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相關指引於2011年曾作修訂,列明要盡快將未遵守清拆令的單位釘契,但只適用於新的命令。 就該個案作出投訴的新業主,在2015年購入該物業前,已通過律師兩度查冊,都不知有清拆令存在,當時距首張命令發出已有6年。 最終新業主在交易後不久收到新發出的清拆令,直至今年6月單位因仍未拆除僭建物才被釘契,前後已長達7年時間。 2017年2月10日,沙田穗禾苑業主立案法團上月翻查各座大廈的電費紀錄時,發現位於停車場旁邊的J座,每月電費都比其他各座大廈平均高出約6,000元。 法團委託公正行人員到場調查,中斷J座地下電力後,停車場相關設施立即停電,證實電力來源一致。
- 她指有兩個問題須要解決,第一是要修改【城市規劃條例】,容許工廈不用修改地積比率,亦可改為小型住宅,第二是要修改【建築物條例】,令工廈可改為住宅。
- 垂直綠化的最大難度是施肥和灌溉,發展商利用自動灌溉系統去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垂直綠化的結構組件會令外牆造成負重量,建造前須由認可人士或結構工程師向屋宇署入則申請。
- 中原徐強龍表示,現時屋苑僅四個放盤,全屬兩房戶,即使早前股災仍然叫價硬淨,現時最平為4座低層園景單位,叫價526萬元,屬進駐何文田的上車恩物。
房協立即決定減價,下調「租住權費」一成,包括已租出的全部單位都可獲得一成折扣。 長者租戶過身後,物業須歸還房協,如果不幸在短期內去世,租戶遺屬可以按比例取回部分款項。 除「租住權費」外,入住富貴長者屋還須每月支付管理費每平方呎4.1元,及每月支付服務費800元,服務包括緊急召喚護士上門、家居維修等。 房協亦決定放寬特准用戶的限制,1房或以上的單位由最多2人增加至3人,租戶可申請直系親屬、配偶、家傭成為特准用戶,租戶亦可向房協申請親友入住單位,短聚而毋須提交任何健康或關係證明,最長為期1個月。
浩景臺管理處: 保安員**
地政總署指,屯門美基工業大廈兩個單位涉嫌從事水貨活動,警告無效後,地政總署決定引用【政府土地權條例】收回分別位於美基工業大廈12樓和19樓的單位。 2015年3月13日,廉政公署於去年委託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團隊進行研究,香港大學研究團隊分析426幢樓齡30年或以上「樓宇更新大行動」大廈的維修成本數據之後,建成首個樓宇維修費估算網站。 業主只需在網站輸入樓宇的單位總數及層數,便可初步估算樓宇的維修成本,雖然誤差率有25%,但準確度仍達七成。 現時全港樓齡50年或以上的樓宇有5,900幢,樓齡30年或以上更多達20,000幢。 如按去年第三季的價格水平,一幢樓齡40年、12層高、70個單位的樓宇,維修費約390萬元。
- 屋宇署發言人指,僭建物會影響樓宇結構及消防安全,而在一座工業大廈裏擅自改作為住用用途,會增加該大廈的消防風險。
- 面對無了期訴訟及沉重的法律開支,支聯會主席何俊仁表示,他們正與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尋求和解方案,一旦雙方達成協議,「六四紀念館」會於今年6月4日後關閉。
- 2012年8月24日,屋宇署早前向僑裕大廈旁一排僭建物發出清拆令,受清拆令影響的居民,於7月6日申請暫緩封閉令,案件押後至8月22日。
- 惟被該商業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入稟高院,控告違反大廈公契規定的物業用途。
- 所以,在理論上,買首置屋是不用入息審查的,買家均只可是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
申訴專員公署建議地政總署應向申請人收取暫準費,並為審批申請設定期限。 ,懷疑工程價格因此多出五千多萬元,質疑負責簽約的管理公司、業委會及顧問公司有疏忽。 協助美景花園業主的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指,幾個持分者不可能同時看漏,質疑當中有人串謀欺騙業主,稍後會向警方及廉政公署舉報。
浩景臺管理處: 實用率逾八成
