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印花稅2025詳解!(持續更新)

男方需要先繳付「300萬X1.5%」相當於45,000元的「從價印花稅」。 問題是,既然聯名入市時,即一方為香港永久居民、而另一方非香港永久居民,只要大家是近親,也沒有持有物業,就可以用「從價印花稅」來計算,買家並不需採用相關「提名」方式入市而已。 沿用之前同一概念,如果採用「提名」方式入市,又能否達到慳稅效果? 例如先由一名永久居民負責簽署簽「臨約」及「正約」,之後待「轉讓契約」時「提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 根據稅務局規定,不論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只要提名近親簽立轉易契都是以「從價印花稅」方式來計算。

  • 要留意的是,額外印花稅只適用於在2012年10月27日或以後獲取的住宅物業。
  • 有關措施適用於 2022 年 10 月 19日及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 買家須簽立購入新置物業的買賣協議的日期後兩年內提出申請的期限之餘,現容許以有關出售原有住宅物業的售賣轉易契的日期起計的兩個月內提出申請,兩者以較後者為準。
  • 【按揭利率】一文睇清「P按」與「H按」分別,教你慳到盡!
  • 根據稅率,如果物業持有6個月或以內出售,就須繳付樓價20%的額外印花稅;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出售,稅率為15%;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以內出售,稅率為10%。

由於有首置與非首置的買家,從價印花稅(AVD)分為兩種標準稅率,首置人士只需繳付為首置印花稅(第2標準稅率),即樓價$200萬或以下的印花稅… 近親之間轉讓物業可以較低的第2標準稅率 住宅印花稅 住宅印花稅 (舊稅率)計算,即使對方原本已有物業,仍以舊稅率計算。 舉例丈夫持有一個800萬物業,並轉讓予妻子,即使妻子本身已有物業,仍只需繳交3.75%稅率,即30萬元印花稅。 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表示,過去一年受地緣政治及疫情影響,工商市場上半年表現淡靜。 早前金管局放寬非住宅按揭,雖未能帶動大額投資,但減辣措施的確可以增加部分細額物業投資者入市意欲。

住宅印花稅: 物業印花稅計算方式:

同樣地「近親」有定義,必須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方受理,否則就要繳交更高稅階。 這種以「提名人」增持物業的做法,就算按最高的稅階去計算,也只是8.5%,比起一起首由太太自己購入物業,要支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為低,可以說是條例賦予兩夫婦走灰色地帶慳稅的一種手法。 額外印花稅在2010年11月推出,基本是針對短炒的業主,如果業主在購入物業後三年內售出,就需要繳交額外印花稅,所以媒體經常說新盤「額印期鬆綁」,基本上是指簽訂買賣合約起計三年後,不需繳交額外印花稅的時期。 預計在香港從事不動產買賣,轉讓或轉讓(即轉讓或轉讓)的每一方都將支付某種形式的印花稅。

  • 當購買由公司持有的物業時,律師需要代買家審查物業產權及被購公司財政狀況;所以購買公司物業的法律開支往往比直接購買物業更高。
  • 畢竟「137區」跟康城站距離只有1.9公里,「康城站」向南的物業,也可能受「137區」動工時的沙塵所影響。
  • 如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廢止或撤銷或在其他方式下未予履行(非因進一步轉售,例如「摸貨」或提名另一買家),繳付該從價印花稅的人士可於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後2年內,申請退回已繳納的從價印花稅。
  • 如換樓客現以聯名方式持有第一個單位,可採用轉名或除名恢復首置的身份,再購買新單位以避免繳交15%的雙倍印花稅。
  • 幫助冷卻不斷上升的房地產市場: 當買賣雙方每次購買,出售或轉讓財產時都需要繳納印花稅(通常每次均較高)時,這些買賣雙方可能會重新考慮其意圖並保留其目前的財產更長的時間。
  • 如需繳納額外印花稅,買樓時最好先商議由哪一方繳付,之後將有關協議在臨時買賣合約內訂明,以避免爭拗。

由於受經濟下行及疫情不明朗等因素影響,非住宅物業的售價和成交量在過去一段時間已顯著回落,需求有所縮減。 政府認為現時是適當時候撤銷這項非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 他表示,雖然供股對派息有影響,但節省支出,亦有投資或利息收人,若盡快做到投資項目,而有可觀回報的話,希望令單位持有人回報有長線增長。 他又說,今次供股集資可讓所有基金單位持有人都有機會參與領展3.0策略,與尋找投資物業夥伴無衝突,兩者同時進行,若有相關合作就會即時公佈。 領展去年12月底公佈以約125億港元,收購兩個新加坡零售資產。

