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實用面積2025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簡單而言,內籠面積便是我們真正的可用空間,買樓時需要特別留心。 樓宇實用面積2025 如果睇樓時,不妨詢問經紀,是否有不同樓層的單位可供參觀,比較一下低層與高層單位的空間感會否相差太遠。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從符合一定專業經驗要求及有興趣向市建局提供專業服務估價顧問公司的名單中,抽籤聘用七間獨立的專業估價顧問公司。 如業主不在其物業居住而將之空置,市建局會給予該業主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及補助津貼。 出租及空置物業的業主則可獲其物業的市值及補助津貼。 樓宇實用面積2025 在編製過去年度的落成量時,估價署會將A類單位細分為實用面積少於20平方米(約215平方呎)和實用面積為20至39.9平方米(約215至429平方呎)的單位。

樓宇實用面積: 面積未計算牆身飾面部份

在香港,建築面積原指總樓面面積(Gross Floor Area of Land Lease),即在每層樓面水平(包括地面水平以下的任何樓面)量度所得的建築物外牆以內面積。 而自千禧年左右,為推廣環保設施,「環保」設施如「環保」露臺、郵件派遞室等均可申請豁免計算進可發展的最高總樓面面積,最多為可發展的最高總樓面面積的8%。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發展商須在售樓說明書、價單和廣告提供的面積及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均以實用面積表達。 仔細閱讀樓書列出的牆身厚度尺寸,更可進一步瞭解內攏面積。

反而樓宇的舒適度、採光度、通風度往往是次要的資訊,甚至隻字不提。 在沒有興建「露臺」及「工作平臺」下,發展商在該10%發水框架下也獲取了超過30,000呎的寬免,當中佔比最多同樣是「住宅康樂設施」的15,409呎、其次為「非結構預製外牆」12,503呎。 發展商在售樓廣告、說明書、價單中所提供的面積和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都是以實用面積表示﹐買家於選擇前要先留意清楚。

樓宇實用面積: 香港

市區重建局的政策是為個別重建項目進行獨立的物業估值,以保持專業客觀。 為進一步瞭解窗臺對普羅大眾的影響,以及增加互動元素,特設有獎遊戲,共有三部份,歡迎參加其中一部份或全部。 許多新手買家在置業前都有許多疑問,記住千萬不要著急,做好功課才簽合約。

  • 如欲瞭解更多有關住宅物業實用面積的定義及計算方法,可參閱該《條例》第8條有關實用面積及相關詞句的釋義。
  • 發展商在售樓廣告、說明書、價單中所提供的面積和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都是以實用面積表示﹐買家於選擇前要先留意清楚。
  • 在參觀新盤示範單位時,除列明瞭單位的實用面積外 ,亦會列出露臺 、工作平臺及陽臺所佔單位的面積,還會列出指明項目的面積,例如窗臺 (但不計入實用面積) 。
  • 測量師表示,雖然露臺與工作平臺能獲豁免樓面面積,但按照地契條款,發展商有可能需要補地價,變相發展商需要衡量是否值得興建露臺,反而將相關寬免樓面放到項目其他地方。
  • 屆時市建局會交付收購價餘款及與業主進行交收鑰匙等手續。
  • 數年前,地產代理監管局因為想讓買家更容易理解及能夠做到what you pay what you get。

發水樓指地產發展商為了賺取更多利益,出售的建築面積比實際可建面積多。 由於香港賣地有對於地積比率的規限,但是建築事務監督有權豁免部分,不需要計入總樓面面積。 「建築面積」其實並無統一標準,每個樓盤都有各自不同計算「建築面積」的方法,並沒有條例規管「建築面積」的計算。 因此,以往發展商都會把公共走廊、停車場、垃圾房、電梯大堂等公用面積也計算在「建築面積」內,於是出現實用率極低的單位,建築面積逾千呎,但是實際上的空間可能只有一半。

樓宇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的定義是什麼?

