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坡後,沈思領頭,帶我們繞過公廁後的小路,說入口好像就在前方。 腳下有倒下橫臥的海芋攔路,小心翼翼踩在其上,還是舉步維艱。 彭玉文笑說,這就是考驗你對香港的歷史文化夠不夠熱心的時候。 灰窰2025 洞口看上去就像電視劇裏孫悟空的花果山一樣被垂下的攀藤遮掩。 「灰 窰 下」原址在今沙角村,是「沙田圍」謝氏的分支。
像今次介紹的大灘郊遊徑,一條山徑行到尾,不用記路,上落坡幅又唔大,不用擔心行完第二日雙腳痠痛,最重要是大部分時間都是繞着大灘海岸而走,有藍天碧海作伴,景靚人閒心開朗。 路線的起點北潭湧雖設傷健樂園,但分隔巴士站與傷健樂園之間的大網仔路這必經之路卻無上落斜道,大大影響傷健樂園的可達度。 就我所察,現今的社區環境是即使個別區域內的設施能符合需求,但區域與區域之間往往存在非常多的「斷點」,彼此缺乏連貫性與一致性,而這情況也正正反映欠缺整體規劃的問題。 除了水塘的林道,一直想試走較窄小的村徑,因我相信鄉郊地區的村落間仍有很多道路資源可供發掘,同時也更容易親近自然。
灰窰: 香港特別行政區郵編區號大全
由北潭湧巴士站下車後,可以先到遊客中心,瞭解西貢郊野公園的生態及地理特色,然後在大網仔路閘口斜行至傷健樂園避車處,經無障礙斜道返回行人道。 沿著大網仔路往上窰方向行走,在士多前右轉橫過復興橋,循北潭湧自然教育徑前進,經過石灰窰,再一段升降路段後走至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上窰民俗文物館位於西貢郊野公園內,佔地約500平方米,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客家村舍。 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
- 在每年農曆八月十六至二十日侯王誕,這兒都會有舞龍舞獅,兼有神功戲上演,好不熱鬧。
- 內容主打日本、韓國、泰國、臺灣等地旅遊景點、路線、手信及美食攻略,搜羅必去必打卡景點、網紅酒店及人氣餐廳,提供不同主題旅遊路線提案。
- 古時,東湧小炮臺及東湧炮臺互相照應,與屯門隔岸相對,扼守大嶼山北岸,保衛珠江口岸,但赤鱲角於1990年代建了香港國際機場後這炮臺已較難與屯門直接相望。
- 1860年,傳教士開始到鹽田梓傳教,短短二十年間鹽田梓已成為一條全村皆教友的公教村。
- 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
- 從東湧地鐵站的B出口步出,經過東湧纜車站及兩個紅綠燈位,然後從梯級登上,到達一個涼亭。
相比離島(乘船為主),這裡的交通較麻煩,因為在假日巴士往往會「迫爆」,回程期間亦需要等候數架巴士纔可上車。 上窰位於西貢北潭湧,旁為龍坑,上窰村座落其側。 此村始於19世紀末,當時原籍廣東省的黃姓客家人於名為「過路廊」的地方設置小店,為村民商旅提供歇息的地方,後來逐漸發展成上窰村。
灰窰: 香港島 HK Island
天后誕正日,傳統天后廟前會有龍獅隊等的表演,善信亦會爭奪從花炮中爆出的竹籤,稱為「搶花炮」,當中又以「丁財炮」最受歡迎,村民相信搶得此炮就會讓全村丁財兩旺。 王屋村古屋位於圓洲角於1911年興建,在當時是主要的貿易中心,雲集各地商旅,但隨着沙田新市鎮發展,王屋村開始沒落,圓洲角也因附近填海以至地貌改變。 王屋村內很多古老建築被荒廢及拆卸,現時剩下的這座古屋,1989年被政府列為法定古蹟。
