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戲院7大優勢2025!專家建議咁做…

屹立北角接近70年的皇都戲院,以獨一無二的拱形桁架聞名中外,戲院正門上方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亦是代表性標誌,在當時來說設計非常前衞。 北角英皇道的舊皇都戲院最近出現一連串事件,再度引起大眾關注。 首先其外牆的廣告牌被拆去,正門上方露出一幅隱藏多年的浮雕裝飾;有民間團體為戲院建築撰寫文物價值評估報告,要求當局重視保育。 古蹟辦專家早前建議將皇都戲院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屬最低級別),古物諮詢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暫不評級,待古蹟辦提交更多資料再作決定。 皇都戲院外形不算宏偉,但天台上的混凝土桁架結構令人印象深刻,在北角街頭份外顯眼,像是一個大型的公共雕塑,訴說城市的故事。

新世界早前成立顧問委員會,以吸收更多持份者保育皇都戲院的意見,成員包括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香港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等,顧委會將就保育皇都戲院向新世界提供建議。 我們還可能與本公司的營銷合作夥伴(見下文)以及本公司和/或本公司的營銷合作夥伴(見下文)用於實現目的的社交媒體平臺共享您的個人資料。 皇都戲院 如因任何國家/地區的法律要求或任何國家/地區的任何法院、監管機構或政府機構的要求,我們也可能會根據有關需要披露您的個人資料。

皇都戲院: 北角 @中原樓市片區

按企業招聘率計算,香港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二,澳洲排名第一,印度排名第3。 在全球地區內,香港排名第6,前3位則是瑞典、澳洲和愛沙尼亞。 華爾街股市個別發展,尾市有支持,道瓊斯指數反覆收升逾100點,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則向下。

  •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 其他設計包括將戲院原有空間改裝為室內運動場,可進行攀石、飛索及滑雪等活動。
  • 今天這些娛樂場所大都已經拆卸,沒留半點痕跡,而皇都戲院是50年代前衛建築的僅存代表。
  • 從戲票的價值也可以看到當時人們的消費水平,在五十年代,3.5元的票價相當於普通打工仔一日的收入,看一場電影價值不菲。
  • 好似早前鬧得熱烘烘的北角皇都戲院,自1997年結業後曾改為桌球會所,縱使戲院建築本身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但在地產財團逐步收購下,可能唔使等幾耐,呢座代表住香港戰後繁榮、歌舞昇平而且極具歷史意義的戲院便會遭拆卸。
  • 皇都戲院坐落於街道轉角處,建築師巧妙地以弧形設計處理,將轉角立面處理成戲院的主要立面,其正中是一幅題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出自嶺南畫派畫家梅與天之手。
  • 在建築的弧形立面上,有刻出自名家梅雨天手筆,名為「蟬迷董卓」的浮雕裝飾,由此可見當年香港建築設計有意識地希望將傳統中華文化元素,與由西方傳入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互相糅合。

現時入戲院會食爆谷,舊年代戲院則飲蔗汁、食煨魷魚,《皇都之夜》將重回當年,設置蔗汁和魷魚檔口。 當晚菜單又會復刻50年代夜總會餐單,本地甜品大師Tony Wong並親自創作皇都「飛拱」造型甜品。 而整幢建築物亦運用非破壞性的化學物料,希望外牆最早期的面貌能重現並着手復修整個外牆。 目前整體進度理想,正準備復修外牆及內部,目標以2026年內完工。 從一些招牌可以看到,這裏曾經有理髮店,專門售賣眼鏡、郵票的小店。