住宅印花稅: 香港印花稅的一般豁免:

▲買樓按揭 ,均需向銀行申請,且須經嚴格財務審批。 有時我們以為是「細數」的債項,往往會影響銀行對「個人月入」的計算,繼而影響「供款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下的供款比率」此兩項按揭審批標準。 「額外印花稅」是根據物業交易的代價款額或物業市值 (以較高者爲準),按賣方或轉讓方轉售或轉讓前持有物業的不同持有期而定的稅率計算。 修訂條例規定,當買方或承讓人有證明令印花署署長(署長)信納他/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是「代表自己行事」購入住宅物業,則署長可給予「買家印花稅」豁免。

一般而言,置業本身的龐大雜費多如恆河沙數,如中介佣金、律師費、裝修費等,其中港府為防樓價升勢難控而推出的印花稅,必然是置業中較高的成本,而且種類繁多,讓不少準買家混淆,究竟香港印花稅有哪幾種? 另一例子夫婦聯名各持有一個800萬物業的50%物業業權,丈夫將其50%業權轉讓予妻子,則需繳付15萬元印花稅(50% X 3.75% X 800萬元)。 不過業主可以透過近親/內部轉讓方式「甩名」,回復首置身份,避免再買入物業時需付辣稅。

住宅印花稅: 印花稅類型

取得住宅物業的時間例子2010 年 11 月 20 日或之後取得,並在24 個月或以內,以確認人身分轉售(俗稱「摸售」)的住宅物業交易。 如物業是在2010 年 11月 20 日至 2012 年10 月26日期間取得。 2010 年 11 月 20 日或之後取得,並在36 個月或以內,以確認人身分轉售(俗稱「摸售」)的住宅物業交易。 如物業是在 2012 年10 月27日或之後取得按不同的物業持有期繳付額外印花稅,限6個月內出售,稅率為20%,超過6個月到12個月為15%,超過12個月到36個月為10%。 政府於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佈,由11月26日起,將會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印花稅。 即非住宅物業印花稅,可沿用「首置印花稅」的稅率(上表),此稅率適用於所有個人或公司購買非住宅物業的交易。

住宅印花稅: 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編號 (TCSP Licence): TC000088

在這情況下,有關交易可獲豁免按新稅率繳付從價印花稅,而只須按較低的第2標準稅率繳稅。 值得留意,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 7 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首次購買的住宅物業,可申請退回已繳付的新住宅印花稅,但仍需支付首置的從價印花稅(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 任何形式的物業買賣都需要繳交從價印花稅,稅額就會視乎樓價。

住宅印花稅: 裝修送你除甲醛(已完結)

但要注意如轉名的對像非近親(即夫婦、兄弟姊妹、父母等),便不能獲豁免,需要繳交15%印花稅。 另外,無論任何原因,如最終未能成功轉名,換樓客都需要補回相關的印花稅差價。 市場常有一誤解,以為以饋贈方式轉讓業權就不需繳付印花稅,其實不然。 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簽訂住宅物業的買賣合約時,便要額外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 但由於「雙倍印花稅」推出後,始終未能成功遏抑投資者,終於政府在2016年11月決定加辣,劃一徵收「15%從價印花稅」,也就衍生出「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住宅印花稅: 買賣雙方誰應支付買樓印花稅?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相關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住宅印花稅2025 任何物業於購買日後三年內轉讓均須繳交「額外印花稅」。

住宅印花稅: 豪宅都撞名 5組令人易混淆的大廈及屋苑 香港有三個富麗花園?

舉例先生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太太置業。 太太本身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二人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物業印花稅就是先生在簽約時繳交「300萬元X 1.5%」,相當於45,000元的「從價印花稅」而已。 以持有物業市值為700萬元為例,若二人聯名持有,轉名便需以50%業權計算,即以350萬元計算,對應印花稅率為2.25%,即78,750元(需於簽署臨時合約後1個月內,由律師樓代為繳交)。 於轉名後換樓客購買新單位,便只需繳交以第2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 以換樓客購入一個1,200萬元的單位為例,轉名後只需繳交樓價3.75%,即450,000元從價印花稅。 住宅印花稅2025 就算連同轉名的78,750萬元印花稅一併計算,實際要交的印花稅亦只是528,750萬元,相比交雙倍印花稅的180萬元,可大幅節省超過127萬元。

住宅印花稅: 香港買方印花稅(BSD)是多少?

