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上述派發/收集點的地址及派發/收集時間,以及其他檢測途徑的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chi/early-testing.html。 新增23個樣本收集點的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至三時,以及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一般而言,檢測結果呈陰性的人士會於遞交樣本後三天內收到電話短訊通知;如檢測結果呈陽性,衞生署會即時作出跟進。 近年各行各業為求「走塑」各出其招,屈臣氏蒸餾水就在今年4月起,陸續放置19部「智能膠樽回收機」,透過回贈,鼓勵膠樽回收。 屈臣氏今日(17日)指,至今已回收約5萬個膠樽,平均每部回收機,每月可回收約877個膠樽。
- 請參閱「有關選擇及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套裝」的新聞公報和「正確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的一圖看清。
- 大家回收各種容器前,必須清空和沖洗乾淨;某些便利點會有洗滌設備,讓大家即場清洗物品。
- 「綠在區區」可回收的塑膠種類比三色回收箱更多,包括:膠樽、膠袋、膠餐具、塑膠容器、膠樽蓋、光碟、發泡膠及紙包飲品盒等[註4]。
- 對於膠樽回收機無法辨識或拒絕接收的膠樽,可投放到公共街道的三色資源回收箱或“環保Fun”回收站點。
- 最多人認同可有效鼓勵加強膠樽回收習慣的方法,包括增設更多回收地點及設現金獎勵。
- 不過,此回收服務並非免費,因為機構想製造廢物的一方用者自付,要負責任做好環保工作。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快閃站」去年11月開展,每回收一個膠樽,市民和回收商分別獲得5仙回贈和3仙津貼,連同營運費和成本,回收費約2毫5仙。 一般而言,深喉唾液、咽喉拭子樣本、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和鼻咽樣本等呼吸道樣本較適合用作檢測2019冠狀病毒病。 如有任何身體不適(即使症狀非常輕微),應盡快向醫生求診,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接受檢測,以及早獲得適切診斷和治療。
交樽地點: 回收機使用步驟
入樽機亦具備壓縮功能,可減少容器體積,從而提高裝置的處理和儲存量[註12]。 為鼓勵居民進行源頭減廢,環保署推行「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協助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或業主委員會於屋苑或住宅大廈範圍內設置廢物分類回收設施。 此計劃有效提高回收物料的收集數量,減少廢物的棄置量 [註3]。 由於此計劃為自願參加性質,加上須透過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或業主委員會方能參與計劃 [註4],所以並非所有屋苑都設有「三色回收桶」。 此外,回收物的下游也是由物業管理公司自行安排,市民可向自己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查詢回收物的去向。 可回收的紙張包括三紙和雜紙,例如廁紙筒、宣傳單張、包裝盒等。
註:綠在區區不能回收所有塑膠製品,例如包裝內層有銀泊不可回收,常見於即食麵或零食包裝,或是橡筋和矽膠產品都不可回收。 三色回收桶宣傳口號「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根據立場新聞報導,被回收的膠樽最終只會被送至堆填區,浪費關注環保人仕的時間和心機,無法回收的原因主要是回收物被污染。 近年的環保口號雖然不如以往耳熟能詳,可是政府新聞處指出升級版的回收箱設計,增加去水孔以免積聚雨水或煙頭引致火警發生。 假如你並非飲食業老闆,又想在廚餘回收方面出一分力,也可捐贈食物,種類包括:食用有效期兩星期或以上、包裝未開封及完好的乾貨食物或飲品,或者多出的藏及急凍食物、糧油雜貨及調味料、新鮮蔬果。 平時買開的零食,其包裝袋一般以鋁箔及/或塑膠加工而成,複合材料暫時未有回收再造出路。
交樽地點: 綠在區區回收懶人包!8 項資源回收、7 種塑膠類別,免費申請「智能積分卡」換領獎賞
環保署推出慳電膽及光管回收計劃,為家居免費回收各類含水銀的舊燈管,包括慳電膽、光管和高強度氣體放電燈,減低環境威脅。 綠行俠提供咖啡渣回收服務,大家可以使用盛載咖啡豆的包裝袋或者垃圾袋來儲存咖啡渣,並確保當中沒有膠樽、餐具、紙巾、牛奶盒。 不過,此回收服務並非免費,因為機構想製造廢物的一方用者自付,要負責任做好環保工作。 除以上所列有關查閱及之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閣下亦有權向我們要求複製、補充及刪除我們持有有關閣下的個人資料。
