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校友8大優點2025!(震驚真相)

潘博士多年來主講超過100場文學創作、文學賞析、語文教育、教師培訓及中國戲曲的專題講座或研討會。 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歷任多屆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及青年文學獎評判,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文學推廣平臺」顧問。 他1988年畢業於浸會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1991年獲學院文學士學位,繼而取得中山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和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文憑,並分別於1996及2002年取得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梁永祥教授現任新鴻基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與集團副行政總裁,以及新鴻基金融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梁教授於一九七八年在香港浸會學院畢業後投身金融及銀行界,是業內頂尖人物之一。

  • 大學的MBA課程自開辦以來,頗受企業界歡迎;MBA (香港班)校友多任職港資與外資企業,亦有部分從事中港商貿。
  • 另外,於全港超過4,000間商舖,包括著名食府、精選名店及消閒熱點等,專享全年折扣優惠。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攜手南京大學及廣東省惠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啓動建設“南京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惠州饒宗頤國學院”。
  • 此課程除了讓我深入學習中藥作用機理和最新研究進展等以掌握中藥發展趨勢外,還包含中藥廠實習,讓我瞭解製劑過程與生藥貯存方法。
  • 第六屆「國際學院校友導師計劃」經已開展,其茶聚分享會日前於石門校園舉行,超過50位校友導師、在校師生和教職員出席支持。

計算機科學領域排名世界第 位,研究成果排名全港首位。 浸大工商管理學院從2010年獲得AACSB、EQUIS和AMBA認證,成為香港首家獲得三重國際頂級認證的商學院,並於2018年入選“亞洲25所頂尖商學院”。 浸大中醫藥學院在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領域先後取得多項國際專利,並於2021年獲批成立運營香港首家中醫醫院。 他曾任中國語言文學系及人文學科課程顧問,亦擔任不少校內大型節目的司儀,包括五十五週年校慶活動「濃情大匯演」、校友聯歡晚宴,以及校友加冕禮等。 麥先生於二零一四年一月獲傳理學院委任為特邀教授,開展教授課程及參與大學特別項目及活動的工作。

浸大校友: 校友會「運動同樂日」

在他的領導下,德勤中國發展成為具領導地位的專業服務機構。 潘教授在醫學及學術界貢獻良多,他醉心研究新興病毒及相關課題,研究領域集中於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多年來發表270多篇經同儕評審的學術文章,是首1%最常被引用的科學家。 自2015年以來,他更屢次獲評為最廣獲徵引的研究員,足見他在所屬研究範疇深具影響力。 他的傑出學術成就廣受讚賞,2017年獲裘槎基金會授予優秀科研者獎,2022年獲浸大理學院頒發「傑出校友終身成就獎」。 浸大學生事務委員會於2017年11月決定成立工作小組,檢討紀律程序。 小組於2018年10月的首次會議提出修訂紀律程序的建議。

浸大教研並重,文理互通,全面落實全人教育的理念,培養學生畢業後之工作及升學能力。 浸大現有全職教學人員近500人,本科生及研究生超過10000名。 香港浸會大學教職員熱誠投入工作,加上社會及校友的鼎力支持,大學定會秉持理念,繼續壯大,邁向卓越的高峯,成爲香港以至鄰近地區學生及家長心目中的首選大學。

浸大校友: 校友快訊 (2022年8月號)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於1975年創立,是大學七所學院之一。 學院的宗旨為推動“終身學習”,為不同年齡的市民提供各種專業和學術深造課程,配合發展迅速的社會培訓各方面的人才。 潘博士多年來熱心語文及文學教育,參與及領導課程、公開試考評模式的發展和改革,擔任多項文化及教育公職,並擔任不同大學的課程顧問委員會主席或委員。 浸大校友2025 梁教授在推動本地文化藝術活動和人力資源發展貢獻良多。 他現任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僱員再培訓局主席、香港創意藝術中心有限公司(香港浸會大學社區項目之一)董事局主席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會成員。

