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宇宙的一真法界,多即現象界中不同的事物。 一與多有差別,但互相融攝,如一隻金獅子中,黃金與獅子的形象之間相互容受。 法藏的學說,繼承智儼法界緣起的思想而有所發展。 他推崇華嚴,倡導法界緣起的理論,並用四法界、十玄無盡、六相圓融等法門,來闡明圓融法界無盡緣起的內容。 此外,他還由教開宗,把印度和中國的所有宗派詳分爲我法俱有宗、法有我無宗、法無去來宗、現通假實宗、俗妄真實宗、諸法但名宗、諸法皆空宗、真俗不空宗、相想俱絕宗、圓明具德宗等十宗。
因此,《傳法寶紀》撰時的下限,又可定為開元二十二年(734)大雲寺無遮大會之前。 大致撰於開元四年(716)至開元二十二年(734)之間。 法藏專宗華嚴,是唐代建構華嚴教義學的龍象高僧,也是中國佛教玄學體系的最後構建者,其理論學說與智顗的天台哲學,可稱是中國佛教理論之雙璧。
法藏館: 法藏館書店WEBSHOP
武則天時期,曾入宮爲武后講解《華嚴經》。 法藏館 時爲譯場主持人,與人合譯出《華嚴經》等。 武則天賜以“賢首”之名,因而時人又稱他爲“賢首國師”。 尊者以《華嚴經》爲理論根據而立“華嚴宗”,被尊爲華嚴宗第三祖。
- 在事事無礙法界中,紛然萬法如因陀羅網一般重重含攝。
- (中略)久視中,則天發中使奉迎洛陽。
- ”作者在此文之後加小注説“案餘傳(指《續高僧傳》)被賊斫臂,蓋是一時謬傳耳。
- (中略)垂拱中,都城名德惠端禪師等人鹹就少林寺,累請開法,辭不獲免,乃祖範師資,發大方便,令心直至。
- 開皇中,往(皖)公山歸璨禪師,精勤備滿,照無不至。
據清人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4記載,長安曾有三所崇福寺。 敦義坊東北隅有隋代的靈覺寺,唐初廢,乾封二年,皇后武則天爲其姐賀蘭氏復立爲崇福寺,但儀鳳二年即改名爲福田寺,玄宗初廢。 義寧坊南門東邊有隋代的真寂寺,唐初改名爲化度寺,但直到大中六年才改爲崇福寺。 顯然,這兩所崇福寺都不是法藏當寺主的寺院。 他所在的崇福寺位於休祥坊東北隅,即當年武則天舍宅而立的太原寺,載初元年改稱爲崇福寺,由武則天親筆賜寫飛白體寺額。
法藏館: 法藏館刊行書籍のご紹介(新刊)
開皇中,往(皖)公山歸璨禪師,精勤備滿,照無不至。 經八九年,璨往羅浮,信求隨去。 (中略)武德七年,至蘄州雙峯山,周覽林壑,遂為終焉之地。
- 此外,宋明理學儘管整體批判佛教,但實際上通過禪學,特別是華嚴禪,間接受到了華嚴派的較大影響。
- 三不增不減者,在道後佛果位中,生死惑障昔未盡,而今盡是減也,修生萬德昔未圓,而今圓是增也。
- 從而否定了最早是從《壇經》(敦煌本)提出來的關於菩提達摩見過樑武帝,並與他就“造寺、佈施、供養,有何功德”等展開的對話的説法。
- 法藏曾用大量的,精緻的語句來描述這一理論。
- 法藏的學術著作多數難考其具體年代,且有部分佚失,但重要著作均得以流傳。
- 法藏認爲此類義理高於小乘教而稍遜其他大乘法門。
- 諸根同時相收,則一一皆雜,一一皆純,爲圓滿藏,名諸藏純雜具德門。
(中略)垂拱中,都城名德惠端禪師等人鹹就少林寺,累請開法,辭不獲免,乃祖範師資,發大方便,令心直至。 法藏館2025 ”“永昌元年(689)八月”卒,“春秋五十二”。 這些事蹟雖然本於《唐中嶽沙門釋法如禪師行狀》(收入《金石續編》卷六),但將它們編入禪宗史書的則是首次。 (3)全本在達摩以《楞伽經》授惠可,“學徒有未了者,乃手傳數遍雲作未來因也”之後,加小注説“案餘傳有言壁觀及四行者,蓋是當時權化,一隅之説。
法藏館: 傳法寶紀
第一種收錄在《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及日人矢吹慶輝之《鳴沙餘韻》中,但除保存撰者自序、目錄及《菩提達摩章》之部份,餘皆亡佚。 第二種僅存《道信章》之後部至《法如章》之前部,凡二十五行,餘並亡佚。 第三種為全本,收於日人神田喜一郎之《敦煌祕籍留真》,及其論文《關於傳法寶紀完帙》之中《積翠先生華甲壽記念論纂》,後來收錄為白石虎月《續禪宗編年史》的附錄。 以法藏華嚴教義學爲理論基石的華嚴宗,迄今仍然活躍在日本、韓國等地區,可以說,法藏的思想對當時及後世都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
