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前57年至935年的朝鮮歷史。 分爲三國本紀、年表和志、列傳3部分。 1.三國本紀(1—28卷)。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 新羅本紀是重點,敘述從酋長赫居世至敬順王共56王、992年的新羅歷史。
- 《三國史記》明確指出本國史料與中國史料的校正有34處,其中11處否定中國記錄,8處質疑中國記錄,15處兩存之。
- 《三國史記》明確指出本國史料與中國史料的校正有34處,其中11處否定中國記錄,8處質疑中國記錄,15處兩存之。
- 1147年受封爲樂浪郡開國侯,是朝鮮史學的奠基人。
- 除本書外,還參與編纂《睿宗實錄》、《仁宗實錄》,另有詩文集20多卷。
- 因此《三國史記》保留了《史記》亦文亦史的風格。
- 全書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誌(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
- 《三國史記》共50卷,約27萬字,以中國正史的體例記述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的歷史。
但《三國史記》突破了這樣觀念,以平等的態度對三國,三國各有本紀,各以自己的君主紀年,均稱「我國」。 三國史記2025 三國史記2025 全書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 《三國史記》與中國的《史記》一樣都以教化為原則,以塑造人物為寫作方法,以道德精神為取人標準,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國正史那樣以紀實為寫作方法,以對歷史貢獻的大小為取人標準。 因此《三國史記》保留了《史記》亦文亦史的風格。 1394年慶州府使金居鬥等人出版的木刻本,是現存最古老的版本。
三國史記: 百濟本紀
金富軾(1075—1151),30歲中舉,歷任戶部尚書、平章事和元帥等重要文武官職。 三國史記2025 1147年受封爲樂浪郡開國侯,是朝鮮史學的奠基人。 除本書外,還參與編纂《睿宗實錄》、《仁宗實錄》,另有詩文集20多卷。
- 但《三國史記》突破了這樣觀念,以平等的態度對三國,三國各有本紀,各以自己的君主紀年,均稱「我國」。
- 在兩國史料記載有衝突時,金富軾更信任本國史料。
- 金富軾(1075—1151),30歲中舉,歷任戶部尚書、平章事和元帥等重要文武官職。
- 《三國史記》(諺文:삼국사기)是一部記述朝鮮半島三國新羅、百濟、高句麗歷史的高麗官修正史。
- 記敘前57年至935年的朝鮮歷史。
- 共50卷,計《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志》9卷,《列傳》10卷。
- 在兩國史料記載有衝突時,金富軾更信任本國史料。
以後漢建武十八年壬寅,登龜峯,望駕洛九村,遂至其地開國,號曰加耶,後改為金官國。 三國史記 其子孫相承,至九世孫仇充,或雲仇次休,於庾信為曾祖。 羅人自謂少昊金天氏之後,故姓金。
三國史記: 三國史記百濟本紀
《三國史記》(諺文:삼국사기)是一部記述朝鮮半島三國新羅、百濟、高句麗歷史的高麗官修正史。 於1145年(高麗仁宗二十三年)由金富軾等以文言文編撰,採紀傳體。 三國史記2025 共50卷,計《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志》9卷,《列傳》10卷。 《三國史記》主要以已失傳的《舊三國史記》和《花郎世記》為依據,同時也參考了中國的歷史典籍包括《魏書》、《三國志》、《晉書》、《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 此書是研究朝鮮三國時期和後期新羅歷史的珍貴文獻。
《三國史記》,或原稱爲《三國史》,是高麗宰相金富軾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編撰的高麗官修正史,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完整史書。 三國史記2025 《三國史記》共50卷,約27萬字,以中國正史的體例記述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的歷史。 中國正史在記述多國並存的時期會以一國爲主,比如《三國志》以魏爲正統,蜀、吳都以魏年號紀年。 但《三國史記》突破了這樣觀念,以平等的態度對三國,三國各有本紀,各以自己的君主紀年,均稱「我國」。 全書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誌(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
三國史記: 三國史記雜誌
《三國史記》與中國的《史記》一樣都以教化爲原則,以塑造人物爲寫作方法,以道德精神爲取人標準,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國正史那樣以紀實爲寫作方法,以對歷史貢獻的大小爲取人標準。 因此《三國史記》保留了《史記》亦文亦史的風格。 三國史記 在兩國史料記載有衝突時,金富軾更信任本國史料。
三國史記: 列傳
本書雖有某些缺點,如地名、人名、事件相互差錯,重要史實有所遺漏。 三國史記2025 書中記載的高句麗第10代王經中國學者考證亦非真實。 但由於朝鮮三國時代的其他古籍一本也未流傳下來,使本書成爲研究朝鮮古代歷史最寶貴的資料。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
《三國史記》中的三國與中國三國時代不同,它不是由一個國家分裂而形成而是三國獨立發展而形成的,最後也未統一到同一個國家。 《三國史記》,或原稱為《三國史》,是高麗宰相金富軾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編撰的高麗官修正史,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完整史書。 《三國史記》共50卷,約27萬字,以中國正史的體例記述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的歷史。 中國正史在記述多國並存的時期會以一國為主,比如《三國志》以魏為正統,蜀、吳都以魏年號紀年。
三國史記: 三國史記 作者:金富軾
庾信碑亦云:「軒轅之裔,少昊之胤。」則南加耶始祖首露與新羅,同姓也。
三國史記: 三國史記刊本
高麗本紀記錄從酋長東明(朱蒙)至寶藏王共28王、705年的高句麗歷史。 百濟本紀記敘從酋長溫祚至義慈王共31王、678年的百濟歷史。 從前57年至936年,按年代順序共記載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105位國王(有的是酋長)在位的年表,並和中國諸朝的年代逐年對照。 是有關文化、經濟、地理、職官等方面的記事。 大體分爲貴族傳記、封建知識分子傳記和人民傳記三類。
三國史記: 三國史記
《三國史記》明確指出本國史料與中國史料的校正有34處,其中11處否定中國記錄,8處質疑中國記錄,15處兩存之。 在兩國史料記載有衝突時,金富軾更信任本國史料。 三國史記2025 《三國史記》明確指出本國史料與中國史料的校正有34處,其中11處否定中國記錄,8處質疑中國記錄,15處兩存之。 王氏高麗史學家新羅王室後裔高麗王朝貴族史學家金富軾在其《三國史記》中把橫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納入朝鮮史系列。 在金富軾的《三國史記》中,無論是在該書的體例編排,還是內容的詳略程度上都可以瞭解到王氏高麗人是以新羅為正統的。 十二世祖首露,不知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