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章所列之年利率僅供參考,實際計劃之回報率可高於或低於本文章內所列之數字,並會以保單簽發時有效的年利率為準。 縱合多方意見,筆者認為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你的名字曾否以買家或受繼承者的身份,出現過在任何已完成的樓宇契約裡面。 所以針對打算移民的朋友而言,你可能打算賣掉現時的物業,以首次購房的身份在英國置業以獲得較低的稅率,這是不可行的。 因為疫情關係,英國的房產交易量急劇下降,所以英國財政大臣瑞斯・薩納克(Rishi Sunak)於2020年7月8號正式宣佈推出了印花稅假期的優惠政策,本地與海外的買家同樣受惠,希望能刺激預期會更疲弱的房產巿場。
- 額外印花稅英文全寫為Special Stamp Duty, SSD,是政府為了遏制短期炒賣,降低樓價升幅而設定的「辣招」。
- 如物業是在2010 年 11月 20 日至 2012 年10 月26日期間取得。
- 在購買物業後6個月內轉售需繳付20%印花稅,6個月至1年內為15%,1至3年為10%。
- 下一手買家,可以購入「公司股份」方式向「母子公司」買入資產。
- 由於乙女士並非甲先生的近親 ,該項交易不可獲豁免「買家印花稅」。
- 繳付多少印花稅,主要視乎樓價,以及買家的身份,還要視乎有沒有因遲交而罰款。
只適用於住宅物業,如果打算賣出住宅單位,要注意轉售限期的額外印花稅(SSD)開支。 如果物業在持有期為6個月以內,稅率為20%,持有期在6至12個月,稅率為15%;如果在12至36個月,稅率則為10%。 如一個人「擁有」某住宅物業的實益權益,或佔有該物業的任何份額的業權,他會被視為擁有該住宅物業。 因此,即使物業是以受託人名義持有,他仍會被視為擁有該住宅物業。
海外買家印花稅: 【移居英國】印花稅假期完結 英國樓仍值得買嗎?
近親轉讓 : 政府視為近親之間的資產處理,不當買賣。 近親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如物業持有人多於一位,他們亦須屬近親。 據資料顯示,英國留學生每年平均花費高達3萬英鎊,留學成本相當高昂。 買家在衡量是否「Buy-to-Let」時,要先衡量按揭利率與租金回報的差異,假設租金回報低於按揭利率(例如3%左右),便要自己「貼錢」供樓,未必划算。
A1:這種情況,您需要繳納海外買家額外2%的印花稅。 只有在2021年4月1日前完成房屋交易的購房者才會被免除海外買家印花稅。 這裡的「完成房屋交易」指的是Completion,也就是說這個日期是以」完成交易「當天計算的。例如,購房者在2021年3月1日購買了一套期房,但該物業將會在2022年交屋,購房者則需要繳納海外買家印花稅。
海外買家印花稅: 200萬想買荃灣海之戀 按揭保險費用太貴點算好?
