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咀半島位處香港島東南端,頗受本地遠足愛好者歡迎。 沿下山小徑穿過樹到半島西面海邊,我們可見岩石灘上仍矗立着一座堅實的建築,它就是鶴咀炮臺(Former Cape D’Aguilar Battery)。 前身是一個每日客運量不斷、人來人往的火車站,現在仍保留以紅磚及花崗巖建成的尖沙咀鐘樓。 舊車站於1915年建立,儘管進行了大量的保護工作,最終亦於1978年被拆卸。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滙豐銀行總行大廈其實是第四代建築. 2021年3月,大廈先後有3名員工確診COVID-19,分別在17樓、22樓和27樓工作。 政府到3月16日晚上公佈大廈須進行強制檢測,由3月17日起暫停總行地庫、3樓、5樓及6樓的分行服務,大樓亦會關閉,直至完成相關檢測規定。 在2019年反修例風波中,滙豐被指打壓反修例示威者,在2020年香港元旦大遊行中銅獅子被人破壞,包括噴上紅漆,貼上符號和標語,以至放火焚燒。 事後用木板圍封獅身,經過逾9個月的維修,到10月22日重新對外展示。 滙豐舉行簡單揭幕儀式,由滙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以及香港區行政總裁施穎茵主持。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大廈被納入強制檢測和暫時關閉
市民可即日起到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入口一睹這兩頭獅頭的英姿。 滙豐總行大廈自去年九月起豎起圍板,改建工程進行了多個月後,滙豐集團主席範智廉及行政總裁歐智華,昨日帶領一眾滙豐高層,為新廣場揭開面紗。 今年是滙豐成立一百五十週年,新廣場的設計特別加入了歷史元素,讓市民一同回顧滙豐和香港的發展。 新廣場以一九一○年中環海濱地圖為設計藍本,在一旁設有歷史圖片展覽,另一旁的地面上則刻畫了一條時間軸,標註了一百五十年來滙豐發展的里程碑,以及香港的重大事件,包括香港成立首個證券交易所和香港回歸等。 歐智華在開幕儀式上表示,自滙豐於一八六五年成立起,香港由一個轉口港轉型為國際金融中心,而滙豐也由一個地區貿易銀號,逐漸發展成一家全球金融機構,並說滙豐的成功全賴香港。 新廣場地面上裝設有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燈光方框,其中最鮮艷奪目的紅框標示了歷代滙豐總行大廈的位置。
銀行類機構包括交通銀行等20家商業銀行總行(占上海80%)、 33家非銀行金融機構、85家商業銀行分行(占上海58%)、銀行經營網點達310家。 商業銀行國際化程度全國最高,聚集滙豐、花旗、渣打等外資法人銀行19家,排名前十的外資法人銀行全部落戶陸家嘴。 本期嘉賓梁治文先生,於2018年被任命爲摩根大通中國區的行政總裁,此前已經加入摩根大通21年。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理財達人
整個地上建築用四個構架支撐,每個構架包含兩根桅桿,分別在五個樓層支撐懸吊式桁架。 每根桅桿是由四根鋼管組合而成,在每層樓使用矩形託梁相互連線。 這種佈局使桅桿違到最大承載力,同時把桅桿的平面面積降到最小。 2021年3月,LeE-papa在Facebook和Instagram創立了《築印》專頁去展示他的數碼插畫,希望讓大眾除了透過觀賞相片等傳統方式外,亦可透過數碼藝術去接觸有歷史價值的本地建築,感受建築物留給大家的「築印」。 分別建成於1888 年至1900年代,和昌大押由4幢設有長廊式陽臺的唐樓組成,樓高四層,建築物已有逾百年歷史,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桁架所形成的雙高度空間,成為每一羣樓層的焦點,同時還包含了流通和社交的空間。
- 陳伯於2003年11月29日在養和醫院病逝,終年78歲。
- 它身上洋溢着簡單優雅的風範與重技派風格的同時,亦不缺乏新穎靈活的結構理念,這一切使得建銀行之初要求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銀行的想法真正轉化為現實。
- 整個地上建築用四個構架支撐,每個構架包含兩根桅杆,分別在五個樓層支撐懸吊式桁架。
- 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 《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北京形容爲全球最偉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斷言“這座城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1993年起,政府逐漸收回舊硬幣,以背面上為香港市花洋紫荊的新硬幣代替。
直到目前,本團已為超過 70 多間大、中、小學提供戲劇及藝術課程、學校戲劇節演出培訓、週年或校慶演出統籌及教師發展日培訓等服務,獲獎無數。 亦憑多年戲劇教育之經驗,為學校草擬優質教育基金計劃書,務求使學校有足夠的資源,讓學生發展戲劇藝術。 此外,拉闊劇團亦於觀塘之排練室開辦適合青少年及成人的《編導演課程》、《現代舞課程》及《Live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2025 Kids》兒童創意戲劇課程。 拉闊劇團現任藝術總監為梁永能先生,行政總監為李明杏女士。 團址位於觀塘巧明街109號榮昌工業大廈9樓C室。.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建築.藝術.遠方.趙健明 Janice Chiu史詩般的愛情故事:阿布與烏雷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仿如上天註定的愛恨交纏