由於針對發展商透過「建築面積」,將非單位獨立空間納入單位面積,誇大單位的空間,政府於2013年落實了《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規定新盤必需劃一採用「實用面積」。 而政府對於「實用面積」的定義則是,從圍封單位的圍封牆的外部開始計算,即是連單位內的間隔牆、主力牆、柱的面積也需要計算,面積也包括單位的露臺和工作平臺的空間。 再者,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條例有列明「實用面積」定義,是包括樓面面積,包括露臺、工作平臺及陽臺。 即是今時今日我們常見較新型物業,單位內的露臺與工作平臺都需要計入實用面積。 空調機房、窗臺、閣樓、平臺、花園、停車位、天台、梯屋、前庭或庭院的面積,則不包括在內。

樓宇實用面積: 服務評價

過去發展商所用的建築面積,其實也包涵「地權面積」;只是發展商把政府不計入地積比率的建築︰如泵房、電梯機房、車房,以至防火層,都計算入建築面積罷了。 因此,我建議買賣樓宇時,除了要知道實用面積外,還應該參考樓宇的「地權面積」。 「地權面積」不難計,只要那土地面積乘以地積比率,再以每個單位的實用面積比例去分攤就是了。 土地上能興建多少面積的樓宇,並非地產商可以自行決定的,而是受到城市規劃與土地最初批租時的條文所制約的。 這種限制在香港稱為地積比率,即土地上可建樓宇的面積與土地本身面積的比率。

樓宇實用面積: 露臺計入實用面積

但整體而言,舊樓的實用率比新樓高,主要是因為少了露臺、工作平臺及陽臺等計入實用面積的設施,因此較貼近單位的可用面積。 實用面積是指可供單位獨立使用的樓面面積,訂立實用面積是為了以統一量度標準,讓置業人士更清楚實際可用面積。 根據條例,一手住宅物業的售樓說明書、價單和廣告,只可以實用面積表達物業面積和物業的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十月十日)公佈,統一的「實用面積」定義由今日起納入地政總署「預售樓花同意方案」(「同意方案」)的規管範圍。 由今日開始,經地政總署新批出的預售樓花申請項目,必須在售樓書中採用統一的「實用面積」定義。

樓宇實用面積: 我們的服務

其實和建築法例很有關系, 根據基本法第123條的附件. 若建築物的首15米高度內是非住宅用途的話, 便可以有100%覆蓋率. 假設地盤是100平方米的話, 低於15米高的商場,便可以有100%覆蓋100平方米的地盤. 所以,發展商都會用盡土地的首15米高的空間作商場或停車場,藉此提高實用空間, 香港的街道會如此密不通風, 就是這原因. 管理費是依照大廈公契計算,不同單位的的管理份數、不可分割份數都會在大廈公契有所規定,如果沒有規訂定管理份數,就會根據業主所佔的業權份數評定。

樓宇實用面積: 管理費計算與實用面積有什麼關係?

香港房屋委員會在二○一四年復售新建「居者有其屋計劃」(下稱居屋)單位後,這些居屋單位近月陸續開始入夥。 部分業主或許未能全面掌握有關面積的量度方法,以致於自行量度單位的面積後,發覺與售樓說明書所列的面積不符而感到疑惑。 事實上,條例的實施,不會出現某住宅物業應以那一個版本計算「實用面積」的問題。 某一手住宅物業的「實用面積」,是以賣方在出售該一手住宅物業時須遵循的「實用面積」的定義來計算。 你在購置一手住宅物業之前,不妨參考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銷售監管局)出版的「一手住宅物業買家須知」以及有關條例的其他資訊,有關資料亦已上載銷售監管局網頁(網址:)供閱覽。 第一,你可以透過土地查冊,查閱物業首次轉讓的買賣協議。

樓宇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計算方法

如你還未有特定的室內設計想法,可以上Toby 樓宇實用面積 一站式平臺查看超過4686個室內設計範例和室內設計圖庫,獲得一些設計靈感。

樓宇實用面積: 發展商是否只可以以「實用面積」標示一手住宅物業每平方呎售價?

