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趨勢可從境外物業廣告每天在各種媒體(例如報紙、社交媒體和電視)上不斷增加的數量反映出來。 但是,購買房產是一項重大的消費,應有更強大的保障來維護消費者權益。 因此,本會發表「境外置業添保障」的研究報告旨在檢視現行規管制度是否能為消費者提供足夠的保障,若保障不足,則提出建議加強消費者購買境外物業的保障。 消委會(署理)副總幹事何應富先生隨後分享應對電話/網上推銷陷阱的消費貼士、介紹「智齡消委會熱線」及計劃新一年展望。 為智齡人士(主要介乎50至64歲的準退休或已退休人士)提供消費者教育培訓,以增進消費權益的知識及演講技巧。
稍後在各區陸續投入服務的「回收便利點」亦會有類似的「綠早鳥」限期優惠安排,以鼓勵市民及早參與積分計劃。 市民於社區新的回收網絡提交不少於兩公斤的回收物後,即可作簡單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 市民提交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時,只須出示積分卡或印於積分卡背後的二維碼,便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2025 環保署表示,現時各個社區回收設施每月吸引數以10萬人次到訪,回收量亦急增,去年每月平均回量較前年上升超過4倍。 環保署又指,將於今年上半年逐步增加10間「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亦推出其電子積分計劃「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 「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環保署)開發的流動應用程式,其主要功能是協助市民以智能手機參與《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回收5個膠樽換取一包450克砂糖
家中的回收角落主要分為塑膠和廢紙,每個回收箱內再用膠袋或紙袋分類,放置位置的固定在玄關,方便整理後拿出門口,只要放不下便拿去回收,為環保出一分力。 除了塑膠樽之外,在回收流動點的塑膠回收分為三類,膠樽、膠袋、餐具。 為加強飲品膠樽的回收配套,政府今年第二季起,將推展「入樽機先導計劃」第二期,在全港不同地方擺放「入樽機」並將入樽機數量增至120部。
政府亦會在明年1月2至5日期間推行「天然聖誕樹回收計劃」,在11間「綠在區區」及4個垃圾站,回收2米以下的聖誕樹,高於2米者可運往在屯門曾咀營運,專門收集樹林廢物的「Y‧PARK」,大樹幹可變傢俱或小型裝飾品。 路邊的「三色回收桶」由環保署管理,環保署會派承辦商收集三色回收桶的廢紙、鋁罐、膠樽,並進行分揀程序,其後轉交本地回收商循環再造成「再造產品」或製成「再生原材料」,供應予本地市場或作出口轉售。 可是,因為路邊的「三色回收桶」只有非常簡單的標示,未能有效減低市民不當使用回收桶的機會,回收物也較易被污染。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計劃目的
可能未必每個實踐簡單生活的人都會萌生這個想法,假如你也有相似看法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為了從源頭減少浪費,不妨由嘗試「減塑」開始。 由 2019 年 9 月推行的「嘟一嘟‧樂意收」膠樽現金回贈計劃,每個乾淨回收的膠樽可獲回贈港幣 $0.1 ,每人每日可攜帶 10 個兩公升或以下的膠樽至收集機,並需要保留膠樽上的招紙作統計用途。 回收程序:將八達通卡拍向讀寫器開始程序,投入膠樽時注意條碼方向,完成後再拍一拍八達通卡,屏幕將會顯示你的電子收據 QR Code 及八達通餘額。 現在,可以到「綠綠賞積分及回收記錄查詢」網站內自行查詢積分,除了向職員查詢外之,多了一個查閱積分總額的選擇。 順帶一提,獎賞兌換表的獎賞物不定期更新,以網站顯示為準,詳請請瀏覽這個網站。
- 證監會擬在其網站上發布數份名單,向公眾列出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監管狀況,並將繼續與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合作,以加強對香港大眾的投資者教育工作。
- 新一批「回收便利點」提供約200個不同工作崗位的就業機會,多間「回收環保站」亦正增聘約共70位員工,全職或兼職均有。
- 消委會(署理)副總幹事何應富先生隨後分享應對電話/網上推銷陷阱的消費貼士、介紹「智齡消委會熱線」及計劃新一年展望。
- 環保署在全港十八區設立「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以支援公眾實踐減廢回收,讓綠色生活紮根社區。
- 在週末,我不時自行路經各「綠在區區」,觀察街坊對環保署最新社區回收配套的反應。
- 市民於提交回收物時,只需出示綠綠賞積分卡背後或由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所產生的會員號碼二維碼影像,即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累積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由環保署提供的禮品。
署方透露正計劃將智能回收設施的測試,擴展到80至100個地點,並已於去年11月起陸續進行招標的工作。 與此同時,署方的回收獎賞計劃「綠綠賞」亦已發出超過11萬張積分卡,更於本月6日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方便市民可揀選通過智能手機,登記成為電子積分計劃的會員,進一步推動全城參與乾淨回收。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市民在新的回收網絡提交不少於1公斤的回收物(優惠期後提交不少於2公斤的回收物),即可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 市民在社區新回收網絡提交不少於兩公斤回收物後,即可作簡單登記領取積分卡,其後只須在提交回收物時出示積分卡或印於積分卡背後的二維碼,便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 同時,環保署正物色其他合適地點,以進一步將智能回收系統的應用地點增加到80至100個。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初暫停 回收點回收量大跌一半
