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2025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不過,對於投資物業,既然非必需,就無需在跌市中出手買,除非是出現大折讓或將來有可能自用才考慮。 特別是投資非住宅物業,依目前香港經濟來看要出租並不容易,所以決定前要有較長時間不能出租的心理準備,自己或合作伙伴大家有財務實力支撐纔好買。 有「神準分析師」之稱的對沖基金GROW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在早前亦指,在加息、本港經濟下行、資本外流和中產移民等多項因素夾擊下,本港樓市已進入新一輪下行長週期,CCL在未來3年有機會從去年8月中所創的191.34歷史高位下調50%。

  • 陳永傑表示,香港四年來首次加息,難免對準備入市的買家造成心理壓力,窒礙買家入市決心,相信樓價將繼續調整,惟只維持於3%至5%的窄幅下調,預測全年樓價累積跌幅為10%。
  • 踏入二十世紀,於四十年代後期開始由此中國大陸的戰亂與動盪,大量內地居民湧來香港,香港人口急速膨脹,由1946年的60萬,於1949年激增至186萬,到1959年更超過了300萬,人口的急劇增加使居住成為當時社會經濟中一個嚴重問題。
  • 市區住宅樓價在1995年,售價約每平方米4萬港元,普通市民難以負擔。
  • 有陰謀論者懷疑這是發展商刻意為之,目的是向政府施壓,逼其撤銷樓市辣招。
  • 香港迴歸前後,中國共產黨高官子女及親屬開始大規模投資香港房地產,包括慄戰書之女、建銀國際董事長慄潛心在內,中共高層領導中最少有三位有親屬在香港購買豪宅,總價值達5100萬美元,他們利用香港作爲國際避稅天堂的優勢積累了大量財富。
  • 1977至1979年兩年間,香港人口由450萬人急增至500萬人,樓宇出現供不應求,屯門、沙田、葵涌等香港新市鎮逐步成型,分散市區香港島及九龍區擠迫的人口密度。

以上數據是綜合土地註冊處的物業買賣註冊個案資料及美聯物業的物業資料庫資料統計,計算而成。 在籌備該等素材時,雖已作出合理謹慎措施,但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美聯數碼概不負責。 紐約股市低收逾2%,美國經濟數據繼續反映經濟維持強勢,投資者擔心聯儲局將加息至更高水平並維持較長時間,打擊美股。

樓市: 香港地產業

信和置業亦成為香港首間地產發展商於Global 100排行榜中,獲評為全球一百大可持續發展企業之一,同時首次被列入標準普爾2023年《可持續發展年鑑》。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 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 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臺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 早前有調查估算,大約150萬港人有意移民離開,或許大家沒有太多概念,不如換個方法來說。
  • 此外,為樓市製造財富效應的股市,於近期亦開始失靈,加上美國仍然有可能提早加息,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震盪,無人可以預知未來,但置業始終要量力而為。
  • 註 – 叫價參考資料由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提供(持牌地產代理牌照號碼 C ),每小時從中原網上搵樓及伺服器更新。
  • 其實我與朋友不下百次討論,不斷提供市場訊息、成交個案及數據分析等,但是每次最後他都是堅持己見,錯失入市良機。
  • 利嘉閣總裁廖偉強指出,2023年租金錶現也可因應樓價上升而一併回升,當中中小型住宅租金於2023年料升3%;而豪宅租賃料仍相對遜色,租金來年表現料持平在原地踏步。

自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消息落實後,經濟活動及商務活動亦跟隨復常,工商舖市場明顯轉活。 世紀21日昇地產聯席董事蔡嘉駿表示,新近成交是北角百福花園百利閣高層CD單位,單位實用面積約1,160平方呎,屬原則的3… 受中港兩地全面通關利好,市場憧憬內地客源重返,加上美國息口有見頂趨勢,整體樓市氣氛持續回暖。 受疫情與加息因素影響,去年香港樓價按年下跌約15%。 展望今年,星展銀行(香港) 研究部香港房地產業分析師丘卓文昨表示,內…

樓市: 按揭計算

展望2023年,首季成交量有機會由谷底稍為回升,再現「小陽春」。 惟今年上半年樓市「能見度」仍低,下半年倘若有好消息或者市場明朗化,料樓市最快今年中才呈現突破,預料2023年樓價觸底反彈約5%。 本網頁內所載之資料僅作參考之用,CENTADATA.COM 並不會就本網頁所載資料的精確性及正確性作出任何保證,同時亦不保證本網頁已包括所有的成交紀錄。 CENTADATA.COM 並不會就本網頁內所載資料的精確性、正確性及依賴付上任何責任。 雖然有人趕移民賣樓套現,有人睇淡後市,令市場偶有蝕讓貨出現,但首十個月賣樓蝕讓沽貨只有294宗,佔已知登記金額的成交量2.5%。

1950年代隨人口的激增,大量資本擁入地產業,香港就出現了房地產熱潮。 在高地價政策下港英政府可以以低稅率來維持香港的競爭優勢,同時又有收入搞公共服務,為低收入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時,中產可經投資物業而享受到財富增加的好處,這漸漸便加強了整個香港社會對高地價政策的路徑依賴。 港府不敢貿然減辣,因股市通常比樓市走前三至六個月,恒指在去年十月底跌到一萬四千六百八十七點後便見底回升,短短兩個半月不到,便反彈逾六千八百點,升幅逾四成六。 加上本地與內地已正式通關,在人流、物流和資金流恢復往還後,將有助本港經濟復甦,利好股市和樓市,而一些業主眼見通關在即,放盤時紛紛反價。 假如政府此時減辣或撤辣,一旦樓價出現反彈,準買家肯定會發聲炮轟政府過早減辣。