這種情況,您雖然需要繳納海外買家印花稅,但是是有機會向稅務及海關總署(HMRC)申請退稅的。 如果您確實長期居住在英國,但是因為學習或工作需要不定時離開英國,導致一年的居住少於183天,您可以在購房交易完成後的12個月內累計居住滿183天,之後您將有機會向稅務及海關總署(HMRC)申請退稅了。 該文件顯示,2021年4月1日後,海外買家將會比英國居民多支付2%的印花稅,這個稅率適用於購買永久業權(Freehold)和租賃財產(Leasehold )的住宅。 香港針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的人士,現時徵收15%買家印花稅(BSD)。
- 計法以物業交易的代價款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 x適用稅率。
- 元朗站提供 939 夥的 The YOHO Hub C 期、錦上路站 680 夥的柏瓏III及輕鐵天榮站的 1,393 夥將會是今年的重頭戲。
- 慶幸的是,現時一些英國樓盤網站及應用程式,除了相片外亦會視乎盤源及業主,提供影片甚至虛擬實境(VR)視察樓盤,而且如果有誠意的話,亦可嘗試要求代理進行遙距視像即時睇樓,睇真啲樓盤的情況。
- 在英國的物業交易中多數會交由律師處理大多數的文書工作,當中律師會協助買家在買樓流程中的所有法律事情,還會協助買家進行一些金錢上的帳目來往。
- 抽中一手居屋的幸運兒,除了要準備首期外,更務必留意印花稅估值並非直接以居屋折扣售價計算,各位事前宜做足準備,預留額外資金支付印花稅。
某人若只持有由入境處發出的「核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資格申請結果通知」,就「買家印花稅」而言,他/她並不能被視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非本地買家在香港買樓,要付多達 30% 辣稅,反之,如果你是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首置買家,則只需支付首置印花稅,最高不多於樓價的 4.25%,即上千居搜尋全港上車盤。 但要留意以公司名義買樓,並不等於買入持有物業的空殼公司,因後者購買的是一間公司,需支付股權轉讓的印花稅,而非物業印花稅。 海外買家將英國物業投資放租後,需要作稅務登記(NRL No Application)及取得稅務編號(Tax Reference)。 每年稅務年度由4月6日至明年的4月5日,海外買家要在每年10月31日前完成申報。 由地方政府徵收的英國買樓稅項,業主每年要向物業所屬的地方政府繳交市政稅,用作支付地方政府公共設施費用,例如學校、公共交通、環境衛生、公共設施保養修葺等。
海外買家印花稅: 豁免SSD額外印花稅的條件
而新樓樓價企硬不減,所以Manci 指現時並非入手澳洲樓的最佳時機。 溫哥華的市場有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來自中國的「衛星家庭」。 「衛星家庭」是指中國國內買家為了提高子女海外留學及就業機會,而到海外買樓。 她表示,這些新措施目的在於緩和樓市升勢,形容高樓價除了令居民學以負擔,亦不利影響營商,因為生活成本太高,人才不易聚居,令企業難以請到合適人手。
海外買家印花稅: 印花稅遲交會有罰款嗎?
另外樓換樓人士只要簽臨時買賣合約買樓後12個月內出售原有住宅物業便可向稅局申請退還部分印花稅。 也有一些情況,是先由沒有持有物業,且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丈夫出面買樓,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之後正式簽署「轉讓契約」時,提名太太持有物業,而太太成為唯一持有物業人士。 如果太太本身沒有持有物業,則先生購買物業時繳付「從價印花稅」,而太太支付100元印花稅便可以。 至於買家印花稅,不論英國公民及海外買家都一視同仁,同樣可在2021年6月30日前享有500,000以下首次購買的物業免稅優惠。 如果是計劃在英國定居的買家,亦可以看看能否利用英國政府的Help to Buy計劃置業,只要持有簽證合法居留的人士都可申請該計劃。 值得留意,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 7 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首次購買的住宅物業,可申請退回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
海外買家印花稅: 按揭專區
