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茂坪舊區2025必看攻略!內含秀茂坪舊區絕密資料

重建後除了秀茂坪邨外,更分拆出秀茂坪南邨及居屋曉麗苑。 由於技術問題,第18座並無興建,並曾改為足球場。 至1979年11月,由於此邨規劃過於龐大,難以管理,房委會決定將秀茂坪邨分為4個屋邨管理。 2010年5月27號,一個姓陸嘅婦人因為佢讀呢間學校嘅女,喺嗰個學期嘅操行被人下調到C級,喺要求見校長但係被拒絕之後,衝上呢間學校7樓天台嗰度企圖跳樓自殺,最後喺教師制止下返番安全位置同埋送院檢查 。

  • 所以呢間學校喺2000年申請搬校舍,最後批准咗搬去同區寶達邨嘅新校舍 。
  • 安田邨蓋在啟田商場的上蓋,本來設計是居屋,後來改成公屋。
  • 1984年,秀明樓落成,使秀茂坪邨公屋數目增至45座。
  • 欲知詳情,可在每年八月二十五日收看亞視的當年今日(一個不錯的電視節目,由當年伍國任作旁白至今播了二十多年,一直將近史累積下來,但當中也有些因該電視臺的政治背景而沒有報導)。
  • 華懋集團表示,金茂坪戲院預計今年9月或10月開始拆卸重建,期望能在2024年第四季完成及開放使用,改善社區環境及娛樂設施,為社區注入活力,並協助推動電影文化欣賞及香港電影業的持續發展。
  • 在行山的過程中,我見證了秀茂坪新區的開發,記憶中,新區中最早「入夥」的,是現今秀雅、秀樂樓一帶的幾座公屋,在行山的初期,那幾座公屋經已入夥了。

規劃者往往會盡量避免興建行人隧道,因為隧道內視線受阻會帶來治安問題。 不過在過去一年的抗爭浪潮當中,行人隧道卻成為了抗爭者張貼文宣的勝地。 彩輝邨實為彩雲邨的擴展部分,不過因為年份和其他大廈差很多,所以分開命名。

秀茂坪舊區: 安泰邨

在完成地區諮詢並將這套改善地區交通方案呈交政府批准後,市建局便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具體實施安排。 我特別提醒同事,需確保在改道的地方,有足夠及清晰的路牌指示,協助駕駛者和行人適應新措施,以策安全。 警方亦增派警員在場指揮交通,引導車輛進入正確行車線。 我們在諮詢運輸署後,更會適度調整康寧道交通燈的操作,延長車輛通行的時間,進一步疏導交通。 市建局在今年2月開始,分階段實施上述道路改善工程及改道安排。 在措施落實前,我們預先向觀塘區議會詳細解說各項執行細節,並在聽取意見後再作優化。

  • )位於香港九龍東部的一座山城,是九龍主要的住宅區之一,主要以公共屋邨組成,行政上屬於觀塘區,東面連接西貢區。
  • 戰後九龍區人口激增,港府在1950至60年代在秀茂坪興建徙置區,44幢第三至第六型徙置大廈在1964年至1971年間入夥,房屋委員會後來將秀茂坪邨分為4個屋邨管理。
  • 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八日,在觀塘秀茂坪 「雞寮」發生嚴重的山泥傾瀉及大廈倒塌慘劇,釀成七十一人死五十二人傷。
  • 德田邨嚴格來說不是原藍田邨的一部分,但現實上和上面的藍田四邨是連在一起的。
  • 因此,聚居觀塘的不只這些移民,還有其家鄉信奉的神佛。
  • 反而較少人記得一九七六年在秀茂坪舊區曾發生的「八二五」雨災,當年豪雨令到第十五座(座數有待考證)後面一幅護土牆崩塌,山泥湧入地下和一樓的單位,活埋了十多二十人。

新區始建於六十年代中,記得當我一家於一九六四年搬到官塘的和樂居住不久後,家父曾帶我和家人乘車到秀茂坪遊逛(約在一九六五、六六間),當時新區仍是一大遍建築地盤,沙塵滾滾。 自小家父重視我的學業,亦鼓勵我多作運動,從小學開始,每一至兩個星期,便帶著我和姊姊到秀茂坪一帶行山,行的當然是「石屎」行人路,每次都沿著整個秀茂坪區走一圈,對一個七、八歲的小童說來,是「甘」的,卻為我的好體魄打了底。 在行山的過程中,我見證了秀茂坪新區的開發,記憶中,新區中最早「入夥」的,是現今秀雅、秀樂樓一帶的幾座公屋,在行山的初期,那幾座公屋經已入夥了。

