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未來發展2025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對於中長線投資者而言,宜開始著手部署及研究,以早著先機,其中粉嶺區可供選擇的投資項目相對較多,相信工商舖投資潛力會較佳。 (五)就綠化計劃方面,土木工程拓展署現正進行制訂新界綠化總綱圖的研究。 由於新界幅員廣大,綠化總綱圖的重點研究範圍將會集中在市中心、旅遊景點及主要交通幹線。 上水石湖墟、粉嶺聯和墟及大埔墟已包括在北區及大埔區綠化總綱圖的重點研究範圍內。

  • 雖然正在興建的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佔地87公頃,規劃的總樓面面積已大概等於三個位於白石角的香港科學園,但與深圳河北岸面積超過300公頃的深圳科創園區比較,則相形見絀。
  • 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
  • 單計未來五年,預計將有二萬多夥單位落成,勢將為區內帶來全新機遇,因此投資者宜留意粉嶺的投資潛力。
  • 該項目位於粉嶺丈量約份第51約多個地段及毗連約3.68萬方呎政府土地,今年6月曾向城規會申請由「鄉村式發展」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7」。
  • 早期主要服務軍營中英兵的粉嶺聖若瑟堂亦於1953年建立,期後聖堂更於1960年創辦教會學校培靈小學。
  • 資料顯示,當局計畫將這約9公頃用地劃作「住宅(甲類)」用途,樓高可達170米,意味大廈有機會建成樓高逾50層的「摩天公屋羣」。

當局在2007年發表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下稱《香港2030》)建議進行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以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發展計劃和開拓洪水橋新發展區,以應付本港長遠的房屋需求,並提供就業機會。 隨後在《2007至08年施政報告》公佈把上述新發展區發展計劃列為十大基建項目之一,以推動經濟增長。 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規劃署於2008年6月委聘顧問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為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訂立規劃及發展綱領。 新發展區中部鄰近擬議古洞鐵路站及公共交通交匯處一帶,規劃發展成為未來的市鎮中心,集中包括住宅、零售、休閒及社會服務與社區設施,作為新發展區的主要活動地點。

粉嶺未來發展: 時間表

他說,雖然兩幅用地被蓮麻坑路所分隔,但「東西地盤」仍可合組成面積較大的用地,具有一定協同效應,而六家木廠可重置於同一地點,除了地方較為「見駛」,亦可共用渠務等配套設施,降低搬遷成本,並對地區交通的影響減至最低。 粉嶺未來發展2025 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05年4月以約$325萬購入上述單位,是次轉售帳面賺約$505萬,物業升值約1.5倍。 上述售出單位為凱帆軒2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約429平方呎,建築面積約608方呎,屬2房間隔,坐北向南享海景。 薛春華稱,單位以$838萬放盤約1個月後獲同區客接洽,雙方經議價後以約$830萬成交,實用呎價約$19,347,建築呎價約$13,651。

粉嶺北新發展區會有兩個地區樞紐,一個在東部,位於聯和墟現有墟市北鄰,另一個在西部,位於天平山村北面,兩者均集住宅、零售、社會服務與社區設施、公共交通交匯處及公眾休憩用地於一體,作為該區的主要活動地點。 為方便該區日後的居民和粉嶺/上水新市鎮現有的居民,位處該區中央位置的現有石湖新村地區會發展為中央公園,與鄰近的社會福利及康樂設施結合成該區的文娛中心。 新發展區的西北面會規劃作不同用途,包括物流設施、巴士車廠、公共重型貨車停車場及擴建石湖墟污水處理廠。 1998年,項目被納入香港政府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惟後來經歷香港經濟衰退,計劃一度被擱置。 直至曾蔭權於2007年連任香港行政長官後,規劃署公佈《香港2030》,以過去已經作出的研究諮詢、交通網絡及能夠連接現有新市鎮三個因素為理由,重新建議發展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三個區域。 )是香港政府進行中的發展計劃之一,內容為將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的農地劃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作為住宅和商業發展,合共佔地787公頃;扣除綠化帶後,實質發展土地達到 公頃。