法藏館: 法藏館
諸根同時相收,則一一皆雜,一一皆純,爲圓滿藏,名諸藏純雜具德門。 謂金無自性,隨工巧匠緣,遂有獅子相起。 獅子不有,金體不無,故名色空。 頌曰:一即具多名總相,多即非一是別相;多類自同成於總,各體別異現於同;一多緣起理妙成,壞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識,以此方便會一乘。
法藏館: 傳法寶紀版本介紹
歸者荊州法顯、常州善伏,皆北面受法。 (中略)每勸諸門人曰努力勤坐,坐為根本。 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飢瘡,即閉門坐,莫讀經,莫共人語。 ”永徽二年(651)命弟子于山側造龕,龕成坐化(當在九月),“春秋七十二”。 此中關於道信的籍貫“河內”,他自開皇以來的經歷,教導門人的言論,均為明藏本《續高僧傳》卷二十六《道信傳》所不載(麗藏本中無《道信傳》)。
法藏館: 傳法寶紀版本介紹
唐代僧人賢首,華嚴宗實際創始人,爲華嚴宗三祖。 本爲康居國人,本名法藏,其父僑居唐都長安,以唐爲姓。 尊者十六歲時,到四明山阿育王塔燒煉一指以表虔敬,併發誓研習華嚴經義,十七歲入太白山求法,先後於太原寺、雲華寺講《華嚴經》,曾參加玄奘譯場,後因見解不同而退出。
法藏館: 法藏館刊行書籍のご紹介(新刊)
聖歷一年(699),新譯《華嚴經》告成,詔令法藏在洛陽佛授記寺宣講,深得武后賞識。 他還參加翻譯了《密嚴經》《金光最勝王經》《大寶積經》《顯識論》《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等多種經論。 (10)全本説,神秀“大梁人,姓李氏。 (中略)年十三,屬隋季王世充擾亂,河南、山東飢疫,因至滎陽義倉請糧。
法藏館: 法藏館
法藏認爲此類義理高於小乘教而稍遜其他大乘法門。 判教即指對歷史上佛教經論批判式的整理,爲中國佛教宗派最重視的事情之一。 法藏的判教爲華嚴宗判教論的核心,即“五教十宗”。 五教是對經論所做的判定,十宗是對教義內容的分類。
法藏館: 傳法寶紀
一一遍獅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 自在成立,無障無礙,名諸法相即自在門。 別相指整體之部分存在,構成整體而具差別的條件要素。 (六)祕密隱顯俱成門:宇宙間的現象有顯有隱,但顯與隱的都是存在的現象,如金獅子在本質上是黃金,在顯現上是獅子,事實上金子與獅子同時俱成,都是存在的。
法藏館: 法藏館書店WEBSHOP
理與事的差別由角度不同引起,並不是有本質差異,二者不相妨礙,純與雜同時存在。 (三)諸法相即自在門:現象與現象之間可以相互融攝,如金獅子的眼睛、耳朵、鼻子,其本質並無分別。 而眼睛、鼻子、耳朵的外形則有差別相。 法藏曾用大量的,精緻的語句來描述這一理論。 華嚴宗二祖智儼曾有“十玄門”的學說用以闡述這一理論,而法藏更將其說法加以改革,而成爲“新十玄門”,法藏以金獅子爲譬喻,向武則天解說的正是此說。 同時,武則天還命法藏爲自己講解新譯《華嚴經》秉御賜法藏,華嚴宗義理極其深奧複雜,武則天聽後茫然不解,法藏就以宮殿前的金屬獅子爲教具,撰寫《金獅子章》,來加以開導。
華嚴宗亦因他而被稱爲“賢首宗”。 尊者歷任五帝(唐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門師,聲望顯赫。 日本一些學者認為此書撰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在《楞伽師資記》之前。 但從兩書對唐睿宗李旦的不同稱謂來辨別,《傳法寶紀》實撰於《楞伽師資記》之後。 法藏館2025 因為《楞伽師資記》稱李旦為“太上皇”,説明淨覺撰書時,李旦已讓位於唐玄宗,而他本人尚活着。 而《傳法寶紀》《神秀章》之末則説,神秀死後,建塔安葬,“睿宗復出錢三十萬修崇焉”,既稱李旦的廟號“睿宗”,説明杜娩撰書時,李旦已死。
法藏館: 法藏館書店WEBSHOP
