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北溪天然氣管道是重大跨國基礎設施,爆炸事件對全球能源市場和全球生態環境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如果赫什的調查報道屬實,是不可接受,並必須受到追責,美方應當向世界作出負責任的交代。 日本美景常為港人讚嘆,渠務署斥資3,000萬元,耗時兩年打造佐敦谷明渠,變身「港版目黑川」,將其由臭渠搖身一變成生態水道,並隨處可見蝴蝶蜻蜓等飛舞。 渠務署今日至本月18日在佐敦谷水道和啟德河舉辦以「中秋明月」和「河道活化」為主題的中秋綵燈會,與市民共慶佳節和特區成立25週年。 他亦指出,啟德河生態價值不高,現時河道內多見的非洲鯽魚「很粗生」,能夠在有污染的河道生存。 「在市區,其實我們也不會預期有很天然的生態,始終市區地方周圍已發展。一般引來魚、雀鳥、蜻蜓,算是不錯。因為那裏周圍已是市中心、石屎,很難變回一條溪流。」親水有不同層面,猶如「水景公園」般的啟德河,也是保育天然河溪以外,推廣親水文化的另一方向。
- 時至2015年,渠務署展開活化水體顧問研究,並初步從全港228條主要河、渠段中,篩選出45條,最後選出5條最具潛力河段優先活化,甚至進行水上活動,當中包括屯門河中游、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及佐敦谷明渠等。
- 發展局長甯漢豪主持綵燈會亮燈儀式,並視察佐敦谷水道和「活化翠屏河」計劃工地,實地瞭解渠務署的河道活化工作。
- 活水滋長萬物,亦啟發了他策劃了一連串的社區教育計劃,並且得到區內十七間中小學校長支持,推動與啟德河有關的視藝、通識、歷史、科學等課程,例如檢驗水質、大腸桿菌、統計雀鳥數目。
- 當局在河道附近記錄了很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及植物,包括逾10種蝴蝶品種、小白鷺、珠頸斑鳩、池鷺等雀鳥及其他昆蟲和動植物。
- 今次,我邀請了兩位渠務署工程師,介紹將會進行的活化河道項目,講解如何引入活化水體設施,加強河道與社區的聯繫。
蕭偉忠指,以前的石屎明渠沒有昆蟲及動物停留,現在則發現了很多不同品種的蜻蜓、蝴蝶、蜥蝪和魚類,「蜻蜓其實很喜歡在一些乾淨的水源生長和繁殖,見到有蜻蜓喺水道出現,可以好有信心咁肯定呢條水道水質唔錯」,過去更曾發現有貓頭鷹在水道停留。 蕭偉忠另指,水道旁的欄桿設置了「綠化咖啡枱」,讓市民可在優美的環境下喝咖啡和閒聊享受優質公共休憩空間。 上下游之間的「水道花園」融合綠化建築元素,上蓋鋪設太陽能板,為花園的LED燈帶和手機充電器座提供電力,臺階式座位以環保木材鋪砌。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香港
渠務署擬活化佐敦谷明渠,工程範圍包括為下游部分的明渠及兩旁環境進行園境美化;及於明渠上建造觀景平臺,提供休憩空間;以及綠化上游部分明渠,加設水池和魚梯。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長約330米,分成3個主要部分,包括「水道花園」、上游的生態水道,以及下游的綠化水道。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蕭偉忠說,上游環境較幽閉,為增加生態價值,種植約300棵攀藤植物,包括炮仗花和紫藤等,令水道4季呈現不同景象。 河底鋪設55噸石塊,設置15個淺灘及15條「之」字形魚梯,模擬天然的河底生境及溪澗環境,提供空間讓魚和其他水生動物停留。 元朗防洪壩計劃為元朗全面提供足夠的排水性能和抗洪能力的解決方案,潮汐屏障的使用可解決長期由后海灣的淹浸而引起的氣味投訴,加上透過明渠活化和景觀改善工程,有助達成特首提出發展「河畔城市」概念,提升后海灣與元朗明渠之間的生態聯繫。 環評指,該工程有助水浸範圍大幅減小,亦營造環境優美的公共空間予公眾進行康樂活動,也減少炎熱氣候期間的熱島效應。
今次,我邀請了兩位渠務署工程師,介紹將會進行的活化河道項目,講解如何引入活化水體設施,加強河道與社區的聯繫。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中加入了「河畔城市」的概念以及不同生態元素,例如大小石塊形成天然河底、魚梯、導流板以及進行大量水生植物綠化等等,務求將佐敦谷水道活化成為市區綠化走廊。 同時水道上的觀景臺也為市民提供休憩空間,讓市民更接近水體以及觀賞水道的綠化園境。 政府指,佐敦谷水道在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下,以河畔城市概念活化而成,展現加強生物多樣性、綠化河道、增加公共休憩空間、帶動近水文化等多項設計元素。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河道綵燈會亮燈
