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脊柱側彎2025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所以愈早開始接受治療愈可以更有效控制脊骨側彎的情況,減慢惡化的速度。 很多延誤治療的患者於長大後會更容易引起其他痛症,甚至乎影響外觀,造成一定程度的心裡影響,所以及早為脊椎側彎檢查及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都誤解脊柱側彎(Scoliosis)是因坐姿不正確所引起,實是指脊骨三維畸形,最常見的青春期特發性脊柱側彎病因不明,但很多證據支持是源於基因變異。 兒童脊柱側彎2025 成長痛最常見於成長期,即是2-12歲的小孩身上,不過並不是一定會出現,出現的痛症位置亦不一樣,但通常出現在小腿。 通常疼痛感在晚上出現,不太會影響日常生活,一般在腿部出現不適,但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大概2小時內便會消失。

外科技術的重大進展令脊柱側彎手術治療變得非常安全,其中包括手術導航和術中脊髓監測系統 。 脊柱側彎並不是寒背,而是脊骨向左或右彎曲,呈S型或C型,從外觀可以看到身體側傾。 在兒童身上最常見的脊柱側彎是原發性脊柱側彎(AIS),佔病例高達 9成,其中又以女比男多,發病原因暫時未明。

兒童脊柱側彎: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常見問題解答

手術方式的選擇及可能風險在術前建議與手術醫師討論清楚為宜,手術雖然不敢說是零風險,但現今在術中神經生理監測的協助下,影響神經功能的機會非常低。 由於不良姿勢並非直接導致脊柱側彎的因素,因此改善不良姿勢、日常生活習慣或飲食只能減緩病情惡化,而不能預防及治療脊柱側彎。 兒童脊柱側彎2025 正確的方法是定期接受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並展開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患者站直雙腳,身體向前方彎曲大約45至90度,雙手向下方放鬆伸直,醫生將從旁觀察肩膊、肩胛骨、腰部是否對稱。 如果背部出現明顯歪斜、其中一邊的肩胛骨明顯突出或凹陷,便有可能患上脊柱側彎。

亦有說法指這種痠痛是因為運動量太大導致乳酸積聚而引起的肌肉痠痛,休息過後便會有改善。 麥建章表示,書包的重量並不會引致脊柱側彎,但提醒若已經有脊柱側彎情況,單肩背書包會令關節磨損嚴重。 青少年青春期身高變化快,若存在脊柱側彎狀況,非常容易惡化,家長必須緊密監察。 側彎介乎於20度至30度之間時,可使用腰架阻止惡化;若超過40度,則要開始考慮手術,否則每年會增加1度彎度,不斷惡化。 他又說,脊柱側彎可影響心肺功能,更會讓關節受到磨損和退化,令患者年老後受病痛困擾。 他表示,家長需要緊密監察子女在青春期是否存在脊柱側彎狀況,以免惡化;而待脊柱幾乎發育成熟,惡化的機率就會減低。

兒童脊柱側彎: 是否存在不同類型的青少年和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

學童日常上課蹺腳,托腮這些小習慣足以影響脊骨健康,誘發結構性脊柱側彎。 甘指結構性脊柱側彎大多因長期不良姿勢、長短腳、盆骨傾斜等導致。 此外,坐椅的承託力愈差,脊骨受力愈大,其中梳化的承託較差,學童久坐後,其脊骨受力會較多,建議家長多加註意。 醫學界目前都以亞當前彎測試(Adam Forward Bend Test)評估青春期孩子的脊柱是否出現側彎異狀。 受試者需先站直身軀、放鬆雙手,再將上身前彎腰90º,保持下巴緊縮、雙手放鬆的狀態,便可以觀察受試者的肩胛骨、肋骨是否出現不對稱突出的情況,藉此判斷脊柱側彎問題。

