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綠賞積分計算2025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自2020年底,環保署已逐步開發「智能回收系統」 的應用,透過物聯網 技術聯繫各相關回收設備,以提升整體回收系統的使用、營運及管理效益。 計劃隨後將會在大埔香港青年協會宿舍、大埔嵐山、大埔南華莆、大埔頭村與華樂豪庭,回收紙張、金屬或其他塑膠,每公斤可分別賺取10積分,飲品膠樽每公斤有80分,服務將會24小時開放,料月尾開始實施。 由 2020 年起,環保署為原本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社區回收中心項目提供常規化撥款,以合約形式委聘合資格的非牟利機構在全港 18 區設立並營運 22 個「回收便利點」,以強化社區回收網絡。 全港現時已有 9 個回收環保站,18 個回收便利點,剩餘 4 個預計將於今年第一季或之前投入服務。

重塑「6」字為品牌(以「綠」字為概念,取諧音數字「6」為標誌)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由「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和以定時定點街站模式運作的「回收流動點」組成。 首批22間「回收便利點」,自二○二○年年底投入服務後,回收量及訪客量均大幅上升。 在二○二一年,來自廣泛年齡層和社會階層約300萬人次訪客,為「回收便利點」帶來超過9 000公噸回收物,回收量較上一代的社區回收中心上升超過四倍。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環保站 資訊專頁及地址

廚餘多年來佔本港都市固體廢物超過三成,其中家居廚餘佔整體廚餘逾七成。 綠綠賞積分計算 本港最快後年實施垃圾徵費,如何減少廚餘,將直接影響日後支付的垃圾徵費。 智能廚餘回收箱更具備除臭及容量感應功能,住戶憑已登記的「綠綠賞」積分卡,拍卡使用廚餘回收箱,並可儲分換獎賞;職員更可用應用程式追蹤每桶廚餘去向。 此外,在二○二一年接待最多訪客人次的「回收環保站」及「回收便利點」分別為綠在東區及綠在鰂魚湧,兩個回收點均位於港島東區。 至於去年發出最多「綠綠賞」積分卡的「回收便利點」則是綠在大埔墟,共發出逾6 000張積分卡。

  • 在週末,我不時自行路經各「綠在區區」,觀察街坊對環保署最新社區回收配套的反應。
  • 在是次諮詢中,證監會特別就以下事項徵詢市場意見:應否準許持牌平臺營運者向零售投資者提供服務;如準許的話,除了所建議一系列妥善的投資者保障措施(包括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係時確保合適性和代幣納入的有關規定)外,還應實行哪些措施。
  • 為統一形象,便利服務大眾,環保署同事聯同品牌設計師及建築設計師等,一方面創造了簡約清爽的全新「回收便利點」,另一方面創新設計了「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的新標記。
  • 垃圾徵費最快於2023年起實施,環保署除提供更多回收便利點外,綠在區區新推「全城回收6倍賞」一個月,回收膠樽廢紙可獲6倍「綠綠賞」積分換日用品。
  • 有指「綠在區區」租價不菲,大便妹就認為,在成功達致源頭減廢之前,不論處理回收物,還是一般垃圾,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金錢。
  • 「回收環保站」方面,第12個「回收環保站」「綠在黃大仙」將於今年年中開展建造工程,而另一個正在籌劃中的「回收環保站」將設於南區鴨脷洲,作為「躍動港島南」計劃下其中一個項目。
  • 黃錦星說,新一代的社區回收設施廣受市民歡迎,即使疫情期間,各回收環保站和回收便利點仍繼續開放收集可回收物,逾百個回收流動點部分則以自助回收模式維持有限度服務。