黃偉綸昨在網誌介紹河道改善工程,提到渠務署會以「易行九龍東」的理念,將觀塘敬業街明渠活化成「翠屏河」,提升其排洪能力,並在河畔建造行人通道、跨河行人通道和園景平臺等,加強四周的連繫,工程最快於明年初展開。 渠務署工程師葉沛璣指,「河畔城市」是藉着推行活化河道項目,及在規劃新發展區時,加入防洪人工湖、河畔公園等設施,為公眾提供高質素的公共空間,加強河岸的連繫,並注入創新元素,促進市民之間的互動,共同享用河道設施。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說,為了讓市民享有一個更宜居的城市,渠務署計劃在全港各區逐步實現河道活化,以保護河道自然生態環境,初步計劃揀選4條河段作詳細研究。 黃偉綸在網誌表示,署方初步揀選了最具活化潛力的河段,包括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屯門河中游,以及佐敦谷明渠,會適時諮詢當區居民、區議會、綠色團體等。 他表示,渠務署過往在梅窩白銀鄉河及鹿地塘河、西貢蠔湧河等治理工程,都有成功的活化經驗,亦會在施工中的黃大仙啟德河加入綠化、園境及生態等元素,將其活化為市區中的綠化河道走廊。 時至2015年,渠務署展開活化水體顧問研究,並初步從全港228條主要河、渠段中,篩選出45條,最後選出5條最具潛力河段優先活化,甚至進行水上活動,當中包括屯門河中游、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及佐敦谷明渠等。
- 渠務署署長唐嘉鴻表示,過往當局會在提升渠道防洪、排水功能目標上,再考慮活化水體;今年施政報告新構思,毋須考慮提升防洪功能前提上,檢視全港主要明渠活化潛力。
- 政府近年推廣親水文化,渠務署挑選出3條具高度活化潛力的明渠;其中大圍明渠活化工程料於2024年動工,將成為市區首條加入親水活動設施的明渠,初步計劃在旱季可讓市民踩着石頭過河,彎低腰直接觸碰河水。
- 署方現時管理1750公里的污水渠、及2400公里的雨水渠,當中分別47%和35%已使用30年或以上。
- 飛鳥遊魚處處,大白鷺、夜鷺等雀鳥掠食烏頭、非洲鯽魚,居民垂釣,簕杜鵑在河畔怒放,為區內增添生氣。
- 活化大圍明渠的勘查研究及設計預計明年開始進行,工程預計在2024年展開。
日本美景常為港人讚嘆,渠務署斥資3000萬港元,耗時兩年打造佐敦谷明渠,變身「港版目黑川」,將其由臭渠搖身一變成生態水道,並隨處可見蝴蝶蜻蜓等飛舞。 觀塘區議員葉興國近年不時接獲街坊投訴,在佐敦谷游泳池及休憩公園運動時,會嗅到佐敦谷明渠傳出的臭味,期望署方可盡快解決「臭渠」的問題,包括嚴查明渠沿途的非法污水接駁及在明渠口擺放殺菌凝膠去除引致臭味的細菌。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2025 以前佐敦谷渠太過靠近佐敦谷邨的徙置大廈,加上居民缺乏公德,所以於此處出現大量垃圾。 由於污水,加上垃圾暴露於空氣中,佐敦谷渠經常為牛頭角、佐敦谷及淘大花園帶來環境衛生方面的困擾。 佐敦谷渠的污水先由上佐敦谷的污水處理設施流出,經過一道谷中約百多米長的明渠流至佐敦谷水塘剩餘的主壩,再從壩側繞過,經過集水池後流至壩底,此即為現時佐敦谷石澗的起點。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大圍明渠活化 市區首條「親水」渠
下游部分因坡度平坦、水流較慢,故署方種植了4,500棵青葙、鳶尾等水生植物,並搭建了天然河曲及改良原有堤堰;旁邊欄桿亦設置了多座種植了結縷草的「綠化咖啡桌」,讓市民可直接接觸綠化環境。 蕭直言整條明渠昔日的自然生態近乎零,經綠化後已發現到蜥蝪、蝴蝶和貓頭鷹等於附近活動,更有多種蜻蜓出沒,象徵河道環境整潔。 佐敦谷明渠的活化工程在2020年開始展開,明渠主要收集來自飛鵝山和牛頭角一帶的雨水,因應政府在2019年提出「河畔城市」的概念,渠務署同年檢視各區的主要河道及明渠,然後選擇了具極高活化潛力的佐敦谷明渠。 渠務署擬在元朗明渠下游興建防洪壩,提升元朗明渠和錦田河現有的防洪水平,減低水浸風險。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工程預計將於明年第4季度開始,至2029年第3季度完成,冀促進近水活動,生態改善,生物多樣性和美化元朗明渠。 下游「綠化水道 」種植約4500棵水生植物,渠務署苗圃提供自家培植水生植物進行綠化,品種包括翠蘆莉、青葙及鳶尾等;亦以石塊形成天然河曲和改良原有堤堰,促進生物多樣性;水道旁的欄桿設置了「綠化咖啡檯」,有自拍座,讓市民駐足休憩及閒聊。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水道花園」融合綠化元素 提供無線充電
