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東周君臣在宮廷內尋思對策,最終君臣一致認為:與其把九鼎送給暴秦,實在不如送給貴國。 挽救面臨危亡的國家必定美名傳揚,贏得天下人的認同和讚譽;如果能得到九鼎這樣的國之珍寶,也確實是貴國的大幸。 ”齊王一聽非常高興,立刻派遣5萬大軍,任命陳臣思為統帥前往救助東周,秦兵無奈地撤了兵。 對於大禹來說,他的身份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過度和銜接,因爲從他的繼承人開始,導致古代社會從公天下變成家天下。 差價是什麼意思(支付差價是什麼意思)差價(chā jià)。
8、鼎力相助:指敬辭,用於請託或表示感謝,注意:僅可用於對方或他人對自己的幫助。 常誤用爲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一言九鼎意思: 一言九鼎的意思
56、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57、評頭論足:指無聊的人隨便談論婦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節上多方挑剔,屬貶義詞。 常被錯用於中性評議,如錯誤造句:“我今天要對每位述職報告者評頭論足一番。 ”58、如坐春風:意思是像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薰陶。 59、糟糠之妻:糟糠指舊時窮人用來充飢的酒渣、米糠等粗劣事物。
- 楚王完全被毛遂的解說和氣勢驚呆了,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
- ”子貢對於棘子成這種輕視文化理論的主張,很不滿意,明確地給予批評,就以說話和駟馬作比喻,生動地說明文化宣傳的巨大作用。
- 二、【語義說明】形容說話很有信用。
- 60、久假不歸: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 13、胸無城府:城府指城池和府庫,借指待人處事的心機,形容人坦率真誠,沒有心機。
26、走馬觀花:意思是指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 後多指粗略地觀察一下,故用作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 其實“走馬觀花”比喻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強調的是過程。 “浮光掠影”則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的是結果。 27、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爲是。 易誤用爲“善於學習借鑑,爲我所用”。
一言九鼎意思: 一言九鼎成語出處
隨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慫恿毛遂上臺去説服楚王。 一言九鼎意思2025 狐假虎威什麼意思(虎假虎威寓言故事成語)成語故事(176)狐假虎威老虎捉狐狸有隻老虎在森林裏捕獵,抓住一隻狐狸。 狐狸說:“你不能喫我,我是上天派下來領導你們的。
- ”此外還有“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強調信守承諾的重要性的話語。
- 文采如同樸質,樸質也如同文采,兩者不可或缺。
-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指一句話重於九鼎;形容說話極有分量。
- 成語望其項背常被誤用爲“只能望其項背”。
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 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 一言九鼎意思2025 一言九鼎意思 一言九鼎意思2025 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
一言九鼎意思: 一言九鼎成語辨析
60、久假不歸: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 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 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鼎是古代最重要的青銅器物之一,在漢朝以前鼎一般用來當烹煮的容器。 而九鼎則是象徵九州,也是至高無上的意思。
一言九鼎意思: 成語故事
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 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 一言九鼎意思 一言九鼎意思2025 一言九鼎意思2025 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
一言九鼎意思: 一言九鼎成語接龍
禹把他的屬土分爲九個州,「九州」也就成爲中國的別稱。 禹用九州首領進貢的金,鑄成九個鼎,用來象徵他統治的國家,就是「九鼎」。 一言九鼎意思2025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 ”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一言九鼎意思: 一言九鼎成語寓意
45、首當其衝: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受災難。 常被誤用爲“ 首先接受任務,或首先應當先做某事”。 46、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 47、首鼠兩端:形容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 48、溢美之詞:過分誇讚的言辭,貶義詞。
一言九鼎意思: 夏禹和九鼎
廠長今天的允諾,我相信是一言九鼎,不是信口開河。 後代用「一言九鼎」形容說話很有分量,是從何而來呢? 這話源自戰國時代趙國的平原君對毛遂的讚揚,和毛遂自薦關連到同一件事。 一言九鼎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起決定作用。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
一言九鼎意思: 成語大全
易誤解爲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30、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 31、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爲”,兩者皆指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