這些房協樓最大特色是私樓Feel十足,除了外形時尚之外,亦設有會所,質素拍得住私樓,難怪後來政府停售資助房屋,部分夾屋改為私樓及住宅發售計劃,一樣深受用家追捧。 之後有12個項目相繼建成,但在2000年後,由於市場情況轉變,其中有3個項目改作私人屋苑,以市值價格出售,包括堅尼地城加惠臺、將軍澳怡心園和馬鞍山曉峯灣。 夾屋,全名為「夾心階層住屋計劃」,是港英政府於90年代初期委託房屋協會(房協)興建資助房屋,對象是中等入息家庭,以優惠價發售單位予這些家庭。 項目是由長江實業地產、財利船廠、平德置業、燕昌及宏德機器合作發展的分層住宅樓盤,位於九龍荔枝角道863號,於2003至2004年入夥。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機電工程署目前有十多名人員負責調查工作,將會檢查及分析電梯組件,預計大約2至3個月有調查結果,出事的電梯承辦商亦要在本週向機電工程署提交報告。 至於兩名技工在事發後協助機電工程署調查時未有遵從指示,自行觸動電梯的零件,機電工程署指警方已經接手調查,相信該兩名技工並非有意改動系統資料。 2017年5月27日,匯豐、渣打、中銀香港及恒生等四大銀行宣佈上調按揭息0.1釐,加息後拆息按揭計劃升至H+1.4釐,最優惠利率按揭,則加至P-2.75釐至P-3釐不等。 匯豐及渣打將於下週一起生效,而中銀香港及恒生則由6月5日起生效,中小型銀行亦可能因為四大銀行的加息而緊隨加息。 另一宗意外發生在紅磡「昇御門」,大廈外牆一隻半噸重吊船被強風撕斷安全繩,吊船隨風亂撞,擊中低層單位外牆及玻璃窗,其中3樓及5樓多個單位的玻璃窗嚴重損毀。 2017年8月25日,強颱風「天鴿」前天(23日)正面吹襲香港,天文臺發出10號颶風訊號,多個地區出現嚴重水浸。
浩景臺管理處: 保安招募
如需購買日常用品或用膳,可到荔景港鐵站旁的荔景邨街市或賢麗苑購物中心,內有便利店、麵包店、餐廳及超市等民生商舖,一應俱全。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浩景臺管理處2025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000,年齡中位數為 46.3歲。
浩景臺管理處: 單位地址
2017年7月1日,目前全港共有101個由食環署管理的公眾街市,2003年審計署首次檢討公眾街市管理,2008年審計署再揭發全港逾80%公眾街市出現虧蝕,至今日公眾街市管理仍毫無改善,虧損擴展至上年度達2.2億元。 曾經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建議,政府與其四出覓地,不妨向低使用率的公眾街市打主意,當局應研究利用公眾街市上蓋空間來興建樓宇的可行性,改變土地用途或混合土地用途,或者可以考慮整合區內的公眾街市。 同時,亦會把整個業主大會相關流程提早及延長,以提高透明度及可追溯性;第三方面,優化要求主管當局解散管委會的門檻,即主管當局可在不少於10%的業主要求下,在向管委會發出警告後,解散仍沒有履行職責的管委會。 若在申請期前已開展有關按強制驗樓通知所要求的修葺工程的樓宇,只要符合申請資格,並在2017年10月11日前,有關工程尚未獲得屋宇署確認遵辦,該些工程項目仍可獲得資助。 至於在首輪申請期仍未接到強制驗樓通知的合資格樓宇業主,可於第二輪申請開展後提交申請,有關的時序和申請詳情將於較後時間公佈。
浩景臺管理處: 香港樓宇目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去年11月推出新印花稅後,「一約多夥」起初佔20至30個單位,但今年2月增加至逾50個,上月更增至逾180個,政府因此要及時收緊要求。 2017年10月27日,政府公佈「青年共享空間計劃」,邀請業主提供已活化的工廈或商廈空間,供青年創業或從事創作,涉及行業包括創科,創意產業及文化藝術,適合做小型展覽,但不能做類似音樂會活動。 首輪計劃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有10個物業的業主參與,提供近9萬平方呎樓面面積,分佈於荔枝角、荃灣、觀塘、灣仔及黃竹坑等5個地區。 2017年12月4日,大圍海福花園今年9月接獲屋宇署強制驗樓通知,業主立案法團於是進行招標,最終入標參與強制檢樓的承辦商有18間,投標價由15萬元至68萬元不等。
浩景臺管理處: 設施
其實,放眼二手市場不乏優質上車盤選擇,若嫌私樓入場費太貴難入市,識得揀可考慮一些星級夾屋,居住環境拍得住私樓,現時兩房戶475萬元起即可做業主,屬精明入市之選。 兩者針對對象不同,居屋對象是持有綠表和白表人士,夾屋對象是高過居屋申請資格,但又未能負擔私人住宅的人士,即所謂夾心階層,這類申請夾屋人士的入息和資產上限皆高過申請居屋人士。 【夾屋2022】提到居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提到夾屋,就未必人人皆瞭解。 現時興建夾屋計劃擱置,二手夾屋市場規模不算大,但可以說是私樓上車盤以外的另一種選擇,有必要多些瞭解。 今趟說說夾屋跟居屋分別,介紹3個指標屋苑,以及學者提出購買二手夾屋的四個要點。 此訊息已張貼在 浩景臺管理處 九龍住宅, 荔枝角, 香港住宅項目目錄 及標籤 住宅項目, 分層屋苑, 已入夥, 現樓 by Richitt.