粉嶺未來發展: 規劃申請

民政事務局於去年的定期檢視中支持該會繼續租用有關物業,因此政府目前並無計劃改變該物業現時的用途。 政府會進行定期檢視,以決定會否把有關物業繼續租予香港童軍總會。 若日後當局在作出檢討後決定改變現時舊北區理民府的用途,當局會從保育的角度考慮如何使用有關建築。 不過場地只能夠容納320人,大會未開始時,會場外已經有約500名公眾未能夠進入。 未能夠進場的村民唯有在場外大叫口號,要求政府廢除《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停止假諮詢」。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於2015年6月16日展開,收集市民對「建議發展大綱圖」的意見。 經發展局修訂後,青山公路以南的地段被剔出新發展區,但因發展密度有所上調,仍可提供近六萬個單位。 洪水橋的發展定位修訂成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新發展區商業用途包括辦公室、酒店及零售,總樓面面積多達200萬平方米,規模相等於現時中環甲級寫字樓商業總面面積,亦有近350萬平方米用作工業及特殊工業的樓面面積。 粉嶺未來發展 新發展區總共可提供15萬個就業機會,包括零售餐飲、辦公室、工業、企業及科技園、物流設施、港口後勤及社區服務,以紓緩洪水橋、屯門及天水圍居民跨區就業的需要,亦避免商業活動和就業機會,過度集中在市區。 新發展區將首次增闢4條商店街,以期扭轉昔日新市鎮私人屋苑商場林立但街道了無生氣的情況。 為落實規劃意念,當局未來整合土地招標時,將首次透過收緊地契條款,列明發展項目面向街道的地面,須強制設置地舖,並將一樓平臺移後作戶外咖啡室等用途,以營造街道活力。

粉嶺未來發展: 主要幹道

洪水橋新發展區聯村關注組成員何開發認為,政府此舉只保障原居民,不保障非原居民,違反了基本法第三章二十九條「香港居民的住宅和其他房屋不受侵犯」。 )是香港的其中一個計劃中的新發展區,位於新界元朗區的西南部,大約是洪水橋、廈村及橋頭圍一帶,即天水圍新市鎮的西南面,元朗新市鎮以西,屯門新市鎮以北。 政府當局在90年代進行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中,首次提出新界東北具有策略性增長潛力。 其後當局在1998年委聘顧問進行的「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下稱「新界東北研究」)確定了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適合開拓為新發展區。 粉嶺未來發展2025 貫通市中心南北及東西的休憩用地,是該區的主要行人走廊,連接南面的古洞南現有社區及東面的河上鄉和燕崗。 該區亦規劃了一個完善的單車徑網絡,連接區內主要活動地點,以及粉嶺/上水地區現有的單車徑網絡,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擬議單車徑網絡,為當地社區提供方便的接駁通道。

粉嶺未來發展: 香港新界東北新發展區, 香港

將有五條非原居民村需要清拆,分別為亦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埗路尾村及沙洲裏二村。 1999年的洪水橋發展方案以「環保城」為概念,佔地435公頃,建議容納人口160,000人,可以提供27,000個就業機會。 按照當時的規劃方案,洪水橋於2011年需要接收100,000人口,當時計劃的西鐵第一期亦會配合洪水橋的發展,洪水橋站上蓋會興建高密度住宅區,距離車站10多分鐘的路程的地方將會發展低中密度住宅,洪水橋市中心內有行人路和單車徑。 前海擴區方案以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為目標,將為香港專業服務帶來大量機遇。

