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必須由認可人士簽圖,當建築人才戰亂下來港,這成為了一種戰後常見的建築項目合作形式。 2016年,收購消息傳出,轉眼醞釀成一場民間保育戰:當時古蹟辦將皇都評為三級,最低級別,全城嘩然。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1959年璇宮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成為集戲院、商場、夜總會及住宅的大型綜合建築,號稱新型大廈,同樣是香港先例。 保育專家估計,選用混凝土的原因為價錢較鋼鐵廉宜,甚至有說桁架外露是基於成本考慮;勿論真假,那是香港以至亞洲地區絕無僅有的建築,曾獲國際保育專業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發出「文物危急警示」,確認為全球戲院建築中唯一案例。 戰後歐德禮成立萬國影業,認為需要為當時的香港引入戲院,提供符合世界規格而得體的表演場地,璇宮因而出現。
- 顧問委員之一、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指,皇都戲院雖在2000年後改建成桌球會,但改裝僅以假天花和假地臺覆蓋原結構,戲院結構仍在,包括劇院式的「堂座」與「超等位」,而獲國際保育組織稱全球獨一無二的天台桁架,和正門上方的浮雕亦會竭力復修。
- 戰後北角成為中產住宅區,開闢許多土地可供發展,因此遊樂場和戲院相繼出現。
- 擁有68年歷史的北角皇都戲院,近年成為不少文青、龍友的打卡位,持有98%業權的新世界發展,兩年前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今年8月時獲批,底價47.76億元。
- 從小在該地方長大、為該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昨日下午重遊故地。
- 皇都戲院的前身是璇宮戲院,1952年起座落北角英皇道,7年後才易手和改名,並加建後面的皇都戲院大廈,加入住宅和商場元素。
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Culture for Tomorrow於復修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公眾親歷皇都的璀璨歲月。 「皇都在香港表演藝術史上有不可取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地位,堪稱當時的『文化地標』。」皇都戲院保育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說。 2020年10月8日,新世界發展以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廈全部業權,同時宣佈,將為擁有68年歷史的前皇都戲院部分啟動保育計劃,復修、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廢人」阿K,在廢墟裡探索的記憶拾荒者
好似早前鬧得熱烘烘的北角皇都戲院,自1997年結業後曾改為桌球會所,縱使戲院建築本身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但在地產財團逐步收購下,可能唔使等幾耐,呢座代表住香港戰後繁榮、歌舞昇平而且極具歷史意義的戲院便會遭拆卸。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5 趁推土機未輾到之前,不如抽空到北角英皇道欣賞嚇呢座舊戲院,從中尋找已失去的昔日情懷和回憶。 經過兩年多的復修工作,新世界表示保育團隊去年已運走及妥善保存皇都內部具歷史價值的物件,包括戲院座椅、商舖招牌等,並已分析皇都戲院的地基結構,今年亦勘察皇都各處結構狀況。 由於皇都戲院的外牆飽歷風霜,保育團隊已圍封整幢建築物,運用非破壞性的化學物料,再復修整個外牆。 關注事件的保育團體「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與行政總裁陳智遠認為,戲院具標誌性的建築是值得保留,如入口上方大型「蟬迷董卓」浮雕、屋頂與內部結構,雖然內部結構曾有改動。
- 記下這一段,除了能追溯香港的摩登不是五十年代之後忽然而至,甚至能追溯至更早,「我覺得這段不止是戰後歷史,其實是戰前三十年代歷史,也可能是整個摩登中國、現代中國的一頁,璇宮這一章其實幾緊要的」。
- 她續指,集團正訪問與戲院有關的工作人員,瞭解過往歷史,讓未來成為文化藝術表演場所的設計,能兼容文化及建築特色,冀在尊重舊建築下又能區分新舊元素,非仿古設計。
- 哥哥曾少文說,70年代到80年代皇都戲院都幾暢旺輝煌,那時李小龍常出入戲院,亦見過鄧麗君等好多明星。
- 年輕一輩或不清楚甚麼是「戲橋」,這個已經消失的電影場刊,或許只能在懷舊展覽中重現。
- 璇宮戲院於1957年底結業後與毗鄰的地段重新發展成住宅及商用建築物,而地下停車場則改建成三層商場。
- Actebite團隊就提出引入真人圖書館聯合長者社區共融中心理念。
上海人喜歡看西方電影,1952 年落成的璇宮戲院 (皇都戲院前稱) 便是專門放映荷李活電影。 上海人聚居更帶來了眾多知名的上海菜館和奢華的娛樂場所如麗池夜總會,而皇都戲院位置亦鄰近上海人聚居的堡壘街。 上海初代移民為香港注入了自身文化同娛樂生活習慣,可見皇都戲院和附近社區的歷史背景存在緊密的關係。 戲院位於英皇道同電廠街交界,本已有兩面外牆,建築師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弧形立面,連起兩面外牆,為整座建築更添氣派。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新聞稿
而展覽重點,當然不得不提主辦單位邀請人仔倉主席 Archer 及會員 Alan,花上超過 100 小時精製的 LEGO 皇都戲院模型。 皇都戲院於1952年首次開放,是北角的一級歷史遺址,目前是香港最古老的電影院。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由建築師劉新科及1950年的香港測量師學會主席George.