如需轉載,歡迎聯繫我們,在經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且需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一些長居英國的購房者由於工作或學習的原因,導致要買房的那一年正好就未住滿183天。 您是否是英國居民,這要取決於您一年中在英國停留的天數。 如果您一年中在英國居住了183天或183天以上,則您將會被HMRC自動認定為英國居民。 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最近常被問到的,那麼小編就針對英國住宅房產(Residential Property)深度解析這個話題吧。
海外買家印花稅: 英國印花稅:海外買家額外印花稅詳解
換言之,在英國買樓過程中,幾乎所有律師、會計服務也要交增值稅,一般稅率為20%。 印花稅假期(Stamp- Duty Holiday)帶動英國樓市交投,據官方數據顯示,7月樓市成交8.2萬宗,較6月的21.3萬宗減少62%,跌幅為2005年以後最高,不過按年仍升1.7%。 海外買家印花稅2025 筆者預計於印花稅假期完結後,成交量會大幅下跌,樓市承接力或會因而受考驗。 如買家先前申報單位用於出租用途,每月有一定之收入可用於還款,現時因退稅而改回自用用途,銀行有機會重新檢視買家之還款能力,或可能要收回貸款,故筆者建議買家,於入市前最好先諮詢會計師之專業意見,免招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仍於環球持續,官方申請及審批之速度或未如以往般迅速;加上審批之細節繁複,最妥善是待審批通過後,再入市香港物業。
海外買家印花稅: 按揭安排費
既然英國一手樓物業代理公司不受規管,收費上亦要加倍留意。 海外買家印花稅 上述文章已經列出大部分買英國樓的雜費開支,如果有公司向你多收費用,例如多出的經紀佣金、先付較高的訂金以獲分配得位置較佳的樓盤等巧立名目的收費,就要拒絕並提出質疑,否則不如買回現樓及經英國買樓網站買樓,會更加放心。 在英國買一手樓,最常見的問題是:為何自己買的物業遲遲未完工? 英國與香港不同,在英國買樓花,只有預計的落成日期,而且一般只會有落成的預計年份及季度,並不像香港般要註明「關鍵落成日期」,規定發展商要在關鍵日期前落成。 海外買家印花稅 香港的地契上會列明持有土地的期限是99年(2047年),而英國的租賃業權一樣道理,主要分為90年及120年的業權,持有者必須要每年繳交地租(Ground Rent)、維護費等費用,就如香港交差餉一樣。
海外買家印花稅: 「樓市非用來投機」 秋季徵收炒家稅
不論買英國新樓盤還是英國二手樓,都要向英國土地註冊局登記,律師會負責作登記,費用為90至140鎊,一般律師也會代為處理。 早前當地有報道指出,溫哥華樓市及賭場成為中國毒販及亞洲賭徒的洗錢場地,當地輿論熱烈。 Carole James亦指出,政府正採取措施打擊稅務欺詐及洗錢行為,包括堵塞漏洞以及令訊息更透明。
海外買家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的主要特點 (SSD)
由於英國政府將把印花稅假期(Stamp Duty Holiday)的截止日期延至2021年6月底。 那麼小編在這裡先不贅述印花稅假期期間的海外買家稅率了。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有關印花稅假期的內容,可以查看我們之前的文章。 今次Sakura Global特約「移民旅遊」,請來他們的市場分析及研究部主管李明輝(Samson Lee)先生,為我們分析英國物業是否仍值得買。 如果你移民英國成功,成為英國公民,當你賣樓獲利時就需要繳付英國物業資本增值稅,而且是全球性的,即你在香港有物業,出售後就要申報並繳交英國資本增值稅。
海外買家印花稅: 印花稅幾時交
更值得留意的是,如買家於本港承造英國物業之按揭,應無太大問題。 如若買家於英國當地銀行承造按揭,而單位先前用於出租,有穩定之收入,買家可能要小心銀行收回貸款。 不過,今次列明的是「非英國居民」,須繳交額外2%的印花稅率,而非「非英國公民」。 簡單而言,如果你長居於香港,則當然算是非英國居民,但如果你於一年內,在英國居留最少183日,並有於英國交稅的話,就算是英國居民。 若印花稅報稅表須於交易完成後14日內遞交,換言之要於2021年9月30日前收樓,交易才適用於新稅階,各購買英國樓花的買家要注意這點。 ;2021年10月1日起,住宅物業印花稅,將還原原有稅階,12萬英鎊起的物業,首置客才獲得豁免繳交印花稅,非首置客則須繳交3%。
海外買家印花稅: 印花稅
簽署合約前,買家要確定物業中的物品、傢俬等的擁有權誰屬。 印花稅於買賣雙方正式完成所有簽約程序,落實物業成交之後繳交。 由於樓宇交易涉及的契約文件十分複習,律師會代會處理妥善及打釐印,而同時將會向印花稅署繳交釐印費及印花稅。 海外買家印花稅 居屋印花稅的計算與一般私樓物業無異,而因應大部分居屋買家照理為香港居民及首置客,所以只須按照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繳交印花稅。 修訂條例規定,當買方或承讓人有證明令印花署署長(署長)信納他/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是「代表自己行事」購入住宅物業,則署長可給予「買家印花稅」豁免。
