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物業印花稅5大著數2025!(持續更新)

私營房屋方面,估計由今年起計的五年內,私人住宅單位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9萬個。 截至2022年年底,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維持在較高水平,約為10.5萬個單位。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2025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由於現時香港仍正處於初期復甦階段,陳永傑相信,有關印花稅調減,未必會大幅度增加物業成交量,料減印花稅單一因素,可為今年樓價升幅增添1%至2%,成交量增20%。

去年住宅物業市場價跌量跌,非住宅買賣轉趨淡靜,隨著本港經濟逐步復常,樓市交投反彈,預算案一如市場預期,維持樓市「辣招」不變,但調整從價印花稅階。 政府沒有撤辣,消息指政府於諮詢期間,有聲音認為要幫助年輕人減輕印花稅,但這樣做將引起一批中年沒有樓的人士不滿,故選擇首置減少印花稅,將稅階拉闊。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2025 而短炒仍然要繳付特別印花稅,故短炒機會不大,對樓市影響小。 他又認為,除上述稅階之外,其他方面亦有需要作調整,建議政府進一步放寬按揭及壓力測試,減低市民的入市門檻,甚至撤銷額外印花稅(SSD)三年禁售期限制,釋放更多短期供應,讓更多上車客受惠,加快物業市場流轉,提升整體流通率至正常水平。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買第二層樓 印花稅雙倍

如果是首置人士或手上未持有任何物業的買家,則繼續以舊式累進印花稅制繳稅 (即官方所稱之的「第2標準稅率」,見下表) 。 另外如物業買入後,在 36 個月內放售,原本需要付「額外印花稅」,但因為政府將近親轉讓視為近親之間的資產處理,不當買賣,故可豁免額外印花稅(原可高達樓價的 20%)。 如果你本身已擁有一個物業,又想再買多一個物業作投資或收租之用,你就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當中較高的稅率,即樓價的 15%。

買家須簽立購入新置物業的買賣協議的日期後兩年內提出申請的期限之餘,現容許以有關出售原有住宅物業的售賣轉易契的日期起計的兩個月內提出申請,兩者以較後者為準。 對於已經擁有一層物業,想買多層物業,但又不能再用到近親甩名時,就要在按揭要求較高的情況下為第二層物業申請按揭。 一般而言,購買第二個或以上物業時,無論是首期成數,或是供款入息比率和壓力測試比率都會下降一成。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重點8: 持有非住宅、海外樓、車位 = 視作香港住宅?

在一項物業轉易的交易, 印花稅 一般由買方支付;但有時候,發展商為吸引買家買新樓,或會提供印花稅代繳優惠,但要留意該優惠是直接扣減樓價,或是以折實樓價後去計算。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印花稅是對書面文件徵收的稅項,有關買賣座落於香港的不動產之書面文件亦須被徵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例如文件牽涉於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總之,提名近親只會用「從價印花稅」來看待,而不是更高稅階的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 任何人若未能於限期前繳付從價印花稅,可處以最高達10倍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稅款為罰款。
  • 另外,換樓人士如於買入物業(以買賣轉易契日期起計)6 個月內,出售其唯一的另一個住宅物業,其後便可向稅務局申請退還部份印花稅(相當於新舊印花稅差額)。
  • 如物業是在2010 年 11月 20 日至 2012 年10 月26日期間取得。
  • 額外印花稅SSD 是政府為壓止短期炒賣而推出的措施,是與賣方有關的印花稅,當投資者在買入單位6個月至3年內賣出物業,就需繳付額外印花稅SSD。
  • 因為稅務局有特殊豁免,其中只要「提名」一個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的近親簽定「轉讓契約」,不論他本身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均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而不是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 完成業權轉讓(「除名」)之後,該人士就可恢復首置身分,若之後再買物業,可節省高達15%的「辣招」稅。

不少夫婦會聯名置業,但當有一定經濟實力時,就可以將物業業權轉至其中一方,好讓另一方回復首置身份再置業,減少稅項支出。 本文將詳盡分享各種按揭財技及注意事項,以及2022年新例放寬按揭成數後,甩名的操作是否有所改變,本文亦將一一探討。 同時,由於工商舖物業租金已大致喘定,租金回報相對較穩定,故今次政府新措施將特別對舖位及工商物業最見受惠。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2025 工商舖市場「減辣」後,將為希望出售物業套現周轉或趁低自置物業的用家或投資者減低財務壓力。 商廈方面,上月中區(包括上環、中環、金鐘)甲廈空置率創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新高紀錄;商舖方面,第三季四核心區街舖空置率更創下本行有紀錄以來新高。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財政預算案|印花稅調整 代理:屬少減辣 但象徵意義重大

如你對自己的稅務責任有任何問題或需要任何稅務建議,請諮詢你的稅務顧問。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指,「聯權共有」持有人是夫妻等親密的人,其中一人去世,由另一人承繼遺產。 「分權共有」持有人是朋友或情侶,彼此財政獨立,每人有話事權,靈活性較大一些。 若買家聲明自己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並代表自己行事,須在刊憲日期兩個月內提交相關文件(即在2014年4月30日或之前)。 若正式買賣合約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超過14天才簽訂,則印花稅須於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 在二手未補地價居屋方面,印花稅的計算方法和私樓印花稅一樣。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近親轉讓可以慳多少稅?