署方擬將大圍明渠長約2公里的混凝土排水道,活化成大型綠色空間,並積極考慮加入親水活動設施,研究以試驗方式讓公眾進入河道的可行性。 活化工程分為三部份,最大的特色是在佐敦谷水道上方建成的「水道花園」,渠務署高級工程師蕭偉忠表示,設計融合了綠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元素,例如臺階使用環保木鋪砌,上蓋設有太陽能板為花園內的LED燈帶和手機充電器提供電力,「晚上花園會着曬燈,會形造出懸浮嘅效果」。 蕭偉忠認為,水道花園可為市民提供一個近水的公共休憩空間,將社區與水體連結起來。 渠務署預計,整個活化水體顧問研究預計明年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及進行諮詢工作,即使現階段仍就活化火炭明渠進行研究,但估計可於一九年連同大圍明渠及屯門河中遊等活化項目一起立項,並在隨後五年內施工。 至於佐敦谷明渠,由於計畫活化的渠道只有二百米,項目規模相對較細,唐嘉鴻估計其造價會在三千萬元以下,不用以個別項目形式交上立法會審批,故署方爭取在一九年展開詳細設計,並在其後兩至三年內施工,料可成為首個上馬的項目。 全港現時約有二百二十八條主要河道或明渠,需要改善防洪能力的啟德河和觀塘翠屏河,近年率先獲揀選活化。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活化佐敦谷明渠綠意盎然 變身「港版目黑川」
其中屯門河中游的石屎河堤預計改建為草皮,並在其中150米至200米的長度,加設行人步道以及划艇設施,達到真正的親水文化。 此外,屯門河生態價值極高,河岸更是鷺鳥的棲息地,反映其活化價值及迫切性,惟至今計劃仍無影。 渠務署核下的佐敦谷明渠項目,位於牛頭角,全長約330米,是香港第一個以「河畔城市」概念活化的渠道,工程在2020年展開,用了歷時2年去完成活化,工程成本約3,000萬,並在4底月完工,正式開放供大眾使用。 河道上游為生態水道、下游為綠化河道並設有近水休憩用地,改良後儼如「港版清溪川」! 當局在河道附近記錄了很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及植物,包括逾10種蝴蝶品種、小白鷺、珠頸斑鳩、池鷺等雀鳥及其他昆蟲和動植物。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生活訊息
署方現時管理1750公里的污水渠、及2400公里的雨水渠,當中分別47%和35%已使用30年或以上。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2025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2025 當局已開始渠幹修復工作,而九龍、沙田及西貢的污水渠幹的修復工程已於今年1月動工,料會在2020年完成,工程費用約6億7850萬元,並預計今年內展開全港性渠務修復工程,料每年支出約5至6億。 唐嘉鴻指,工程最困難之處,是進行改善工程時,亦要維持排洪的主要功用,所以過程中要與天文臺合作,在颱風或暴雨來襲前,預先搬遷所有工具。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河畔城市
工程包括在佐敦谷明渠改善景觀和生態及增建園景平臺、及於市區及新界內27個地點進行雨水及污水系統的小型改善工程。 明渠的上下游也極具心思,上游變身成一條「生態水道」,蕭偉忠表示,上游的環境較為幽閉,因此希望加強其生態價值,渠務署遂將55噸石塊鋪設在河底,堆砌成15個淺灘和15條魚梯,「之」字形的魚梯令水流有不同變化,提供空間讓魚類和其他動物棲息。 同時種植約300棵攀藤植物,當中包括雞蛋果藤、炮仗花和紫藤等,四季都可呈現出不同景象。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渠務署批出工程合約編號DC/2019/03「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此外,渠務署於2015年開展《活化水體顧問研究》,紀錄及研究全港228條河道活化的可行性,預計於今年底大致完成,並會首先深入研究大圍、佐敦谷等4個明渠的活化可行性。 渠務署在2019年的施政報告首度提出「河畔城市」概念,隨後揀選了大圍明渠、佐敦谷明渠和火炭明渠作首批活化對象。 民主黨黃碧雲則關注翠屏河活化後的水質情況,因現時仍有不少非法接駁的污水渠,令河道常出現異味,影響當區居民。 