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為大型一點的本地賽事有香港抱石聯賽,以及攀登總會一年一次的運動攀登公開賽。 進而就是全國比賽,例如亞運錦標賽和世界盃等,運動攀登亦已被納入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的競賽項目。 想要成為專業的攀石運動員,就要不斷累積比賽經驗,成績優異者有機會被選入港隊進行培訓。 此外,每年一度的攀登總會公開賽及青苗計劃,都有機會選出年青成員加入港隊。 何善揮 要成功完成一條攀石路線,對未經訓練的小孩而言絕非容易,久經失敗難免會令小朋友的信心下跌,不過何善揮認為難度可以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年紀及技術訂定不同目標,從中建立自信。
- 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就影響本港中小型企業發展的事宜,向行政長官提出意見,並建議所需措施,以支援及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
- 而平日中心會提供一袋袋的攀石鎂粉讓學員共用,現在為了衞生起見,改用了內含酒精的枝裝液態鎂粉,雖然成本高了,但一切安全至上。
- 2005年冠軍為長洲居民郭嘉明,其正職為消防員,一共搶得51個包子。
- 而於太平清醮中,設立了三座由包子積成的包山,供居民搶奪,傳統上,摘得包子越多,福氣就越高。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 何善揮 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學習正向溝通:攀石運動可以讓小朋友學懂欣賞身邊的人,跟隊友互相打氣,並分享每條路線的策略及意見,讓小朋友更健康積極地與朋輩一同成長。 林先生擁有兩個公共政策碩士學位,是兩間資訊科技公司的營運/財務總監及執行董事。 駱先生擁有環境管理及工程學理學碩士學位,從事環境科技業務,亦於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擔任兼職客席講師。 為免將包山中間的包弄跌,影響個人賽的結果,團體賽被安排在個人賽後進行。
何善揮: 香港仔
「當然攀爬能力都會在課程內,但同時希望帶給小朋友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他解釋道。 頂繩攀登就是我們常見的攀登方式,大家需要佩帶安全帶才能開始攀爬,這個攀登方法主要是讓小朋友向上爬,挑戰及克服對高度的恐懼,訓練孩子獨立自主。 近年攀石運動愈來愈受大人與小朋友的歡迎,攀石場在香港愈開愈多。 何善揮 前香港攀石代表隊成員何善揮(Danny)一直視攀石為他的終身事業,又相信這項運動有助小朋友及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所以他開設了全港首個兒童專屬攀石中心──JUST CLIMB 攀石學校 。
攀石可以令小朋友面對失敗同時學習堅持,亦經常有面對新挑戰的機會,對孩子有積極和正面的作用。 要了解這些運動,先由玩法入手,如奧運時所見,運動攀登分為三個項目,分別是速度賽(Speed Climbing)、抱石賽(Bouldering)及難度賽(Lead 何善揮 Climbing)。 12歲學習攀石的何善揮(Danny),於21歲成為「最年輕長洲包山王」,並是前香港運動攀登代表,推廣攀石近15年,9年前創辦JUST CLIMB攀石學校,現已開設第3間分校。
何善揮: 何善揮傳揚 永不言敗精神
慶幸的是,Danny 何善揮2025 找的畫畫老師,教學理念與自己教攀石的理念有相似的地方,在教芊芊畫畫時,沒有一個框框限制她怎麼畫,亦不會刻板地規定孩子要這樣畫,例如不會說線條要怎麼畫才叫直和美。 Danny指不論是藝術還是運動,孩子都不應被框框限制著標準和美的定義,反而要讓他們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抒發自己的情緒。 有些父母希望子承父業,不過Danny 並沒有奢望子女步自己後塵做攀石運動員。 筆者期望兩位運動員的成功經歷,可以吸引更多運動員踏上創業路,亦期望未來更多運動經理人及運動公關加入,纔有望大力推動「運動產業化」。 大部份朋友知道我本業是「運動公關」,一直與團隊致力推動「運動產業化」的發展,所以極度開心見到有兩位運動員從中脫穎而出,以「創業家」的身份贏得今次獎項。
- 張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是一名註冊社工,現於本地青年服務機構任職督導主任,從事研究及機構傳訊。