在本屆陸家嘴論壇前夕的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解冬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並逐漸成爲世界金融治理新的重要力量。 ——上海已成爲全球金融要素市場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股票、債券、期貨、貨幣、票據、外匯、黃金、保險、信託等各類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齊聚,直接融資額超過12萬億元。 寶象金融侯彥衛當選「陸家嘴綠色金融中心」副理事長7月1日,陸家嘴綠色金融發展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隆重舉行。 寶象金融董事長兼CEO侯彥衛受邀出席了此次會議,並被推選爲「陸家嘴綠色金融發展中心」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與來自政府、銀行、高校等不同領域的領導、大咖們齊聚一堂,就「綠色金融」這一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結構技術
整個地上建築用四個構架支撐,每個構架包含兩根桅杆,分別在五個樓層支撐懸吊式桁架。 2021年11月9日,是國家“消防安全日”,上海中心大廈在地上119層的觀光廳舉辦消防安全宣傳活動,活動上揭牌了全球最高的消防體驗基地。 巨型框架結構由8根巨型柱、4根角柱以及8道位於設備層兩個樓層高的箱形空間環帶桁架組成。 會議中心海上雅集會議廳位於上海中心大廈裙樓地上5層,具有上海特色,配備有長7.58米寬1.55米緬甸金絲柚木枱面、12連幅名家畫作、獨立貴賓座位區、男女洗手間及專享陽光室,適合企業董事會議或特別會議使用。 2017年1月1日起,上海中心大廈開始在632米高度的塔冠大屏幕上發佈基本覆蓋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氣象預警信息;同年4月26日,上海中心大廈第118層的“上海之巔”觀光廳對外開放。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香港郵政總局
由此,渣打銀行開始以浦東爲據點全力向全國其他地區拓展。 作爲紮根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外資銀行之一,渣打銀行從1858年在上海設立首家分行開始,在華業務從未間斷。 著名的外灘18號,就是渣打銀行在遠東的分部,也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舊上海繁榮一時的永恆記憶。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香港演藝學院
第四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是由著名建築師霍朗明(Norman Foster)設計,由構思到落成需時7年時間。 整座建築物高180米,共有46層樓面及4層地庫,使用了30,000公噸鋼及4,500公噸鋁建成,同時整項工程以避免影響港鐵港島綫(第二期)為原則。 而且,大廈的電話號碼——46260,自大廈啓用後開始就從未變更。 1989年,百老匯大廈成爲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上海大廈位於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匯處,坐落在北外灘,是座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2025 19 層樓高的藝術裝飾飯店,由英國著名建築師佛蘭賽(Mr. Bright Fraser)設計。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上海大樓: 上海大廈 近期成交
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漢地九州為中心。 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徵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 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石器時期,中原地區開始出現聚落組織;公元前27世紀左右出現方國,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紀開始,古代中國進入世襲的封建皇朝階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 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 此後經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統一與分裂交替進行。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建築風格
在1942年日軍攻佔香港後因物資緊張,日軍曾試圖將港滬兩地的銅獅運至日本回爐取銅。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2025 香港的兩尊銅獅連同維多利亞女王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大班昃臣(Sir Thomas Jackson)的銅像被運至橫濱,存放於碼頭倉庫,準備熔為軍火材料。 1945年日本投降後,兩尊獅子被美軍發現,在麥克阿瑟命令下運回香港。 當第三代總行於1981年7月拆卸重建時,兩隻銅獅被安排擺放在對面的皇后像廣場,直至1985年6月8日遷回第四代總行為止。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歷史
