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亦曾致電「綠在區區」查詢,他指各網絡收集點的回覆同樣欠統一。 朱漢強形容,情況是環保署只回收「兩膠」後的混亂階段,市場訊息混亂同時,回收渠道亦未完全接軌。 朱建議,政府應連結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和食環署轄下的三色回收桶,並建立「安全網」,接收所有可回收廢膠,以鞏固公眾對回收系統信心。
- 「綠在深水埗」是「綠在區區」計劃第五個落成項目,位於欽州街和東京街之間的西九龍走廊橋底。
- 為配合內地收緊進口回收物料要求,環保署上月起呼籲公眾集中回收「三紙兩膠」,其中建議公眾將盛載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的膠樽放到回收箱,遭環團批評令其他可回收的塑膠淪為垃圾堆填。
- 最新推出「綠綠賞」app則更方便市民透過手機查詢積分及換領禮物,偏向個人化。
- 「回收流動點」主要位處缺乏分類回收設施的單幢式及「三無」住宅樓宇附近,以便利居民參與回收,做到「慳多啲、點止三色咁簡單」。
黃錦星同時宣佈舉辦「綠在灣仔.概念設計比賽」,希望能徵集一些實用、創新、具標誌性而又能與「綠在灣仔」四周環境融合的設計,並進一步鼓勵公眾參與「綠在區區」項目。 專業組參賽者須是具備專業資格的建築師、工程師、園境師、規劃師或城市設計師,而公開組則開放予所有市民參加。 綠在深水埗2025 比賽由即日起接受報名,截止報名日期為二○一八年一月十五日,截止遞交參賽作品日期則為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九日。 綠在深水埗2025 不說不知,名列《香港古樹名木冊》的五棵雞蛋花中,有四棵正好生長於深水埗公園近醫局街入口處。
綠在深水埗: 環保署綠在區區「全城回收6倍賞」為期一個月!綠綠賞積分5個膠樽換一包450克砂糖|附回收地點
市民提交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時,只須出示積分卡或印於積分卡背後的二維碼,便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 目前,「綠在沙田」和「綠在東區」兩個項目已於去年開始提供服務。 「綠在觀塘」和「綠在元朗」兩個全新項目亦已進入最後籌備階段,預計於明年一月投入服務,而「綠在深水埗」亦預計於明年年中投入服務。 綠在深水埗 廢舊電器回收車會在週六、日,輪流到訪全港18區,為公眾提供回收廢舊電器服務。 回收車可以回收舊電腦、電器、慳電膽、光管及充電池,會在每個星期六、日的上午9時至下午6時到全港各區不同地點停泊。 時間表會定期更新,你可以到環境保護署香港減廢網站查看最新消息。
美荷樓一帶本是木屋區,1953年的一場大火令接近58,000名居民無家可歸,突如其來的災難促使政府興建了石硤尾邨,象徵著香港第一批「徙置大廈」的誕生。 綠在深水埗2025 過去位於石硤尾徙置區的美荷樓,如今變身成受揹包客歡迎的青年旅舍,還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十二月十五日)為「綠在深水埗」主持開幕典禮,標誌着「綠在深水埗」正式為市民提供服務。
綠在深水埗: 庶務員(綠在深水埗) – 保良局 – 深水埗
新一批「回收便利點」提供約200個不同工作崗位的就業機會,多間「回收環保站」亦正增聘約共70位員工,全職或兼職均有。 政府投放資源支持減廢回收,同時締造綠色工作機會,疫下支持綠色復蘇。 綠在深水埗 近年環保署新增更多「回收便利點」,年初推出全新「綠綠賞app」,方便市民利用智能手機登記「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參與回收儲分換禮物。 「綠綠賞」會員於指定推廣日期內,到全港任何一個「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或「回收流動點」,提交指定9種回收物,即可賺取6倍積分。
- 你也可以到環境保護署網頁查看持牌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電器廢物人士或公司名單。
- 「綠在元朗」今日(三月六日)正式開幕,使「綠在區區」的網絡擴展至新界西,推動市民實踐惜物減廢、乾淨回收,共建綠色社區。
- 過去位於石硤尾徙置區的美荷樓,如今變身成受揹包客歡迎的青年旅舍,還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 環保觸覺(本會)正籌辦綠色生活項目【深水埗區綠色生活推廣計劃2021】,是次活動由深水埗區議會贊助。