  • 對於第三類,無論患兒處於青春期的哪個階段,醫生都會推薦做支具的治療,預防進一步發展。
  • 患有輕度脊柱側彎的男女比例是差不多,然而女生患有嚴重脊柱側彎的比率是男生的 8 倍。
  • 除了一般性針對改善姿勢及調整核心肌肉羣的運動,有助於軀幹肌力及柔軟度的增加以外,歐洲有幾個治療側彎的學派也針對不明原因型脊椎側彎發展出一些特別的治療性運動,目前臺灣的個案也有機會接受這種治療。
  • 可以把這部分還不需要手術的脊柱側彎分成三類,第一類10度~19度;第二類20度~29度;第三類30度~40度。
  • 這時候就要端視症狀的嚴重程度,看是否進行肌肉鬆開手術。

一般大於25度的側彎,會建議除了運動以外,也穿戴背架,希望延緩角度的進展。 即使是隱匿的脊柱側彎,在他往前彎腰的時候,也可以發現他的背或是腰兩邊不對稱,可以看到他的脊柱出現了彎曲。 便於我們更早期更精細地發現孩子的脊柱出現了問題。 跟上一段內容一樣, 是遺傳基因問題,背重書包並不會導致脊柱側彎。 當然小朋友過早負重,會影響腰骨發育,並不建議。 如果側彎度數不嚴重,需定期接受追蹤,若側彎度數較大,可採用背架或打石膏的保守治療方式,背架幾乎無法矯正側彎,通常是延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惡化速度,直到孩子成長到適合接受側彎手術的年齡。

兒童脊柱側彎: 常見的脊椎側彎異常姿勢

脊骨已呈S形,肩胛骨明顯高低,背肌傾斜,有可能繼續惡化,視乎患者的個別情況,或須接受手術治療。 非結構性是與脊骨的結構上無関,是因長期不良姿勢,長短腳,盆骨傾斜,髖関節痙攣或肌肉痙攣等等,站立時脊骨側彎弧度明顯,躺下時側彎弧度便消失,這類的功能性脊柱側彎是可經治療改善側彎的。 兒童脊柱側彎 第一類進展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一般的處理是,讓患兒平時體育鍛煉,改善輕度的姿勢不正,定期隨訪。 第二類,我們就要看看患兒的生長潛能,如果這個小朋友是處於青春發育期的早期,那麼,醫生需要3-6個月進行一次隨訪。

兒童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常見徵狀 青少年期難察覺 把握治療黃金期 (醫路同行 )

脊柱側彎是脊柱的三維變形,從正面會呈側向彎曲,通常稱為「C」型或「S」型。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最為常見,影響正處青春期的兒童,較多出現於10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身上,病因不明,而本港兒童病發率達3.5%。 未經治療的脊柱側彎,若彎曲角度超過50度,將可能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導致背痛及軀幹失衡等。 現時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外用手法治療能成功制止或改善畸形。 但若脊柱側彎度數達到45-50度或以上,則需要考慮接受脊柱矯正及融合手術。 以脊骨神經醫生臨牀所見,很多小朋友都會有不同程度脊椎問題或寒背,可能平時學生讀書時習慣低頭側頸,加上欠缺運動、書包過重,或者女生因胸部發育而不敢挺直身子,久而久之形成脊柱側彎或寒背。

兒童脊柱側彎: 【24孝老公 黃德斌x驚青老婆 姚嘉妮】全球流感爆發? 及早打流感疫苗!| 家庭醫學專科 劉宇揚醫生

•整骨手法:主要是針對脊椎小關節的錯位及關節的錯逢,盡量改善脊柱側彎和生理彎度、盤骨的高低,進行前旋和後旋等動作,改善長短腳和背部的「寒背」、肩膊左右不對稱等。 中醫的整骨手法有一套完整的正骨理論體系,是由內到外的結合療法,正骨整脊,並配合內服中藥來調理氣血,增強體質,以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把原套「腎氣歸原氣功」簡化成「脊椎寶健功」,改善任督二脈經絡循環,針對學童平時少運動、書包太重導致身體時常向前傾等問題。 近年學生常用電腦、手機,都變成「低頭族」,出現高低膊、「寒背」、脊柱側彎、精神不集中、記性差、失眠、全身乏力、身體易敏感如鼻敏感、皮膚敏感、腸胃差等情況,這套功法可改善和預防上述症狀。