中國人民銀行就《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下稱「互換通」)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當中列出「北向互換通」初期可供交易涉及的利率互換產品,其報價、交易及結算幣種為人民幣,並會實行額度管理,根據市況適時調整。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5 市場焦點新盤再有示範單位亮相,新鴻基地產(00016)屯門兆康NOVO LAND第2B期,昨日再開放一個連傢俱的兩房示範戶,並預告下週初公佈的首張價單將提供不少於146夥。 華爾街股市個別發展,尾市有支持,道瓊斯指數反覆收升逾100點,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則向下。 美元轉強,美匯指數一度升至104以上,油價連跌四日,比特幣在高位急回。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一級古蹟北角皇都戲院因太猛鬼不能拆?因意外暫逃清拆命運
戲院早期以放映西片為主,可容納逾千觀眾,還設有地下停車場,足見其主要對象是中上階層人士。 戲院仍然保留,改名「皇都」(State Theatre)繼續放映電影。 吳韻怡自小在皇都戲院商場長大,她清楚記得,當年最後一次入皇都戲院看的戲,是1997年成龍主演的賀歲片《一個好人》。 「在皇都上映的戲都是嘉禾院線的電影。當年在北角有好幾間戲院,不同戲院會播不同院線的戲。我們一家人都喜歡看戲,通常一個月看一次,就會在北角不同戲院穿梭。」她說。 吳韻怡也有同樣疑問,她問過當年將戲院改造成桌球室的建築師,「當年桌球室為了節省建築成本,沒有大改動戲院結構,只將戲院的座位用圍板封起,再升高地臺及加上假天花,就成了現時的桌球室。」當年的無心插柳,結果促使皇都戲院往後能還原大部分原貌。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建築師
全星期計,道指跌0.13%,連續第3個星期下跌,標普500指數跌近0.3%,納指升0.6%。 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今年開始內地取消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補貼,不少車企隨即調低汽車終端價格,以維持銷量。 繼特斯拉(Tesla)國產車型全系大幅降價後,小鵬汽車(09868)的多款車型亦降價,且減幅逾一成,以維持市佔率。 另外,該大廈內唯一老店「輝煌洋服」東主、現年六十五歲的曾先生表示,自己從九十年代開始進駐,該處租金至今仍非常便宜,而每年都不乏熟客三代同堂來到找他訂造西裝。 從一些招牌可以看到,這裏曾經有理髮店,專門售賣眼鏡、郵票的小店。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的粵劇殿堂
當中One Bite Design提出包括動靜皆宜的「皇都生活廳」概念,在週日至週三,將建築作茶舍、瑜伽、靜觀中心等,為鄰近居民提供減壓的休閒公共空間用途,而週四至六就可利用戲院舞臺作小型現場音樂表演場地。 相對地Hour 25團隊「皇都競技」方案,提出利用戲院內部高樓底等特點,改作室內運動場,提供攀石牆,繩網陣、滑雪機及滑梯等設施,而他們亦建議在屋頂設飛索,穿過最具特色的桁架。 Actebite團隊就提出引入真人圖書館聯合長者社區共融中心理念。 另外Architecture Commons則建議引入集合美食市場、都市農場及可作共廚會堂或其他用途的多功能空間。 活現香港將於明起至本月26日,於北角Connecting Spcae舉行展覽,展出皇都戲院的歷史及以上新概念外,亦有3個由樂高積木砌出,已活化的油麻地戲院,已成歷史的利舞臺戲院及前景打問號的皇都戲院。 這座於1952年落成,陪伴北角街坊多年的皇都戲院,因戲院宣佈結業,而剩下商場部分。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歷史的皇道戲院是50年代香港演藝殿堂
上海人帶來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海派裁縫店、理髮店、餐廳、遊樂場、歌舞廳等應運而生。 北角成了當時香港最時尚的地段之一,也因此被稱作「小上海」。 位於僑輝大廈的新光戲院是北角的地標之一,與它相鄰的僑冠大廈有同樣歷史悠久的華豐國貨公司及香港商務印書館北角分店。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生活訊息
它於1957年關閉,並在進行大規模翻修後於1959年重新營業,改名皇都戲院,於1997年關閉。 地盤工人在線上遊戲認識14歲女童,之後便連續2日與對方性交及肛交,事後被女童父親揭發。 該地盤工人今日(16日)在高院原訟庭承認與16歲以下女童非法性交、與21歲以下女童肛交2罪,被判監15個月。 法官判刑時表示,就算性行為是在女童同意下進行,但女童年僅14歲,仍須法庭加以保護。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評級僅三級 惹全城熱議