- 他謂抱石(Bouldering)適合4至10歲學習,毋須佩戴繩索或頭盔等裝備,學習抱石只需掌握下跌技巧後已經可以開始玩,令初學者可以快點享受抱石的樂趣與成功感,而下跌技巧亦相當簡單,謹記要雙腿發力緩衝落地力量及下巴盡量緊貼胸口即可。
- 近期攀石運動場所首度突破20間,而「最年輕長洲包山王」何善揮(Danny)早人一步,與2011年創辦JUST CLIMB,目前有4間攀石中心及2間兒童攀石學校。
- 奧運目前將抱石和領攀合為一個項目,有一面獎牌;而領攀就獨立有一面獎牌。
- 政府將長洲太平清醮包裝成旅遊項目,以及將搶包山改成攀山比賽形式,就被不少人批評為「不倫不類」、「商業化」、「文化承傳欠奉」。
- 何善揮目前開設三間室內攀石場,他亦表示,要找到適合的地方開設攀石場也不榮易,「樓底要高,又不能太難去到,租金又不可以太貴。」他旗下攀石場的總店及兒童學校均在新蒲崗,最近開設屯門店,設大幅室外攀石牆,希望繼續散播攀石的種籽。
香港運動攀登代表隊一般最多隻有5個名額可以出賽,換句話說你需要成為香港前5名攀石運動員才能代表香港出賽。 動攀登在2020東京奧運會中首度成為競賽項目之後,大眾紛紛燃起對這項新興運動的興趣。 何善揮2025 隨着本地開設越來越多攀石場地,兒童攀石運動變得更容易接觸,相關課程亦更為普遍。 小朋友對這項運動的興趣與日俱增,家長亦希望進一步認識運動攀登,今次黃巴士就專訪了Just Climb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何善揮Danny,由他來解答家長們對小朋友學習運動攀登的9個疑問。 雖然原定於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宣佈將新增運動攀登項目,意味着攀石運動員亦有機會走上奧運舞臺,但其實攀石在香港仍屬冷門運動。
何善揮: 體育即時
擁有更多自行做決定的機會,小朋友便能從中學習如何作出選擇並相信自己的決定。 他舉例,《基本法》中有條文指出,香港回歸後,可以「中國香港」參加國際比賽,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到《基本法》。 他又說,曾以中國跑步運動員蘇炳添為例,告訴學生黃種人成為奧運田徑選手十分不容易。 他續指,蘇炳添和香港運動員徐志豪曾在廣州全運會時既互相較量,又惺惺相惜,令學生了解國情。
何善揮: 何善揮傳揚 永不言敗精神
他表示,將國民及國情情教育結合結合「校本」課程,例如過往帶學生返內地與當地學生交流、讓學生觀看奧運直播等。 本港正值移民潮,不少港人離鄉別井,教育界掀起離職潮,當中不乏資深教師。 在教聯會優秀教師選舉奪獎的小學語文老師郭曉文表示,教學目標依然堅定,努力實踐入行初心,教好每個學生,而非只教好學生,又希望自己成為教育界新力量。
何善揮: 【香港攀石賽】港亞運代表歐智鋒稱王 中國小將張悅彤封后
張太與分別8歲及6歲女兒,在年半前一齊學習攀石,她指出,惟有親身試,纔可以更理解到攀石需要涉及體能和解難的能力頗高,需要小朋友沉着面對挑戰,獨立且堅定地往設定好的方向前進。 何善揮 但最令他欣喜的是領略到攀石的吸引力,遠不只於充滿挑戰性,而是每次攀爬也必須依靠個人努力完成,良好的體能、意志力、堅毅、冷靜、分析力、路線策劃等,缺一不可,從中獲得的滿足感份外強烈,更學會如何獨自解決問題,在生活中亦有得着。 何善揮2025 何善揮2025 香港官員處理搶包山的取態,是將傳統文化承傳變成旅遊收益項目,既無內涵,亦無生命力,甚至連起碼的尊重都欠奉。
何善揮: 何善揮
以他的屯門分店為例,約每兩周就會改變一次石頭的排位,路線由他在內的團隊去設計。 可惜位於杏花新城內的攀石場自兩年前開業後接二連三遇上重要事故,先是港鐵爆鹹水管使中心受到牽連,然後是山竹颱風導致水浸,繼而有去年的社會運動,再到現在的肺炎疫情。 雖然經歷連番的挫折,幸好EQ高的Danny並沒有氣餒,但他坦言今次的疫情的確影響最為嚴重。 何善揮2025 以成人來說,抱石方面需要去到能征服V9、V10路線的難度,就有機會代表香港出外比賽。
何善揮: 活動日誌
至於青黃不接的問題,郭認為,學校架構仍然有學習空間,亦可在互聯網上找到自學方法。 張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是一名註冊社工,現於本地青年服務機構任職督導主任,從事研究及機構傳訊。 香港大型民俗活動包山嘉年華2009壓軸節目搶包山比賽3日凌晨在長洲北帝廟遊樂場足球場圓滿結束,年僅20歲的香港攀山總會集訓隊隊員何善輝以1038分成為最年輕的包山王,九龍塘消防員蔡國棟以822分獲亞軍;季軍是廣州隊的向堯,得7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