兒童脊柱側彎: 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彎

坊間流行佩戴護脊腰帶減緩脊柱側彎惡化速度,但有註冊中醫師指,護脊腰帶未能根治問題,而中醫的正骨手法則可將側彎脊柱加以矯正。 每次治療約10秒鐘,初期患者單次療程能痊癒,治療黃金期則為12歲前。 脊柱側彎將導致身體左右兩側會出現高低差、骨盆歪斜的症狀,長久下來會造成肌肉生長不均如患者欠缺運動,頸部、背部容易出現痠痛狀況。

兒童脊柱側彎: 臺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骨科 & 一般骨科

脊柱側彎是最常見的畸形, 在出生前就發現的病例稱之為先天性脊柱側彎。 “孕婦在8-12周產檢的時候, 胎兒如果發生脊柱側彎, 有經驗的B超醫生是可以發現的。 ”徐宏文說, “如果胎兒長到24-26周, 脊柱發育成形, 脊柱側彎往往就很明顯了”。 當然, 並非所有的先天性脊柱側彎都能在胎兒期被發現, 有一些寶寶是在七八個月的時候, 在坐著或爬行時被家長發現的。 兒童枕芯質地應柔軟、輕便和透氣,建議枕芯不宜採用過軟的材料, 太軟的枕頭承託力不足,長期使用有可能造成頸椎錯位等問題。 而質料方面,不宜選羽絨或羽毛,因其質料太軟及容易引起敏感。

兒童脊柱側彎: 健康資訊

這種由基因導致脊柱側彎的情況,是由於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的基因突變而影響脊柱畸形發展。 他又指出,女性脊柱側彎的發病率比較高,男女比例是1:6。 因輕微脊柱側彎的病人一般都沒有明顯不適感,加上青春期女孩比較害羞,父母也不容易察覺,故很多時候會延誤診斷。 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陸瓞驥醫生指出,脊柱側彎並非一般誤解以為因坐姿不正確而引起,而是源於基因變異。 現代父母很關心孩子的脊椎問題,在小兒復健科門診,小到二、三歲的幼兒、正值學齡的小學生,以及國中、高中的青少年,都有憂心忡忡的家長會帶孩子來就診。 有的是幫孩子洗澡時意外發現,有的則是學生健康檢查時,被篩檢出來。

兒童脊柱側彎: 我們很快便會和您聯繫,請留下您的聯絡方法。

【星島日報報道】脊柱是由三十三節脊椎骨組合而成,從頸椎至尾椎支撐著身體及保護我們中樞神經系統。 如患有脊柱側彎,背脊骨就會向左或右彎曲,呈英文字「C」或「S」形狀。 兒童脊柱側彎 據統計,女孩子較男孩子較容易患有脊柱側彎,機會高出六至七倍,惡化一般年齡為十至十四歲左右,家人患有脊柱側彎的人士亦有較高的病發風險,此症會影響發育、儀表外觀,以及青少年的心理成長。

兒童脊柱側彎: 脊椎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結構,從背面看是直線、左右邊是平衡;從側邊看呈弓型。脊椎有對抗地心吸力及避震功能,增加身體靈活度及承託頭部重量的重要功能。5、6歲的小朋友脊椎仍在發展階段,很多骨骼的關節尚未融合,

對於生長潛力較小的患者,如果側彎角度超過25度,建議使用支架治療。 患者需要每天佩戴支架23個小時,直至骨骼發育成熟爲止(約16歲)。 透過X光檢測手部和腕部的生長板成熟度,從而推斷骨骼年齡是一種可靠的方法;因為發育中的孩子身體變化急速,透過傳統方法描述身體變化相對複雜,並需要使用參考圖。 學校進行的篩查是安全,簡單,而且不會令人尷尬。 兒童脊柱側彎2025 疊紋圖像系統(Moiré)會用以觀察孩學童的背部並檢測其不對稱性,或許會同時使用脊柱側彎斜度計量度孩子向前彎腰時的軀幹斜度。

兒童脊柱側彎: 脊椎側彎的低輻射X光檢查

常仰臥睡的人應用較扁平的枕頭,如果枕頭承託力過高,可能會令頭部向前傾。 兒童脊柱側彎2025 16歲或以下學童登入這裏 網上預約,請選擇學校名稱 (適用於參與香港公益金全港挺直護脊校園計劃) 或在方格內選 非護脊校園學生。

兒童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是嚴重的疾病嗎?

