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2025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投資者注視聯儲局稍後公佈上次政策會議記錄,瞭解官員對通脹及利率前景的討論。 他指出經濟暢旺,恒指上升主因在於各國政府放水,市場上有大量資金流入,所以或多或少使樓價升值。 美聯布少明在1月19日在媒體表示今年樓價可能會有「小V彈」,主因是香港有大量資金流金,尤其12月、1月有多個中概股來港上市,所以市場上的資金其實非常充裕。 布少明主要特別看好豪宅及中小型單位前景,因為有多個大型豪宅盤推出,將會吸引到內地人來港置業。 而二手交投亦非常頻密,已出現了一個「小陽春」,當經濟重啓和樓市暢旺時,就會有更多成交量和成交額。

銀行和一般搵樓平臺均有提供免費網上估價,只要有物業的詳細地址(幾座、幾樓、幾室),便能即時獲得單位的估值。 一般而言,銀行估價是香港樓價的指標,換言之,單位的估價大概就可以被認為是「市價」。 有見及此,差餉物業估價署自 1980 年起,便開始為本港私人樓宇整合「售價指數」(又作「樓價指數」)。 樓市走勢 樓價指數的計算基礎,是根據物業的「應課差餉租值」。

樓市走勢: 住宅售價指數走勢

其後,因環球量寬推升資產價格,2016年政府再次大增從價印花稅,並劃一加至15%,但因豁免首置買家而引發「一份買賣合約購多夥」的流弊,及至2017年政府才堵此漏洞。 可是,長年累月辣招幹預樓市卻扭曲了市場,本港住房問題始終依然。 香港爆發第5波新冠疫情,衝擊經濟各個領域,本港產業支柱的樓市亦受波及,價量齊跌,相關指數創新低。

  • 事實上,早前新加坡已迅速應對樓市潛在下行風險,果斷放寬多項樓市辣招而引來市場熱議,認為香港也應該效行。
  • 花旗唱淡2022香港樓市,料受到移民潮、供應增加、美國有可能加息等負面因素影響,預料今年住宅樓價下跌7%至10%,更將恆地及信置評級降至沽售。
  • 至於差估署最新的2月樓價指數報382.1,創13個月低。
  • 滙控美國預託證券較本港收市升逾6%,摺合61.25港元。

反而在租務成交中,我們不單只可以看到租賃上的需求,多年來也同時可以看到買賣上的需求,靜市中不少部份的買家決定不買樓之後其實都會轉爲租樓,於是租金就得到鞏固,最後又間接支持著樓市。 同時,亦有市場人士認為,隨著美國放緩加息步伐,相信息口已見頂,而且新冠疫情的影響亦逐步減退,在通關及復常的情況下,樓市可於今年見底回升。 最終樓價走勢如何,仍須視乎好淡因素如何角力,畢竟近年政策市主導下,難以預測的變數亦愈來愈多。 二手交投亦顯著增加,綜合美聯分行,今年初至今七星期的35大屋苑成交合共700宗,較前七週的548宗亦高出近28%。 受交投調頭回升帶動,香港樓價呈「U Turn」急轉彎,由跌轉升,而且愈升愈有,「美聯樓價指數」最新報149.08點,按周升0.74%,連升7星期,累升約2.1%,已創12個星期的新高。 三區之中,以港島區的樓價升幅最大,達到3.9%。

樓市走勢: 樓市成交數據

另外,俄烏戰火以及美中全方位競爭對抗也爲經濟帶來變數。 因此,適當爲樓市辣招稅審時度勢似乎也頗有迫切性。 樓市走勢2025 CSI(住宅租金)報62.95點,按週上升1.42點,升幅收窄。

