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常常強調,年輕人預算有限,要靠納米樓才能上車,事實是否如此? 亦因如此,發展商和代理大多支持政府放寬按揭保險成數來解決納米樓問題,不少發展商均同聲同氣地指納米樓將成往事。 政府並沒有就此類型單位下任何定義,而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提出,以屋宇署定義計算(即只計算單位內樓面空間,但不包括廚廁、外牆等面積),面積低於15平方米(約161平方呎)可稱為「納米盤」。 他認為「納米樓」在過去10年間增加多少與政府政策改變有關,特別是港府在2011至14年賣地時曾規定最小單位數目、以鼓勵發展商多建小單位供市民上車,反導致「納米樓」擴散,在這段期間興建的納米樓佔所有通過賣地建成的新單位約63%。 表面上,新措施有助打擊發水樓,但卻仍未能真正惠及小業主,只因這類環保設施的樓面,最終仍舊可轉化成「建築面積」售予小業主。
- 老實說,香港地人人都想買樓,但買樓人士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 本港樓價愈住愈貴,造就「納米樓」湧現,市民為求上車唯有愈住愈細。
- 單位面積由150至232平方呎,間隔分為開放式及1房兩種,全部開放式廚房設計。
- 2017年8月14日 – 香港樓價持續高企,地產商紛紛發展面積小於200平方呎的「納米樓盤」,讓資金有限的買家也有機會「上車」。
- 所以,樓價持續上升,即使是納米樓都跟隨大市上漲,炒家更容易賺錢。
- 具備北部都會區概念的項目都有約 10 個項目,接近10,000夥。
環觀世界各地,不少國家及地區政府都有實施「最低居住空間標準」,該面積下限,大概可視作為當地對「納米樓」的定義。 根據AVA 228售樓書顯示,該盤提供160個單位,全為開放式及一房迷你戶,每層8夥,單位實用面積由129方呎至249方呎,換言之,全部單位實用面積低於250方呎,70%為開放式單位。 不過「你有你鬧」,但納米樓租盤天價呎租仍是趨勢,以尚譽為例,去年約四宗租務成交,呎租介乎58至71元﹐但其疏落租務成交能否反映納米樓受租客歡迎,抑或市場上缺租盤而將目標放在納米盤,相信租客心中自有判斷。
納米樓盤: 租金下調 租客可選擇大單位
根據利嘉閣數據顯示,截至本月22日為止,今年首季僅錄約157宗實用面積250方呎或以下私宅單位買賣登記,較去年第四季錄267宗顯著回落,而3月份暫錄31宗同類單位登記,全月交投料創疫情後新低。 而佔同期整體二手私宅登記比例僅1.9%,亦是2019年疫情後最低。 菁雋由於單位面積細,被稱為「龍牀盤」兼且是具標誌性的納米樓項目。 日前菁雋中層實呎239方呎單位,業主移民急讓劈價7.2萬元,成功以370.8萬元沽貨離場。
- 如果根據《住宅物業報告2019》,暫時只覆蓋至2017年的數字。
- 翻查《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統計,政府首度公佈了全港住戶面積中位數。
- 項目位於北角「月園街」,入夥只有兩年,當我們認定跌市下,納米樓會無運行,但始終區內全新物業罕有,加上新樓入場門檻低,故代理卻相信仍然有承接。
- 本地資深股市及樓市投資者,重點研究波浪理論、財技和投資心理學等,擅長用故事形式比喻市況和分析經濟熱話。
- 有提供發展商二按的樓盤,發展商在推售前應已與各大銀行溝通,銀行願意承造一按並接受發展商二按,才會推出二按計劃。
- 目前疫情尚未完全平息,而且全球股市動盪,難免影響買家買樓意欲,以投資為目的購買納米樓的話要審慎入市。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認為,該盤大股東為內地發展商,開價反映業主並無壓力,始終細單位具吸引力,但此開價相信須要慢慢賣。 2019 年,政府放寬了按揭保險成數上限,首置人士買 $800 萬內的單位,可免壓力測試承造最高 9 成按揭,落實該措拖前後已有不少發展商和代理「放口風」,指納米樓將成為過去式。 以上只計算了樓換樓投資客,尚未計買納米樓作出租用途的業主,相信兩者相加後,佔據了納米樓市場需求的主要部分,顯示香港買家多視納米樓為投資工具,而非自己的居所。 自從香港與內地通關消息一出,不斷有消息流傳指各大發展商都會考慮於 2023 年推售手上的新盤,引發不少市民矚目。 根據資料報告,本港預計有過百個新盤推售,合共提供超過4萬夥,較去年增加接近20%,有機會創下2005年以來新高。
納米樓盤: 【按揭拆局】新樓VS二手 納米樓按揭申請全攻略