當你對武器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以後,自然能夠理解XX武器捅什麼屬性對於你自己來說是最優解。 港人對香港諸窰沒認識,缺興趣,不投入,諸窰欠資源護理,結局全部走向衰敗。 當大家注意到一九八○年代《追龍》中東方城市魂飛魄散走向衰敗的故事原來是預言,而心有慼慼然,重讀一九八○年代《木炭》中兒子為了拯救父輩魂魄,冒險犯難終得超脫,會獲得救贖。 香樂思記錄由灰窰下(今沙角村)通至沙田坳山徑途中地下有一窰,因為不近海濱而斷定為炭窰,該地樹林早已消失,香氏暗示那是極古遠遺蹟。 大抵香港寒冷日子少,農村對炭需求低,有柴薪便足,所以炭窰罕見,以致出現以灰窰下代替炭窰下地名。
灰窰: 大埔區
不少人相信關帝的正義能驅邪治鬼,亦有他是負責管理天氣的說法,成為不少廟宇祟拜的對象。 元洲仔位於吐露港西北一帶,原本是個四面環海的圓形小島。 19世紀初,政府因興建官員的辦公室及宿舍,以基堤將小島與陸地連接。 不過,直至70年代,該處仍住滿水上人家,片中就展現了艇戶的刻苦生活。
灰窰: 西貢大灘山海伴行
然而它卻「五臟俱全」,既有居住的樓房、遊玩休憩的沙灘、有學校等,到舊村繞一圈只不足3公里,路甚平坦最高只有19米,再到沙灘嬉水,夏日炎炎正好吹吹海風眠一眠,適合一家大細輕鬆出遊。 灰窰 昔日西貢不少舊村名字均以其當地生產活動或物產有關,除以上提到上窰外,曝罟灣則因漁民需常曝曬捕魚,「罟」即漁網,而該村位處海灣中,因而得名。 文物館旁邊就是昔日村民用以燒製石灰磚瓦的灰窰,當年全盛時期曾僱過百名工人從事此燒灰業。 由於村子沿海,能提供大量珊瑚石、蠔殼等用以燒成磚瓦,因而賴以運到香港島出售。
灰窰: 灰窰下200號
在清朝年間,子弟完成學業後便會到縣府考取功名。 不過,此處現在已經荒廢,只能憑想像去感受當年一大羣年輕人為功名而苦讀的情景。 1860年,傳教士開始到鹽田梓傳教,短短二十年間鹽田梓已成為一條全村皆教友的公教村。 島上的聖若瑟小堂保存著中國農村小聖堂的特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有趣的是,雖然90年代大部分村民經已搬離鹽田梓,但直至今日,每當舉行主保瞻禮,無論移民海外,或是身居香港各地的村民也會回到島上瞻禮。 香港的漁民人數漸少,但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的天后誕仍非常熱鬧,在全港多間的天后廟都有慶祝活動。
灰窰: 搖鬥坪 河瀝背 大埔滘
離開紅樹林沿路折返,可順道到沙咀頭球場旁邊、有二百多年歷史的侯王宮參觀。 這座古廟建於乾隆30年(即1765年),有人說廟內供奉的是南宋時期曾保護宋帝昺逃難到香港的將領楊亮節,亦有傳是南宋忠臣楊守亮。 有 關 海 下 灣 海 岸 公 園 實 施 的 狗 只 管 理 安 排 , 請 瀏 覽 海 下 灣 海 岸 公 園 的 狗 只 管 制 措 施。 隨 着 市 民 逐 漸 對 海 岸 公 園 有 更 多 的 認 識 , 到 海 下 灣 海 岸 公 園 的 遊 客 日 漸 增 加 , 其 中 更 有 遊 客 進 行 各 種 水 上 活 動 。 市 民 在 海 岸 公 園 內 進 行 活 動 須 遵 守 ” 海 岸 公 園 遊 客 守 則 “。 此 外 在 進 行 水 肺 潛 水 或 浮 潛 活 動 時 應 遵 守 ” 水 肺 潛 水 及 徒 手 潛 水 暢 遊 珊 瑚 區 守 則 “, 合 力 保 護 海 洋 環 境 。
灰窰: 大埔區郵編:
而上窰民族文物館內展出的傢俱器皿如「穀磨」及「激死蟻」,都很有趣。 由萬宜凹迴旋處沿右面車路(萬宜路)走至萬宜主抽水站的路口。 灰窰2025 由此右走(左往白普理營),經上窰民族文物館後,續走水泥路到北潭路。