秀茂坪舊區: 學校

走在安泰邨,地勢倒是十分平坦,除了風大一點之外,一點不感覺得到自己身處全港海拔最高的公共屋邨。 各座大廈以不同深淺的綠色作為外牆主色調,相信是呼應屋邨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 我也說不清是甚麼原因⋯⋯可能因為順安夾在順利和順天中間,而兩條邨都要比順安來得興旺。

秀茂坪是一個很多人認識的地區,它的發展,比官塘沿海一帶較遲,原因當然與它的位處半山這一個先天的地理環境有關,因為要先開採秀茂坪山坡上的泥土,用來作為官塘沿海一帶的填海使用,纔可以將一大遍的山坡,闢為興建公共房屋之用。 有人說秀茂坪從前叫「掃墓坪」,因為那裡有一個墳場,名叫「七號墳場」。 督導委員會昨舉行總結會議,逾百名市民參加。

秀茂坪舊區: 我城我區:滿街神佛 觀塘獨有廟宇一條街

香港有數座三山國王廟,其中位於市區的兩座都在觀塘區。 這次的目標包括:坪石邨、彩雲一邨、彩雲二邨、彩輝邨、順利邨、順安邨、安泰邨、順天邨、秀茂坪邨、安達邨、寶達邨、秀茂坪南邨、興田邨、藍田邨、啟田邨、安田邨、平田邨、德田邨、廣田邨、高怡邨、高翔苑、鯉魚門邨、油塘邨,和油麗邨。 圖書館新址位於秀茂坪秀明道秀茂坪邨秀潤樓地下高層,面積由約二百九十平方米擴充至約七百三十平方米,並增加座位數目。 舊時的秀茂坪全部都是十多層高的公屋大廈,隨著秀茂坪邨因老化而重建,人口一度下跌,途經秀茂坪的區內巴士路線13B、13C、13E相繼取消。 重建後的秀茂坪區分拆出秀茂坪邨、秀茂坪南邨、寶達邨,以及居屋曉麗苑。

秀茂坪舊區: Timber 香港古樹皮圖鑑

我懷疑自從藍田邨一帶完成重建之後,這兒的居民也改到那邊解決生活所需,這個商場也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寶達邨在香港公屋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說,有特別意義。 早幾年網上流傳「公屋潮文」,後來被拍成短片。

秀茂坪舊區: 相片資料

那裡也曾有過一間私校的中學在辦學,也有過運輸署的牌照換領處,也有過私營老人院在設立。 很多人都記得秀茂坪區發生過「六一八」雨災,但事實上發生的地點較接近當年的官塘(翠坪道)(現時官塘瑪利諾書院南面的山坡)。 反而較少人記得一九七六年在秀茂坪舊區曾發生的「八二五」雨災,當年豪雨令到第十五座(座數有待考證)後面一幅護土牆崩塌,山泥湧入地下和一樓的單位,活埋了十多二十人。 欲知詳情,可在每年八月二十五日收看亞視的當年今日(一個不錯的電視節目,由當年伍國任作旁白至今播了二十多年,一直將近史累積下來,但當中也有些因該電視臺的政治背景而沒有報導)。

秀茂坪舊區: Q: 香港會有什麼社會創新項目?

在我畢業後未正式工作的一段時間裡,我喜歡沿著秀茂坪區的道路練習跑步,那是一條頗長的路線,由和樂開始,沿協和街、曉光街、秀明道、秀茂坪道,將軍澳道、鯉魚門(一小段)道至翠坪道返回和樂,足有九公里長,有的時候會將路線倒轉來跑。 記得有一次,我還在曉光街遇上放工回家途中的蘇小姐……。 當年將軍澳隧道,以至整個將軍澳區仍未開發,將軍澳道上的車輛還是非常的疏落。 過去的秀茂坪全為樓高十數層的公共屋邨大廈,隨着秀茂坪邨因為老化而重建,人口一度下跌,區內巴士路線13B、13C、13E相繼取消。 重建後的秀茂坪分拆出現有的秀茂坪邨、秀茂坪南邨、曉麗苑。 而在2001年,原屬西貢區新發展的寶達邨亦劃入秀茂坪範圍。