而大大小小的四方框緣 雖線條簡約,卻為主立面拼湊出一個豐富有趣的視覺效果。 作為有69年歷史、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大戲院,皇都戲院不但見證了早年香港娛樂業的光輝歲月,其建築結構及佈局亦極具保留價值。 戲院入口上方有一幅8米高、8米闊的大型浮雕,名為「蟬迷董卓」,出自中國當代嶺南畫派大師梅與天之手,意思為「貂蟬迷惑董卓」,取自《三國演義》中司徒王允派歌姬貂蟬色誘董卓的故事。 不過,以中西合壁風格著稱的梅與天,在「蟬迷董卓」中加入了希臘女神、緬甸舞姬等西方元素,令作品融匯了世界各地的藝術,配上作為國際演藝舞臺的皇都戲院可謂非常合適。 皇都戲院位於北角,其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是單幢式戲院。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建築類別
儘管對皇都的感情頗深,但對於歷史建築保護,吳韻怡認為不能「情緒主導」而應「價值主導」,建築文物保護師的職責在於發掘價值所在,「說明白為什麼值得保留」。 皇都戲院坐落於街道轉角處,建築師巧妙地以弧形設計處理,將轉角立面處理成戲院的主要立面,其正中是一幅題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出自嶺南畫派畫家梅與天之手。 作為一家戲院,要避免樑柱遮擋觀眾視線,只能從屋頂結構入手。 「造型外露,借用了類似弔橋技術,在當時是很新穎的做法。」吳韻怡說。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保育歷史建築呼聲高 皇都戲院暫緩評級
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指出,由上而下的評級機制已不合時宜,外國有不少由民間--即由下而上主動要求保育,可反映這些建築與人民的關係。 最近一週有一宗新聞引起筆者的注意,就是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地標皇都戲院及相連的住宅物業,半年來一直被一地產商收購。 按照現有的法例,超過五十年樓齡的樓宇,只要發展商收購到八成業權,餘下的兩成就可過強制拍賣業權。 程序簡化了,但不論由何方主導計劃,資源始終是個不能避免的問題。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5 新世界在以近四十八億元統一業權後,除成立顧問委員會,也聘請了精英建築、保育、工程團隊,估計花費不菲。 談論保育,因為需要持續經營、長遠發展,不能避免考慮收支如何平衡,問及皇都的藍圖如何,會是怎樣形式的藝術場地,兩位稱言之尚早,未有定案。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而璇宮與皇都的好,在於曾經雅俗共賞,提供娛樂,孕育文化;現在不太可能出現的事,當年實實在在地發生過,記錄了一個仍然包容的世代。 當年它是極盡豪華的劇院,可容納1,173位觀眾,設有獨立銀幕及試映室;而當時交通條例禁止英皇道停車,於是戲院加建一個可停泊50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全港首創。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1951年8月,皇都前身璇宮戲院(Empire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5 Theatre)動工,1952年12月竣工。 創辦人為俄羅斯裔猶太人歐德禮(Harry Odell),本身也是傳奇:年輕時為踢躂舞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軍,25歲移居香港後投身證券界,1941年參與香港保衛戰,曾被日軍俘虜。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發展商收購活化 皇都戲院將成文藝表演場地
皇都戲院位於英皇道與電廠街的交界,建築師巧妙地利用弧形立面連起戲院外牆的兩側,天台上可見俗稱「飛拱」的拱型混凝土桁架結構。 而香港首辦的日本電影節都是在皇都戲院舉行,外語經典電影如《仙樂飄飄處處聞》均曾於皇都上映。 50年代後期,皇都戲院地下停車場改建成零售商鋪及餐館後,成為香港早期一站式娛樂的地標之一。 昨日趁古諮會開會到場表達訴求的公民黨副主席陳淑莊指,Docomomo International是第一次對香港建築物發出警示。 她希望古物諮詢委員會重新評估,不要「貿貿然」或「粗製濫造式」地將其訂為三級。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開審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檢控備受爭議
加上筆者本身為北角老街坊,多年來與家人在皇都戲院留下不少美好回憶,自然對今次保育與發展兼備的重建計劃深表歡迎,樂觀其成。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5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5 擁有68年歷史、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在上週四完成強拍程序,以接近48億元的底價成交。 這不單是香港歷來成交價最高的強拍個案,亦是近年少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觀察:從皇都的沒落說起
