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兒童透過師友配對計劃,可接觸到家庭未能提供的環境和機會,藉此擴闊他們的社交網絡。 他們在累積儲蓄和實踐個人發展規劃的過程中也會有所得益,為日後個人和事業發展作好準備。 「目標儲蓄」鼓勵每位參與學員訂下每月儲蓄港幣200元的目標,為期兩年。
早前審計報告發現,基金經過8年時間,受惠人數才達到預期,和成立時預期3至5年內全面推行計劃的時間表不符。 研究結果指,有80.8%的受訪學員有儲蓄習慣,比例較56.3%的非學員高;已在職的受訪學員平均每月儲蓄2,836元,明顯高於非學員的平均每月1,623元。 可信 – 未取得友員同意前,不向他人( 甚至是其父母和老師) 披露友員與你的談話內容。
兒童發展基金: 服務種類
「跨代貧窮」是香港社會刻下嚴重的深層問題,窒礙整體社會,經濟及未來發展。 兒童發展基金2025 為解決跨代貧窮問題,教關副主席蔡元雲醫生倡導成長嚮導計劃,教關前董事陳清海博士用了十年時間研究七個國家的同類計劃,教關遂於2007年首先推行「社區新一代成長嚮導先導計劃」。 在這裏,我亦想向大家賣個關子──經過幾個月以來的廣泛諮詢和籌備工作,政府即將在今個月內推出《青年發展藍圖》,為廣大青年開創一個更廣闊的成長、成才舞臺。
- 我們的使命仍以關懷兒童及青少年的福祉為基本核心,也是本會發展的根基。
- 教育局聯同衞生署於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亦舉辦了兩場簡介會,向業界介紹這資料套。
- 的正面形象已根植民心,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肯定,更成功在社會上建立起多個龐大的支持網絡,團結工商企業、社福、教育、民間、善長、義工,政府官員等,大家一起攜手,和諧共融為下代謀福祉。
- 例如,教育、就業和培訓專責小組檢討了目前各項中小學和專上教育的學生資助計劃,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未能接受教育。
- 局方認為,結果反映計劃能為基層建立正面學習和工作態度,對紓緩跨代貧窮有正面影響。
典禮當日,參與計劃的學員及師友以「回顧」為主題,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演繹他們過去3年的學習成果,當中有學員透過話劇感謝計劃給予他多元學習及到海外交流的機會,令他眼界大開,增強自信。 在分享環節上,有參加學員感激友師3年來的陪伴與鼓勵,有助他訂下更清晰的人生目標。 友師亦表示計劃讓他學懂如何與年青人有效溝通,EQ、耐性皆大有提升。 最後,由友師與學員組成的樂隊獻唱計劃主題曲—「翱翔」,勉勵畢業學員即使在追夢的路途上遇到挫折,也要堅持信念,勇往直前。
兒童發展基金: 家長講座及工作坊
而今年的聖誕頌歌節,是疫情以來首次全面實體現場進行,表演場地更遍佈港九新界,象徵香港在復常之路繼續穩步前進,實在非常有意義。 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重要日子,每年踏入十二月,社會都會充滿節日的歡樂氣氛。 我非常欣賞兒童發展配對基金每年都會舉辦聖誕頌歌節,通過歌聲和祝福,凝聚社會各界,加以關心、關愛我們的基層孩子。 在政府的CDF計劃下,CDMF和CDIA 共同合作, 為基層青少年提供有形資產(CDMF 的民間配對金),和無形資產(CDIA的向上遊動機會,及早接觸社會、商界職場,建立軟實力,提升就業力,規劃前途)。
- 兒童發展配對基金由民間自發成立,支持和配合政府推行兒童發展基金的工作。
- 政府為完成目標儲蓄計劃的兒童,提供特別財政獎勵(3 000元)。
- 請立即加入協康會傳愛行動,並呼籲親友支持,捐款予兒童及青年訓練基金,為有特殊需要孩子及其家人送上祝福。
- 兒童發展基金督導委員會於2008年成立,由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祕書長擔任主席,現時有13名非官守委員和1名官守委員。