  • 我在香港求學(本科+碩士)、工作(傳媒類)、生活共近8年,有很多實際的經驗分享。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攜手南京大學及廣東省惠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啓動建設“南京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惠州饒宗頤國學院”。
  • 校園以邵逸夫(Shaw)命名,佔地9,000平方米,特色是設有開揚的空間和廣場,以及一條貫通整個校園的大道「李作權大道」。
  • 部份課程已加入政府持續進修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內。
  • 此優惠不可與 Dan Ryan’s Chicago Grill 提供的其他優惠或折扣同時使用。
  •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課堂由法律界選委、曾於律政司工作、大律師範凱傑教授講課,他在課堂上播放了長達200頁的投影片,當中警告學生國安法具有震懾力,違者將受到嚴懲。 學生聽課後須回答20條選擇題,例如堵塞鐵路觸犯國安法哪條罪行。 範凱傑回覆《立場新聞》查詢稱,有關課堂內容包括香港憲制與法律制度的基礎、香港原有的國家安全相關刑事罪行及《港區國安法》的法律基礎與內容等,引用了唐英傑案、馬俊文案、35+ 案、黎智英案及港大學生會案作例子。 而就未曾定罪的案件就重點在於從二手材料剖析執法部門的執法基礎與律政司的檢控基礎。 他聲稱在課堂上提及的所有例子都是合適,同學有需要知道從事相關行為的法律風險,以免墮法網。

浸大校友: 香港浸會大學校徽

校友會於10月14日在石門校園舉行藝術之夜,設置多個手作攤位,吸引多位參與者一同製作捕夢網、星空瓶、「畫布上的聲音」等,以藝術創作來舒發情感。 校友會舉辦運動康樂日,吸引多位校友、學生和教職員出席。 參加者可自由參與籃球競技賽、羽毛球及閃避球等球類活動。 何秀蘭女士1972年入讀香港浸會學院英國語文系,其後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修讀德語。

浸大校友: 校友快訊(5月號)

同日下午,學生會發起校內遊行集會,約300名師生參與聲援,譴責校方無理處分兩名學生,要求撤回停課決定,校方派出代表接收請願信。 親建制組織「珍惜羣組」約10名成員則到校園「踩埸」,暗喻學生會為「黑社會」。 2017年2月9日,由於往返浸大校園的專線小巴25M線提出加價,由4.5元加至4.7元,浸大師生認為加價不合理,又認為校方沒為同學向署方反映意見,浸大學生會舉行「校巴日」,以抗議運輸署放任加價。 當日學生會提供兩條循環線,往返九龍塘站及浸會大學,同學上車前須出示學生證方可免費乘搭校巴。 而學生會將在各車站豎立會旗或設置等車告示,以供同學識別等車位置。

浸大校友: 校友快訊 (2017年6月號)

劉子頎批評校長繞過紀律委員會,沒有做過任何調查便懲罰的決定,在浸大是毫無先例,懷疑校方做法是殺鷄儆猴。 浸大校友 有媒體翻查大學生涉行為不當事件記錄,未有在紀律聆訊前被停學先例。 2005年,香港浸會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在中國內地的珠海市以中外合作辦學形式建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1994年11月,立法局通過有關條例,香港浸會學院正式升格為大學,成為香港八所教資會轄下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校友會與大學一脈相承,多年來均積極參與及支持大學的各項活動及發展,政策及措施,亦努力協助大學提升地位,作出貢獻。 其中屬於有兄/姊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在該校任職類別共11,790人,餘下9,934人則屬按「計分辦法準則」分配類別。

浸大校友: 學生信用卡之選

「浸大山神」兼浸大學生陳樂行擔心有關鏡頭具人臉辨識功能,而且雖然有學生在10月曾去信校方就事件表達憂慮,但一直未有回覆。 校長錢大康到醫院探望受傷同學,表示會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自2017年起,浸大要求學生須在普通話課程成績合格纔可畢業,雖已推出豁免試,惟首批考生中只有約三成人合格。 隨後學生不滿評分機制缺乏透明度,加上學生會早前亦發起公投,逾9成投票學生要求校方取消修讀普通話課程為畢業要求,因而引發風波。 鄭松泰、林忌等抨擊,只要求本地生符合普通話要求,是種族歧視,其認為「浸大自動豁免對大陸學生與外地生的粵語及普通話能力要求,等如優待非本地學生」,並質疑大學有否將粵語能力列為大陸學生的畢業要求。

浸大校友: 校友快訊(12月號)

1978年5月,位於善衡校園內的「大專會堂」(即現今的「大學會堂」)落成啟用,是當時香港的一個主要藝術表演場地。 浸大校友2025 標誌標誌則於1994年在香港浸會大學正名為大學後開始使用,由靳與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設計。 標誌建基於書本和水的圖案,將學校英文名稱縮寫「BU」與書本的輪廓結合,使標誌與漢字的「迎」和「進」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 2020年度,香港浸會大學位居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第261位,亞洲50強大學; 2022~23年度,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第281位, 年度,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11位,世界百強大學。