不少口耳相傳的經典靈異故事背景都是戲院,例如:灣仔東城戲院「全院滿座」的傳聞便相當經典,想知可以自己上網搜尋。 至於由邱禮濤執導的《陰陽路》其中一個單元「鬼戲院」亦是以戲院作背景,掀不完的幕簾與行不完的樓梯真係又驚又好笑。 另外,位於秀茂坪曉光街的金茂坪戲院,60年代開業曾經旺極一時,但80年代發生大火後重開就經常鬧鬼,真定假無人答到你,但90年代結業至今,戲院空置了20多年就是事實,至今只有小部分改建為商舖及倉庫。 1930年開業的油麻地戲院,亦是戰前建成的戲院建築,1998年結業後被地政總署接收業權,其後被評為2級歷史建築,於2012年改建成戲曲活動中心。 1931年開業的長洲戲院,是現時香港兩間僅存的戰前興建戲院之一,開業過半個世紀後於1990年結業,現時被評為3級歷史建築。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表示,將努力把歷史價值、文化氣息及社區情懷注入未來的皇都戲院中,令皇都戲院在形神俱備下重生。 舊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1952年建成,是歷史最悠久的戲院之一,1959年改建為皇都戲院大廈,1997年結業。 由於皇都戲院擁有獨特的飛拱樓頂設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世界表示,集團將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活化糅合歷史 避免徒具軀殼
如果用拆卸天星及皇后碼頭為香港保育潮的起點,那在過去十年間,無論已獲評級或還未來得及評級就灰飛煙滅的歷史建築,數量其實不少。 就連古諮會主席林筱魯也承認,目前的法規只能鼓勵業主保育,這是評級制無力的地方。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2019年10月,擁有該建築羣95%的新世界發展公司申請購買該大廈,併計劃對其進行部分重建。 新世界指「重建過程中會積極考量如何把前皇都戲院精髓予以保存」,但有關方案一直未有公佈。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5 談保育皇都,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它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
過去15年間,民間曾發起多次保育行動,終於在2017年3月,成功為皇都戲院爭取一級歷史建築評級,具有「拱橋式」支架設計的獨特屋頂結構。 而且戰後社會環境,興建都需要「快靚正」完成,因此石屎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物常用的物料,而且石屎可塑性非常高,可以配合各樣建築形式,這亦能見於皇都戲院。 為了籌備保育皇都戲院,集團於3年前開始蒐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是次活動將展出當中逾百件收藏,包括50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多款不同舊戲票,包括超等位、堂座、午夜場、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等。 除此之外,參加者還可回顧皇都戲院大廈樓書,以及由香港電影海報大師阮大勇繪畫的70年代電影海報等,更罕有展出1978年已故國際巨星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的電影海報及節錄,務求重塑昔日有「小上海」之稱的北角人文風貌。 新世界發展延續皇都戲院未了經典,首辦代入式(immersive)歷史體驗活動《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美國紋身界教父Sailor Jerry, 從流浪者到水手再到紋身宗師的傳奇。
伍富橋去年白色情人節曬出與富貴女友梁兆楹(Shirley)求婚成功嘅照片,5月就拉埋天窗。 據悉Shirley曾經喺TVB擔任幕後撰稿員,父親從事物流業及食品等生意,擁有兩間麻將館,身家以億計算,所以伍富橋就被標籤為「億萬駙馬」。 伍富橋結婚後甚少幕前演出,去年12月更與Shirley去咗成4周嘅蜜月旅行,二人先遊走英國、瑞士、荷蘭,最後以日本作尾站,令人大感羨慕。 早前2月14日情人節,伍富橋與Shirley再次出發去泰國清邁旅行,雖然Shirley身家豐厚,但二人選擇搭乘廉航,機票亦只係950蚊。 被稱為TVB「御用皇帝」嘅72歲李龍基,與相差36年嘅女友Chris Wong展開「爺孫戀」,唔經唔覺二人已經拍拖4年,女友經常與李龍基出雙入對,更不時上載二人與朋友合照到社交網站,非常甜蜜。 近日李龍基接受傳媒訪問,期間表示計劃於今年內與Chris拉埋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