- 對於近期虐兒事件不絕於耳,陳龔偉瑩認為,難有硬性機制避免兒童院舍發生虐兒事件,建議加強兒童照顧者的關懷和愛心,改善兒童照顧文化,並參考更多科學實證研究,改善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照顧服務。
三項內容均以促進學生發展個人目標為目的,並由負責職員提供指導。 勞福局於2018年1月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長遠發展跟進研究報告,就個人發展規劃、師友配對和目標儲蓄等方面評估兒童發展基金的成效。 勞工及福利局今日(31日)就計劃的成效發表長遠發展跟進研究報告,指有儲蓄習慣及獲得副學位程度或以上,均較非學員高。 此外,有超過兩成的學員取得護士、社工等專業資格,並有逾九成受訪學員的家庭無須領取經濟援助。 局方認為,結果反映計劃能為基層建立正面學習和工作態度,對紓緩跨代貧窮有正面影響。
兒童發展基金: 服務時間
這個過程讓他們有機會細想自己將來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和成就甚麼樣的事。 除此以外,他們再會獲得由政府所提供的一比一配對獎勵,讓儲蓄的總額最多可達港幣14,400元,學員可於計劃的第三年使用該筆儲蓄來實踐個人發展計劃。 鼓勵參加兒童規劃未來、養成建立資產的習慣,並同時累積儲蓄和無形資產(例如正面態度、個人抗逆能力和才能,以及社交網絡等)。 過去幾年,兒童發展配對基金無懼新冠疫情挑戰,採用網上形式舉辦聖誕頌歌節,進行籌款工作。
兒童發展基金: 兒童發展基金報告:93%學員日後毋須政府援助 計畫紓緩跨代貧窮
除了家庭之外,學前機構教師就是兒童最常接觸到的人,亦是最容易察覺他們的問題和困難。 當教師發現兒童在某個(或多個)發展範疇出現明顯的問題和困難時,應及早與家長商討將兒童轉介接受母嬰健康院內專業人士的評估和跟進。 兒童發展基金2025 由 學年起,社署為全港463所中學增加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支援人手,合共增加58 名助理文書主任及29名文書助理,讓學校社工能夠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更深入的專業服務。 兒童發展基金於2008年成立,是一個結合了社區家庭、商界、及政府三方資源的跨界別協作項目,旨在促進弱勢社羣兒童的較長遠發展,從而減少跨代貧窮。 友師作為學員的成長嚮導,負責擴闊學員的視野,啟迪志向,並協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正面的處事態度,陪伴和帶領他們成長。
兒童發展基金: 學校
學員須於首兩年進行儲蓄,每月目標儲蓄額不多於港幣200元,然後於第三年使用該筆儲蓄來實踐個人發展計劃。 跨代貧窮對香港長遠發展影響至深,按「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有仍有近十八萬兒童生活於貧窮線以下。 針對這情況,特區政府的「兒童發展基金」( Child Development Fund,簡稱 兒童發展基金 CDF; ) 兒童發展基金2025 希望協助清貧家庭青少年脫貧。 政府於2008年4月成立兒童發展基金,非政府機構和學校可申請撥款營辦計劃,支援來自弱勢社羣的兒童發展。 至今,社署已透過非政府機構先後推出八批共169個基金計劃,以及透過學校推出七批共71個校本計劃,超過21 000名兒童受惠。 另外,社署在七月已批出第八批共18個校本計劃,預計可惠及超過1 100名新參加者,有關計劃將於二○二一/二二學年推出。