浸大校友: 校園動態

此外,大學亦有各類獎學金項目,以嘉許成績卓越的學生。 在一般情況下,每單元教授兩門學科,於週五、六、日上課,爲期兩週。 除開學典禮和”香港企業實地考察及研討會系列課程”於香港舉行外,其餘課程均於內地進行。 按香港課程之標準,每科課時爲二十二小時,而考試將安排於第三週的週末舉行。 浸大堅信,現今的大學生不但應在他們的專業範疇內具備一定知識,更須具有遠大的眼光。 跨越文化的交換生計劃正好讓莘莘學子有機會擴大他們的視野,改善語文能力,並增加他們的專業知識。

浸大校友: 校友快訊 (2016年9月號)

浸大獨特的辦學風格及理念,培育全人的使命,皆源於基督教傳統。 大學鋭意提供啓發創意及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不斷向前邁步,立志成為蜚聲國際的世界頂級優秀學府。 他曾任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多年,與大學管理層共同發展大學長遠財務策略不遺餘力。

浸大校友: 校友快訊 (2019年2月號)

部份課程已加入政府持續進修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內。 我認為它好在亞洲一流的師資、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子如: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工作坊、電影學院大師班等。 它還有與內地不同的全面的學生事務制度包括學生關懷、心理諮詢、就業指導等,而且非常給力。 它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校內設施全面,而且位處九龍塘這黃金地帶,上課不必翻山越嶺。 浸會大學教育我自我探索的意識,建立個人對世界和周圍的認知體系。

浸大校友: 香港浸會大學基礎課程設置

鄰近的「聯校運動中心」亦於同年落成,由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共同使用。 「善衡校園」的名字,是紀念積極推動該校成立的商人何善衡。 校園由著名建築師甘洺設計,於1966年落成啟用,並曾於1990年進行局部重建(由著名建築師何弢設計)。

浸大校友: 香港浸會大學合作交流

醫院計劃於2025年建成,特區政府表示這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一大里程碑,並委託浸大中醫藥學院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運營。 數據顯示,今年2月到5月,僅浸大中醫藥學院即爲確診患者提供遠程義診服務逾4.1萬人次,單日接診最多達1172人次,總計處方配發中藥17萬多劑。 浸大受特區政府委託運營的啓德暫託中心還爲130多名確診老人提供了中醫住院治療服務。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趙軍寧先生(左八)率領的代表團在衞炳江教授(左九)、劉樂庭教授(右六)、卞兆祥教授(左四)、呂愛平教授(左七)及學院代表的陪同下參觀中醫藥學院。 兩位修讀旅遊及款待業管理副學士專修的校友 – 高子鋒先生(2007年畢業)和董絨鴿小姐(2010年畢業),特意抽空回校與百多位高中學生分享他們在酒店工作的經驗,讓有志從事此行業的同學更瞭解酒店的運作。 第三屆「國際學院校友導師計劃」開展典禮於石門校園舉行,超過100位校友導師、在校師生和教職員出席,場面熱鬧。

首個校友活動「燒烤聚會」吸引了來自不同年份的畢業生參與,除了豐富的美食和遊戲外,各個校友都很高興能與國際學院老師和職員再次聚首,以及結識到不同年份的校友。 國際學院校友於8月23日在石門校園舉行「運動同樂日」,共有超過50位校友及教師攜同子女參與。 浸大校友2025 除師友競技賽外,參加者可自由參與籃球、羽毛球及乒乓球等球類活動。 學院聯同校友會於石門校園舉辦了「國際學院15週年校友賀新歲晚宴」,吸引二百多位校友和學院的新舊教職員出席。 盆菜晚宴的節目包括慈善義賣和義演活動、集體遊戲、校園短片播放、及幸運大抽獎,而講師的歌舞義演更掀起了全晚的高潮。 以下推薦的學生信用卡,除了滙豐Red信用卡均沒有入息證明的要求,申請人只需提供身份證明文件、住址證明及學生證便可。

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教授、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中醫藥學院臨牀部主任卞兆祥教授、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及學院代表與藥監局代表團就中醫藥的創新和發展交流意見。 代表團亦於同日參觀了位於香港科學園的中藥創新研發中心。 新一屆國際學院校友會的就職典禮已於2012年4月5日舉行。 新任主席陳慶鵬先生(2011年畢業生)於典禮上感謝一眾大力支持校友會的同學及老師,其後連同其餘校友會成員,承諾盡心為各個校友服務。 本計劃旨在讓擁有相關學習經歷及富有工作經驗的學長擔任『100% Devoted』的師友,為在學同學提供學術及工作諮詢。 浸大校友2025 浸大校友 於開展禮當日亦有過百位校友導師、師生出席交流,場面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