註冊中醫師甘澤民解釋,當人站立時從後面觀看,脊椎正常成一直線,若脊骨向左或右彎曲成C形或S形,就是所謂的脊柱側彎。 兒童脊柱側彎 脊椎側彎是相當常見的問題,表現上,大多數肩膀不一樣高,身體歪歪的,或背部不對稱。 不過大部分脊椎側彎是沒有症狀的,甚至可以說只是長得不太一樣的變形而已。 輕微的脊椎側彎,對未來也沒有後遺症或影響,因此大部分的脊椎側彎其實家長是不需要太擔心。 由於人體的骨骼結構到十八歲後將固定成形,所以由發現到治療可謂分秒必爭,治療目的在於趕及十八歲前盡量改善側彎,令脊椎回復到相對正常的範圍。 這段時間的中醫治療重點在糾正彎曲,由於病變部位在筋、骨、肌肉,治療上以結合推拿、針灸、正骨,效果為最全面而起效;同時患者需要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糾正姿勢,多做伸展拉筋運動。

兒童脊柱側彎: 兒童脊柱側彎:早治是關鍵

在青春期後發現的脊柱側彎,稱為“成人脊椎側彎”,因為該側彎曲線是在骨骼完全生長後發現,成人脊柱側彎是無法預防的。 脊椎側彎按側彎角度分為輕、中及重度,所採取的脊椎側彎矯正方法也不一樣。 取決於嚴重程度,治療脊椎側彎的方法以非手術或外科手術方式矯正變形脊骨為主。

一、脊柱側彎的標準:側彎的度數大於10度我們先來看看正常的脊柱是什麼樣子的。 就像一棟樓的承重墻,必須是筆直的,所以從正面看,整個脊柱是一個“1”字形的形狀。 作者簡介:餘思欣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擁有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英國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深造文憑、英國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等專業資格。 在醫院歷練數年後,投身私營巿場,騰空更多時間以便勝任兩個孩子的媽媽。 為最常見的脊椎側彎類型,大約佔了80~90%,影響年齡層介於10歲~18歲,右胸側彎為最常見的曲線類型。 若側彎度數持續惡化,在穿著背架之前,可採用連續性石膏來矯正側彎,石膏就像24小時的背架,但無法自行移除。

兒童脊柱側彎: 脊椎側彎一定要做手術嗎?

若彎曲程度微小,患者可能自己不會察覺,但旁人會發現。 因此若身邊有人站直時,疑似有脊椎彎曲的現象,請立即建議他們就醫。 統計上,僅有10%的脊椎側彎病人需要給予積極門診追蹤或背架治療,而其中約10%才需開刀矯正,家長不需過度恐慌。 收治謝小姐的黃聰仁表示,經檢查發現,她的側彎角度已達40多度,經與病人及家屬解釋及討論後,決定以手術矯正。 「謝小姐術後復原良好,背痛問題也消失,目前僅需每半年回院追蹤。」黃聰仁指出。 羅曉暉指出,運動除了鍛煉肌肉之外,有些運動更特別注重骨架的對稱性,兒童不妨多做,以保護脊椎。

脊柱側彎與寒背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是左右不對稱的,像肩膀高低不一,盤骨傾斜等;而寒背則是對稱性的,因背肌乏力而導致背部弧度加大。 兒童脊柱側彎2025 兒童脊柱側彎 由於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脊椎問題,治療方法也各異。 團隊至今已進行共超過10個VBT 非融合脊柱側彎手術。 港怡醫院脊柱健康中心今年起開始為適合患者提供最新VBT手術,預計每年將有10至20位脊柱側彎患者適合進行此手術。 港怡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關日康醫生補充,已進行VBT手術的病人,可於術後數天內自行走動,並於術後數兩星期內回到學校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