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馬線全線於6月27日正式通車,代表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將會全面接通,屆時全線總長將達56公里,成為全港最長的鐵路線。 美孚站(英文:Mei Foo Station)位於中國香港九龍荔枝角,是港鐵荃灣線與港鐵屯馬線的一個換乘車站,名稱取自車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隨着九廣西鐵(現稱屯馬線)在2003年通車,西鐵屯馬美孚站啓用;當時的地鐵美孚站連接西鐵的轉乘通道及D出入口亦同時啓用。 由於西鐵走線需跨越既有的地鐵隧道,整個車站要高出地面很多且佔用荔枝角公園的空間,曾遭美孚新邨居民大力反對。 美孚站出口圖 當時美孚站的地鐵荃灣線部分和西鐵部分分別由地鐵公司和九鐵路司管理,不像南昌站的形式視作同一車站管理;兩站的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入口的位置。
1984年,地鐵決定於翌年港島綫通車時將茘灣站易名為「美孚站」(Mei Foo Station)。
2008年,多個建制組織包括經民聯、西九新動力的立法會、區議員議員以及社區幹事一直爭取於美孚站A出口加設無障礙設施。
另外,由於東鐵線有十二卡列車,而西鐵線只有七卡的關係,東鐵線頭尾兩卡的乘客在轉西鐵線時,必須走更遠的位置轉線。
南昌站共設四個月臺,分屬東湧綫及屯馬綫,位於地面層。
荔枝角灣西岸本為美孚石油的儲油庫,1965年油庫遷往青衣細山對開,原址重建為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於1968年至1978年入夥。
閘區合併在2008年9月28日實施,轉綫閘機當日起停用,先是用黃色封套包裹,不久後連同分隔原兩鐵收費區的欄杆一併拆除。
有關估計車費已包括指定收費隧道及道路的附加費,但不包括的士其他附加車費,例如行李費。 香港西九龍站是高速鐵路(香港段)(“高鐵”)的總站。 美孚站出口圖2025 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乘搭高速鐵路的過境旅客必須持有有效的旅遊證件。 每當上午繁忙時間之後,部份屯馬線列車在此站清客後,便會暫停服務,返回八鄉車廠。 每當特殊情況時,往屯門方向的上行線列車將會以該站作為臨時的終點站。
美孚站出口圖: 紅磡 – 旺角東 – 九龍塘 – 大圍 – 沙田 大學 – 大埔墟- 太和 – 粉嶺 – 上水 大學 – 大埔墟 – 太和 – 粉嶺 – 上水
天橋工程於2006年動工,原訂2008年第四季竣工,最終延至2009年12月18日上午十時啟用。 美孚站G出口因車站設計關係,其非付費區一直未能與站內其他非付費區貫通,居住於鄰近G出口一帶的居民欲要前往美孚新邨或萬事達廣場一帶,若要取道車站通道就必須支付港鐵車資,不然只能離車站繞道而行,造成不便。 美孚站分別設有荃灣綫大堂及屯馬綫大堂兩部分,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兩個大堂。 其後因兩鐵合併,行人隧道大部分範圍被納入收費區,以方便轉乘兩條路綫的乘客。
香港西九龍站經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連接屯馬線柯士甸站及東湧 線/機場快線九龍站。 旅客可由香港西九龍站步行到柯士甸站或九龍站,轉乘港鐵前往各區。 宋皇臺站暫設三個主要出口,可經地下行人隧道網路連接九龍城區內不同位置,前往宋皇臺公園、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單車公園及九龍城街市等均十分便捷,區內更雲集泰、越菜餐廳及親民食肆,加上新派咖啡店進駐,是品嘗美食的熱點。
美孚站出口圖: 列車班次
屯馬線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臺(往烏溪沙方向)是兩個側式月臺,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臺佈置跟西鐵線第一期市區車站相同。 1號月臺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但使用機會渺茫。 美孚站出口圖2025 荃灣綫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臺(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臺,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西鐵綫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臺(往南昌方向)是兩個側式月臺,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臺佈置跟上環及坑口站相同。 1號月臺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
VIDEO