新品牌以「綠」字為概念,取諧音數字「6」為標誌,其設計亦與英文「GREEN」的字首「G」及常見回收循環再造標誌的形態相近,寓意綠色生活在區區,「綠綠」無窮。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保留修改或終止上述優惠之權利,而毋須事先通知。 訂閱後能閱覽名家專欄及專題報道,更可參與會員Live Chat。 因此,她再三強調,從大眾每天途經的屋苑回收箱著手改善回收設施,方能長遠維持成效;亦唯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配套,纔是真正的環保。 記者當天在「綠在上環」遇上的職員,非常親切地為我們簡明講解了分辨可回收紙張種類的方法。 大家回收各種容器前,必須清空和沖洗乾淨;某些便利點會有洗滌設備,讓大家即場清洗物品。

綠綠賞積分計算: 網絡生活

街坊平日會攜帶回收物進店,職員會磅重提供「綠綠賞」儲值積分,然後教育市民自助分類。 市民可憑「綠綠賞」積分換領各款禮物,如印尼撈麵、豆奶、毛巾、香米及芥花籽油等。 然後職員會在後臺作仔細分類,例如將塑膠細分成4號膠(背心膠袋、生果網等)、5號膠(餐盒、樽蓋、即棄餐具等)、6號膠(益力多樽、杯麵碗)等,再定時送上貨櫃車,交給環保署認可的下游回收商處理。 政府正準備推展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以提升飲品膠樽的回收率。 與此同時,政府亦正透過科技如逆向自動售貨機(簡稱入樽機),以加強收集飲品膠樽,並可配合大數據分析,達致環保與創新並行。 為進一步便利大眾參與乾淨回收,環保署正擴充回收網絡,新一批10間「回收便利點」其中八間已相繼開業,餘下兩間亦會於短期內投入服務,總數將擴展至32間。

環保署表示,為協助和鼓勵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實踐減廢回收,並配合未來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當局正持續加強地區層面的減廢回收支援。 同時,政府透過不同方式支持本地回收業界,例如自2015年推出回收基金協助回收從業提高作業能力和效率,支持再工業化,確保轉廢為材,亦配合垃圾收費的好時機。 至2022年首季,基金已批出約6.6億元以資助逾千間回收企業,涉及廢紙、膠、金屬、廚餘、木材等多元化的回收物料。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5 回收業界對垃圾收費都引頸以待,期望在減廢回收新里程下,市民大眾將更加「識回收」,於各自家居及其他處所把各樣可回收物乾淨分類回收,好讓回收業界及設施可收到更多合適「貨源」。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表示,「綠在區區」社區回收設施已全面恢復服務,《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也恢復記錄電子積分和兌換禮品。 為進一步提升廢塑膠回收系統和回收量以及公眾對廢物分類和回收的參與,環保署於二○二○年一月起先後於東區、觀塘及沙田開展「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中央收膠),收集區內所有種類的非工商業廢塑膠,作妥善回收處理。

綠綠賞積分計算: 超過100個「回收流動點」

收集口下方還會列明「可回收」和「不接受」的物品款式,相信有效改善常見於街頭回收箱的錯誤棄置問題。 上圖的宣傳單張對回收物分類方法的介紹並不足夠,如果沒有事前在網上了解回收分類流程,需要在場職員協助解答問題,導致其他人的輪候時間增加,這方面我覺得可以改善。 但是,各個綠在區區的 Instagram 都有回收資訊、街站時間表、特別活動的消息,可以追蹤他們的社羣媒體貼文,或者向小編查詢。 除了指定開放時間,也可以使用 24/7 夜間回收服務,夜間自助回收桶的開放時間是每天 7pm 至翌日 9am。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5個膠樽換取一包450克砂糖

近年環保署新增更多「回收便利點」,年初推出全新「綠綠賞app」,方便市民利用智能手機登記「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參與回收儲分換禮物。 「綠綠賞」會員於指定推廣日期內,到全港任何一個「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或「回收流動點」,提交指定9種回收物,即可賺取6倍積分。 《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是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於2020年11月16日推出,通用於全港所有「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的資源回收獎勵試驗計劃。 當市民攜帶8種回收物(即:塑膠、玻璃容器、小型電器、慳電膽、光管和充電池、四電一腦、廢紙及金屬)到上述社區回收網絡進行乾淨回收,可透過綠綠賞積分卡獲取積分,以換取小禮品如麵食、調味料、毛巾等。 當中,日常生活上源頭減廢及乾淨回收,可減廢又減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人人有責。 今個月,環保署正推出全城回收6倍賞,激勵市民大眾加強減廢回收,由6月5日至7月5日期間,大家在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乾淨回收,以「綠綠賞」(Green$)電子積分計劃賺取積分,可獲六倍積分獎賞!