粉嶺未來發展: STEAM教育|田家炳中學普及化STEM教育 未來盼引入沉浸式教學

開市初期墟期定為一、四、七日,與石湖墟完全相同,隨著買賣活動日益增加,墟期亦逐漸消失,每天營業。 凌晨時分有農民在市場對出的空地出售新鮮收割的蔬菜,是為「天光墟」。 除市場及商舖外,亦於1952年在墟市後方建設聯和新村,樓房面積約可間一廳兩房,外牆為白色,為數100間,公開發售,當地人稱為「白屋仔」。 而戰後建立的聯和墟由於鄰近英國騎兵隊駐紮的皇后山軍營,更曾出現英式酒吧街,亦開始有不少西餐廳開業,如雅士餐廳。

粉嶺未來發展: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黃家明表示,上述成交單位為淘大花園D座中層02室,實用面積390呎,屬於兩房間隔,新近以$585萬易手,摺合實用呎價$15,000。 粉嶺未來發展 他補充,新買家為區內換樓客,售出自住物業約3日時間,有見政府宣佈調整從價印花稅稅階,購買心儀單位所需繳付的稅項大減,隨即加快入市決定,選購淘大花園兩房戶作自住之用。 土木工程拓展署預計北區及大埔區的綠化總綱圖會在二○一四年年中完成。 在綠化總綱圖制訂完成後,土木工程拓展署會申請撥款,進行綠化總綱圖所建議的綠化工程。

粉嶺未來發展: 諮詢安排

政府向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當中透露整個項目造價逾267億元,現階段初步確定可發展「簡約公屋」的用地有4幅,分別位於屯門第3A區、屯門第54區、元朗攸壆路及上水蓮塘尾。 整個「簡約公屋」料建3萬單位,首批1000個單位最快 年度落成。 由於東鐵綫沿線大多位於郊區,港鐵決定以大自然為設計主題,如大堂引進自然光照明、改善通風以節省電力、牆身和地面統一採用自然顏色的石材等。 車站的客務中心、標誌、廣告燈箱、月臺座椅、以至車站通告格式等,都會使用和港鐵系統其他路綫相同的設計。 由於東鐵綫沿綫大多位於郊區,港鐵決定以大自然為設計主題,如大堂引進自然光照明、改善通風以節省電力、牆身和地面統一採用自然顏色的石材等。 車站的客務中心、標誌、廣告燈箱、月臺座椅、以至車站通告格式等,都會使用和港鐵系統其他路線相同的設計。

粉嶺未來發展: 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

新發展區將提供混合的住房類型以及基礎和社會設施,並根據四項指導原則規劃,即新發展區的策略角色、以人為本、創造可持續的生活環境和合適的發展模式。 政府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即 至 年度)興建約3萬個單位,首批超過1000個單位預計最快可在 年度落成,其餘單位則分別會在 和 年度分階段落成。 至於市區方面,政府表示正在市區積極物色其他合適的用地,當其可行性能更確定時,會盡快公佈,目標是在明年上半年進一步公佈相關詳情。 政府又提到,有私人發展商願意提供部分未落實發展計劃的土地,供政府發展「簡約公屋」項目,惟暫未有其他詳情。

粉嶺未來發展: 香港邊境禁區與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高盛稱,儘管隨著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價格可能暫時獲得支撐,但年底前供應的進一步飆升將令碳酸鋰價格承壓,在未來12個月內降至34,000美元/噸。 目前Asian Metal Inc.的現貨價格為61,850美元/噸。 「我們預計中國的鋰供應擴張將比普遍預期更大且更快,」分析師們寫道。 「雖然電動汽車銷售在2023年第二到第三季度復甦,可能會暫時提振市場人氣並支持不斷下跌的電池金屬價格,但供應可能激增,下游產能過剩,勢必會在中期內推低鋰價。

粉嶺未來發展: 港鐵未來發展

此外,政府正籌備成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推展相關工作。 屯荃鐵路:由屯門站、屯門西站經三聖站、掃管笏站、青龍頭站、深井東站、灣景站至荃灣西站,計劃以高架橋,比屯馬綫快13分鐘,並以屯門站及荃灣西站與屯馬綫轉乘。 田北辰備悉屯荃鐵路造價高達一千億元,加上成效不高,因此政府決定暫時不考慮興建。 █ █ 油麻地站:於D出入口對面加建站外升降機連接地面及車站大堂。 建造工程已於2013年7月展開,於2016年12月29日落成啟用。 █ █ █ █ 金鐘站:於E出入口樂禮街夏慤花園旁加設站外升降機連接行人天橋、地面及車站大堂擴建部分。