2018年10月4日:早上11時35分,一輛貨車與一輛私家車沿連翔道往葵涌方向行駛至此站對出時,兩車疑切線相撞,貨車繼而打白鴿轉,撞向此站玻璃幕牆,至少5幅幕牆玻璃及支架撞毀,碎片飛濺散佈地上。 港鐵發言人指,列車服務沒有受影響,亦沒有收到乘客受傷報告。 事實上,地鐵在籌劃兩鐵合併時,曾有意在1號、4號月臺打通「柏林圍牆」後着手調動原九鐵月臺行車方向,將1號月臺由上行(屯門方向)改為下行,方便自新界西南下的西鐵綫乘客跨月臺轉乘東湧綫往港島。 啟用之初,南昌站是唯一 九鐵與地鐵共用的綜合車站,由兩鐵共同管理,地鐵範圍的月臺更曾使用九鐵提供的列車到站廣播,獨特安排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美孚站最初稱為「荔灣站(Lai Wan Station)」,為港鐵荃灣綫的一個中途站,隨著荃灣綫在1982年5月17日通車而啟用。 1985年5月31日,荔灣站更名為「美孚站(Mei Foo Station)」,是四個在投入營運後更改中文名字的港鐵車站中的其中一個,另外三個是東鐵綫的大學站(原稱馬料水)、紅磡站(原稱九龍)及旺角東站(原稱旺角)。
美孚站出口圖: 金鐘 – 會展 – 紅磡 – 旺角東 – 九龍塘 – 大圍 – 沙田 大學 – 大埔墟 – 太和 – 粉嶺 – 上水
〈飛躍道玩家南昌站瀡扶手梯臺 違港鐵附例被判罰款3,000元 19〉,《香港01》,2023年1月11日。 九廣西鐵通車初期在大堂近A出口,舖位NAC 27及NAC 25之間曾開設九鐵客務中心,惟已於2005年10月15日結束營業。 兩鐵合併後配合閘區合併,港鐵於該堵牆壁開闢了七條通道,並架設斜道連接兩個月臺,自此兩個月臺變成同一島式月臺。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商店、洗手間
本文介紹的是現時稱為「美孚」的公共運輸交匯處:關於位處此站北端的巴士站,詳見「美孚站 (長沙灣道)」。 本站座落喺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而且本站係新界西部地區通去市區嘅重要樞紐,因此一直有又穩定又高嘅人流搭荃灣綫。 請注意,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只有英文版,中文站名為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文擇要中路綫圖的車站名稱或意譯得出。 荃灣綫通車初期,很多乘客將茘枝角站、茘灣站和茘景站混淆。 1984年,地鐵決定於翌年港島綫通車時將茘灣站易名為「美孚站」(Mei Foo Station)。 美孚站在興建和啟用時稱為「茘灣站」(Lai Wan Station),名稱來自茘枝角灣,為荃灣綫的一個中途站。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佈置
美孚站採用藍色為主色調,因為它有別於鄰近均用紅色主題的茘景站與茘枝角站,其採色是基於同一路線相連車站不會使用同一基本顏色的概念,以免乘客混淆。 2019年6月14日:香港眾志約7名成員於美孚站大堂與電梯交界位置,拉著綠色絲帶一字排開跪地請願,港鐵職員其後擬檢控通知書,將諮詢法律部意見及審視相關資料後,再作決定跟進行動。 為了減輕車站對茘枝角公園設施和美孚新邨居民的影響,上述研究建議,鐵路應該密封在一個箱形結構內,然後由一個建有園景設施的土墩所覆蓋。 這土墩會配合公園現有地形,由專業園景師負責設計,並會徵詢區內居民意見,以確保建成的設施美觀悅目,與荔枝角公園融為一體。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用途
在荃灣綫大廳及轉乘通道(近屯馬綫大廳)設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書店等不同類型的商店,以及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自助服務。 美孚站出口圖 香港西九龍站的周邊設有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連接附近的公共運輸設施,包括柯士甸站、西九龍站巴士總站,並經商場連接九龍站和九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美孚站出口圖2025 非專營巴士可沿匯翔道(西行)或匯民道(南行)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並使用位於匯民道的指定上落客區上落乘客,但不準停車等候。
美孚站出口圖: 紅磡站也是香港往返中國大陸各地城際客運服務列車(又稱「直通車」)的總站,列車分別前往廣州東、東莞 (常平)、佛山、肇慶、北京西及上海等地,班次由每小時至隔日開出不等。此外,該站每日有多班貨運列車開往中國大陸,多由港鐵的柴油機車牽引。
通車後,更可以取道西鐵綫來往尖沙咀及紅磡,相比起路面交通確實節省不少時間,因此此站能吸納不少當區居民和上班族。 此站上蓋物業匯璽於2018年落成,V Walk商場亦於翌年開業,再加上車站附近的海盈邨、海達邨、凱樂苑、凱德苑等新建公營房屋陸續落成,使南昌站使用狀況大大改善。 合併初期,南昌站收費區中央的轉綫閘機仍未拆除,乘客在東湧綫與西鐵綫之間轉車時必須如合併前般經過轉綫閘機,方獲豁免再入閘費,若先出閘前往非付費區再重新入閘會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不能享有車費優惠。 港鐵當時重申,已於南昌站付款區內的閘機前張貼相關告示,提醒乘客必須經過設於付款區內的轉線閘機轉乘東湧綫或西鐵綫,纔可享有再入閘費減免優惠。 由於港鐵批出在車站設置汽水機的合約,有意見認為該項設施與《香港鐵路附例》中「收費區內不準飲食」相抵觸,有乘客曾向港鐵投訴但不了了之,現時南昌站收費區內已不再設置飲料售賣機。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改善工程