綠綠賞積分計算: 生活 POWER-UP

另外,歡迎大家跟隨各回收便利點的臉書專頁,多留意其減廢重用的實用資訊。 憑「綠綠賞」進行乾淨回收可賺取積分兌換禮品,包括生活用品、糧油乾貨以至「大嘥鬼」和「慳BB」限量產品。 為協助大眾適應,環保署早於3月推行垃圾收費的實踐計劃,逾50幢公屋樓宇、約200條鄉村參與,環保基金也持續資助非牟利團體舉辦活動,讓參加者試用不同容量的模擬指定垃圾袋。

綠綠賞積分計算: 服務

除六月的回收活動外,視乎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環保署將於本年十一月在各「回收環保站」舉辦大型推廣教育活動「綠在區區 全城回收月」,與市民一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週年之餘,分享參與乾淨回收的樂趣,詳情稍後公佈。 發言人提醒市民,登記換領「綠綠賞」積分卡時所提交的回收物並不能同時獲發「綠綠賞」積分,而該署亦鼓勵市民以家庭作為單位,共用同1張積分卡,加快賺取積分;而換領禮物時,必須出示積分卡,以保障持卡人的利益。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5 回收便利點除了提供回收服務以外,亦增設區內定時定點回收街站,並設立社交平臺專頁推廣減廢回收資訊,場內更設有多用途空間,計劃在疫情之後提供更多環保教育活動,向新一代推廣環保訊息。 初期「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的禮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為主,也有環保日用品,例如竹漿廁紙、毛巾及環保手挽袋等,以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鼓勵市民培養減廢回收的習慣,並融入日常生活中。 初期,「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的禮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為主,也有環保日用品,例如竹漿廁紙、毛巾及環保手挽袋等,以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鼓勵市民培養減廢回收的習慣,並融入日常生活中。 除6月的回收活動,視乎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環保署11月會在各回收環保站舉辦大型推廣教育活動「綠在區區 全城回收月」,與市民一同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週年,並分享參與乾淨回收的樂趣。

綠綠賞積分計算: 初暫停 回收點回收量大跌一半

職員指,住戶要先隔走湯汁餸汁,可將廚餘直接由器皿倒進廚餘箱內,或使用透明薄保鮮袋盛載廚餘再放入箱內。 廚餘箱接收種類繁多,亦有貼出告示,提醒居民可接收的廚餘,包括蔬菜、水果、果皮、肉類切屑、內臟、海產、麵包蛋糕、醃製食品、湯渣、茶葉和咖啡渣等。 但不回收食物包裝袋、過硬的大型骨頭、過多水分的湯粥等,亦不接收園林廢物、動物糞便和醫療廢物等。

綠綠賞積分計算: 【樂齡科技在香港】3分鐘瞭解安老院舍浴室的智能方案 提升安老服務效益

為加強飲品膠樽的回收配套,政府今年第二季起,將推展「入樽機先導計劃」第二期,在全港不同地方擺放「入樽機」並將入樽機數量增至120部。 垃圾徵費最快於2023年起實施,環保署除提供更多回收便利點外,綠在區區新推「全城回收6倍賞」一個月,回收膠樽廢紙可獲6倍「綠綠賞」積分換日用品。 雖然資源回收的地點遍佈港九新界非常方便,可是源頭減廢纔是最佳的選擇,我們不能過份依賴「回收再造」的辦法,可以實行「減塑」來避免造成塑膠垃圾污染。 可能未必每個實踐簡單生活的人都會萌生這個想法,假如你也有相似看法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為了從源頭減少浪費,不妨由嘗試「減塑」開始。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環保站