秀茂坪舊區: 公共交通

有當區區議員曾指,區內丟空二十多年的「金茂坪戲院」,正是「詛咒」下的受害見證,縱使九龍東商舖租值翻了幾番,該戲院卻非但因鬧鬼倒閉,多個地舖更長年無人敢租,大業主華懋集團近年雖然放售,惟一直乏人問津。 秀茂坪舊區2025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將軍澳道以北、安達臣道以南、康寧道及協和街(近秀茂坪警署)以東、秀茂坪道以南、曉光街沿線為範圍。 秀茂坪得名於「蘇茅萍」,出自從前一帶長滿蘇茅草之説,《新界九約竹枝詞》曾提及「春遊忽到『蘇茅坪』,睇見牛頭角又生」可證,而「萍」是指一類水中植物。 亦有取自「蘇茅坪」一説,「坪」指為廣闊而稍高的平原地。 事實上以「蘇茅」為名的地方在中國南方有不少,例:江西南康市西華鄉的蘇茅村、廣東歸善縣白芒花的蘇茅壟、梅州市西南的蘇茅凹及蘇茅排等。

秀茂坪舊區: 香港地方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另外,已拆卸的秀茂坪大聖廟附近亦曾有一蘇茅坪村。 追下討論區,又追下I LIVE IN 舊秀茂坪,又追下我們都是在秀茂坪長大的,又追下我們都是在觀塘長大的…. 為了使版權實踐更具彈性,在絕對控制與完全放棄版權兩個極端之間有更多選擇可能,我們參照維基共享資源及 Flickr 的做法,容許相片拍攝者及擁有者選擇在「版權所有」及 Creative Commons 授權 下提供他們的作品。 Baby Kingdom – 親子王國 香港 討論區› 首頁 › 自由講場› 秀茂坪舊照, 舊街坊一齊入黎回味 & 搵番 d 街坊朋友呀 …

秀茂坪舊區: 大廈資料:秀茂坪邨秀樂樓

張敏峯得悉,目前華懋正就翻新計劃進行諮詢。 秀茂坪舊區2025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批內地人湧到香港,很多人在山邊建屋居住。 工作之後,在一次燒烤活動中,認識了之前我在一間文具店裡經常遇見,我對她有好感的女子Joyce(別名),Joyce是居住在富華閣的,在我家裡用望遠鏡,應該是可以看到她的房間的。 雖然因種種原因(主要是蘇小姐),我並沒有追求Joyce,但每次與Joyce她約會後,送她回到富華閣地下分別前,她總會對我說:「打俾我!」。

秀茂坪舊區: 藍田邨; 76. 啟田邨; 77. 安田邨; 78. 平田邨

來到這兒,已是暫時全香港海拔最高的公共屋邨了。 不過,安達臣道發展區原來還分兩級,再上面還有一片海拔二百米的第五階梯,將會在下一期繼續開發。 得說明一下,彩雲三條邨是屬於黃大仙區而不是觀塘區的,只是上次我的黃大仙之行時間不夠,只好留在今次完成。 彩雲一邨位於舊清水灣道的兩邊,是過去從九龍到西貢的大門。

由於邨內其他大廈均已重建,因此秀明樓是現時全邨唯一曾翻新升降機的大廈。 秀富樓及秀安樓使用英國英國通用電氣-捷運產品。 秀康樓、秀樂樓、秀裕樓、秀緻樓、秀慧樓、秀程樓、秀賢樓,秀景樓,秀暉樓及服務設施大樓使用日本富士達產品,富士達升降機數量亦是全邨最多。 秀華樓、秀逸樓以及秀和樓使用瑞士迅達產品。 秀潤樓、登山電梯塔、圖書館新館以及新建成的社區會堂,則採用德國蒂森克虜伯產品。

秀茂坪舊區: 觀塘區 – 秀茂坪

底層設當年全港最大的公屋街市,商場內是各類形的店舖、食肆及超級市場,頂層為社康護理中心、長者中心、社區進修中心、社會保障辦事處、屋邨辦事處、鄰舍輔導會和診所。 商場前方為半圓形廣場,可供公眾閒坐聊天和舉行大型社區活動;商場頂層為一個3樓連接商塲4樓是住宅平臺以及花園。 秀茂坪舊區 1990年代起,秀茂坪邨原有44座舊式公屋陸續清拆重建(包括26座問題公屋之一的第26座),首先重建完成的是秀安樓和秀富樓,在1993年落成;前第1至17座(下秀茂坪/四邨)則重建成為居屋屋苑曉麗苑。 此外,第42至45座以北的舊寮屋區「樂安村」(已於1981年因五級大火而滅村)遺址,亦獲納入重建區域。 其後,多數樓宇均於 年間重建,完工後與先前重建的樓宇再次併為單一的秀茂坪邨;至於最後在2003年才重建的部分二邨,則維持拆分為獨立屋邨,並命名為秀茂坪南邨。