如欲瞭解更多有關住宅物業實用面積的定義及計算方法,可參閱該《條例》第8條有關實用面積及相關詞句的釋義。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在2013年4月29日全面實施,根據該條例,實用面積指該住宅物業的樓面面積,包括在構成該物業的一部分的範圍內的以下每一項目的樓面面積: 露臺; 工作平臺;以及 陽臺。 實用面積並不包括空調機房、窗臺、閣樓、平臺、花園、停車位、天台、梯屋、前庭及庭院的每一項目的面積,即使該些項目構成該物業的一部分的範圍。 留意載於售樓說明書和價單內的物業面積資料,以及載於價單內的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第621章)(下稱「條例」),賣方只可以實用面積表達住宅物業的面積和價格。 你也可到「法定規劃綜合網站」,搜尋個別地區的規劃資訊。

樓宇實用面積: 物業資訊網

過去五個曆年(即二○一二至二○一六年),實用面積少於20平方米及實用面積為20至39.9平方米的私人住宅單位,按區議會分佈的落成量載於附表一。 附表一亦臚列全年總落成量和有關單位佔全年總落成量的百分比。 樓宇實用面積2025 不過,現時發展商興建的新盤,多會將環保露臺與工作平臺合併,令露臺面積大增,但工作平臺的真正用途卻反而未能有效發揮,與最初的原意亦愈來愈遠。

樓宇實用面積: 樓宇資料小常識之如何計算實用面積

量度一個單位的「總樓面面積」的方法,與上述一幢建築物的「總樓面面積」的量度方法相似。 實用面積是從建築面積中扣除建築物的公共空間例如會所、電梯大堂及天台、天井、臺階等分攤面積,計算得出的面積範圍,但不同地區對「實用面積」的定義存在分別,而「實用率」百份比亦沒有充一標準。 由於建築面積被加入了不計算進地契中可發展的最高總樓面面積中的公用面積,所有單位的建築面積相加減去所有露臺及工作平臺面積,與政府許可的最大總樓面面積略同。 物業資訊網是差餉物業估價署 (差估署) 提供的網上服務,可找到住宅物業的實用面積、樓齡及許可用途(不包括村屋)。 樓宇實用面積2025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住宅物業的實用面積是從圍封該物業的圍封牆外部開始計算(包括圍封牆的厚度, 但不包括牆面的裝飾物料),物業內部的間隔面積、柱的面積及圍封牆的厚度面積亦計算在內。 中原地產已掌握全港119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總存量數據庫,也能從樓齡、面積等作分類,從而計算出每個樓市片區和每個私人屋苑的流通率。

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實用面積空間,都是可用的空間 (即內攏面積或地毯面積)。 如任何圍封牆將住宅物業、露臺、工作平臺或陽臺與毗鄰的住宅物業、露臺、工作平臺或陽臺分隔,須從該牆壁的中間開始量度。 以尖沙咀港景峯一個單位作為例子,建築面積769呎,實用面積576呎,實用率七成半。

在訂定重置單位的呎價時,本局會委託測量師蒐集並分析重建項目區內的物業成交個案,以訂定以七年樓齡為基礎的重置單位呎價。 測量師將假設重置單位位於樓宇中層、座向一般和並不享有海景,並以此原則就物業成交時間、樓齡、座向、樓層、質素、面積、交通及環境等因素進行調整,以訂定重置單位呎價。 在進行簽署物業買賣合約前,市建局職員會到收購物業單位內拍照、繪畫物業單位草圖、核實有關租約及所有居住者資料。 雙方經律師進行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市建局會交付訂金。

物業資訊網提供24小時服務,以便公眾隨時隨地可使用多功能中英雙語搜尋器,查閱差餉物業估價署持有的物業資料,並提供本署與土地註冊處已配對的物業地址以供參考。 由今日起,地產代理監管局要求代理,於租售二手住宅物業時,均需向準買家或租客清晰表述單位實用面積,並以此統一計價,冀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樓宇實用面積2025 實用面積計價的好處是在於確實計算單位面積,杜絕因「發水」而多付的額外費用。