而現時持有實體卡的市民亦可到各區回收中心,將「綠綠賞」實體卡的積分轉移至手機應用程式,而實體卡將會在轉移積分後被收回。 交樽地點 市民於社區新的回收網絡提交不少於兩公斤的回收物後,即可作簡單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 市民提交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時,只須出示積分卡或印於積分卡背後的二維碼,便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
交樽地點: 「回收環保站」 地址
牛奶盒的剪開示範,方便清洗和節省空間,不需要完全模仿這個形狀。 另一方面,紙包飲品盒攤平,去除飲管或膠蓋後剪開及清洗,完全不佔空間。 通常食物保鮮盒的盒身是耐熱的 5 號塑膠,如果外賣盒上註明是 5 交樽地點 號塑膠可以保留,當作食物盒重複使用,而且印有「Microwaveable」的塑膠盒能夠使用微波爐加熱,如果沒有註明,建議該塑膠盒只作常溫儲存用途。
交樽地點: 「嘟一嘟 • 樂意收」飲品膠樽現金回贈計劃 資料概覽
本會希望分享最新的回收資訊,讓更多市民可在家居及工作間實踐減廢回收。 在「綠綠賞積分及回收記錄查詢」的網站可以瀏覽過往的回收物及重量回收箱有常見的藍色、啡色及黃色分類,新增的 5 種回收物有紅色和綠色回收箱,包括回收玻璃、充電池、光管及小型電器等。 上圖的宣傳單張對回收物分類方法的介紹並不足夠,如果沒有事前在網上了解回收分類流程,需要在場職員協助解答問題,導致其他人的輪候時間增加,這方面我覺得可以改善。
交樽地點: 「嘟一嘟 ・ 樂意收」膠樽現金回贈計劃 全港11部智能膠樽收集機 …
企業發言人表示,香港人本來具有環保意識,推出現金回贈計劃可有效向港人提供回收誘因,有助推行回收工作。 現時計劃由俊成環保有限公司為東區及於2020年第三季投入服務的觀塘區作承辦商。 以俊成環保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會把於東區70多個收集點所得的廢塑膠運送到位於元朗的回收場[註5]。 廢塑膠會經加工程序被分類、破碎、拉粒,最終成為塑膠原材料,再售到海外及內地市場。 交樽地點 環保署就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進行公眾諮詢,團體建議當局協調各個部門在更多屋苑劃出指定範圍,方便這類快閃站更「入屋」,而回贈金額則可因應每年回收情況調整。 膠樽回收機可接收容量為1.5公升、直徑小於12公分以下,且已清洗乾淨的1號(PET/PETE)飲品樽連樽蓋,須保留樽身附有條碼的招紙,而膠樽回收機亦納入“環保Fun”積分獎勵計劃中。
交樽地點: 社區民間的回收和資源再生活動
極簡後減少購買不必要的物品之餘,也開始考慮到環保意識的重要。 可能未必每個實踐簡單生活的人都會萌生這個想法,假如你也有相似看法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為了從源頭減少浪費,不妨由嘗試「減塑」開始。 由 交樽地點 2019 年 9 月推行的「嘟一嘟‧樂意收」膠樽現金回贈計劃,每個乾淨回收的膠樽可獲回贈港幣 $0.1 ,每人每日可攜帶 10 個兩公升或以下的膠樽至收集機,並需要保留膠樽上的招紙作統計用途。 回收程序:將八達通卡拍向讀寫器開始程序,投入膠樽時注意條碼方向,完成後再拍一拍八達通卡,屏幕將會顯示你的電子收據 QR Code 及八達通餘額。 閣下的個人資料將存放於領展資產管理及/或領展物業有限公司的辦事處,或領展資產管理及/或領展物業有限公司委聘的服務供應商,並僅將提供予獲得我們授權的僱員及服務供應商查閱。
交樽地點: 塑膠回收:1-7 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
屈臣氏蒸餾水今日(17日)表示,現在陸續於回收機內新設現金回贈功能,每回收一個膠水樽可透過Alipay 交樽地點 HK 獲現金回贈$0.1至0.2不等。 自本月19日起,以下地點包括黃埔花園Taste超級巿場、天水圍T town及香港仔二期的回收機將開始提供現金回贈服務,而其他回收機將陸續更新現金回贈服務。 屈臣氏又表示,未來將與服裝品牌CHOCOOLATE合作,於其門市內擺放三部回收機,預計將所回收的膠樽物料製成風衣等產品,預計下年度推出市場。 據環保署2018年的資料顯示,香港人每天平均棄置500萬個膠樽。 有企業於今年自行推出膠樽回收機,近日更新增回收現金回贈計劃,市民每回收一個膠樽就可獲回贈1毫至2毫不等。
交樽地點: 紙包飲品可以回收,全港紙包飲品盒回收地圖
【Now新聞臺】環保署就回收膠樽進行公眾諮詢,諮詢期週五結束,有環保團體建議當局在屋苑垃圾站或公共設施加入回收「快閃站」方便市民,相信即使回贈金額較低,亦能提高回收率。 請參閱「有關選擇及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套裝」的新聞公報和「正確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的一圖看清。 想了解更多關於快速抗原測試的資訊,請參考常見問題及相關信息圖表。 調查又發現,42%人每星期平均消耗一至兩個膠樽,有26%人指為3至5個。