兒童發展基金: 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明愛紮根香港六十五年,由一個以救濟為主的福利機構演變成為多元化的志願團體,照顧市民成長過程中各個不同階段的需要,並特別關注社會上最末後無靠、最卑微無助和最失落無救的一羣。 兒童發展基金2025 在支持政府的CDF同時,CDIA更回應政府的要求,把服務擴展至CDF以外的基層青少年,服務範圍覆蓋全港基層高中學生。 生命教育、生活技能培訓及實際職塲工作體驗機會,提升視野、就業能力及改善生活意欲,長遠解決香港跨代貧窮問題。 每名CDMF受惠兒童或青少年必須由受惠機構證明已成功完成CDF計劃的目標儲蓄計劃(按儲蓄總額HK$4,800計算)。 兒童發展基金 的正面形象已根植民心,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肯定,更成功在社會上建立起多個龐大的支持網絡,團結工商企業、社福、教育、民間、善長、義工,政府官員等,大家一起攜手,和諧共融為下代謀福祉。 所有填妥的指定申請表格連同所需文件,必須於九月二十四日下午五時或以前以專人送達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9樓942室社會福利署兒童發展基金辦事處。
兒童發展基金: 營辦機構
另一方面,友師亦感激中心讓他們以友師身份陪伴學員探索個人發展目標及思考人生方向,並與學員一起成長。 非政府機構營辦有關計劃,為參加計劃的兒童及友師提供培訓及指導,包括指導參加兒童作目標儲蓄(一般每月200元,為期24個月)。 社區(包括商界)為計劃提供友師及配對捐款(一般每月200元,為期24個月)。
兒童發展基金: 兒童及青年訓練基金 – 協康會
兒童發展基金(基金)在二○○八年四月設立,促進弱勢社羣兒童的長遠發展,鼓勵他們養成建立資產的習慣,從而減少跨代貧窮。 得到基金的撥款和義務友師的協助,非政府機構為參加者籌辦特別設計、為期三年的計劃,指導他們如何作出個人發展規劃,以及使用他們的儲蓄、配對捐款和政府的特別財政獎勵把個人發展規劃付諸實踐。 兒童發展基金 「個人發展規劃」讓參與學員嘗試制定和實踐具體可行的短期發展目標,從而引發他們思考並確立較長遠的發展方向。 這個過程讓他們有機會細想自己將來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和成就甚麼樣的事,是一次獨特而難得的個人發展經驗。 計劃首兩年,學員會在友師和營辦機構的協助下,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訂立個人發展方案。
兒童發展基金: 有關我們
按此連結將會離開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本會”)網頁,轉至本會指定提供網上申請系統的第三方網站。 只有本會員工或本會授權代理人纔可以使用經該申請系統所收集得的個人資料進行處理申請「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之用。 唯本會不會為第三方網站就該網站的個人資料(私隱)政策的執行情況負責。
兒童發展基金: 計劃目標
申請者必須為本港註冊非牟利或慈善性質機構,公營學校或直接資助計劃學校並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兒童發展基金」 計劃的核準營辦機構。 對於近期虐兒事件不絕於耳,陳龔偉瑩認為,難有硬性機制避免兒童院舍發生虐兒事件,建議加強兒童照顧者的關懷和愛心,改善兒童照顧文化,並參考更多科學實證研究,改善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照顧服務。 她又指,以往不少民間機構、非政府組織等支援青年發展時,有出現資源重疊情況,惟青年的不同階段發展有着不同需要,期望當局將於本月內發表的《青年發展藍圖》中,能精準投放在不同年齡的青年。 透過不同的培訓活動,協助學員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訂立個人發展方案。
兒童發展基金: 兒童發展基金CDF計劃簡介
