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情況之下,不論一手或是二手樓,物業交易也透過地產代理去進行,而代理需要就交易收取佣金費用,二手物業通常為樓價的1%,由買賣雙方協議支付,可謂其中一筆最大的買樓開支。 若果是一手新樓盤,則多半會高於1%,而佣金由發展商單方面繳付,業主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要求回佣,亦最好事先向代理詢問有關細節。 也造就了早前有律師行涉嫌挪用客戶資金,又或者律師樓職員夾帶私逃,不單無法完成交易,買家及銀行都會蒙受損失。 所以今次銀行處理方法,針對已發出「授信文件」的按揭申請,它們會直接跨過「王潘律師行」,以本票方式交予賣方銀行,以防止上次問題重轁覆轍。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以一般近親轉讓都是以「轉讓契」的方式操作,無後顧之憂。 即使送契樓成交價是零元或是價格遠遠低於市價,稅局仍然會按律師樓或稅局的估價徵稅,故用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來避稅是絕對不可行的。 送契樓不享免額外印花稅,如果是送贈日期起計 36 個月內放售物業,仍要支付額外印花稅。 還有一點要留意,假設送贈者破產、送贈契或涉業權問題,有些銀行基於風險考量,一律不批覈送贈日期為 5 年內的物業按揭。 樓宇律師費 佣金是作為地產代理服務的收費,也是差不多唯一的收入來源。
樓宇律師費: 樓宇轉名律師費懶人包
如是者,地產代理均建議業主做樓宇轉名時,要小心「送贈契」,買家業主如有問題,亦不妨多向專業地產代理查詢瞭解。 然而,規模較小的律師樓比較有彈性,而且律師本人亦非常樂意對客人。 樓宇律師費2025 相比之下,ROOTS上會覺得願意麪客的律師可以給客人多一份信心。 大吉利是講句,就算有突發事件都起碼可以第一時間聯絡律師尋求解決辦法。
- 一般的標準條款不外乎繳付雙邊經紀佣金、買方悔約的話賣方可直接殺訂、賣方悔約的話需向對方退還訂金,及賠償相等於訂金的違約金(即所謂雙倍訂)。
- 業主的遺囑除了要寫明資產如何分配外,也應該要寫清楚執行人權限,例如正式轉名前不能變賣物業,以保障受益人。
- 當然,各位準業主亦要留意,網上不乏俗稱「打手」,甚至有機會是律師樓相關人士上網留言影響品牌風評。
- 舉例單位連車位價格600萬元的話,買家只需支付600萬X3%,相當於180,000元的「從價印花稅」便可以。
- 送契樓的送贈法律程序一般需時 3 年才完成,業權並不穩固。
- 買樓時牽涉很多文件,而一般會經律師處理的文件有三份,包括買賣合約、樓契及按揭契。
- 消息指,A&O在去年11月已開始在其市場創新小組的測試版中試用Harvey,此舉主要為減輕律師事務所面臨的壓力,期望用科技更靈活且有效地完成工作,並抵消初級員工近年不斷上漲的工資。
- 銀行為吸引客戶申請按揭,會提供現金回贈優惠,加上按揭審批過程涉及不少成本,因此按揭通常設有兩至三年的罰息期保障銀行利益,如果在罰息期內出售物業,便要支付罰息。