當馬鞍山綫與西鐵綫連通成為屯馬綫後,就可使來自大嶼山、葵青和新界西的乘客跨月臺轉車前往西九、尖東和港島。 但沙 中綫土瓜灣站敲定採用兩層側式月臺設計,並隨以西行車隧道改回左上右落,相信以上構思實行的機會相當渺茫。 本站的出入口主要位於美孚新邨及荔枝角公園內,方便居民乘搭港鐵。 美孚站原有荃灣綫及西鐵綫大堂兩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兩個車站大堂。 其後因兩鐵合併,部份的行人隧道改作收費區通道,以方便轉乘兩條路線的乘客。 美孚站出口圖 在荃灣綫大堂及轉乘通道(近西鐵綫大堂)均設有車站商店及郵箱。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票務
香港西九龍站位處鬧市中心,有完善交通配套,設有專營巴士、專綫小巴、私家車、的士及非專營巴士上落客設施。 荔枝角灣西岸本為美孚石油的儲油庫,1965年油庫遷往青衣細山對開,原址重建為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於1968年至1978年入夥。 荔枝角大橋和葵涌道於1968年10月通車,作為連接葵涌貨櫃碼頭以至新界西往返九龍區的主要幹道。 美孚站採用藍色為主題,因為有別附近用紅色主題嘅荔景站同荔枝角站,喺基於同一路線相連車站唔會使用同一基本顏色概念,以免乘客混淆,同時可以產生強烈對比。 此站原有九鐵和地鐵區域現已合併管理,港鐵把大部分車務管理放到屯馬綫的車站控制室,而荃灣綫原有的車站控制室改為只在特別情況下才使用,因此車站職員有時需要來回兩綫大堂。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通車,茘灣站正式易名為美孚站。
美孚站出口圖: 巴士路線數目
專綫小巴使用任何八達通於此站出閘並轉乘任何專綫小巴路綫可享至少$0.3轉乘優惠,反之亦然。 使用指定八達通轉乘下列指定路綫另有更高轉乘優惠:路線起訖點可享優惠的小巴車費金額每程可享優惠適用之八達通種類81K海麗邨↺美孚站$4.2$3.0成人、學生、小童$2.9$2.5長者優惠細則撮要: 1. 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美孚站出口圖: 位置資訊
由於要跨越既有的地鐵隧道,新車站須佔用荔枝角公園的空間興建,故曾遭美孚新邨居民大力反對。 當時兩鐵的美孚站並不如同南昌站的形式視作同一車站管理;兩站的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口的位置。 美孚站分別有荃灣綫大廳及屯馬綫大廳兩部份,並設有人行地下道連接兩個大廳。
美孚站出口圖: 九龍(紅磡) ↔ 北京西
與此同時,土墩覆蓋的車站採用梯臺式設計,令公園能保留的平地有所增加;按照這個設計,整個公園17.5公頃土地中,只有0.7公頃(稍大於一個小型足球場)會永久為車站所佔用。 65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八達通或個人八達通(包括「樂悠咭」)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乘搭機場快綫,有關車程將收取成人八達通車費;而往返羅湖站及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港鐵都會票、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日通及部分港鐵紀念車票亦適用於此站。 ),名稱來自荔枝角灣,隨同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通車啟用,承建商為熊谷組株式會社。
美孚站出口圖: 九龍(紅磡) ↔ 東莞(常平) ↔ 廣州東 ↔ 佛山 ↔ 肇慶
此站未有於1982年5月10日隨荃灣綫通車而啟用,延至一星期後的5月17日才開放使用。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均建議於現時美孚站的位置設置「茘枝角站」(Lai Chi Kok Station)。 小童八達通特惠車費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而特惠單程票或二維碼車費則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
美孚站出口圖: 香港喫喝玩樂優惠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的地鐵荃灣綫和九廣西鐵的美孚站合併成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由於舊有車站出入口代碼出現重疊的情況,故港鐵公司於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入口的字母,西鐵綫(今屯馬綫)大廳的A、B和C出口更改為D、F和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另外,位於屯馬綫1號月臺的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但由於港鐵貨運業務已停止營運,故此該管道使用機會渺茫。
