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日本人常會創立一些新的名詞,目前全球醫學界並無「手機成癮」、「手機失智症」等明確定義,民眾無須緊張,但確實有必要減少對於手機的依賴。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醫生團隊在《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發表論文指,該名19歲男子發育正常,過往沒有任何精神心理疾病、頭部損傷或家族病史。 金融●銀行定存越減越急,龍頭的中銀香港一週內兩度全面減存息,最新12個月回報大削至3.5釐,是四大銀行中最低。 但另一邊廂,虛擬銀行Mox Bank此時加入高息定存戰場,在本月提供1個月10釐迎新優惠,屬全港最高,存款上限5萬元,最多可袋416元利息。 亦有銀行再出奇招,南洋商業銀行推出「月月賞」服務,做定存可每月收息,年利率亦有3.98釐。 失智症藥物方面,以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為主,它是一種認知促進藥物,目前上市的藥物有愛憶欣、憶思能及利憶靈等。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是全球最早發現腦小血管病與中風及認知障礙相關的研究團隊之一。 柏金遜症是繼認知障礙症後,第二常見的腦神經細胞退化疾病,估計本港每100名65歲以上的長者中,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 患者除了有手震、行動遲緩等症狀,亦可能出現便祕、睡夢中會叫嚷和揮拳踢腳等非典型症狀,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以及接受適當治療,壽命其實與同齡人士相若。 另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預計於2021年內正式推出免費手機應用程式「智活心智測試」。 測試是由美國資深老人科醫生設計,然後經過香港方面調整,透過測試者的記憶或分析能力,判斷是否出現腦退化症狀,例如測試者要記住幾個詞語,或者將時鐘調整至指定時間等。 與賽馬會的問卷不同的是,測試者需要直接完成問卷,為了顧及不識字的測試者需要,中文大學特別開發語音版本。
世界腦退化症日: 預防大腦退化,堅持這4個生活習慣,遠離失智
長者身上其中一個常見的病症是腦退化症(Dementia,又稱失智症或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 不過,現時大眾對腦退化症的認識僅限於長者記憶減退的症狀,對腦化症的種類、發病階段、徵兆、判斷方式等認識較少,有人甚至以為腦退化症和自然老化沒有分別。 因此,Toby 為大家簡介腦退化症,讓大眾可以及早預防或應對病情。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 其他常見症狀包含情緒問題、語言問題、還有行動能力降低,但個人意識卻不會受到影響。
- 在香港,三分一85歲或以上長者患有腦退化症,年紀越大,出現腦退化症的機會越高。
- 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 如果十年前的情況比現在理想,可以選擇「好多了」或「好一點」,相反情況有所惡化,則回答「差一點」或「差多了」,若情況相若就回答「沒甚麼變化」。
- 期間,她留意到婆婆身上掛有八達通,相信或可透過八達通尋找婆婆家人的相關聯絡,經過一番周旋後,成功聯絡其家人。
- TVB 外購節目《尋找主診醫生》其中一集提出,伸展不同部位可分別改善腰痛、平衝力差、易跌倒,甚至便祕等問題,並教大家做些增加柔軟度的動作。
- 各類食物所含營養不同,長者可依從健康飲食金字塔進食,以吸收不同的營養素,供應大腦及身體所需。
透過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以多元化的活動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合適的訓練和有意義的活動,從而保持大腦刺激延緩退化速度。 世界腦退化症日2025 透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訓練,使患者在身體,情緒及社交方面得到全面的照顧,改善生活質素。 腦小血管病初期未必有明顯病徵,但倘若情況惡化,患者不但會出現認知功能受損、抑鬱、步履不穩、尿頻或失禁,嚴重更可能增加臨牀中風及認知障礙症風險。 國際研究顯示腦小血管病變患者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高2.3倍,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則高近一倍。 現時程式採用「眾包」及「藍芽」定位技術,至於所應用的港鐵站中,客務中心內均設有1個已安裝程式的平版電腦,覆蓋率為50米,另更設有流動服務隊。
世界腦退化症日: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有研究指「肚餓」的感覺會引起煩躁、情緒不安的反應;更指喫早餐能幫助集中精神,因為腦細胞依賴葡萄糖作燃料,經過一晚休息後,血液中葡萄糖會較低,養成進食早餐的習慣對維持腦部健康非常重要。 世界腦退化症日 有研究證實,常與家人、親友、鄰居、同事往來的互動者,除延遲心智衰退外,壽命也會較長。 郭志銳又指,早發性腦退化症牽涉很多成因,例如飲酒、新陳代謝原因及基因疾病等,成因相對一般腦退化症較為廣闊,亦與家族史有關。