另外仲有圖書館、創科學習中心、生態學習中心、英語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等等。 秀茂坪舊區 我對廣田邨的印象略為深一點,其一是這條邨空間上和上面的幾條邨明顯分開,其二是邨後面有條修成晨運徑的引水道,我逐著一路走過整條邨,甚是寫意。 例如從商場中央望出去,穿過平臺中空的窗口,剛剛好就可以見到獅子山,明顯是設計師留下來的彩蛋。

秀茂坪舊區: 香港舊照片

不少植根香港數十年的本地企業是從秀茂坪中創業,如壹品豆漿等。 原落成於1964–1973,1984年擴建,重建於1993–2001年,2019年再擴建。 離開順天邨,橫過秀茂坪道和秀明道公園,我來到了秀茂坪邨。 秀茂坪舊區2025 現在的秀茂坪邨是第二代,第一代於六十年代興建,到了九十年代又重建成現在的樣子。 過去的秀茂坪邨由徒置大廈組成,合共四十四座。 因為人口密集,秀茂坪邨和之前介紹過的慈雲山一樣,曾經在社會中有相當負面的形象,被認為是罪惡溫牀。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此外,現時為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的重建地盤(秀茂坪邨第十一期),亦曾擬興建兩座採用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設計的居屋,最後計劃因「孫九招」而取消,並改為興建一間小學。 新嘅校舍喺寶達邨嘅達康樓及達富樓附近,係一座早期型設計嘅小學千禧校舍,佔地大約6,200平方米。 校舍係綑綁喺寶達邨一期工程合約入面,由金門建築承建,最後喺2001年5月完工。 安田邨蓋在啟田商場的上蓋,本來設計是居屋,後來改成公屋。

數十年以來,香港對於處理斜坡的措施和成效,被公認是首屈一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大量難民湧入香港致人口激增。 秀茂坪舊區 政府於一九五O至六O年代把部分人安置在秀茂坪興建徙置區。 「雞寮」是秀茂坪昔日臨時安置區的俗稱,位於翠屏道與曉明街交界。

秀茂坪舊區: 香港大廈搜尋

前身為落成於的1972年的高超道邨,重建於1994–2000年。 我會說油塘在空間上是一個縮細版的觀塘:因為山勢陡斜,各邨從海平面以階梯形式分佈,一排一排的排到山上去。 最近海的第一排是油麗邨,第二排是油塘邨,第三排是油美苑,第四排是高翔苑,第五排是高怡邨,最後面的就是高俊苑。 這樣的佈局使得每條邨都是長條形的,空間上相對缺乏能聚人的中央位置;不過因為每條邨之間都十分緊密,位處油塘中央的兩個商場:大本型和鯉魚門廣場,又已扮演了某種公共空間的角色。 離開安泰邨,我經由另一座升降機塔回到四順,走入四順的最後一條邨:順天邨。

秀茂坪舊區: Snappy – 香港街景相片資料庫

自此以後建成的新斜坡,其設計已普遍經由該處審核,以確保符合所需的安全標準。 二○一三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出版的《山崩土淹話今昔—香港山泥傾瀉百年史》(第二版)以主要年代劃分,並利用二百五十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香港自一八八九至二○○八年間的山泥傾瀉歷史,讓大眾瞭解山泥傾瀉的風險,保持警覺。 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八日,在觀塘秀茂坪 「雞寮」發生嚴重的山泥傾瀉及大廈倒塌慘劇,釀成七十一人死五十二人傷。 當時連日暴雨,位於觀塘翠屏道與曉光街的一幅填土山坡因斜坡土質鬆散,缺乏鞏固維修,導致大幅泥土滑動瀉下,數以噸計的山泥瞬間埋沒安置區內的大部分木屋,過百居民當場被淹埋。 由於當時為星期日, 「雞寮」居民未有外出,造成多人遭活埋。 山泥傾瀉的重災區為現時的曉光街休憩花園和秀茂坪紀念公園,為追悼一九七二年雨災慘劇中離世的居民,翠屏道坊眾立下 「崩山罹難災胞紀念碑」,上書 「本山先人公媽諸神位」。

如對於以上內容有異議或認定為濫用,請在這裡向我們報告。 位於秀茂坪邨的保良局總理聯誼會丁未小學1967創校,後來遇市區重建,該校1991年停班,師生各散東西,惟小學情懷不衰,有舊生5年前建立網上羣組,尋找失聯師生。 附上另兩張相片,一張以「大上託」為背境(攝於80年代),可以見到秀茂坪新區和舊區,最特別的,是「大上託」雖然只得419米高,山頂被一團雲所遮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