灰窰: 西貢靚景+文物行山線:【曝罟灣堤圍漫步+上窰文俗文物館!】- 起子灣/曝罟灣/上窰郊遊徑
荃灣的三棟屋是香港最早期的客家圍村,於1786年由陳姓客家人建立。 陳氏家族於十八世紀中期從廣東移居本港,並填平沿海的土地作耕種之用。 三棟屋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1987年全面復修後成為三棟屋博物館,開放予市民參觀。 端午節香港多處都會舉辦龍舟競賽,但大澳的龍舟遊湧你又有沒有看過呢? 大澳三個傳統漁業行會於農曆五月初四早上劃著龍舟、拖著神艇,到大澳四間廟宇「接神」,請出代表楊侯、天后、關帝、洪聖的小神像,接返各行會供奉祭祀,並於翌日端午節進行遊神活動。 灰窰2025 在許多新界的節慶活動中,也能看到麒麟的蹤影,皆因舞麒麟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灰窰: 歷史
荔枝莊位於西貢北面,除了是條寧靜的小村,還是世界地質公園之一,具觀賞及學習價值。 雖然前往荔枝莊全程完全沒有樓梯級,惟部份斜度不淺,因此又稱不上無障礙路綫,但對健全人士來講算是輕鬆易走,而且幾乎全程遊走於林中,如校準時間可於荔枝莊碼頭乘船離開,否則亦可原路折返。 石 灰 窰 遺 址 是 海 下 灣 的 著 名 古 跡 。 在 該 處 可 找 到 的 四 個 石 灰 窰 。 其 中 , 只 有 兩 個 是 較 爲 完 整 的 , 坐 落 在 海 下 內 灣 東 岸 。 海 下 灣 一 帶 曾 一 度 篷 勃 發 展 的 石 灰 工 業 , 印 證 了 這 海 岸 公 園 內 的 珊 瑚 羣 落 悠 久 的 歷 史 。
灰窰: 香港好去處:【中環嘉年華!多款萌爆毛公仔!設12個攤位遊戲+附遊戲玩法攻略!】
看夠便繼續往南走,途中經過起子灣的荒廢村屋,走於叢林中越見茂密,即代表快到曝罟灣了。 跟著指示牌,沿著右手邊的分差路走,會走入北潭湧自然教育徑,走不遠便會見到灰窰這個法定古蹟,是以前上窰村的居民用來燒一些灰再拿出去賣時用的。 由於筆者住在九龍區,所以選擇了先坐地鐵到鑽石山,再轉乘96R巴士到上窰站下車,96R為週未行線,平日需先到西貢巴士總站(可在旺角家樂坊乘小巴),再轉乘94號巴士。 初段路上看水壩及創興水上活動中心,中後段略嫌遜色。
於沙灘的東邊盡處,築有一個小小碼頭,而大浪村則於稍為離岸的地方。 步過大浪灣沙灘,便需接入小徑前走,步過大浪村後便接上上坡山徑,直趨半島中部的龍尾。 政府的東湧新市鎮擴展計劃,建議在東湧河河盆內發展住宅,有環團組織擔心此舉會破壞東湧河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特此,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和綠色力量特別在今個夏天舉辦「家.東湧」免費生態導賞活動及生態攝影比賽,讓大家可以親身走進這個生態極其豐富的生物之家,希望透過是次活動增加大眾對東湧河生態價值的認識及關注。 坐擁大嶼海峽無敵靚景的小炮臺遺址,早於1817年(即嘉慶22年),由當年的兩廣總督下令興建,以加強控制大嶼海峽的來往交通。
灰窰: 西貢好去處:【白沙灣4層高沖繩琉球風按摩館!限定67折抵玩套票!按摩+水療+ Cafe!】- BAKU八古
古時,東湧小炮臺及東湧炮臺互相照應,與屯門隔岸相對,扼守大嶼山北岸,保衛珠江口岸,但赤鱲角於1990年代建了香港國際機場後這炮臺已較難與屯門直接相望。 蕭天王日前曾獨闖這條村徑,十分回味,提議再多走一回。 難得有人建議路線,而且這條村徑很久也沒到過了。 灰窰 我建議先上大枕蓋,再落上窰郊遊徑,順道一遊曝罟灣便較理想。