浩景臺管理處: 大廈資料:荔景紀律部隊宿舍
2012年4月6日,屯門嘉悅半島發生升降機鋼纜斷裂事故,機電工程署昨晚9時許接獲消防處通知,指嘉悅半島一部升降機發生困人事故,機電工程署派人到場視察,初步調查發現升降機5條鋼纜其中1條斷裂。 該大廈升降機的生產商同時是保養承辦商,在事後立即全面檢查大廈內其餘6部升降機,確定其操作安全。 主席張震遠指,舊區居民對於「需求主導」計劃的反應踴躍,所以由原本計劃啟動1至2個項目加碼至3個項目,其餘22個申請不獲接納,原因是未達當局的申請門檻要求,申請門檻為最少獲得67%業權支持。 該3個項目的特點,包括獲得超過7成業權支持重建,地盤超過400平方米,以及樓宇處於失修或明顯失修狀況。
浩景臺管理處: 物業估值
2011年1月13日,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建議修改法例嚴格規管僭建物,令屋宇署可向法庭申請命令,入屋檢查違例建築物,當屋宇署巡查時發現僭建物,不論是否危險,可即時要求業主清拆所有僭建物。 浩景臺管理處2025 至於招牌方面,林鄭月娥建議引入註冊制度,經專業人士安全檢定後,可保留合規格招牌,但需要定時檢查。 近日酒店發展商向署方投訴,指永順大廈外牆的冷氣機及支架侵越地界,妨礙酒店工程。 署方指永順大廈是「大規模清拆僭建物行動」的目標樓宇之一,大廈面向酒店發展項目的外牆有若干僭建物,對於大廈側面外牆的僭建物侵越地界,署方指侵越私人地界不屬【建築物條例】管轄範圍,事件是私人土地的地界糾紛,已勸喻發展商與業主商討解決。 2011年6月30日,立法會昨日三讀通過【建築物修訂條例草案】,強制樓齡超過30年的樓宇,每10年須進行驗樓一次,及樓齡超過10年的樓宇,每5年須進行驗窗一次。
浩景臺管理處: 保安員
屋宇署於2007年發現該單位僭建「閣仔」,向該業主發出清拆令,但業主無理會,屋宇署於是提出檢控。 該業主於2009年1月被法庭判處罰款46,800元,但業主其後一直沒有拆除僭建物,屋宇署於是再次入稟,法庭判處該業主即時入獄一個月。 由於事件涉及業界操守,為保障市民,地產代理監管局將於下週約見該樓盤的獨家代理中原地產,瞭解其提供的資料有否涉及失實陳述。
浩景臺管理處: 項目會所、景觀、交通、生活配套及社區康樂設施
地盤今早派人到附近春園街、廈門街的樓宇外視察,又用相機拍下部分大廈外牆情況,承建商已在大廈安裝儀器監察,並承諾會維修因工程造成的損毀。 2011年3月3日,為了進一步改善2009年開始實行的註冊升降機承建商表現評級制度,機電署聯同業界為表現評級的計算方法進行檢討並作出修訂,使這制度更有效反映註冊升降機承建商在保養及安全方面的表現。 2011年8月17日,去年馬頭圍道唐樓塌樓慘劇,死因庭昨日裁定4名死者是死於意外。 浩景臺管理處2025 裁判官指摘屋宇署測量師未盡責任,視察大廈期間求其交行貨,大廈隨時倒塌都不發封樓令,惟未致負刑事責任。 浩景臺管理處 裁判官批評大業主自私,相信她曾致電承建商,被拒接工程後,又期望署方出面宣佈大廈為危樓,可於拆卸後取回空地。
林鄭月娥指,由於安達臣道的首置單位要在數年後纔可推出市場預售,政府邀請市建局將馬頭圍道的非合作發展重建項目改為首置項目,盡早測試首置概念。 由於首置的目標買家為較高收入的一羣,政府會訂定較居屋及綠置居更嚴格的轉讓限制。 在首5年過後,首置業主可向市建局繳付補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或出租其單位。 2018年10月11日,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到將推出「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撥款25億港元,資助舊樓業主維修升降機。 2019年6月10日,兩名共同擁有屯門一工業單位的業主由於沒有遵從根據【建築物條例】(第123章)第24(1)條、第25(2)(b)條及第26(1)條所發出的三張命令,於上月在屯門裁判法院被判處罰款共逾10萬元。 個別屋苑的滲水情況,相信與各屋苑的地理環境或其他因素有關,而以浩景臺為例,因它位處荔景山上,四周並無建築物遮擋,雨水容易在強風的帶動下,從冷氣機位置滲入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