【轉按攻略】如何用按揭財技轉按套現賺盡回贈拿至抵利率? 有見及此,今日 ROOTS 住宅印花稅 上會 住宅印花稅 住宅印花稅2025 帶大家直擊比較 2022香港各大銀行按揭利率及按揭回贈優惠 ! 由一名香港永久性居民及其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近親(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聯名取得住宅物業而各人均是代表自己行事。

住宅印花稅: 重點2: 怎樣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舉例單位連車位價格600萬元的話,買家只需支付600萬X3%,相當於180,000元的「從價印花稅」便可以。 住宅印花稅 購買新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如在購入新置物業的售賣轉易契的日期起計,六個月內簽立買賣協議以出售其在香港原有唯一的住宅物業,便可受惠於為「先買後賣」的換樓人士而設的退回稅款機制,即獲退回反映新舊稅率差額的從價印花稅稅款。 住宅印花稅 買家須簽立購入新置物業的買賣協議的日期後兩年內提出申請的期限之餘,現容許以有關出售原有住宅物業的售賣轉易契的日期起計的兩個月內提出申請,兩者以較後者為準。

住宅印花稅: 雙倍印花稅 (DSD)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根據情況,某些當事方可能有資格支付較低的印花稅稅率,甚至根本不用繳納印花稅。 印花稅豁免或減免的有效期取決於涉及的人員,安排的類型或所涉及的香港財產的類型。 但是,香港稅務局網站明確指出,買賣雙方(以及使用該工具的任何人)將共同或分別承擔AVD印花稅,無論是按1級還是2級稅率計算。

住宅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 (BSD)

【施政報告2022】地產樓市政策一覽 政府出手救市? 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 而買家印花稅(BSD)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的,所有非香港永久居民及或公司名義購買香港住宅,無論是首置或第二個物業,均需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然而,若果任何人純粹使用物業文書以查證該物業的業權,則不會被視作須負上法律責任繳付印花稅。 一般情況下,買樓時所需支付的物業印花稅除了額外印花稅SSD外,其他通常由買方所支付。 但有時發展商為吸引買家入市,也有可能會提供代繳印花稅凡優惠計劃。 根據規定,買賣雙方以及任何使用該文書的人皆須共同及個別負上繳納從價印花稅的法律責任,不論是以第1標準或第2標準稅率計算。 住宅印花稅 政府規定如果業主購買新物業後,在1年內賣出舊物業,並正式完成該項交易,手上只持有一項物業,即可申請退回之前支付的從價印花稅款項。

近親轉讓及非近親轉名大有不同,本文與大家探究兩者計算方法的分別以及是否有慳稅方法。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由於受經濟下行及疫情不明朗等因素影響,過去一段時間非住宅物業的售價及需求均已顯著回落,政府認為現時是適當時候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 【施政報告2020】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並於11月26日起生效,受惠物業包括工廈、商舖、寫字樓及車位,業界預期此舉有助用家或外來資金入市。 根據物業交易的代價款額或物業市值 (以較高者為準) , 按賣方或轉讓方轉售或轉讓前持有物業的不同持有期而定的稅率計算。 若獲豁免則只需以「第二標準稅率」繳交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稅階由$100至物業價值的4.25%。 買樓最怕計錯數,除了預備首期外,千萬不要計漏雜費支出,包括律師費、管理費按金及較昂貴的開支印花稅等。

印花稅一方面是政府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繳交印花稅後這筆轉讓才會正式註冊在土地註冊處。 如果過程中沒有繳交印花稅,物業轉讓在法律層面不會受到認可。 繳付買家印花稅,不等於不用繳納從價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是在現有的從價印花稅之上收取的。 一般而言,由於非本地買家及公司名義均不適用首置印花稅稅率 ,因此除了要支付買家印花稅,另要支付 15% 從價印花稅 。 另外,如果準買家本身已持有住宅物業,可以將該物業「轉名」予父母、配偶、兄弟姊妹等親屬,那準買家便可以以較低的第二標準稅率繳稅,惟轉名亦需按第二標準稅率付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