此外,本站也是香港往返中國大陸各地城際客運服務列車(又稱「直通車」)的總站。 再加上本站鄰近香港體育館、香港理工大學及世界殯儀館等重要地標,因此每日亦有不少乘客進出該站。 每當香港體育館有活動進行期間(如演唱會或香港小姐競選),車站更會出現大量的人流。 南昌站轉乘安排受兩鐵合併前月臺分屬兩間公司的歷史現實制肘,民間一直有意見認為並不方便,雖港鐵聲稱可在南昌站跨月臺轉乘往屯門和往香港兩方向列車,但很少乘客會跨月臺轉乘「倒頭車」。 反而新界西既有大量居民有過海通勤的需要,而來自荃灣、東湧沿綫(由荔景站起各上行車站)亦不乏以西九龍、尖東或紅磡為目的地的乘客,但這類乘客必須上落樓層繞經大堂方可轉乘。 荃灣線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臺(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臺,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美孚站出口圖: 大堂
2008年11月10日系統完成測試,全數轉綫閘機已被移走。 站旁荔枝角大橋下有美孚公車起訖站及小巴總站,大橋兩旁亦有多條公車道的中途站。 隨着九廣西鐵(現稱屯馬線)在2003年通車,西鐵屯馬美孚站啓用;當時的地鐵美孚站連接西鐵的轉乘通道及D出入口亦同時啓用。 由於西鐵走線需跨越既有的地鐵隧道,整個車站要高出地面很多且佔用荔枝角公園的空間,曾遭美孚新邨居民大力反對。
美孚站出口圖: 出入口
隨著九廣西鐵(現稱西鐵綫)在2003年12月20日正式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當時的地鐵美孚站連接西鐵的轉乘通道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鐵合併前,當時美孚站的地鐵荃灣綫和九鐵西鐵部分分別由兩間鐵路公司管理,並不以類似南昌站的形式視作同一車站管理,兩站的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入口的位置。 由於大部分前往荃灣、葵涌、屯門及元朗區的巴士路線皆需以美孚為通往市區的道路,因此美孚是一個集前往新界西各區的交通樞紐。 本站同時提供接駁西九龍發展區及荔景山路一帶的交通服務。 美孚站(英文:Mei Foo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及西鐵綫上其中一個車站,荃灣綫大堂及月臺位於美孚新村萬事達廣場地底,而西鐵綫的大堂及月臺就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兩個大堂以一條轉乘通道連接。
然而相隔近10年後,港鐵纔在2018年2月表示會增設升降機連接大堂及A出口,並於2019年下半年開始動工,工程預計於2022年完成。 ),名稱來自荔枝角灣,車站於1982年5月17日隨荃灣綫全綫通車而啟用,而車站承建商為熊谷組株式會社。 美孚站最初叫做「茘灣站(Lai Wan Station)」,係地鐵荃灣 綫嘅一個中途站,隨住荃灣綫喺1982年5月17號通車而啟用。 1985年5月31號,茘灣站改名做「美孚站(Mei Foo Station)」,係兩個喺投入營運後改中文名嘅港鐵車站之中嘅其中一個(另一個係東鐵綫嘅大學站)。 美孚站出口圖 九鐵公司為表誠意,已答允支付一千萬元的額外費用作為提供公園設施之用,以彌補公園所損失的平地,並已承諾重建所有受影響的公園設施。
由於西鐵線車站位置偏遠,並需要通過轉乘通道到達荃灣線月臺,加上車費高昂,故西鐵線(當時稱為九廣西鐵)通車初期使用量偏低。 及後當時的九廣鐵路公司推出月票及日票計劃,以低於巴士的車費吸引乘客使用西鐵線,使更多乘客改用西鐵線進出市區,人流不斷增長。 乘客只須以同一張備有可用票值之八達通,並於1小時內於香港站、九龍站或青衣站轉乘至機場快綫或任何港鐵之車程,即可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如途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必須於30分鐘內完成)。 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包括羅湖站及落馬洲站,但不適用於輕鐵、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如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只適用於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之前一程港鐵車程。
美孚站出口圖: 紅磡站旁設有兩條行人天橋連接車站大堂及香港海底隧道紅磡收費廣場的巴士站,方便乘客轉乘過海隧道巴士往返香港島或香港各區。此外,收費廣場旁的梳士巴利道亦有3條巴士路線往返尖沙咀或元朗。
2022年12月19日:晚上約10時40分,與南昌站C出口相連、通往深旺道的1條行人隧道突然起火,車站出入口與隧道之間大幅分隔玻璃亦被燒至爆裂。 美孚站出口圖 2025 火警中,1名女子燒傷及吸入濃煙,被送往明愛醫院,再轉送廣華醫院治理。 南昌站C出口由於受火警波及,牆身嚴重燻黑,到翌日早上仍然封閉,站內則仍有昨晚火警餘下的燒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