- 這都得益於近些年來全球關注度的增加,2013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領導召開的以腦退化症為主題的八國工業集團峯會,成為推動全球行動的重要動力和里程碑。
- 預防失智症的方式,主要是減少常見的風險因子,比如說高血壓、吸菸、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
- 本港現時有約逾1.3萬人為早發性腦退化症人士,但社會缺乏對相關人士的支援。
-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於2019至2021年期間透過全港社區腦健康研究篩查550名40至75歲市民,發現當中逾六成半參加者罹患不同程度的腦小血管病。
當局又對美國公民宗教工作者任意執行當地法律,並對從事宗教活動的美國公民展開可疑的刑事調查。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上月表示,已對一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美國公民提出刑事訴訟。 美國一再警告公民離開俄羅斯,對上一次公開警告是在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局部動員之後。 在香港,2010年10月29日,有民間團體建議將老人癡呆症正名為腦退化症。 全腦部退化並非引致老年癡呆症的唯一原因,亦不能夠完全反映老年癡呆症的症狀,因此醫院管理局和衛生署未有計劃採用「腦退化症」為醫學上的官方名稱。
世界腦退化症日: 阿茲海默症
醫生可以透過患者的身體檢查結果、家族病史等去判斷當事人是否患有腦退化症。 醫生會跟隨《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則手冊第五版》中的6個指標判斷:社交認知、語言、注意力、記憶及學習、動作、執行能力。 此外,平日多步行能亦能改善患者的體能表現,從而減低跌倒風險。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好人生
當職員收到乘客為走失人士的系統提示時,會即時通知警方到車站跟進,已於系統上登記的走失人士,將不能在港鐵站拍卡出閘,當乘客在客務中心查詢八達通時,連接自動收費系統的電腦會向職員發出提示。 由於認知障礙症是腦部退化而引起的,症狀一開始時發展緩慢不顯著,故容易被家人忽略,但後來逐漸加劇,並深深影響患者和照顧者。 世界腦退化症日2025 世界腦退化症日 (老人癡呆症)患者越來越多,仁愛堂獲高錕慈善基金全力支持,於觀塘順天邨開辦「仁愛堂歐雪明腦伴同行中心」,為本堂首間專為腦退化症患者及其家人而設之一站式日間綜合支援服務中心。 【本報訊】為免腦退化症長者病情惡化,九巴早前向6間安老院舍捐贈「愛心巴士站牌」,由2020年至今累計13間本地及海外院舍、逾2,000名長者受惠。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的腸道對心理和精神健康也有好處
除此之外,氧氣和「葡萄糖」是腦部最基本的必需能源,運動不但增加血流量到腦部,還可增加血供應量。
世界腦退化症日: 響應「世界認知障礙症日」
若家人或身邊人確診柏金遜症或認知障礙症時,難免感到擔憂,原來除了接受適當的療程外,亦可透過日常生活進行鍛練,例如玩遊戲、陪伴做運動、執屋、改變飲食習慣等,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 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致力為患有腦退化症的社區人士,提供多元和優質的日間訓練及照顧服務,並為照顧者提供適切的支援。 賽馬會的「長者認知退化問卷(IQ-CODE)」要求測試者比較十年前和現在的情形變化,例如是否記得家人和朋友的名字、能否記得最近發生的事、能否記得東西經常放在甚麼地方。
世界腦退化症日: 活動相片
本堂於2013年1月18及19日(星期五及六)假慈雲山中心有蓋露天廣場設立攤位及展覽,為該區居民提供腦退化症免費檢測服務及推廣健康教育,反應熱烈。 本堂於2013年5月10(星期五)假觀塘樂華南邨巴士站平臺設立攤位及展覽,為該區居民提供腦退化症免費檢測服務、照顧技巧工作坊及推廣健康教育,反應熱烈。 ╴其他病理引致的腦退化症:常見原因包括退化性疾病、頭部創傷、腦腫瘤、腦炎、藥物或酒精使用過量、營養不良,以及內分泌失調;佔香港腦退化症個案2%。
世界腦退化症日: 相關機構連結
加入成為認知友善好友,廣泛地傳播正確和正面的認知障礙症知識,鼓勵以行動關心和支持患者與家人,建設一個認知無障礙的香港。 一般人即使對腦退化症有深入認識,著手照顧患病長者卻是談何容易? 如果要一邊兼顧家庭和事業,一邊照顧失智長者,難免造成沉重負擔。 驗血能夠驗出和判斷當事人是否身體缺乏特定維他命(B12)或是否患有甲狀腺疾病、腎病、肝病等而出現與腦退化症的類似的症狀。 醫學界提倡攝取高蛋白質、抗氧化元素、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B等,能減慢認知障礙退化。
世界腦退化症日: 睡眠不足導致髓海虧虛 中醫按階段治療腦退化症