樓市: 置業Q&A

據代理統計,1月份有逾7成的交投量來自1000萬元以下的物業。 相信大家可能都有類似我朋友差不多的經歷,所以或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其實我與朋友不下百次討論,不斷提供市場訊息、成交個案及數據分析等,但是每次最後他都是堅持己見,錯失入市良機。 樓市2025 「Homeprice物業估價」是計算樓宇單位市值的電腦軟件。

樓市: 香港主要地產商與各行業關係

有買家接受單位以估價成交,也有投資人士堅持「低估價兩成」的原則吸納筍盤,認為買樓雜費多,要賣家低開,計計埋埋纔有利可圖。 銀行估價可謂是物業交易過程中最重要的指標,各銀行對同一個單位的估價或有差異,買樓前建議多向幾間銀行格價。 市場預期聯儲局年底前會開始減少買債,楊海全指,雖然加息日子仍遠,但當有人開始討論收水,便成為沽貨的潛在原因,再加上樓市需求開始減弱,故此樓價將會出現調整,料9至12月下跌約3%至4%,意味今年全年樓價升約5%。 在「勾地」制度下,香港地政總署定期列出公開的土地儲備表《供申請售賣土地一覽表》,即是俗稱「勾地表」。

樓市: 最新成交

母公司尖沙咀置業截至去年底止中期盈利13.688億元,按年下跌近41%,中期息維持每股派15仙。 樓市2025 撇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影響,基礎溢利15.59億元,按年下跌約35%。 樓市 註 – 叫價參考資料由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提供(持牌地產代理牌照號碼 C ),每小時從中原網上搵樓及伺服器更新。 《施政報告》中並沒有就住宅市場減辣,因為除了住宅價格仍高企外,政府的土地供應並不到位,市場仍舊供不應求。

樓市: 政府政策

當中,東湧映灣園銀主單位搶高約一成賣出,惟仍低估價約106萬元。 滙豐控股(00005)去年業績勝預期,預告今季復派季度股息,更計劃明年初派特別息兼考慮額外回購。 該企今年淨利息收入指引被指加息效應減退,拖累香港股價週二倒跌近2%收場,惟「冧股東」似乎有用,倫敦股價曾漲5.3%,高見653.6便士,摺合較港高7.53%,更重返睽違3年的60港元樓上。

樓市: 樓市早春 成交「火箭式」急彈|布少明

2010年,汪洋之女,前德意志銀行高管汪溪沙以2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處住宅。 慄潛心通過加入華菁會等香港團體爲中共高官子女(太子黨)和香港富豪及政治家建立了交流平臺。 由於中共高層將自身既得利益與香港緊密融合,他們無法容忍可能會威脅到香港經濟地位的抗議活動,因此要採取更爲強硬的立場。 樓市2025 正是在慄潛心之父慄戰書的推動下,港區國安法在隨後得以迅速通過。

樓市: 樓市

估唔到過了咁耐,我這位朋友仍然處於「等待時機」階段,今次再聽他這一番話,令我不知應如何給他反應纔是。 我們建議你使用電腦瀏覽器或恒生Mobile App登入以加強保安。 對於內地開關,該行維持「小量利好」的看法,始終本地住宅存貨愈積愈多,令發展商不得不以減價應對,就算是位於市區的啟德項目亦不能倖免。

樓市: 經濟

到2010年代,香港住宅樓價和租金屢創新高,引起強烈民怨。 2011年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港,警告特區政府避免讓香港的房屋問題演變成政治問題,要求特區政府加倍關注,解決市民住屋問題。 2011年8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問香港,期間特別關注香港房屋問題。

樓市: 按揭現金回贈 2.7%+$12,000,回贈保證全城最高!

華爾街股市顯著下跌,道瓊斯指數跌近700點收市,標普500指數失守4,000點整數關口,三大指數均跌2%或以上。 市場擔心聯邦儲備局會維持高利率水平至更久,加上大企業業績不理想,亦令情緒轉差。 美元轉強,債市向下,10年期美國國債息率上試4釐水平。 反觀香港在萊坊數據中,全球排51,上季樓價按年跌0.1%。 簡而言之,全球精明物業投資者已不將香港放在考慮之列。

有意買官地的公眾人土,包括地產發展商,可向地政總署提出申請「勾地」,並報出底價。 政府收到申請,若果有關提價合乎政府估計的市場價格之十成(後降至八成),就會將該地塊按規定「勾出」,並在規定期限內組織其招標拍賣,公眾拍賣會上價高者得,提出勾地者必須參與該次競價,但其報價不得低於它申請時的底價。 若果拍賣時「不到價」,即是不達到官訂拍賣當時祕密底價,地政總署有權收回,並留作下次再拍賣,直至等於或高於政府預期的價格為止。

市區住宅樓價在1995年,售價約每平方米4萬港元,普通市民難以負擔。 1950年代末期到1980年抵壘政策結束前,因政局動盪,大批中國大陸人口移入,香港人口急速膨脹,居住成為當時社會經濟中一個嚴重問題。 因此香港政府出於人道理由與社會安定,於1950年成立之香港模範屋宇會提供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