此外,宋明理學儘管整體批判佛教,但實際上通過禪學,特別是華嚴禪,間接受到了華嚴派的較大影響。 華嚴義學中的理事圓融論成爲佛教哲學與中國傳統思想相互融合的重要理論,宋代程朱理學甚至直接使用理事、理氣等作爲哲學思考範疇。 法藏館2025 (二)一多相容不同門:說明個體與全體的關係。
隨着李唐政權的恢復,長安再度成爲政治中心,法藏也就永遠地離開了洛陽,在長安從事活動,繼續受着幾代皇帝的高度尊崇。 法藏館 本寺各殿環境清淨、佛像宏偉莊嚴,寺院每年定時舉行大小法會,由於寺院位置位於市區,因此方便各方善信常到寺院參拜,香火鼎盛。
即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指現象與現象間相互融攝而不相妨礙,一切攝一,一攝一切。 宇宙是一重重無盡,相互緣起的連鎖系統,不可分割的全體。 法藏館 不久,法藏遷至長安大崇福寺當寺主。
法藏館: 法藏館刊行書籍のご紹介(新刊)
又法界無差別論中,初名染位,次名染淨位,後名純淨位,皆同此也。 二就法釋者,謂此真空雖即色等,然色從緣起,真空不生色,從緣謝,真空不滅,又隨流不染,出障非淨,又障盡非減,德滿不增。 此生滅等是有爲法相,翻此以顯真空之相,故云空相也。 法藏館 三就觀行釋者,謂於三性立三無性觀,一於遍計所執性作無相觀,謂彼即空無可生滅;二於依他起性作無生觀,謂依他染淨從緣無性;三於圓成實性作無性觀,謂前二不有而非減,觀智照現而不增。
10個月後,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去世。 法藏館 此後,廣事講說、著述並參加譯經。 證聖元年(695)于闐沙門實叉難陀在洛陽大遍空寺,重譯《華嚴經》,他奉詔筆受。 新譯《華嚴經》,雖較舊譯增加了《如來現相》《普賢三昧》《華藏世界》《十定》等品,卻仍有脫漏。 他用晉、唐兩譯對勘梵本,並把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在長安補譯的《入法界品》闕文補在新譯的脫漏處,使現行《華嚴經》得以完善。
法藏館: 法藏館刊行書籍のご紹介(新刊)
此為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的本子;第二種僅存《道信章》的後部份至《法如章》的前部份,凡二十五行,餘並亡佚。 今據柳田聖山校刊本,即《傳法寶紀》全本解説。 法藏館 引用時,若文字與《大正藏》本相同,則注《大正藏》的頁碼。 此書有敦煌寫本三種(伯希和第二六三四、三八五八、三五五九),為法國國民圖書館所藏。
這一直觀教學使艱深的義理變得徑捷易懂,武則天遂豁然開悟。 因此,杜娩所編的法如傳神秀的法系説是有疑問的。 (7)全本説,道信“河內人,俗姓司馬氏。 七歲出家,其師被粗x,信密齋六年,師竟不知。
法藏館: 傳法寶紀版本介紹
聞雙峯山忍禪師開佛知見,遽往師之。 (中略)既而密付法印,隨方行道。 屬高宗升遐度人,僧眾共薦與官名。 往嵩山少林寺,數年人尚未惻(測)。
法藏館: 法藏館書店WEBSHOP
轉至閩,遊羅浮、東、蒙、臺、廬,諸名山嘉遁無不畢造。 學究精博,採易道,味黃老及諸經傳,自三古微賾,靡不洞習。 二十受具戒,而鋭志律儀,漸修定惠。 法藏館 至年四十六,往東山歸忍禪師,一見重之,開指累年。 後隨遷適,潛為白衣,或在荊州天居寺十餘年,時人不能測。
法藏館: 法藏館書店WEBSHOP
唐京兆(長安)杜娩(字方明)撰。 有敦煌寫本三種,現藏於法國國民圖書館。 第一種保存了杜娩為《傳法寶紀》作的序言、目錄及《菩提達摩(亦作“磨”)章》的部份,其餘的並皆亡佚。
他向武則天談起自己年青時曾煉指供養岐州法門寺舍利塔,是珍藏阿育王所提供佛舍利的勝地,於是武則天下令前往法門寺迎舍利。 她這時82歲,身體已經不行,一月以後病情即惡化,想藉助於法藏,乞靈於佛教,以求延年益壽。 11日送回洛陽時武則天下令王公百官和洛陽的善男信女,都製做精美華貴的幡華幢蓋,由太常寺演奏莊嚴的樂曲,將舍利迎至明堂。 正月15日,武則天“身心護淨,頭面盡虔”,請法藏捧持舍利,“普爲善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