交樽地點: 入樽機先導計劃
收集口顏色設計熟悉易明,開放式入口亦較三色回收箱的蓋掩式入口user-friendly得多。 每間「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皆由環保署委聘不同非牟利團體營運。 如若大家看過指示,仍不確定能否回收自己手上的物品,不妨即時請教在場職員,新手也不用怕揦手唔成勢。 香港的回收系統一直為人詬病,社區上的回收點所收集的目標回收物亦很不統一。 在2020年4月環保觸覺(本會)曾進行網上購物包裝調查,超過4成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可回收物的種類,有2成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有甚麼回收渠道 。
交樽地點: 服務
如果想知多點甚麼東西不適合放入回收箱,可以點閱《好心做壞事?十件不應該回收的物品》。 :例子包括是豆漿樽、透明或半透明餐盒、樽蓋、飲管、即棄餐具等,耐熱度較高(一般超過120°c)的容器。 所有於《回收Green 交樽地點 Point》換領之獎賞或優惠均受《分分有禮.滴滴賞》獎賞計劃之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瀏覽 www.ww-fun.com或《分分有禮.滴滴賞》手機應用程式。
交樽地點: 使用收費上門收取樣本服務
綠在區區的官方網站顯示,接受回收的塑膠包括膠樽、膠袋、膠餐具、塑膠容器、膠樽蓋、光碟及發泡膠。 紙包飲品及牛奶盒清洗後都可以回收,需要事先剪開、去除飲管或膠蓋。 可在網上瀏覽回收點地址及詳情,把可重用物資及回收物拿到回收點。 環境保護署《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資料顯示,本港都市固體廢物在 2020 年佔 539 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每日棄置 1.44 公斤,低於 2019 年的 1.47 公斤。 根據環保署的分析,近年陸續開展塑膠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及廚餘收集先導計劃,回收量按年上升大約 32%。
香港環保團體「綠色力量」組成的「回收俠」2016年開始在香港首推紙包飲品盒回收。 交樽地點2025 今年還聯同多個社區協作團體共同回收紙包飲品盒,在11個不同地區設置回收點,推動市民實踐乾淨回收紙包飲品盒。 今次回收活動中,會新增由可口可樂的膠樽回收獎賞機,市民投入飲品膠樽及個人護理用品樽後,可隨機獲得各式不同的可口可樂精品,包括環保水樽、筆記本、以及家居分類回收袋等。 為加強飲品膠樽的回收配套,政府今年第二季起,將推展「入樽機先導計劃」第二期,在全港不同地方擺放「入樽機」並將入樽機數量增至120部。 環保署推出「綠綠賞」積分計劃時,鼓勵市民以家庭作為單位,共用同一張積分卡,加快賺取積分。 最新推出「綠綠賞」app則更方便市民透過手機查詢積分及換領禮物,偏向個人化。
對於從來都不回收膠樽的人表示,20%人指是因為缺乏方便的收集點,亦各有14%人指清洗膠樽麻煩及沒有地方收集膠樽。 至於可有效鼓勵加強回收膠樽習慣的方法,20%人指應增設更多回收地點,17%人指設現金獎勵,以及15%人指透過教育。 環團指,計劃中回收到的膠樽,會運到即將落成的「塑新生」塑膠回收設施處理。 交樽地點2025 由於該回收廠設備可省卻更多人手工序,市民回收膠樽時,毋須再撕掉包裝紙、除去樽蓋等。 為增加市民回收誘因,屈臣氏和AlipayHK合作,推出現金回贈計劃。
2019年成立的「Mil Mill 喵坊」是本港唯一的紙包飲品盒回收廠。 中心會把從各個回收點收集得來的紙包盒,利用水力打漿技術加水打成漿,然後分離紙包盒中的紙、鋁和塑膠。 紙漿會成為本地優質再生廁紙的原材料,而鋁和塑膠則會被改造成建築材料。 「Mil Mill 喵坊」每日可處理約10噸紙包飲品盒,亦定期舉行社區教育工作。 今次回收活動收集的膠樽,將運到位於屯門環保園的塑膠回收設施「塑新生」處理,該回收廠由碧瑤廢物處理及回收公司、太古可口可樂公司等合資聯營。
交樽地點: 回收5個膠樽換取一包450克砂糖
每一張八達通或每一個支付寶(香港)帳戶每天最多可交回30個塑膠飲料容器,並領取有關回贈。 市民亦可選擇將回贈捐給指定的慈善機構,每天數量不限,造福社羣。 政府委聘的承辦商會將收集到的塑膠飲料容器交予合適的本地回收商作循環再造,確保轉廢為材。 為配合日後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於2021年第一季推出先導計劃,以測試入樽機在香港收集塑膠飲料容器的實地應用。 在先導計劃下,我們於人流合適的公眾地方、政府設施及商場等地點,分階段設置共60部入樽機給公眾試用,並透過電子支付平臺提供即時回贈(每個塑膠飲料容器為$0.1),以鼓勵公眾交回使用完的塑膠飲料容器。 屈臣氏蒸餾水為環保署陸續設置60部入樽機,可回收大部分100至2000毫升、印有可驗證條碼的飲品膠樽,只要確保樽內無剩餘飲料,而樽身沒有變形即可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