市民於活動期間,到「綠在區區」各回收點提交指定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容器、四電一腦、小型電器、慳電膽/光管及充電池,均可通過「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獲取六倍積分,更快捷地累積足夠積分兌換心儀禮品。 為了鼓勵市民使用社區回收設施,環保署通過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今日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 市民進行回收時,可憑卡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等。 在新品牌下,現有的九個社區環保站會改稱為「回收環保站」;而22個提升規模的社區回收中心會易名為「回收便利點」。 綠綠賞積分計算 另外,超過100個「回收流動點」會以街站形式,在全港各區每週定時定點運作。 這三組設施加上「社區智能回收車」構成全新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接收多種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貫徹「慳多啲 點止三色咁簡單」,讓市民在「區區」都可以實踐綠色生活。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

隨着環保署在今年一月推出「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可揀選通過智能手機登記成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的會員,將更方便公眾參與乾淨回收。 活動期間,市民到「綠在區區」各回收點提交指定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容器、四電一腦、小型電器、慳電膽、光管和充電池,均可通過「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獲取六倍積分,更快累積足夠積分兌換心儀禮品。 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上月16日起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讓市民憑卡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市民於社區新的回收網絡回收不少於2公斤回收物後,可作簡單登記領取一張「綠綠賞」積分卡,此後回收物品時,出示積分卡或印於卡背的二維碼,即可賺取相應的「綠綠賞」電子積分以兌換禮品。 同時正物色其他合適地點,以進一步將智能回收系統的應用地點增加到80至100個。 此外,在2021年接待最多訪客人次的「回收環保站」及「回收便利點」分別為綠在東區及綠在鰂魚湧,兩個回收點均位於港島東區。

➀ 經整合及創新的社區回收網絡,包括回收環保站 (如「綠在沙田」等大站)、全新的回收便利點 (如「綠在天后」)、回收流動點 (即小型「街站」) ,令服務覆蓋範圍在今年初已迅速擴至全港18區。 受疫情影響,早前「綠在區區」及回收便利點的「綠綠賞」積分計劃暫停,有營運團體擔憂缺乏誘因下回收量大減,未達合約要求而被扣減營運費。 隨著政府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多個「綠在區區」日前宣佈「綠綠賞」積分計劃(包括儲分及兌換禮品)將於4月21日起恢復。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5 除6月的回收活動外,視乎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環保署將於本年11月在各「回收環保站」舉辦大型推廣教育活動「綠在區區 全城回收月」,與市民一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週年之餘,分享參與乾淨回收的樂趣,詳情稍後公佈。

對儲積分換禮物沒興趣的市民,但又想回收廢物為環保出力,也是可以直接把廢物送到智能回收機回收有關物品。 不過,不時在Instagram教導網民分辨常見塑膠物品類別的她,曾經聽聞有些便利點分有1、2、4、5、6、7號膠收集箱,有些就只以「膠樽」和「其他塑膠」分類。 本地環保知識網誌wanbo_hk主理人就指,身邊朋友、網民大多贊同「綠在區區」比舊有回收設施更有系統,便利點內外企理乾淨,不再「似垃圾站」,的確是最能直接吸引大眾實踐環保的誘因。 此後每次持卡回收,就能賺取相應積分;積分可以兌換調味料、飲品、粉麵、廁紙、毛巾等禮品,非常實用和生活化。 「綠在粉嶺」是全港首間樓上回收便利點,開設於附近屋苑居民恆常經過的天橋上。 (圖片來源:綠在粉嶺)「綠在寨城」是首間樓高兩層的回收便利點,下層用以收集回收物,上層則是活動空間。