粉嶺未來發展: 新界東北發展起動 粉嶺現投資潛力 人口大增 基建上馬 工商舖迎新機遇

翻查資料,豐樹產業近年不時買入香港資產,如在2022年1月夥拍太盟投資(PAG)以56億元買入九龍灣高銀金融國際中心,該甲廈總樓面約92萬平方呎,成交呎價僅約6,086元。 新發展區設有完善的康樂及綠化空間網絡,包括區域、地區及鄰舍休憩用地。 新發展區也會採納其他城市設計元素,如梯級式建築物高度、觀景走廊及通風廊。

按照政府規劃,新建部分將會與原有的粉嶺/上水新市鎮融合,而不會產生新的分區。 新運路地皮位近黃崗山,距離粉嶺港鐵站約七分鐘路程,在《粉嶺/上水分區計畫大綱覈准圖編號 S/FSS/24》被畫為「住宅(甲類)」地帶,現時有關用地正用作露天停車場和綠化用地。 政府計畫在收回土地及完成清理土地工作後,將新運路地塊內的現有私人土地,連同毗鄰約一千一百方米的官地,於二〇二三年初交付房委會作建屋發展,預計最早可在二〇二七竣工,規模較元朗兩幅地細,惟可早一年入夥。 政府於2014/15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推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EITP),向8間夥伴學校提供資訊科技課程,而田家炳中學為其中一間夥伴學校。 郭子豐老師表示,EITP課程主題包括創意思維、開發流動應用程式和軟件,以及科技探究等,在課餘時間為對STEM有興趣的學生提供額外培訓,而區內其他學生亦有機會參加,令STEM教育普及化。

粉嶺未來發展: 政府宿舍

計劃的最高資助額為五十萬元,並會為初創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專業支援及輔導。。 針對科研成果轉化和生命健康科技研發這兩大範疇,撥出六十億元用作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設立主題研究院,促進橫跨院校、機構和學科的合作。 新能源運輸基金下預留 2億元,與專營巴士公司及其他持份者合作,在今年有序地開展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輛的試驗,全面測試它們在本地環境下運作的可行性。 近年我在公營部門人力配置方面,鼓勵同事在某些特定範疇扮演「倡導者」的角色,而設立專職專責的專員職位也漸見成效,例如文物保育專員、體育專員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等。

粉嶺未來發展: 發展與變遷

發展局發言人在會後重申,新發展區在2007年、即上屆政府管治時已經被列入為《十大建設計劃》之中,3個階段的諮詢歷時4年,若果將整個計劃「撤回」或者「叫停」,意味著香港人的住屋問題無從改善。 2019年,計劃改名為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同年9月,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與鄰近地區環保運輸服務可行性研究,認為自動捷運系統、環保巴士系統及現代化電車比較可行。 其中自動捷運系統最快,從泥圍站至流浮山站需時13分鐘,初步預算建造成本約400億至450億港元。 香港2030及發展計劃的再次啟動,2007年完成之「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重新審視了在新界拓展新發展區的需要,並建議落實新發展區的發展,以應付長遠的住屋需求和創造就業機會。

該項目位於粉嶺丈量約份第51約多個地段及毗連約3.68萬方呎政府土地,今年6月曾向城規會申請由「鄉村式發展」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7」。 地盤約15.88萬方呎,以5倍地積比發展,擬建5幢樓高31層分層,提供1707夥,平均單位面積約431方呎,涉及可建約73.95萬方呎。 該區將會發展成為「河畔社區」,以善用優美的河畔和山巒景緻,為居民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 該社區會集住宅、零售及服務業和農業用途於一體,以及提供社區和政府設施。