28年後1986年,陳伯預言應驗了,58歲李超人終於成香港首富。 日本投降後的1946年,一名美國海軍水手跑進香港滙豐大堂,告訴工作人員原來倖免於難,並說他曾在日本大阪川崎船塢見到它們的蹤影。 當第三代總行於1981年7月拆卸重建時,兩隻銅獅被安排擺放在對面的皇后像廣場,直至1984年滙豐高層找來堪輿學家蔡伯勵商討安置兩隻銅獅的安排[來源請求],終於選定1985年6月8日清晨遷回第四代總行。 桁架所形成的雙高度空間,成為每一羣樓層的焦點,同時還包含了流通和社交的空間。 每根桅杆是由四根鋼管組合而成,在每層樓使用矩形託樑相互連接。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這種佈局使桅杆達到最大承載力,同時把桅杆的平面面積降到最小。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香港島
中國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鑑、融合的結果。 其中漢文化對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有深遠影響,形成漢字文化圈。 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有國樂、相聲、戲曲、書法、國畫、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傳統娛樂活動有象棋、圍棋、麻將、中國武術等。 茶、酒、菜和筷子等爲中國的特色飲食文化,春節(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爲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儒學國家,以夏曆爲曆法,以五倫爲道德準則。
以平面為例,中銀大廈是一個正方平面,對角劃成4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節節高升,使得各個立面在嚴謹的幾何規範內變化多端,外型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代表中國。 根據中國習俗,大宅門前總會放置一對獅子,作用是保衛大門前廣闊空間(亦即明堂)的一股強大靈氣。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2025 滙豐銀行門前的這一對銅獅便正好保衛皇后像廣場的氣。 它身上洋溢著簡單優雅的風範與重技派風格的同時,亦不缺乏新穎靈活的結構理念,這一切使得建銀行之初要求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銀行的想法真正轉化為現實。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2025 因名字有「道」一字,不禁令人聯想起是中國的宗教「道教」,故常常被人誤會為一座中式廟宇羣。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香港是第二個家
大廈採用超高層建築史上首次運用的最新結構技術,整幢大樓垂直偏差僅2釐米,樓頂部的晃動連半米都不到,這是世界高樓中最出色的,還可以保證12級大風不倒,同時能抗7級地震。 該玻璃牆由美國進口,每平方米500美金,玻璃分為兩層,中間有低溫傳導器,外面的氣溫不會影響到內部。 香港滙豐總行大廈的大廳採用圓拱式的門框,給人高大寬敞明亮的感覺;牆面選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 中銀大廈為了站穩腳跟把建築物的上半部分設計成三角形,其中的一側銳利牆角恍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或似大刀,直接劈向遠方的港督府和滙豐銀行。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2025 而另一側銳利的牆角則劈向李嘉誠的長江大樓總部,中銀大廈所形成的煞氣非常嚴重,影響著四面八方的其它建築…… 從外觀結構上來看,大樓外形上顯著暴露出鋼柱和鋼桁架,成為立面的主角。
由於匯豐銀行總行地面是一個開放空間,沒有一個明顯的大門。 導致不少人誤以為大廈面向皇后像廣場銅獅所在的德輔道入口是正門,但真正設計的正門為南方面向長江集團中心皇后大道中的一方。 而現時正門則放置兩個岩石獅子頭裝飾,分別重2.2噸、高1.4米的花崗巖獅頭石像,原本是設置在第三代滙豐總行的頂部外牆聚氣。 由當時的大樓承建商 – 標記建築公司創辦人魏標中先生親手打造。 第三代匯豐銀行總行大廈於1935年啟用,設計屬芝加哥學派,並採用裝飾藝術風格,設有高速升降機,大堂以歐洲大理石裝潢,當時是遠東規模最大的建築物,有指它是香港首座裝有空調的建築物。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銀行服務及支付
樓層平面中,東西兩組組合柱由 3.5 米寬的通道帶相聯,通道帶上鋪設半透明預製嵌板,使樓層平面的中央部分能透進自然光。 通道帶之間的使用面積鋪設 11.1 米長,2.4 米寬的預製鋼樓板,每塊樓板都可拆卸移動,而不影響整個結構,因而可“捨棄”某些樓板,形成小尺度的中庭,佈置自動扶梯解決局部垂直交通。 LeE-papa是一名全職平面設計師,亦是一名業餘插畫師。 於2013年出版第一本漫畫《心甯雞湯》,以輕鬆的手法將太太懷孕直到女兒出生後的生活逸事集結成書,與各位新手爸媽分享育兒「印記」。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理財流動應用程式
電梯間、工作間、廁所等都佈置在兩排組合柱的外側,因此中央部分在使用上有很大靈活性。 大廈共有 33 個使用層,分成五組從組合柱上由斜向懸吊結構懸掛下來。 從底部到頂部,每組由八個結構層遞減到四個結構層;而斜向懸吊結構的高度為兩個結構層。 八組組合柱把樓層平面從南到北分成三個開間,每個開間寬 16.2 米。 由於八組組合柱高度不等,樓層平面的開間數也隨它所處的高度相應變化:28 層以下有三個開間,30 到 35層有兩個開間,37 到 41 層有一個開間。 此外,斜向懸吊結構所在的兩個結構層處理為一層使用空間,在平面上,則把當中一個開間作為室內公共休息大廳兼電梯分組停靠層,而把兩側的二個開間闢做室外庭園平臺。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簡介