皇都戲院: 香港的粵劇殿堂

戲院地面的皇都商場匯聚老店,像輝煌洋服、京華招牌,不過自從2019年被發展商新世界收購,商場店舖所剩無幾,大家不妨趕在重建前去懷緬過去的舊香港。 新世界發展旗下的非牟利機構「Culture for Tomorrow」,日前在北角皇都戲院舉辦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 是次體驗活動除了以全新手法活現舊香港,同時連絡了新一代年青藝術家。 時空隔了六十多年,關於戲院的痕跡,並不如古蹟辦說的無法想像,這次進入戲院,吳韻怡發現除了戲院結構與配套如放映室、洗手間等仍存在,舞臺的痕跡也未消失。 不過單憑歌劇表演難以支持戲院龐大的開支,「璇宮戲院」於1959年易手,並改名「皇都戲院」,變身商場及戲院一站式娛樂場所,曾播放過多套膾炙人口的港產片,好像《死亡遊戲》、《賣身契》、《吉屋藏嬌》等,陪伴香港電影業走過70、80年代的黃金歲月。

  • 他感謝主辦單位是次邀請創作,令他一嘗所願,海報作品可在戲院門外展出,「這是第一個開心地方」;第二個開心地方是自己偶像到場支持及讚賞自己的作品,「阮老師在我的作品前,一個簡單的『打卡』動作已令我有著被嘉許、得到成就解鎖的感覺,所以很開心」。
  • 同時,新世界已收集數百件與皇都戲院及北角一帶有關的文物,例如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日後會將相關物件在新皇都戲院展出。
  • 雖然大廈在過去數年被大規模收購,但於2015年,大廈進行了舊樓更新工程,涉及1,400多萬元,每戶約需交3-4萬元。
  • 2018年10月22日,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皇都戲院大廈,希望統一業權以作重建,發展商指如成功統一業權,將「積極考量如何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並會與民間團體合作,徵集北角和前皇都戲院的口述歷史。
  • 現時北角一帶由於有不少福建僑民聚居,因而被稱為「小福建」,但其實早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裏卻是上海人及洋人聚居之地;所以當時有「小上海」之稱的北角,曾先後出現過名園及月園兩個遊樂場以及多間夜總會和戲院。

近日李龍基接受傳媒訪問,期間表示計劃於今年內與Chris拉埋天窗。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舞臺前掛起一幅華麗的棗紅色絲絨布幕,畫面熟悉又陌生。 建於1859年的舊赤柱警署是香港現存最古老警署建築,於1974年後停止使用,曾用作餐廳用途,而現時則為超級市場。 當年,這裏是戲院員工們休息和聊天的好去處,她和同事們「經常上來透透氣」。 大廈毗鄰英皇道、渣華道、電廠街、電氣道等,乘搭公共交通者可乘香港電車、巴士、小巴或隧道巴士102、112、106或116號線前往。

皇都戲院: 電影

大廈樓齡五十四年,但當年建築結構做得很不錯,九五年至今未維修過,現時雖然收購中,但維修工作並沒有停下來。 2021年4月,新世界發展在皇都戲院進行保育前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展覽,將商場範圍重新佈置。 當中包括入口處變成復古的售票處,職員會向參觀人士派發仿製戲票和預訂戲票位置。 而場內的舖位變成展示與大廈歷史相關物品,包括舊戲票、仿製的戲院座椅、戲院員工制服和電影海報等。 參觀人士需於網上登記成為「Culture for tomorrow」會員,之後在網上填寫問卷,若內容能夠表達對保育或歷史等有興趣,有機會獲得邀請參觀,每日最多有300人入內參觀。 集團除了着手籌劃保育發展兼備方案,亦已開展皇都戲院的文物蒐集及口述歷史計劃,暫時已收集到幾百件與皇都及北角一帶有關的文物,包括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並會將有關收集得來的文物,於日後的皇都戲院內展出。