港鐵公司會於多個港鐵車站增設連接地面至大堂的升降機,方便乘客進出。 其他未有連接地面至大堂的升降機的車站將會陸續加設,炮臺山站的方案研究考慮改建現有兩部位於港鐵炮臺山站A出入口旁連接地面至平臺的政府站外升降機,向下延伸至港鐵炮臺山站車站大堂。 2021年,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研究將新界北部打造成「北部都會區」,同時亦向政府建議興建鐵路連接東鐵綫和屯馬綫,包括將北環綫擴展。 北環綫及 █ █ 古洞站:在未來屯馬綫錦上路站,興建一條新鐵路線,接駁到未來東鐵綫古洞站。

粉嶺未來發展: 土地爭議

2012年9月23日,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出席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時強調,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不存在將新界東北地區融入深圳或發展為「邊境特區」,他表示方案有相當的修改空間,毋須撤回。 於9月22日的諮詢論壇上,他表示是一個突破,認為香港市民通過表達意見,可以消除誤解。 同年10月,政府推出一系列廣告,內容以香港發展新市鎮的歷史從而達至今日的幸福水平,以展示發展新界東北的需要性。 論壇中,多位公眾、團體及議員發言時要求撤回計劃,但是陳茂波指發展計劃不是要吞噬香港,多番表明不會撤回,每當他發言時臺下前亦有人報以噓聲。

粉嶺未來發展: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減低香港市區發展的密集程度,以應付香港人口的增長:於2007年,香港政府估計至2030年的香港人口將會達到840萬,於2040年達到890萬。 2009年發展局修訂上述幾個新發區展的發展大綱,密度縮減,各新發展區被定出不同的主題,打造為多元化發展社區。 粉嶺北新發展區將會發展為河畔市鎮,並且興建河濱公園,其樓高限於15層,28%的土地將會規劃成為公共休憩空間和美化地帶。 而在2014年《鐵路發展策略》中因成本過高而被擱置的港深機場鐵路,在早年的規劃過程有倡議於前海設站,及設置洪水橋支線。 公共專業聯盟黎廣德曾質疑,由於洪水橋發展區已預留不少商業用地,此鐵路線如成功落實,勢令洪水橋成為前海的衛星城市。

粉嶺未來發展: 港鐵未來發展

部份反對東北發展計劃人士以「富豪雙非教育城」形容是次計劃。 香港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指出,過去十年,香港政府經濟發展策略的核心部分就是推動兩地經濟整合,批評梁振英「被人鬧兩鬧而反對深港融合」,改稱不是推動深港合作,令到原來支持梁的「愛國陣營」卻步。 粉嶺未來發展 產業發展方面政府表示新發展區善用與內地日益頻繁的經濟互動,將提供約37,700個新增就業機會,其中包括研究與發展,商業零售及社區服務等的就業機會。 古洞北新發展區沿粉嶺公路設有約14公頃的「商業、研究與發展」用地羣組,有潛力發展作不同類型的辦公室及研究用途,並提供空間支援香港的優勢產業發展。 發展工商業:首階段公眾參與資料顯示,古洞北和粉嶺北都主力為住宅發展,以應付香港人口的增長,坪輋/打鼓嶺則作為「鄉郊工業和露天貯物用途」。 至第二和第三階段的資料顯示,以發展特殊工業、科技研究、創意、商業、教育及醫療等為目標。

據瞭解,買家心儀向內園,環境清靜,故睇樓2次後即決定入市。 上述租出單位為龍譽1B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約228平方呎,屬開放式間隔,向東北享樓景。 袁世昌指,業主以約$1.3萬放租約2個月後吸引外區客洽詢,雙方經議價後減價$1,000,以$1.2萬承租,實用呎租約$52.6。 據悉,新租客為母女,心儀單位新簇、整潔,故睇樓2次後即火速決定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