基金自二○○八年推行,旨在透過家庭、私人機構、社區及政府的合作,促進十至十六歲或正就讀小四至中四弱勢社羣兒童的較長遠發展,從而減少跨代貧窮。 兒童發展基金成立初期,計劃先由非政府機構在社區內推行,至2014年開始推展至學校,擴闊接觸層面,讓更多基層兒童能得以受惠。 基金會分批次撥款予非政府機構及學校,在全港各區推行計劃,鼓勵兒童規劃人生,養成儲蓄習慣,同時累積無形資產,如正面態度、抗逆能力、社交網絡等,為未來發展奠下基礎。 教會牧者可考慮藉著參與兒童發展基金計劃來策劃青少年及家庭事工,與CDF營辦單位合作,可持續三年跟進參與計劃的部份青少年及其家長。
兒童發展基金: 基金簡介
教關自2020年成為政府兒童發展基金策略夥伴,積極推動參與師友計劃推動及結連夥伴基督教機構、教會、企業以及學校參與各項師友計劃,協助學校申請營辦計劃及招募信徒成為友師,關心及牧養青少年,轉化青少年的生命。 兒童極需保護與培育,藉教育、遊戲和運動,物質支援與技能培訓,從而發展他們的興趣及培育成為良好的公民。 我們的使命仍以關懷兒童及青少年的福祉為基本核心,也是本會發展的根基。 服務宗旨為: 關注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均衡發展、培育兒童及青少年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公民和加強家庭的功能。 教會也可考慮成為CDF計劃的營辦單位,設計符合計劃要求及教會目標的活動,運用政府提供的資助關懷基層青少年及其家庭的需要,發展社關事工。 經考慮顧問的建議,並因應督導委員會委員的意見,以及推行基金首三批計劃所得的實際經驗,我們現正就基金計劃推行多項改善措施。
CDMF 自2016年結盟CDIA,,要求每位受惠於CDMF民間配對金的學員經歷CDIA的READY計劃。 這個寶貴的體驗機會讓他們看到社會職場真實的一面,知道自己興趣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將來入職和晉升的要求,更有能力把穩人生職志方向。 本單位2017年起,推行兒童發展基金計劃,致力為來自清貧家庭之子女提供發展自我發展的機會。 計劃內容包括「個人發展規劃」、「目標儲蓄」和「師友配對」。
兒童發展基金: 個人工具
計劃的營辦機構或學校會透過企業及私人捐助,為每名成功完成儲蓄的學員提供一比一的配對捐款。 除此以外,他們再會獲得由政府所提供的一比一配對獎勵,學員可於計劃的第三年使用該筆儲蓄來實踐個人發展計劃。 不單讓參與學員儲下一筆款項來實踐自己的個人發展規劃,更重要是協助他們養成儲蓄的習慣。 兒童發展基金 如何減低跨代貧窮,促進基層兒童和年青人向上流動,達致扶貧、防貧的目標,都是扶貧委員會和六個專責小組的其中一個工作重點。 例如,教育、就業和培訓專責小組檢討了目前各項中小學和專上教育的學生資助計劃,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未能接受教育。
UNICEF首階段救援重點分別為:食水、個人及環境衞生(WASH),兒童保護,營養,以及教育。 另外,我們會致力保護在地震中與家人失散的兒童,協助他們和親人重聚。 根據官方消息,災區死亡人數已達至2300人,當中包括兒童,受傷人數則達數千人;預料相關數字將繼續上升。 在敘利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正在評估地震帶來的影響,並與合作伙伴協調,密鑼緊鼓地籌備人道救援所需。
兒童發展基金: 服務性質
正如我們在二○一三年四月十六日的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所匯報,這些措施包括向營辦機構提供更多培訓撥款和行政費用。 兒童發展基金 這些措施有助增強非政府機構營辦基金計劃的能力,從而達到基金所定的目標。 每名參加兒童會獲派一名義務的個人友師,營辦機構亦會為他們提供培訓活動(內容包括自我認識、個人發展、財務管理等),以協助他們訂立具有特定目標的個人發展計劃。 社會福利署(社署)現正邀請有意營辦兒童發展基金(基金)第九批計劃的非政府機構提交申請,在二○二二年第一季推出這些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