如有意移民買樓自住,亦沒有優惠政策,只能豁免以上稅項。 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一個鄉下小地方都能衍生許多規矩,更何況一個獨立國家。 港人外出買樓,必要「先了解後投資」,針對海外買家的稅制就是重要環節。 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及澳洲,向為港人熱門的物業投資地,三地對住宅物業的規管各有不同,海外買家的收稅制度亦有獨特之處。 若然買家在購入物業時擁有其他物業,又或以公司名義買入物業,就需以從價印花稅 AVD的第1部稅率計算,劃一為樓價的15%。 按照慣例,在這裡我們也想提醒投資者們,房產投資需做好全面市場考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判斷,以免陷入誤區。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SSD)則為打擊短線炒風,目前規定在36個月內交易同一項物業,即必須要繳交劃15%印花稅。 其他文件,例如公證書,將不予接納;及 法定聲明正本聲明買方或承讓人購置物業時是代表自己行事。 如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非因進一步轉售,例如「摸貨」或提名另一買家),買方可於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後 2 年內,申請退回已繳納的「買家印花稅」。 大陸人如沒有香港身份證,在港買樓需要付15%買家印花稅(BSD)以及15%從價印花稅 ,即共30%印花稅。 由於印花稅昂貴,近年香港已很少大陸人來港買樓,除非是已有身份證的大陸人。 英國財政部表示,措施有利於抑制樓價上升,因為可壓抑一些海外買家到英國置業的需求,而英國居民增加置業,則可以減輕海外買家減少對樓市的影響。
「買家印花稅」在現有的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對所有住宅物業徵收,稅率劃一為15%。 「買家印花稅」適用於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人士(包括本地及海外公司)購買住宅物業。 任何人在海外的公證人、太平紳士或有權監理或接受聲明的人面前作出的法定聲明,確認他/她在購買香港住宅物業時是「代表自己行事」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可接納作為申請豁免買家印花稅的證明文件。 由於海外地區有可能為作出法定聲明指定不同的表格,如果使用該等表格所作的聲明的實質內容與表格IRSD131A所指明的相同,印花稅署會接受該聲明為證明文件。 如買家在英國或其他地方已擁有多於一個物業(非首次置業),須按照英國印花稅率額外增加3%,即英國樓價125,000鎊以下物業徵收3%,125,001至250,000鎊物業徵收5%,如此類推。
假設準買家有聯名持有住宅物業,可先「除名」,再以無樓族身份買樓慳稅。 若該物業由準買家與妻子聯名持有,「除名」只需按物業的一半價值;而再買住宅物業則只需以第二標準稅率繳稅。 加碼樓市辣招後,令樓市增添不明朗因素,一手市場過去週末未有焦點新盤開售,在僅剩餘貨的情況下,成交按周下跌超過70%,明顯放緩至約35宗,創約9個月低位。
政府徵收買家印花稅的目的,是為抑遏非本地買家及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優先照顧香港永久居民的置業需求。 近年英國物業投資成風,英國政府為防止海外買家推高樓價,在2021年4月1日起實施英國海外物業稅,除原有英國印花稅外,需要額外繳付2%印花稅。 香港買家A先生於本港持有物業,亦於英國倫敦入市,作價50萬英鎊之物業。 由於英國印花稅與香港計算方式有異,除英國外,於環球任何地方持有物業均不被納入成「首置買家」(First-time Buyer),故A先生入市時需支付額外的3%印花稅。 和香港一樣,任何人士在英國購入物業,均需繳付印花稅。 印花稅是累進稅率制度,所以購入的物業的價值越高,你需要繳付的印花稅就越多。
當中可扣減代理佣金、律師費用以及其他英國買樓雜費等,按利潤徵收18%-28%,其實相當高,香港買賣物業就沒有有此項賣樓收費。 目前除首置人士可獲豁免外,任何購買新物業的買家,均需要繳付劃一為總樓價15%的從價印花稅。 如果是首置人士或手上未持有任何物業的買家,則繼續以舊式累進印花稅制繳稅 (即官方所稱之的「第2標準稅率」,見下表) 。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