皇都戲院: 火災毀皇都 戲院光景不再

1965年開業的國都戲院,位於英皇道及大強街交界,1995年結業後重建為國都廣場,從舊報章報道可以看出當時開幕有幾大陣仗。 「浮雕設計很特別,主題是三國故事,是比較中式的元素。但除了主角外,還有來自東西方的舞者,包括跳芭蕾舞的歐洲人和泰國舞姬等,中西合璧的表現手法十分前衛。」吳韻怡說。 上層設專供超等位客人使用的男女廁,當年的指示牌仍完好無缺地掛在牆邊,樓梯踏板、牆邊油漆剝落,一塊玻璃鏡掉落在地上,殘破不全——時間猶如靜止在1997年2月28日,皇都戲院結業那天。 傳媒亦常稱皇都戲院於1997年結業後改建為商場,但事實是皇都戲院商場早於1959年已開業,並一直營業至今。 皇都戲院 1960年2月皇都戲院首度公演粵劇 — 麥炳榮、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於此上演《雙龍丹鳳霸皇都》。

皇都戲院: 昔日皇都戲院的售票處、戲票

【Now新聞臺】逾六十年歷史的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將會重建,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部分,包括戲院、天台桁架等,初步計劃會盡力復修及保留。 佇立北角近70年的皇都戲院(前稱璇宮戲院),自去年新世界(00017)以47.76億元投得其大廈業權後,矢志作文物保育及活化項目。 在復修工程動工前,今起至本月30日在皇都商場舉辦《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展出多項皇都及北角區發展的文物。 戲院有62年歷史,被列為一級建築,是香港唯一僅存的舊式大戲院。

皇都戲院: 電影院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樑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 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大戲院,既印證香港昔日娛樂事業的風華年代,也盛載市民的集體回憶,2017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世界發展總裁、「Culture for Tomorrow」創辦人鄭志剛表示,希望透過是次展覽讓公眾可以以第一身的方式感受皇都戲院的傳奇。 他預告,復修後的皇都戲院未來將會更精彩,更指將會締造本地藝術文化新地標。

皇都戲院: 建築類別

此外,就算獲得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共有三級)並不等於獲得尚方寶劍。 在香港,只有獲評為法定古蹟才會受到《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不得拆卸。 皇都戲院2025 皇都戲院 如果用拆卸天星及皇后碼頭為香港保育潮的起點,那在過去十年間,無論已獲評級或還未來得及評級就灰飛煙滅的歷史建築,數量其實不少。

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升格成一級歷史建築 拋物線桁架及浮雕最經典

皇都戲院的前身是「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是一座單幢式戲院,而皇都戲院大廈及商場則於1959年落成。 新世界表示,集團期望在取得100%業權及詳細勘察建築物的結構後,積極探討保育前皇都戲院相關部分的可行性和方案。 吳指其母親昔日在皇都戲院大廈開舖,她的童年便在舖內度過,她憶述街坊經過會走進大廈商場閑逛,大家樂也融融,她形容當年大廈是連繫社區的地方。 闊別廿載,她與團隊訪問當年的街坊做口述歷史時,街坊仍然記得這位當年的「小妹妹」,可見這種令人深刻的社區情懷。 皇都戲院2025 皇都戲院 吳表示,最希望日後能延續這種社區情懷,而非以博物館式展覽當年的物品。 她期望經活化後,能重現戲院以往的各條路線,讓大眾親身感受當年的氛圍,經歷時光倒流到50年前。

皇都戲院: 保育

2016年3月23日,國際保育專業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發出「文物危急警示」,形容皇都戲院是現代的重要建築,而獨特的屋頂結構更是全球獨一無二,要求避免清拆。 消息傳出後,引起市民及保育團體關注,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 Docomomo 皇都戲院2025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將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4月18日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 唯古蹟辦認為戲院的內部改動太大,已失去原有戲院功能,原真性的價值相對較低。 活現香港曾邀請就讀建築系的已故演員曾江,考慮其從上海而來並在少時經常流連北角的背景,為保育皇都戲院拍攝短片。 2018年10月22日,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皇都戲院大廈,希望統一業權以作重建,發展商指如成功統一業權,將「積極考量如何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並會與民間團體合作,徵集北角和前皇都戲院的口述歷史。

皇都戲院: 北角皇都戲院勁猛鬼 60多年事故不斷! 網民:邪咗幾十年!次次拆都出事!