  • 屋苑平盤已被消化,業主見成交加快,隨即收窄議價空間,令近日成交價有所上升。
  • 其實每年11月至1月都是樓市淡季,地產商只會推出貨尾,但不會減價,到了旺季時有了更大需求,有更多樓盤推出,就更加不會減價。
  • 分析租金走勢時同樣以九龍區細單位平均呎價走勢作分析,並以兩任特首任期作起點計算。
  • 屋苑本月暫錄12宗成交,現時有約268個放盤,入場費約690萬。
  • 買家為同區分支家庭,見大市轉旺,因怕遲買會貴,考慮不久便拍板承接。
  • 樓價見底後近8周計,CCL Mass累升2.77%,CCL(中小型單位)升2.97%,CCL(大型單位)跌0.52%。

當中,有9個屋苑單位錄得上升,8個的升幅優於大市,達2%以上。 作為滙豐控股(00005)盈利「火車頭」的香港區,去年第四季列帳基準(下同)稅前利潤20.62億美元,按年增長3.03倍。 全年計,稅前利潤按年增長4.88%至62.05億美元(約484億港元),對亞洲地區乃至整個集團的盈利貢獻,分別達45.21%及35.4%。 滙控行政總裁祈耀年重申看好香港前景,料市場繼續受惠中國重新開放,盈利有望進一步增長。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新春後樓市氣氛暢旺,成交持續活躍,展望復活節前後CCL重上170點水平,現時相差10.01點或6.25%。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分析指,美國加息,港元遭拋售,資金轉移美國,本港遲早會加息。

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2|各類金額一手新盤成交量

新世界發展鄭志剛在網上業績發布會表示,他對香港樓市和零售市道有信心,香港最壞時刻已經過去,並預測樓價今年有5%升幅,零售銷售在下半年會有雙位數的增長,他對香港樓市市道都算樂觀。 他指出近期有不少資金流入債券、股票等板塊,如香港未找到新的定位如經濟定位,樓宇的使用價值會蒸發,租金會回落。 不過,他亦認為本港的樓價仍有機會上升,如大陸人喜歡到香港置業,有資金流出,同樣地會有資金流入,因此現階段無需悲觀,亦不宜太樂觀。 它是基於政府土地註冊處登記的住宅樓宇交易紀錄編制,用以描述地產市場的價格變動。

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2|一手成交量企穩 惟金額下跌

曾家輝指,原業主以約600萬元即日獲區內客洽詢,經議價後決定以575萬元易手,實用呎價約16,571元,建築呎價約11,523元。 據悉,新買家為首置客,心儀單位景觀開揚,故睇樓1次火速決定購入單位。 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10年4月以約235萬元購入,是次轉手帳面獲利340萬元,單位期內升值約1.4倍。 最終雙方亦以理想價錢826萬元達成交易,摺合實用面積呎價約17,918元。 據瞭解,原業主於1990年以約110萬元購入單位,持貨至今約33年,現轉手帳面獲利約716萬元,物業升值約6.5倍。 屋苑本月暫錄12宗成交,現時有約268個放盤,入場費約690萬。

樓市走勢: 香港樓市見底訊號(4)新盤優惠減少

睇成交紀錄時,或會發現有些樓價奇低的例子,這些通常只是內部轉讓,即是以一般物業交易的程序,將單位轉名予親屬,而非真正有放盤成交的個案。 政府不久前公佈簡約公屋選址,究竟港、九、新界位置在哪? 不過,物業顧問仲量聯行就認為,內地通關雖有助帶動樓市,但資金未必會即時流入, 對樓市復蘇未必即時見效,若果政府不撤辣,今年樓價可能再跌一成。 然而,今次美國加息來得急且快,聯儲局一年間加息4.25釐,加息速度是1980年代以來最快,而且還明言利率未見頂,2023年也不會減息。 本港最優惠利率2022年累加0.625釐後,市場相信2023年也會繼續加息,換言之加息幅度難與近兩次加息週期相比。 直至近年,本港經歷了2019年反修例示威和新冠疫情爆發,樓價仍然硬淨。