薈晴設有會所,為住客提供泳池、健身室同宴會廳等康樂設施。 說到納米樓樓盤經典,當然有「龍牀盤」屯門「菁雋」,面積128方呎單位,折實僅售173.78萬元。 過去如「尚璽」、「海傲灣」等等,面積不足200呎,售價約250至360萬元。 其中長沙灣AVA面積151呎單位,當年折實售價都要280萬元。 剛發佈售樓書的恆地旗下港島東新盤The Holborn,最細房型為200方呎特色房。
第二,納米樓的二手市場空間比起大單位要來得窄很多。 雖然說揸住磚頭也算是個人財產,但實際上,一般人對居住也會有最低的要求,百幾二百呎的樓盤在二手市場上未必能經得起考驗。 試幻想你已經以400萬買入了180呎的納米單位,但過兩三年單位跌價,或者無人接手,你就只可蝕讓或者自住。 直到2011年,政府雖然立法規管發水面積不能超過10%,更要求新盤以實用面積而非建築面積發售,情況纔有改善, 但是這10%當然仍然會被發展商好好把握,將棺材式露臺等這些環保設計好好變成生財工具。 其中主要原因有幾個:政府就過去10年納米樓數量激增的原因解說時, 指出了現時的房屋政策首要是解決建屋量,建屋量解決後,才會探討人均居住標準的問題。
納米樓盤: 標籤: 納米樓
此創新居住概念希望透過與其他住客共用廚房和室內設施來加強社區感,同時令住客能享受相對較寬敞的休閒空間,比納米單位和劏房寬敞舒服得多—「書匯」便預留了約30%空間作本地大學的學生宿舍,能夠為香港提供更多共享空間出租。 需要與陌生人同住,對年紀較大、較成熟的住客來說或會感到壓力和不安。 納米樓盤2025 因此共享空間只能吸引年輕人和國際留學生租用,本地市民或許不太喜歡此類型住宅。
納米樓盤: 樓價居高不下 納米樓需求不減
西營盤AVA 納米樓盤 128設有近千呎嘅住客會所,提供健身室同遊樂場等康樂設施。 納米樓盤 交通方面,樓宇毗鄰港鐵西營盤站同上環站,出入中上環商業區相當便利,而且位於中西區校網,有英皇、聖保羅同聖士提反等名牌中、小學校,相信對關心子女升學問題嘅家長嚟講有一定吸引力。 早前驚傳青衣大型屋苑「灝景灣」管理公司收錯管理費足足20年,《胡‧說樓市》編輯部花了時間研究過往案例,始發現相關情況隨時發生於你跟我的屋苑之中。 根據政府統計署的數字,15-24歲入息中位數為13000元,25-34歲組別的入息中位數為20000元,而香港大學畢業生年齡為21-22歲。 房委會今期推售7個居屋新盤,當中一人申請者今日(15日)開始揀樓。
納米樓盤: 納米樓還有升值前景嗎?除首期低外納米樓還有什麼好處?
早前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說:對於近年一手新盤市場上推出面積極小的納米盤,會考慮訂下最細面積的限制條款,讓「香港人住大啲」;當然他講完這句話之後,也補充了一句:「但要啲時間」。 早前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說:對於近年一手新盤市場上推出面積極小的納米盤,會考慮訂下最細面積的限制條款,讓「香港人住大啲」;但之後他也補充了一句… 納米樓是近十年建樓趨勢,當中「 佼佼者」莫過於被戲稱為龍牀盤的屯門菁雋 納米樓盤2025 。 「龍牀盤」菁雋一個實用面積 177平方呎的開放式單位,近期以289萬元易手,原業主持貨僅逾一年多要損手離場。 這幾年我一直看好香港住宅樓市,唯獨是納米樓的市場,我就極度看淡,從不建議大家購買。
納米樓盤: 納米樓的投資價值
最新的長沙灣AVA 納米樓盤 納米樓盤2025 228面積亦愈造愈細,最細單位為129平方呎,但卻失落「納米盤王」位置。 「就算皇帝都係瞓張牀」,這一句造就屯門菁雋「龍牀盤」的由來,但至今只售出2夥! 全盤屬單幢項目,提供356夥,實用面積由128至794平方呎,由開放式至3房間隔。
納米樓盤: 納米樓已成發展趨勢
另外,住戶更需為傢俱擺放、空間收納等問題作出長遠考慮及打算。 由於大型傢俱組合只算是室內傢俬安裝,並不會視為建築工程與及結構物,於是這招大受歡迎,幾乎成為納米單位的基本配置。 其實,發展商預留高樓底已心照不宣,業界只要「識走位」,不去高調大肆宣揚,相信屋宇署亦不會主動去幹涉這類「DIY閣樓」。 不過,他在住了3個星期後就搬出,並將單位出租,把單位視為投資,希望日後可以換面積更大的單位,並認為「當你買不了山頂時,不如試下買山腳,山腳慢慢買上山頂」。 很多納米樓只有一個大窗戶,若住戶選擇在近窗戶的地方劃分睡房,並用牆隔開兩個空間,就會令自然光無法滲入室內,造成「黑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