灰窰: 路線:
八點半在西貢集合,乘加班車去北潭湧,在巴士站與另外兩位隊友會合。 其實香港境內發現大量燒製殼灰的窯遺址,一些如東湧灰窰建在地面上,也有一些窩藏在地下未被發現。 芝麻灣澄碧村前的二浪灣海灘上也有兩座唐代灰窰,香港後期有不少灰窰,坪洲石灰灰窰廠曾經旺盛 ,沙田灰窰下(即現時沙角村),西貢北潭湧上窰民俗文物館也就見證了灰窰業的歷史。 上窰家樂徑起點位於北潭湧附近的萬宜路,終點在上窰,與上窰郊遊徑和北潭湧自然教育徑相接。 這條看似最平凡的家樂徑,其實告訴大家很多不平凡的歷史故事。
在終點的大澳,更可參觀威尼斯水上村屋、買手信等。 如果從大清早起程,中午便可到達大澳,屆時還有半天時間,應足夠遊覽。 除了東湧居民外,我們去東湧多半是乘坐東湧纜車前往天壇大佛參觀,然後順道乘坐巴士參觀大澳或使用大嶼通、大澳通之類的Day Pass參觀整個大嶼山。
灰窰: 香港挪亞方舟
途中雖未能進入上窰民族文物館內參觀,但仍可在外觀賞古蹟,一探石灰窰。 今次的路線頗有難度,部分路段較狹窄,而且不設欄杆,輪椅朋友在規劃路線時必須考慮自身情況,並且結伴同遊。 繼續前進,大家會見到供童軍宿營的白普理營,再前行就來到與大海連接的碼頭,大家可感受到大海與山林的清幽啊! 這裡擺放著很多水上活動的設施,原來是教授獨木舟課程的地點呢。 接下來有少許挑戰:路線全程沒有太多的欄杆,路面闊度只能讓一部輪椅通過,輪椅朋友規劃路線時要多注意。 灰窰 途中經過上窰民俗文物館,由於入口處是樓梯,所以輪椅朋友只能遠觀不能進入。
灰窰: 西貢區
他們雖也曾經造訪瓦窰,這次重臨,也始終無法記起它的確實位置。 山坡的斜度對徒具時尚外表、鞋底坑紋深度有限的球鞋實在有點太過,他們兩位讓我先在原地待着,一跌一撞地先行探路,差點摔倒。 灰窰2025 不久,便從上方喊話:「係呢度喇!」枯葉像潤滑劑,為僅十餘步之遙的斜路加深了難度,坡上滿佈的彎曲枯枝也將人的腳纏住,腳踝被蚊子叮得東一包西一包。 兩位向我招手,同時向後退開,「一個人上去好喇」。
電動輪椅使用者Terry:上窰這條路線我是十分推介給大家的。 落車點是個有蓋的巴士站,附近設傷殘人士洗手間及雜貨店,輪椅朋友不用擔心。 踏入初夏,天氣變化莫測,時好時壞,尤其是雷暴最為可怕! 難得遇上好天氣,立刻聯絡好友,促成行山旅遊團一起出發。 今次為大家介紹一條較簡單易行路線~曝罟灣,順道一遊上窰民俗文物館。
灰窰: 西貢行山|漫步上窰家樂徑輕鬆短程 訪民俗文物館看昔日農家生活
村內有「飛虎堂花炮會」、「德義堂花炮會」和「馬灣湧水陸居民協會」,相信跟其他香港漁村一樣,馬灣湧村每年都參與天后誕慶祝及花炮活動。 馬灣湧這個名字令人想起「馬灣」 (文章:馬灣大街)。 黃昏時候的馬灣湧村碼頭,就在夕陽之下,若是到旁邊的華都酒家的堤上餐桌坐下,有如海中進膳,海風晚霞襯託下,此環境能夠把西貢等海鮮酒家比下去。
村民以務農及捕魚為主業,輔以燒磚,由於居民居於該大磚窰之較下處,故將村命名為「灰窰下」。 據說,他們所燒成的磚曾被利用作興建火車隧道之用。 現時有8萬多人以東湧為家,而東湧河及其河口濕地更是數以億萬計生物的「家」。 若想了解東湧河這條被喻為香港最後一條最完整的大型天然河流,今個暑假參加由環保團體舉辦的導賞活動,在每兩星期纔出現一次的潮退時跟隊走進東湧河口,就最適合不過。 參觀完更可順道到圍繞着東湧灣而建的古廟、漁村及炮臺走走,這纔算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