樓市走勢: 香港樓市成交紀錄 – 九龍區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天鑄在8月錄得的3宗二手成交中,2宗屬蝕讓,其中實用面積1,410方呎的8座高層C室四房戶,成交價3,500萬元,呎價24,823元。 原業主2018月以4,328萬元一手買入,持貨4年賬面貶值828萬元,為上月最大宗鐵路盤蝕讓個案。 買家為同區分支家庭,見大市轉旺,因怕遲買會貴,考慮不久便拍板承接。

樓市走勢: 樓市轉角?分析10年樓價、租金走勢 揭一時間成樓市轉勢關鍵點

以前特首梁振英任期為起點,2012年第3季差估署樓價指數為211.6,至他離任前的2017年第二季已升至333.2,升幅57.5%,反映樓價大幅上升。 至於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17年第三季樓價指數為339.3,由2018年第二季,指數連續多季橫行窄幅上落,最新今年第一季為指數為385.4,升幅13.6%。 樓價和租金一直是港人焦點所在,無論是業主或租客,都會關心兩者的升跌。 分析歷年差餉物業估價署數估,發現本港整體樓價和租金已經不再是隻升不跌。 及至2012年,炒風復熾,港府推出第二招的升級版SSD和引入買家印花稅(BSD),除延長禁售期及提升轉售稅外,亦針對非港人或以企業名義買樓,均須繳付從價印花稅(AVD)。

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東湧區本月二手急升!外區換樓客擲1130萬承接昇薈千呎三房

十大屋苑中,估價升幅較大的包括:太古城星輝臺銀星閣(53座)中層E室,實用面積749呎,估價上升8.0%或101萬元。 新都城2期9座中層H室,實用面積538呎,估價上升7.6%或57萬元。 美孚新村8期百老匯街 號低層C室,實用面積670呎,估價上調6.8%或44萬元。 紐約3月期油收市報每桶76.16美元,跌18美仙,跌幅0.2%。

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2|高盛︰按息上調壓低負擔能力

他又指,每一家地產股都有其派息政策,假設地產商去年的業績不是太差,預計大部分地產股今年的派息金額將保持平穩。 他預計,啟德區樓市今年的復甦速度將不如無其他區大份,但不認為發展商會割價,因再減價就接近成本價,認為需更多時間待市場氣氛好轉,該區樓市才會慢慢回升。 説到底,本港的樓市辣招稅原是非常時期爲遏抑市場過熱的非常規手段,部分措施一推十多年沿用至今,變成工具箱中的常規政策。

樓市走勢: 香港樓市走勢2023|美聯布少明:料首季樓價升5%!太古城呎價年初至今急彈22.3%!15個熱門屋苑最新價格變化

長久以來,坊間常以新加坡對比香港,當然星港既是競爭對手,亦有頗多相似之處可互相借鏡學習。 樓市走勢2025 港府前年撤銷了工商舖辣招稅,近期也放寬了住宅按揭保險成數及門檻,初步反應頗受業界及用家歡迎,似乎也顯現了一些成效。 問題是部分市場人士批評香港面對經濟急速下滑風險,細眉細眼的拆牆鬆綁並不足夠。

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根據已知上手購入價的二手私樓註冊個案,並扣除已知內部轉讓、特殊成交個案等計算,今年2月(截至17日)帳面獲利比率回升至84.6%,創4個月新高。 不過,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預期,樓市於今年底見底。 他分析指,今次本港樓價下跌,不是經濟出現特別大問題,而是本港因防疫而封關,若果解決這個問題,樓市會回穩,並且向上。 他又說,按揭對樓市影響不算很大,因大部分業主已供滿樓,對借高成數按揭的新買家壓力會大一些。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今年首個8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累跌6.5%,自從5月後更連跌3個月。 中原估價指數(主要銀行)CVI是中原地產根據每個中原城市指數成份屋苑,選取樣本單位,調查主要銀行的估價變幅,並逢週四公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