦有邀請有意上車的藝人大講儲錢心路歷程。
細樓換大樓: 建期樓花估價急挫 頓成「樓市炸彈」業主如何自保?【星之谷專欄…
【香港樓市2022】光陰似箭,2022年已過了一半。 回顧上半年,1月第五波疫情爆發,衝擊香港樓市,市況淡靜。 細樓換大樓 不過,下半年香港樓市面對的挑戰不遜於上半年。 綜合專家意見,現時有兩個主要因素左右樓市走勢,包括息口趨升、本港會否放寬防疫措施。 除了多個香港樓盤資訊外,House730亦提供不同類型的樓市資訊,包括地產新聞、成交數據等等,讓你成為精明買家或租戶。 細樓換大樓2025 先買後賣有風險,其實先賣後買也有風險,因為若果出售第一層樓時,期間遇上買家撻訂,新入手物業便要即時繳付15%印花稅。
- Fusion Media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
-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 現時不少上車屋苑成交量多,在買入時有較多近期成交價可供參考,理論上較容易減少買貴樓的風險。
- 另一個成交活躍的上車屋苑,是沙田第一城,近30日有49宗成交。
- 前者出售物業後,已回復首置客身份,買新樓時只需以舊稅率計算印花稅,毋須繳付15%辣稅;後者買樓則要先付15%印花稅,然後一年內將原本持有物業賣出,就可以向稅局申請退稅。
- 如果你的做法是先買樓後賣樓,想賣出的物業有未供完的按揭,而你又想為新物業申請按揭的話,你就要非常小心,銀行會計算你的 Mortgage Count。
ETF好處是不用煩選股,只需考慮大市及資金方向,比較簡單。 但ETF我只買AUM大那些,同埋必須是實物ETF,不買合成ETF,因為要額外比 P-notes等洐生工具費用, 令整個基金營運成本較高,個人認為對基金單位及投資者權益有負面影響。 其實銀行有樣野叫做換樓貸款,可以做預先批覈。 近期樓市處於膠著狀態,業主不愁或不敢賣,買家更不會貿然入市,都是抱著觀望態度。
細樓換大樓: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壞處是隻偷到10天的成交期,由簽署售出單位臨約至新購單位臨約,時間超過一個月,期間要面對樓價上升的風險。 為新購物業申請按揭時,不少銀行接受換樓客於取得按揭貸款後,纔在短期內完成出售原有單位的手續,計壓測可豁免計算原有單位的按揭欠款。 細樓換大樓2025 若果是新買樓花需要申請高成數按揭的話,換樓業主可以考慮選擇「建期支付」方式,毋須即時申請按揭,待舊物業成功出售,環聯除去Mortgage Count紀錄後,新買樓花才申請按揭,可以免除煩憂。
細樓換大樓: 計劃細屋換大屋
租金收入約26,000元,租金之70%可作新增收入加大按揭借貸銀碼。 新套現金280萬元;加上已有350萬元,共630萬元中,可拿40萬美元買新鴻基直債收息,5.7釐到期保本2024年到期。 將三房改做學生宿舍,三房名城差都改五房,叻既去到六房。
細樓換大樓: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但買物業最精彩的地方是可以一開二,再開三開四。 租金收入儘管要打折,但仍可在計算壓測時,當收入計算。 股息對比租金的最大問題,不是%回報的分別,而是控制權的問題。 不論市況,任何基金或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派息的決定權,以及派息金額,都是由管理層單方面決定。 即使派息,息率及股息增長是可以高於通脹,亦可以低於通脹。 我留意到您認為好的公司長遠派息會高於通脹增長的論點及憧憬,但依點是我有保留的地方。
細樓換大樓: 按揭專區
例如業主有兩層樓,想「二合一」換大屋,首先付15%辣稅買新樓,再在一年內賣斷現有的兩層物業,這種情況一定不能退稅,因為條例本身寫得相當清楚,換樓退稅需要「一間換一間」。 很多人都會選擇先買後賣方式,因為如果見到心儀單位,如果要等賣出手上單位後纔再入手,到時心儀單位都可能被人捷足先登了,故此寧願麻煩少少,先付辣稅然後再申請退稅。 細樓換大樓2025 「先買後賣」不止影響按揭財務要求,未賣舊有物業即是資金未回籠,新物業首期從來而來? 銀行亦有換樓過渡貸款,借埋舊有物業未供完按揭貸款餘額予換樓客,用以支付新物業首期,而且過渡貸款期間唔使供本金,只係需要比利息。
細樓換大樓: 大樓換細樓、自可住得豪一點! #1674
於正式買賣合約應有條款註明,如買方無法完成交易,賣方可以先殺訂,然後把單位重售;如果單位重售時的價值低於合約上的價值,賣方可追討有關差額等等。 要注意的是,當售出的物業終止成交後,新購物業需要盡快補繳15%從價印花稅的差額。 當再次出售原有物業,並簽署轉易契(可理解為成交)後,再向稅局申請退回印花稅的差額,亦要留意申請期限,記緊要向代表律師提出要求。 在正常情況下,若買方有意如期成交,通常會於成交兩周前約地產代理驗樓、通知律師樓使用那一間銀行按揭、約時間簽轉易契與找尾數。 假如地產代理或買方律師樓,於成交前10天仍未收到買方確認訊息,便會意識到買方有意撻訂,並且向雙方律師跟進。 售出物業時,如果擔心買家簽署正約後仍會終止交易,換樓人士應將新購物業的臨約簽署日,定於售出物業的成交日之前10日左右,以確保收齊售出物業的尾數後,才需要上律師樓,簽署新買物業的正約(下圖)。
細樓換大樓: 細樓換大樓要留意風險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筆者向阿俊詳細解釋,「先賣後買」有個麻煩位,就是期間需要尋找一個過渡性居所,可以暫住親戚家,或另覓短租單位或酒店暫居。 現時不少上車屋苑成交量多,在買入時有較多近期成交價可供參考,理論上較容易減少買貴樓的風險。 細樓換大樓2025 另外,屋苑相對於單幢物業,地產代理都會主力推銷,因為有較多客源,日後出售亦會較易。
細樓換大樓: 香港加息未必跟足美國
若行收息101較低波幅之債基收10%,一年有30-36萬息,已夠cover佢份糧。 去柏傲灣、海之戀、或第時同老婆傾傾租邊處,大把選擇全新傢俱慢慢嘆。 細樓換大樓2025 另外娥姐已講好居屋訂價與市價脫節,由政府話事,此事對於居屋而言打擊很大,只不過現時市況未反映。 當然香港樓價跌都應只屬調整,揸得長仍係上算。
細樓換大樓: 獨家A.I.按揭評估
過去一年,政府推出新按保計劃後,令到中價物業(600萬至1,000萬元)的物業成交大增。 對於計劃買入中價樓的人士,可以如何更易入手。 如果拆卸非結構牆,買家則無須取得屋宇署批准及同意,但須聘請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進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