綠綠賞積分計算: 【綠色生活】環保署推「綠綠賞」智能積分卡 回收賺積分 兌換日用品及糧油乾貨

至今年3月,環保署推行垃圾收費的實踐計劃,已覆蓋逾50幢公屋樓宇、約200條鄉村、三幢政府聯用辦公樓、兩個商場及十多間食肆。 將來,大家若加強源頭減廢及乾淨回收,就可「揼少啲」亦「慳多啲」,包括「慳」些垃圾費以及地球資源,一舉多得,利己利人。 市民於社區新的回收網絡提交不少於兩公斤的回收物後,即可作簡單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 市民提交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時,只須出示積分卡或印於積分卡背後的二維碼,便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

綠綠賞積分計算: 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又「綠綠賞」 (Chinese Only)

由於綠綠賞積分卡並不儲存任何個人資料,因此亦不設報失,我們建議市民小心保存綠綠賞積分卡。 至於原有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如無意申領牌照,便應著手預備以有序方式結束其於香港的業務,最後期限為2024年5月31日。 不過,證監會不建議為零售投資者在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虛擬資產風險承擔最高金額,設定劃一的硬性上限,一來未能顧及各投資者的個人情況,二來未能靈活應對市場價格變動。 影片區毗鄰的吧枱上有8個USB插頭,裝置連接店外的370W太陽能板,供市民為電話充電,一般3至4小時可充滿。 「綠在長沙灣」的裝潢和設施充滿綠色元素,最引人注目是高聳的「綠牆」,由520盆黃金葛組合而成。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5 綠領行動項目經理王家智介紹,該款植物較「粗生」,同事每天悉心噴水及施肥,希望提倡與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

綠綠賞積分計算: 【環保回收】環保署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 回收儲分換糧油乾貨、日用品

智能回收箱可回收辦公室用紙、報紙書刊、瓦通紙皮及膠樽,市民申請了「綠綠賞」積分卡後,拍卡自動打開回收箱入口,投放回收物後,回收箱會自動為廢紙同膠樽磅重及計算積分。 收集口顏色設計熟悉易明,開放式入口亦較三色回收箱的蓋掩式入口user-friendly得多。 如若大家看過指示,仍不確定能否回收自己手上的物品,不妨即時請教在場職員,新手也不用怕揦手唔成勢。 答:「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的禮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為主,也有環保日用品,例如環保手挽袋、鉛筆等。 由 2019 年 9 月推行的「嘟一嘟‧樂意收」膠樽現金回贈計劃,每個乾淨回收的膠樽可獲回贈港幣 $0.1 ,每人每日可攜帶 10 個兩公升或以下的膠樽至收集機,並需要保留膠樽上的招紙作統計用途。

綠綠賞積分計算: 登記帳戶

另外,我們會不時推出限時推廣,為提交指定種類或數量回收物的市民提供額外積分。 市民可透過環保署網頁、「咪嘥嘢」流動應用程式等途徑獲取有關推廣資訊。 另外,8種回收物所獲的綠綠賞積分亦會定期檢討及更新,並於各回收點展示供市民參閱。 市民於提交回收物時,只需出示綠綠賞積分卡背後或由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所產生的會員號碼二維碼影像,即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累積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由環保署提供的禮品。 我們鼓勵市民使用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及與家庭成員分享會員號碼,加快賺取積分。

綠綠賞積分計算: 環保署推智能積分卡 回收物可換日用品 強調不儲存個人資料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社區回收設施,環保署通過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分別於2020年11月16日及2022年1月6日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及「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憑卡或手機應用程式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市民於「綠在區區」回收點提交回收物時,只需出示「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的二維碼或智能積分卡(或印於積分卡面背後的二維碼影像),即可賺取相應的「綠綠賞」電子積分以兌換禮品。 環保署昨日宣佈,由今日至下月5日推出「全城回收6倍賞」活動,以進一步鼓勵市民將回收的習慣融入日常生活。 市民於活動期間,到「綠在區區」各回收點提交指定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容器、四電一腦、小型電器、慳電膽、光管及充電池等,均可通過「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獲取6倍積分,以換取心儀禮品。 當局會視乎疫情,於11月在各「回收環保站」舉辦大型推廣教育活動。