- 這裡曾是香港家庭式輕工業的集中地,2008年以創意中心的全新面貌登場,為藝術界新秀和老將提供展示心血的場地。
為鼓勵學生實踐綠色飲食文化及減少食物浪費,屬下學校參加了「校園齊惜福」計劃,透過工作坊及講座,讓學生了解本地廚餘問題。 另於校園設置廚餘機,回收廚餘並循環再造成有機肥料,讓學生利用堆肥種植,綠化校園;透過活動教學讓學生親身參與廚餘回收的工作,從小明白珍惜食物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為方便和鼓勵公眾參與廢物源頭分類及乾淨回收,環保署於2020年第四季起陸續在全港各區設立超過100個「回收流動點」,以每週定時定點街站形式運作。 深水埗站自從啟用以來一直沒有連接地面的升降機,為方便乘客往返車站及地面,港鐵公司於2010年3月開始建造一部連接大堂及長沙灣道與北河街交界地面的升降機。 升降機已於2012年5月16日投入服務,成為「用心聽‧用心做」計劃下第二部落成啟用的升降機。 綠在深水埗 綠在深水埗 此外,環保署4月舉辦流動回收點設計比賽,今日同場舉行頒奬典禮,頒發兩個設計大獎和四個優異獎,政府將參照優勝作品製成實物,應用於「綠在區區」的流動回收點,推動減廢回收。
綠在深水埗: 綠色智能建築
香港兒童醫院共有兩座11層高的獨立大樓和單層地庫,中間由三條天橋連接,總樓面面積約168,000平方米,可容納468張病牀,為公眾提供住院及日間醫院服務,另有研究及培訓設施。 計劃下的「綠在沙田」和「綠在東區」已於去年投入服務,「綠在觀塘」和「綠在元朗」亦已進入最後籌備階段,預計明年1月竣工。 「綠在深水埗」向《香港01》解釋,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會用到不少能源,而種植蔬菜穀物等損耗的能源相對較少,換言之碳排放也少很多。 有報道指,透過改變飲食習慣,實行低「碳」飲食有助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紓緩全球暖化。
綠在深水埗: 深水埗站
同樣地其家屬質疑警方使用過份武力、未有找尋獨立目擊證人來進一步調查事件和單方面對事件下結論的做法欠公允。 港鐵於2018年3月在月臺近東南端位置設置了由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14位學生設計的仿製茶餐廳的膠座椅,連同牆身的藝術品,分別命名為《城市的特性》及《深水埗之椅》。 號地盤,位於荔枝角道及東京街交界,西南面為西九龍走廊,西北九龍填海區第1號地盤,將會提供多達2,600個單位。
綠在深水埗: 社區項目
「綠在深水埗」是「綠在區區」計劃第五個落成項目,位於欽州街和東京街之間的西九龍走廊橋底。 回收的物料主要為電器、玻璃容器和慳電膽等,亦包括少量廢紙、廢膠和廢金屬。 計劃內容包括環保講座工作坊和回收教育街站,是次計劃期望在區內推廣綠色生活及促進少數族裔文化共融,並提供機會予市民參與多元化的減廢活動。 本會透過舉辦環保工作坊教育區內市民乾淨回收和源頭減廢,並嘗試廢物利用,以更環保的方式設計藝術品和自製清潔劑。 今時今日,推行環保生活是為全球大勢所趨,香港的三色回收箱卻屢被指形同虛設,不少市民更曾親眼目睹清潔工人將回收物倒入一般垃圾桶,自此對環保灰心卻步。
綠在深水埗: 環保署稱綠在區區可收「低端廢膠」 實測:5回收站全拒收發泡膠
活動亦開放綠化空間給市民休憩,其中有由回收物料製成的滑梯及椅子。 空間裡亦有兩個工作坊,教授市民製作潤脣膏及蚊怕水,從而宣揚環保意識。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15日)為「綠在深水埗」主持開幕典禮,標誌着「綠在深水埗」正式為市民提供服務。 2017年,港鐵公司與14名來自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SCAD)香港分校的室內設計學生團隊,為車站月臺和大堂設計藝術項目。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去年十月經公開招標,委聘匡智會營辦「綠在元朗」,為期三年。 自二○一○年四月開始,在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的資助下,匡智會在社區開展玻璃樽回收的工作。
綠在深水埗: 「綠在深水埗」營運合約
連同之前在沙田、東區、觀塘和元朗已投入服務的項目,「綠在區區」的網絡現已分佈九龍東、西、新界東、西及港島五大區域。 政府現正積極推動餘下的「綠在區區」項目,加強支援地區層面的減廢回收及環保教育工作。 綠在深水埗 市民於社區新的回收網絡提交不少於兩公斤的回收物後,即可作簡單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