由於「提名」人是近親,買賣只需依從「從價印花稅」。 如果提名的近親本身沒有持有物業,只需繳付100元的印花稅。 如以一層300萬元的物業作例子,先生繳稅300萬元X1.5%,相當於45,000元便可以。 既然是否持有物業,會直接決定繳交「從價印花稅」,抑或更高稅階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究竟怎樣決定買家是否持有多於一個住宅物業呢? 印花稅沒有特別註明什麼為之「單一物業」,但有說明如果「物業」本身涉及「天台」、「平臺」及「花園」,一般來說會視為一個物業看待。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在買入香港住宅物業時,你並沒有持有其他香港住宅物業、亦不是其他香港住宅物業的「實益擁有人」,在進行買賣時就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
樓宇律師費: 賣方的業權及產權負擔
通常會設1至3年罰息期,而計算方法是按揭金額的百分比;不過每間機構的百分比都不同,所以要確保在賣樓時將罰息期的金額計算在內。 這是最慣常的做法,買家在簽署合約後,直接把訂金透過支票或本票形式先託管在律師樓,該筆資金會存放於律師樓內,待律師完成查契及正式成交前才一併轉至對方的律師樓戶口,然後再進行放貸。 這種做法可避免買家把訂金交予假業主,而假業主在收取訂金後逃之夭夭。 雙方簽署臨約甩名後,法律上已回復首置身份,即使未完成實際轉名手續,亦可簽臨約買入第二間物業,而不需要支付15%印花稅。 部分銀行承做甩名按揭,毋需雙方提供臨約,業主可於批出按揭後,自行到律師樓再做轉名合約。
在買樓時,樓契和按揭由同一律師代辦;或在賣樓時,樓契和贖樓契由同一律師代辦,可為自己取得較為相宜的律師收費。 最後,客人可能會問點解搵律師,特別是有關訴訟的服務,好多時還要再聘用大律師呢? 大家都知道法律佬同的士佬係無分別的,有客就落標,冇客就空轉,連油費都收唔返。 客人就唔明白點解上左架的士,車上會有兩位司機呢(即細律師同大律師兩位)? 其實,法律行業有分工的,事務律師是隻能於區域法院或以下的法庭,代表客人出庭,在高院或以上的就要大律師先可以出庭。 民主黨認為事件反映本港圍標問題嚴重,當局除了應加強執法外,亦急需修改現行法例,以堵塞漏洞。
樓宇律師費: 樓宇轉名律師費: 轉讓契較無後顧之憂
沒有標準律師費用,你可以比較不同律師行的收費,如需要,本公司亦可介紹。 根據金管局最新指引,如承造按揭時銀行提供的現金回贈高於按揭額1%,須直接於按揭額上扣減,換言之,你的總供款額減少了。 若物業賣家委託地產代理放盤,賣買家均須向地產經紀繳付佣金。 一般而言,佣金為物業成交價1%,賣買家雙方可自行與經紀商議。
樓宇律師費: More in 按揭指南:
自去年11月開始,已有3,500名律師向Harvey提出近4萬個問題,全是和客戶有關的事務。 參考統計處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報告》,截至2022年第三季,月入超過60,000的家庭數目有557,000個,佔全港私樓住戶約21%。 因此簡單來說,符合參與一手樓遊戲的私樓住戶約20%,如果扣除沒有首期的一批、以及暫時沒有換樓意欲的私樓住戶,實際數目應該還要更少才真。
樓宇律師費: 流程1: 選擇On List律師樓
調查又顯示,骨幹成員同時涉嫌以工程總額的5%即數百萬元,賄賂工程顧問並獲得協助。 樓宇律師費 執行處助理處長莊家樂表示,涉及的合約金額總值超過5億元,個別賄款超過100萬元,形容是廉署歷來有關樓宇管理及大廈維修最大型的執法行動,出動超過300名調查人員,搜查逾100個地方。 他指,被拘捕的49人,包括43男6女,年齡介乎25至73歲,包括主腦及多名骨幹成員,不排除有更多搜查及拘捕行動。 廉政公署今日(6日)宣佈搗破一個大型貪污集團,利用行賄取得樓宇裝修工程合約,牽涉10個項目、總涉款逾5億元,拘捕49人。
樓宇律師費: 什麼是「從價印花稅」、「雙倍印花稅」、「新住宅從價印花稅」、「買家印花稅」?