服用藥物後,照顧者除留意患者的情緒行為問題有否改善外,亦需要觀察有否副作用。 如發現有副作用或情緒行為問題升級,應盡早向醫生求助,切勿擅自停服或調較藥物劑量。 治療目的是取決於導致認知障礙症的原因和控制症狀,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留院一段短時間。 而認知障礙症的病情亦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社交活動、智力訓練及藥物等方法減緩衰退速度。 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 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會逐漸失去﹔有些病人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的病徵。
世界腦退化症日: 早發性腦退化症 支援計劃
賽馬會耆智園總經理何貴英表示,望計劃能推展至零售商業,當病人走失時可為照顧者提供多一項線索。 今日(21日)是世界腦退化症日,因應患有腦退化症的長者走失不時發生,過往若只依靠貼街招、社交平臺貼文尋人等方式,或較費時及欠準確。 應用程式現設於本港共47個港鐵站及4個輕鐵站的客務中心平版電腦上,本年內將涵蓋至全部98個港鐵站,期間長者只需佩戴電子裝置「守護蹤」,走失時經家屬或照顧者報失後,若走經港鐵站時即可協助偵測位置。 世界腦退化症日 【本報訊】今日是世界唐氏綜合症日,唐氏綜合症患者普遍在三十五歲便會出現老化症狀,較一般人早。
除了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癡呆症之外,腦退化症種類還包括:利維體認知障礙症、路易體腦退化症、額顳葉腦退化症、亨丁頓舞蹈症等。 與阿茲海默症不同的是,血管性失智症患者會較有病識感,而且人格退化較後期才會發生,惟血管性失智症發病屬突發性,而且會呈梯級式退化,即是病情突然惡化後,會穩定一段時間,之後會突然再度惡化。 血管性失智症則是腦血管疾病所造成疾病,較常見於曾經中風、高血壓、慢性腦血管栓塞等病人,佔腦退化症病例1至2成,當中男性患者比例較高。 【#2023國際腦癇日】齊來支持「齊走5000萬步 邁向共融之路」步行活動 腦癇症是香港最常見的腦科病之一,縱觀全球,就有五千萬人受腦癇症或腦癇發作影響。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醫思一點通
國際腦癇日 – 香港2023籌備委員會今年延續「齊走5000萬步 邁向共融之路」步行活動,呼籲大家用行動表達對腦癇患者的… 在美國,65歲以上患有腦退化的人口預計到2025年將達710萬。 6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終於批准了國內首款緩解阿茲海默症的藥物Aduhelm,稱「掌握實質性證據」顯示該藥能夠減少大腦中的致病斑塊。
香港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因拍攝倫理風波引發巨大爭議,持續佔據輿論焦點,事件暴露了權力不對等和倫理問題,也意外地成為港人在當前政治氣氛下的情感投射。 BBC中文訪問多名紀錄片導演及學者,梳理出五個引人思考的問題。 世界腦退化症日 中美就氣球事件關係惡化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週一(13日)在例行記者會期間上表示,僅去年以來,美方氣球未經中國相關部門批准,10餘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 他批評美方首先要做的應當是反躬自省、改弦更張,而非污衊、抹黑、煽動對抗。 內地與港澳人員恢復全面通關後,不少港人回內地鄉下探親外,亦有人到廣東深圳羅湖區消費。 香港民眾近日發文稱,新冠疫情至今已有3年多,內地銀行卡和電話卡等長時間未使用,需重新辦理或到銀行更新資料等,「不然手機電子支付就用不了」。
世界腦退化症日: Call Me Doctor鼻鼾聲大!半夜經常扎醒!可能患上「睡眠窒息症」?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一晚可有過百次窒息!邊類人高危?瘦人都有機會?
而節目中三名嘉賓,進行伸展運動後,發現柔軟度上升不少,做體前屈的動作分別可伸展多了1至15釐米的距離。 節目引述醫學研究發現,身體柔軟除了可預防患病和受傷,亦跟身體年齡有密切關係,柔軟的人不只外表較年輕,連體質也較為健康。 世界腦退化症日2025 到了第六、第七階段,筆者自覺中醫在臨牀上能幫到的已很少,不過仍可透過針灸,令患者的肌肉放鬆一些,令他們力氣好一些,也可令他們身體和精神狀態好一些,但在記憶及自理方面,基本上筆者臨牀上未見患者有特別好轉的。 ◆彭愉康博士 ◆本港65歲以上人士患上認知障礙症有超過10萬人。
在香港,每20人當中就有一人一生中會有腦癇發作; 約7七萬人因重複發作而患上腦癇症。 不論你是腦癇症患者、患者家人或是沒有腦癇症的人,都要有… 所以國際腦癇日 – 香港2022籌備委員會為了響應國際腦癇局 及國際抗腦癇聯盟 發起的「齊走5000萬步… 世界腦退化症日2025 對腦退化患者的社會支援是否充足,直接決定了人們能否「有尊嚴的」老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