到訪新光戲院的你不妨入內觀看一齣電影,戲院的Super3 Cinema內上映不少國際巨片,來一場與別不同的3D電影體驗! 觀影過後,沿書局街一直走,約六分鐘,便到達是次旅程的終點站——北角海旁。 位於僑輝大廈的新光戲院是北角的地標之一,與它相鄰的僑冠大廈有同樣歷史悠久的華豐國貨公司及香港商務印書館北角分店。 到了六十年代,上海人搬離北角,與此同時印尼排華,加上中國國內政局動蕩,因此不少福建人來港並聚居於春秧街一帶。 香港不多地方有售地道福建食物,春秧街街市正正就是福建地道食品店的聚集地。 福建有名的魚丸肉丸、蚵仔、芋粿、綠豆餅等,也一應俱全,故有「小福建」之稱。

皇都戲院: 北角英皇道 279-291 號

該公司表示,現時還未落實發展用途,但有市場人士預計,若項目興建住宅物業,落成後實用呎價可高達4萬元。 皇都戲院位於北角,其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是單幢式戲院。 話說當年有不少上海人移居北角,加上不少文人雅士聚集,這裏成為前衛、時髦的文化區,作家張愛玲、影星葛蘭、歌后潘迪華都在此紮根。 「璇宮戲院」的創立更將世界各地的藝術帶來香港,創辦人歐德禮將大量世界頂尖古典音樂和西方歌舞表演帶到「璇宮戲院」,成為當年紅極一時的地標,並改寫香港演藝發展歷程。 擁有68年歷史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由香港娛樂業鉅子、萬國影片公司集團創辦人歐德禮MBE(Harry 皇都戲院 Oscar Odell)於1952年創建。 經過歷時兩年的強制拍賣法律程序後,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於10月8日投得北角英皇道277至291號商住物業皇都戲院大廈的100%業權,並預計於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後,正式成為該地段的業權持有人,同時開展香港近年少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

一名燒焊男工人,原本能於今日歡度生辰,惟昨日在北角皇都戲院大廈清拆地盤棚架上工作期間,意外被高處跌下的石屎砸中,隨即昏迷不醒,消防到場將男工救出送院搶救,惜返魂乏術,勞工處及相關部門就事件展開調查,並向死者家屬提供適切援助。 〈新世界底價47億投得皇都戲院 將保育天台飛拱物開放「打卡」〉(2020年10月9日)。 二戰後大批來自上海的新移民湧入香港,當中不少都聚集在春秧街一帶。 當時春秧街街市就有不少上海南貨店,售賣各式上海食品,如鹹肉、火腿、鹹菜、年糕等,故得「小上海」之名。 這場無情的火災之後,皇都戲院不少地方都被燒成頹垣敗瓦,而戲院重開後,生意亦一落千丈,至1997年皇都戲院正式結業,後改建成桌球會。 猶幸戲院的不少懷舊建築特色在改建期間並未有被拆除和破壞,例如是戲院原有的水泥樓梯、舊式中文寫法的洗手間水牌等,讓皇都戲院得更原汁原味地透過活化復現舊貌。

根據香港法例第486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我們有權就處理任何個人資料查閱請求向您收取合理費用。 在2026年皇都復修工程完成前,Culture for 皇都戲院2025 皇都戲院2025 Tomorrow會繼續舉辦更多有關皇都活動,讓大家更認識這座建築的珍貴價值。 從前皇都戲院號稱全港首創新型大廈,集戲院、商場、住宅於一身。 商場人流絡繹不絕,有不少舊式小店,包括手寫招牌店、唱片行、洋服店、皮鞋舖店、髮型屋、眼鏡店及郵票店等,每一間都滿載北角老街坊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