而且長遠來就,買家要維持公司營運,同樣需要一定的費用支援。 由於通過轉讓公司股份的形式進行物業買賣只須繳付0.2%的印花稅,相比起買家以個人名義購入物業,有時候可節省15%的買家印花稅及15%的從價印花稅。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在香港,將物業內部轉讓予近親是一個合法途徑以購買物業和節省稅項。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2025 在現實買房當中,就有許多聯名契約的業主相繼除名,合理避開高額稅款。 任何物業於購買日後三年內轉讓均須繳交「額外印花稅」。 計法以物業交易的代價款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 x適用稅率。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買樓 印花稅 減免有計:「借人頭買樓」

只適用於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住宅物業,在簽署「買賣協議」時並沒有擁有其他香港住宅物業,即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 但若買入第二個單位,壓力測試要求更為嚴格,兩關的要求分別下調一成至40%及50%。 值得一提,銀行在計算申請人購買新樓的收入要求時,亦會考慮其現時每月供款額,假若現居物業仍有按揭貸款,亦會計入供款入息比率。 根據按保公司契約規定,如果申請高成數按揭 (6成按揭以上),申請人的物業須用作自住,纔有機會獲批覈。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About the Author: 按揭大師

不過,按法例規定,如果在買入新物業後6個月內,出售其舊有物業,則可以申請退還部分印花稅項,以稅務局批覈為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十一月二十五日)發表《施政報告》,宣佈藉《印花稅條例》的修訂,由明日(十一月二十六日)(生效日期)起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雙倍印花稅)。 稅務局將自生效日期起恢復以第二標準稅率徵收非住宅物業交易的從價印花稅。 如近親轉讓的單位仍有按揭,轉讓後申請按揭時,要求會與一般的按揭申請一樣,需交上收入證明等文件,銀行亦會安排壓測。 因此仍有按揭的物業近親轉讓時,要考慮買方是否能有能力通過壓測。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未有為樓市「減辣」,但將調整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印花稅如何計算?

抽中一手居屋的幸運兒,除了要準備首期外,更務必留意印花稅估值並非直接以居屋折扣售價計算,各位事前宜做足準備,預留額外資金支付印花稅。 如先賣一層,再買,然後賣第二層,這樣都可退15%印花稅。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2025 但要留意,如先賣第一層的買家撻訂,政府就會視換樓人士仍然有兩層樓未放賣,那麼便不能退稅。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買樓教學】買樓Full Pay難過登天 按揭5大重點你要知

曹德明又說,若果「聯權共有」持有人賣樓,無需所有人一同簽合約,只要有任何持有人簽合約,以及代簽,買賣便告完成。 「分權共有」是指多於一人按照某一比例擁有物業的業權,比例由持有人協定,可以各佔一半,或是八二比例不等,其他人沒有自動優先繼承另一方的業權的權利。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2025 Adam Ho 除了會計專業領域外,亦是數碼推廣公司和電商培訓公司的創辦人,對創業、數碼營銷、電商培訓等有豐富經驗,近年毅思會計積極開拓更多周邊服務,給予客戶更大價值。 本法律對退還稅款未有規定的事宜,補充適用經作出必要配合後的三月二日第16/85/M號法令《撤銷及退還稅捐及稅項之一般制度》的規定。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六百零一條及本法律第二條(三)項規定,由於甲乙的婚姻財產制度為分別財產制,甲乙各自對婚前及婚後的財產保留擁有權,且乙並不擁有任何住宅單位,在以個人名義購買另一住宅單位時不須繳納“取得印花稅”。 此外,由於乙為非本地居民,根據《印花稅規章》第五十三A條第一款之規定,除須按該規章的規定繳納財產移轉印花稅稅款外,尚須按照《印花稅繳稅總表》第四十二條或第四十三條訂定的額外稅率(10%)繳納印花稅。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 SSD)

此稅項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亦稱「非香港永久居民買樓印花稅」,在從價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 過往因物業市場炒風過熱,政府認為有必要遏抑非住宅物業 (包括車位) 需求 第二套物業印花稅2025 ,於是在2013年引入雙倍印花稅,把第2標準稅率提高一倍。 從價印花稅是在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付的一項印花稅,視乎買家的情況,會使用不同稅率計算,當中以首置印花稅稅率最低。 其他物業買家,包括所有非香港永久居民、非首次置業或換樓人士,又或是以公司名義購置單位的買家,自2016年11月4日後,無論購買的物業樓價是多少,都需要劃一繳付15%從價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