鳳禮苑位於鑽石山鳳禮道8號(中原樓市片區:鑽石山)。 一般人在買賣樓宇時,很容易只注重樓宇的實用面積,而忽略了樓宇所佔的地權份額。 其實,只要把樓宇的地權化成「地權面積」,大家就會較易明白,「地權面積」一詞是我自創的,我得先解釋一下。 問到會否擔心限呎地影響發展商投地興趣,增加流標風險,黃偉綸相信影響不大,指定下「公平遊戲規則」後,對地產商來說其實更清晰。 按照這項政策,差餉租值較高的物業,不一定可以取得較高的收購價,因為根據第一種的計算方式,物業市值是決定因素;而第二種的計算方式,亦以物業市值為重要的計算因素。 本局明白部份天台居民曾經付款購入其天台屋,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擁有任何天台業權,市建局難以視他們為業主而提出收購。

樓宇實用面積: 呎價1.4萬 發展商稱「開心價」

譬如,土地本身的面積是一萬呎,而土地上可建的樓宇面積是八萬呎,那這塊土地的地積比率就是八萬呎除以一萬呎,等如八倍。 我把按地積比率推算出來的可建樓面面積,稱為地權面積。 一個單位佔用整個樓層時,它的「租用面積」是指單獨分配給該單位的樓面面積,包括厠所和升降機門廊的面積, 但不包括公用地方的面積,例如樓梯、防煙門廊、升降機槽和機房。 若果政府決定批准本局提出的收地申請,政府憲報會正式刊登收地通告,通告並會在重建範圍內張貼。 樓宇實用面積2025 通告發出後,有關樓宇的業權將於三個月後,復歸政府所有。

樓宇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定義

通常樓層越低的樓宇,牆身造得越厚,內攏面積自然越少。 肉眼所見的窗臺的深度為80cm,但計算面積時是分開兩部份計算。 綠色是窗臺部份 (50cm 深),只計算入建築面積;紅色是當作預製組件外牆計算 (30cm深),更在賣樓時計算為銷售面積。 於2001年,政府以環保為名,豁免預制組件的樓面面積,最厚可至30cm,該面積可計算入銷售面積積出售。 牛年農曆新年,市民留港度歲,發展商打鐵趁熱,新春期間樓照賣,擔心遲買會貴的準買家們將「睇樓」、「買樓」當作春節好節目。

樓宇實用面積: 開啟業權註冊的子選單

不過室內有不少牆身,部分更加是不可以拆走的主力牆。 扣起的話,這個單位實際用的地方,跌至只有416呎。 這兩座大廈的單位,如果以實用面積計,一個是700呎,一個只有600呎。 如果例子二的土地將來重建的時候,成功與鄰近的大地皮合併,單位的實用率就可以提高,它的「地權面積」的價值就可以得到體現。 因此,買樓要是單看實用面積,而不看「地權面積」是會計錯數的。

這也解釋到,為何一手樓與二手樓的實用面積明明是一樣,不過真正可使用的空間有出入,以致讓人感覺二手樓比較實用。 一手樓的計算方法就如我地以上討論是以單位以內的面積,不包括窗臺,和墻身的作用來度量整個單位。 建議準業主在購入物業之前,先仔細參考一下單位的平面圖,看一看和對比不同戶型的單位。

無論是出租抑或空置,其業主均可得該天台的市值(其天台的僭建物或租金收入,均不會計算在內),另加該天台市值的百分之十作為特惠津貼。 「實用面積」的定義,是根據香港測量師學會於一九九九年三月制訂的《量度作業守則》作為標準。 市建局在收購業主自住的住宅物業時,除了會給予業主其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外,並會加上一筆自置居所津貼,以協助他們重新購置物業。 假設單位將假定為七年樓齡,位於質素與被收購樓宇可資比較的假設樓宇內,在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方面屬類似地區,並位於中層及座向一般。 第二個訂明來源是物業首次轉讓的買賣協議(首次協議)中述明的物業實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