惟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則不支持活化,認為應在明渠上蓋興建休憩花園,「唔好學韓國,人做你又做,渠就係渠,唔駛美化佢。」最終大部分議員支持將撥款呈交工務小組審議。 專題綵燈展「河畔城市」今起舉行,其中佐敦谷水道亮燈時間為每晚6時30分至11時,並於9月10日延至晚上11時30分,而啟德河亮燈時間為每晚6時30分至10時,並於9月10日延至晚上11時。 為營造節日氣氛,並展現河道活化的生物多樣性元素,渠務署在佐敦谷水道和啟德河中設置巨型月亮綵燈,並在河道兩旁懸掛雀鳥造型綵燈。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元朗明渠擬建防洪壩 配合美化工程 料明年第四季展開2029年完工
渠務處高級工程師蕭偉忠表示,雖然市民不能進入河道親水,但活化後的佐敦谷水道提供公共休憩空間,推廣近水文化,促進生態保育的信息。 工程亦豐富河道的生物多樣性,綠化前,佐敦谷明渠的棲息物種接近零,完工後經常發現黑尾灰蜻、赤褐灰蜻等以往未有於該明渠出現出現過的蜻蜓出沒。 啟德河工程現已完成約9成,排洪工程料可趕及4月雨季來臨前完畢,整體工程則於今年內完成。 渠務署亦正計劃建立全港主要河道及明渠的資料庫,紀錄全港228條河道的資料,料此項《活化水體顧問研究》會於今年底大致完成,並會首先深入研究活化大圍、火炭、屯門河中游及佐敦谷明渠的可行性。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佐敦谷明渠活化為330米「河畔城市」設觀景臺 變身「港版清溪川」成逾10種蝴蝶棲息地
渠務署表示,上游及下游共種植逾四千多棵植物,又重新鋪設河底,為魚類提供棲息空間,特別之處是上下游之間的「水道花園 」,有臺階式座位及打卡位,讓市民欣賞綠化的河道。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在二○一九年《施政報告》提倡打造「河畔城市」概念,即在活化河道工程上,加強公眾與河道的連繫,市民可進行親水或近水活動。 渠務署表示,上游及下游共種植逾四千多棵植物,又重新鋪設河底,為魚類提供棲息空間,特別之處是上下游之間的「水道花園」,有臺階式座位及打卡位,讓市民欣賞綠化的河道。 政府近年完成多個河道改善工程,例如西貢蠔湧河、大埔林村河上游、啟德明渠(啟德河)等,不但美化環境,亦令河溪生態變得多元化,效果理想。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渠務署揀選4條具潛力河段活化 包括大圍及佐敦谷明渠
該署在佐敦谷水道和啟德河中設置巨型月亮綵燈,並於河道兩旁懸掛雀鳥造型綵燈。 飛鳥遊魚處處,大白鷺、夜鷺等雀鳥掠食烏頭、非洲鯽魚,居民垂釣,簕杜鵑在河畔怒放,為區內增添生氣。 唐嘉鴻解釋,因暴雨來臨時,每8分鐘就增至1米雨水量,大雨時有其危險性,故署方特別設立4個觀景臺予市民觀賞。
觀塘敬業街明渠則會活化成翠屏河,提升排洪能力的同時,渠務署會以「易行九龍東」的理念,在河畔建造行人通道、跨河行人通道和園景平臺,加強沿河與周邊範圍(包括翠屏河花園)的聯繫。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其中大圍明渠活化計劃,渠務署工程師梁建基指,明渠上游連接下城門水塘,適宜保留周邊的大自然環境,主要考慮如何將附近生態引進河道,以促進生物多樣性。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2025 計劃未來會將長約2公里的混凝土排水道活化成大型綠化空間,並研究讓市民走進河道進行親水活動是否可行,工程預計在2024年展開。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前身為啟德明渠的啟德河於2011年起進行復修、於2018年竣工;經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建成的首個架空「水道花園」亦在本年4月開放啟用。 渠務署近日表示,為慶祝中秋佳節,將於9月5日至18日晚上,將在牛頭角佐敦谷水道及黃大仙近摩士公園(一號公園)的啟德河舉行專題綵燈展「河畔城市」。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2025 其中佐敦谷水道的亮燈時間為每晚6時半至11時,並於中秋節當晚延至晚上11時30分;而啟德河亮燈時間為每晚6時半至10時,中秋節當晚則延至晚上11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