每逢星期六、日和假期,匯豐總行大廈地下的空地和附近的皇后像廣場成為不少菲律賓家庭傭工的度假勝地。 巴馬丹拿 這種獨特的處理方式體現了建築師對香港多元社會的一種理解,也得到了業主的認可。 這幢大廈於1886年落成,到1933年被拆除重建。 20世紀作品 上海滙豐銀行大樓 1921年,香港上海滙豐銀行(Hongkong&Shanghai Banking CO.)已經發展成實力最雄厚… 滙豐獅 滙豐獅通常是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門前的那對銅獅子。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理財產品
英國 第三代(2001年):仿照於第二代香港銅獅製作,在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 London)的滙豐集團新總部大廈門前。 「我更喜歡拍攝街上的普通人。」與故鄉倫敦相比,香港人面孔不同、衣著不同、工作不同,所有事情都如此新鮮,讓他為之着迷。 上海大廈,屹立於黃浦江之濱、蘇州河畔的上海大廈作為外灘經典的五星級老飯店,由英國著名設計師佛蘭賽設計的上海大廈原名Broadway Mansions(百老匯大廈),誕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 至今有80多年曆史的上海大廈,猶如外灘的一塊瑰寶,屬外灘14棟近代歷史文物保護建築之一,曾經擁有上海最高的觀景餐廳,最早樓內停車場,是上海這座美麗城市的標誌,熙熙攘攘的外白渡橋是她的姐妹,共同構築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它是歷史的見證,忠實地記錄着上海灘的變遷,但它又是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內部裝飾不僅體現出上海大廈原有的建築風貌,更融入現代美學的發展趨勢,現代化的娛樂設施,盡顯人性化經營理念,讓人時時感受到一股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酒店現有248間客房、多家餐廳、酒吧、宴會廳和商務中心等,並設有健身中心、SPA等休閒娛樂設施。
因此商業公廁主導公廁服務,同時緩解以公帑及官地建政府公廁的壓力。 只有香港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才能釀造出的既神聖又討厭的地下公廁。 香港其實有不少已消失島嶼,而現今城門河畔曾經也有一個島嶼,即使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也不知道。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2025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昔日沙田新市鎮在未發展和未填海之前,沙田圓洲角原稱為圓洲,是沙田海上一個海拔70米的小島,此島的形狀像一個圓圓的小丘因此而得名,由於當時的村民認為小丘風水好,居民都把祖墳安放於此小山丘上,故又稱之謂「風水山」。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香港滙豐總行大廈百科名片
這座第四代的總行大廈耗資52億港元重建,是當時全球最昂貴的建築物及首幢耗資10億美元的大樓. 1923年,滙豐在上海著名的海濱地區外灘開設了新辦事處。 其中包括威尼斯馬賽克圓頂和滙豐銀行的第一對著名獅子,這些獅子以這個時代的高級管理人員的名字命名為Stephen和Stitt。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第二代
此外,由於圓洲當時地理位置優越,亦是商旅往來的熱點。 2010年2月9日,上海中心大廈完成主樓基坑土方工程的施工;同年3月29日,上海中心大廈完成最大基礎底板的澆築工作。 根據HK01、新浪網等媒體報導,上海中心大廈於2020年7月6日出現嚴重漏水。 上海中心大廈運營方指,本次漏水與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並無關係。 大廈建造時所用的配件絕大部分都是預造的,結構用鋼件在英國製造,玻璃、鋁製外殼以及地板在美國製造,服務設施組件在日本製造。 港元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紀念鈔 硬幣 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市面流通硬幣上鑄有英皇頭像,曾一度成為收藏對象。
當第三代總行於1981年7月拆卸重建時,兩隻銅獅被安排擺放在對面的皇后像廣場,直至1984年滙豐高層找來堪輿學家蔡伯勵商討安置兩隻銅獅的安排,終於選定1985年6月8日清晨遷回第四代總行。 拉闊劇團由演藝學院畢業生成立於 2004 年,為香港特別行政區之註冊非牟利團體,以「拉近戲劇與生活的距離,擴闊藝術和文化的領域」為宗旨,製作過多齣高質素的公開演出。 2010 年,拉闊劇團憑製作《莫札特之死》於第二屆香港小劇場獎中,獲「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兩項提名。
他拿起了相機,穿梭香港的大街小巷,拍攝營營役役的香港人。 近日,Redge於灣仔EastPro Photo Gallery舉行展覽,展出當年的照片,對比今天的香港滄海桑田,看起來卻又無比親切。 位於赤柱的特色廟宇,原來最古老可追溯至600多年前明朝中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