積分目前可兌換的禮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為主,也有環保日用品,例如竹漿廁紙、毛巾及環保手挽袋等。 政府推行垃圾徵費在即,環保署早前公佈去年人均家居廚餘置量上升了10%。 為了鼓勵市民積極回收,環保協進會獲環保署轄下回收基金資助約1千萬港元,實行智能回收箱推廣計劃,其中,在杏花邨設置15套智能三色箱及廚餘回收箱,是計劃內唯一回收廚餘的地點,市民可用來回收蔬果菜渣、肉屑等。 今日起至11月30日,市民可以在「回收環保站」和已投入服務的「回收便利點」以優惠方式,提交不少於一公斤的回收物,即可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

這樣的解釋貌似空泛,難似理解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幸好的是,這本書內有大量例子證實這個理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介紹 80/20 法則。 2020 年創辦『生活的基本』生活風格媒體,目前在 Instagram 擁有 13.6K 追蹤人數,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把有整理的價值傳遞出去。 對生活品質有所追求,喜歡簡單的事物,嗜好是整理收納、縫紉鉤織、閱讀寫作,與你一起有意識地過生活。 印刷編碼需要與製造產品所用的物料相同,最常見的 1 號塑膠 PET 並不耐熱,加入溫度過熱的液體會導致變形,而且有可能釋放致癌物質,所以並不建議盛載熱水,而且樽口過窄難於徹底清潔亦不適合重複使用。 通常食物保鮮盒的盒身是耐熱的 5 號塑膠,如果外賣盒上註明是 5 號塑膠可以保留,當作食物盒重複使用,而且印有「Microwaveable」的塑膠盒能夠使用微波爐加熱,如果沒有註明,建議該塑膠盒只作常溫儲存用途。

綠綠賞積分計算: 收集

不過,證監會發言人指,由於當局不會監管代幣,只會監管交易,具體可供交易代幣的種類則交由平臺營運者自行決定。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女士表示,一如自2018年以來所秉持的理念,證監會會依照「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就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監管建議多項妥善的投資者保障措施。 鑑於環球虛擬資產市場近期動盪不穩,加上部分主要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相繼倒閉,各地監管機構達致了明確共識,認為需要對虛擬資產領域進行監管,以確保充分保障投資者,並有效管理主要風險。

在綠綠賞回收積分兌換率中,可賺取積分的最低回收物處理量為0.1公斤,如最1份報紙、6個鋁罐、5個膠樽、13個外賣月膠盒、1個破璃樽等。 根據回收物品對應獎賞兌換表,以450分便可換取日常獎賞中的一包梳打餅或一包450克砂糖,所以在6倍積分活動下,市民只要回收5個膠樽便可選擇換取一包梳打餅或一包450克砂糖。 綠綠賞會員亦可於各「綠在區區」,包括「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向職員查閱綠綠賞積分。 碧瑤綠色集團宣佈,集團獲得政府環保署批出一份為期2年的服務合約,為政府提供智能回收機及1個大數據分析平臺。 攜帶以下8種物品到「綠在區區」進行乾淨回收,可以獲取積分換取小禮品。

綠綠賞積分計算: 會員著數

有指「綠在區區」租價不菲,大便妹就認為,在成功達致源頭減廢之前,不論處理回收物,還是一般垃圾,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金錢。 雖然「不爽」設施大量耗費,但相比處理垃圾需要的資本,已算可以接受。 主理人就樂見「綠在區區」填補城內一直空缺的回收設施位置,但認為會專程到便利點回收的,仍只是少量「非常有決心的人」,受眾有限。 另外,他們還在逾百個回收設施匱乏的住宅範圍,以每週定時定點街站形式,設立「回收流動點」,令回收變得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