那麼,雙方在法律上便成功轉名,但要很長時間以後才正式完成,物業狀態就變成了「待簽轉讓契」(pending assignment)。 這種做法既可以令其中一方回復首置身份,亦可以避免另一半賣樓,多點保障。 環聯為你準備了簡單的理財方法,當中包括定立預算、減輕債務等,協助你開展光明的財務未來。
樓宇律師費: 獨家限時居屋按揭優惠
待至成交日未能收到尾數後,賣方律師可立即出信,與買方律師樓探討此事,及追討其他合理權益等等,同時將信件註上土地註冊處。 當任何一方在臨約階段想終止交易,只需按臨約上的條款賠償便可。 一般的標準條款不外乎繳付雙邊經紀佣金、買方悔約的話賣方可直接殺訂、賣方悔約的話需向對方退還訂金,及賠償相等於訂金的違約金(即所謂雙倍訂)。 除非新購物業樓價較售出物業高很多,或細訂金額較多,否則撻訂也可平手甚至微賺差額。 以600萬元住宅換1000萬元住宅為例,在收取售樓細訂時只有60萬元,不足以支付購入大單位,簽正約時所需約140萬元資金。 如手頭上有足夠的現金,可於成交日找齊所有尾數,可用「即賣即買」的方式購入新單位,以避免樓價飆升的風險。
樓宇律師費: 近親的定義是什麼?
每日全球經濟受到不同環境因素影響,香港樓市依然穩固。 有見及此,今日 ROOTS 樓宇律師費2025 上會 帶大家直擊比較 2023最優惠按揭利率及按揭回贈! 樓宇律師費 以後各位就唔再需要打電話問銀行,憑下列圖表便可得知如何獲得至平至抵至著數的按揭優惠。
樓宇律師費: 樓宇買賣律師費
以樓價600萬二手物業為例,代理佣金便涉及60,000元,印花稅多達18萬,律師費涉及10,000元,合共額外開支已達25萬。 所以一般賣樓業帳面只賺十多萬元的話,通常會出現明賺暗蝕情況。 另需提醒賣家,如果在簽訂臨時買賣合同和收取臨時訂金後,若突然改變主意並終止買賣交易,由於已經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及具約束力的法律檔,因此買方可以向賣方提出訴訟並索取賠償。 樓宇律師費 如果你未能簽訂正式買賣合約,你必須向買方賠償雙倍訂金、他的代理傭金及律師費。 以下連結介紹臨時買賣合約一般會包含的條款,以及其他相關資料。
樓宇律師費: 近親轉讓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有地產界指,為免瓜田李下,建議業主自行找相熟律師處理。 另有大律師指,如辦理過程有人為失誤,客人可追討損失。 發帖文的網民自稱是新手業主,早前經地產代理轉介一位律師辦樓契,形容對方工作態度「hea爆」。
樓宇律師費: 按揭專區
有關折扣率適用於銷售計劃下推售的新建居屋單位和重售因買賣 協議撤銷而收回的居屋單位。 依照上述定價機制,『居屋 2022』推售的 8,926 個新建單位 和重售未售出/因買賣協議撤銷而收回的單位,平均售價臨時定於評定市值折減 49%, 即以五一折出售。 基本是以平為主,因樓宇買賣是很手板眼見工作,有標準模式。 大家問清全包價幾多,然後選擇地點好而又平的律師樓便成。
樓宇律師費: 印花稅表
買方律師會在臨時合約的指定日子,一般來說是在十四天內,將一式兩份由買方簽好的合約,連同訂金餘數,或稱為大訂,交往賣方的律師樓。 賣方的律師樓則安排賣方簽署,並交回簽署好的買賣合約與買方的律師樓,買方的律師樓則安排交印花稅並在土地註冊署註冊買賣合約,此為第一部份工作。 舉例,男方為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也沒有物業,購入了一層300萬元的物業,其後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時加入一名女方,成為其中一半業權人。 男方需要先繳付「300萬X1.5%」相當於45,000元的「從價印花稅」。 對一般買家來說,大家前往律師樓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律師多數會提醒你帶支票支付相關稅項,律師會協助代交印花稅。 計算印花稅很簡單,只需根據下列的印花稅表,按照樓價及物業種類就可以得出應繳的印花稅項。
樓宇律師費: 香港法律
不過比起聯權買入的方式,需支付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及15%「買家印花稅」慳了一點。 沿用之前同一概念,如果採用「提名」方式入市,又能否達到慳稅效果? 例如先由一名永久居民負責簽署簽「臨約」及「正約」,之後待「轉讓契約」時「提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