環保署今日起至11月30日推出為期約兩周的推廣計劃,市民在回收環保站和回收便利點提交不少於一公斤回收物,即可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 此外,在2021年接待最多訪客人次的「回收環保站」及「回收便利點」分別為綠在東區及綠在鰂魚湧,兩個回收點均位於港島東區。 至於去年發出最多「綠綠賞」積分卡的「回收便利點」則是綠在大埔墟,共發出逾6,000張積分卡。 隨著環保署在今年1月推出「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可揀選通過智能手機登記成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畫的會員,將更方便公眾參與乾淨回收。 環境保護署宣佈,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週年,明日至7月5日推出全城回收6倍賞活動,到環保署「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回收的市民可獲六倍「綠綠賞」積分,以進一步鼓勵市民養成回收習慣。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活動合作
「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的禮品主要為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也有環保日用品,例如竹漿廁紙、毛巾及環保手挽袋等。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出席一個活動後表示,無論如何都要撤銷樓市辣招,否則阻住地球轉。 對於最近多幅商業和住宅地皮流標,梁志堅指出,實際環境比想像差,發展商均認為地皮價錢比較低,政府不接受就沒有辦法,發展商各有各做,沒有夾埋,但通關後情況會好轉。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綠在各區回收便利點 資訊專頁及地址
市民在入樽前應清空塑膠容器,保留樽身招紙、條碼及樽蓋和確保樽身沒有變形[註12]。 受原材料價格上升和銷量下降影響,維他奶的盈利減少,早在今年4-5月已經增加了香港和新加坡市場的產品價格,內地市場亦在10月份加價,不排除未來會按合理需要調整價格,但同時亦會推出新產品增加市場。 除了膠袋徵費之外,政府亦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正式推行垃圾徵費計劃,以預繳垃圾袋和為大件廢物買標籤的方式執行,垃圾袋標準收費每公升0.11元,大件廢物每標籤劃一收費11元。 全港的士在今年7月才剛剛加價,全部錶收費增加3元,短程每跳增加2毫,長途每跳增加1毫。 而新界的士在加價後的起錶價是23.5元,不過的士業界早前向政府表示,希望起錶價格可以再加6元,調整至29.5元,一次過或分兩期執行。 對應各個公共交通工具都紛紛加價,市民如果想減輕交通開支的負擔,就要記得領取交通津貼。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環保議題
根據資助學校採購程序指引,若有關的午膳開支的總金額在5000元以上至5萬元,學校可透過電話或傳真向供應商邀請口頭報價,一經校長或副校長批准,學校便可進行訂購。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2025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社會在復常之路上全速前進,本港與內地已經全面通關,與全世界亦全面開放接軌。 李家超在經民聯成立10週年慶典上致辭時表示,香港享有國家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點戰略的無限機遇,現時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有力實現新飛躍,再創高峯,形容是最良好和最黃金的發展時刻。 每逢農曆新年,綠領行動都會舉行利是封回收重用活動,今年已踏入第12屆,於2月18日至3月3日(正月初七至二十)在各區設置指定收集箱回收利是封。 單單係去年的利是封回收數量已超過350萬個,經社福機構的工場篩選處理後,製作出300萬個「新生利是封」,並於今年1月底至2月頭於各區免費派發給市民們重用,相當有意義。 每逢農曆新年,親友之間互相送禮兼派利是,少不免製造了一堆多餘物資,而作為愛惜地球的大家,應該點樣享應環保轉廢為材呢?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環保署:正籌備10間「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 料上半年啓用
除了支援社區回收,亦會透過舉辦多種環保教育及宣傳活動,從多角度把綠色生活文化注入社區。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環境保護署(環保署)轄下的社區回收設施,環保署通過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今日(十一月十六日)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讓市民憑卡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使用設施回收廢物,留意環保署最新推出的「綠綠賞」智能積分卡(即日開始),憑卡可以賺取電子積分換禮品。 以後提交回收物出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或積分卡上的二維碼,可以賺取相應的「綠綠賞」電子積分。 除了「回收便利點」,還有「回收環保站」和「回收流動點」分佈在18區,按此看名單。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收集站回收桃花
他又指本月增設「綠在西貢」與「綠在灣仔」令現時回收網絡「綠在區區」增至11間,未來會加開10間中型的回收便利點,而較小型的回收流動點現時亦超出100個。 政府目標在2023年年中起實施垃圾徵費,除了鼓勵市民源頭減廢,亦推行乾淨回收。 他又指本月增設「綠在西貢」與「綠在灣仔」令現時回收網絡「綠在區區」增至11間,未來會加開10間中型的回收便利點,而較小型的回收流動點現時亦超出百個。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環保署年初七起回收桃花 設55個收集點
不過,因應疫情最新發展,部份回收流動點暫停服務,詳情請瀏覽各營辦團體的社交媒體專頁。 大家只需帶回收物到環保署轄下的社區回收設施(詳細地址見下文),便可以賺取積分。 首次回收時,只要同一時間提交至少2公斤回收物,並進行簡單登記,便可領取「綠綠賞」智能積分卡,用於日後儲分。 其後每次提交回收物時,職員會按照回收物的類別及重量計算積分,大家只需出示積分卡或積分卡的專屬二維碼(QR code),即可賺取及儲起相應積分。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 綠在區區回收懶人包!8 項資源回收、7 種塑膠類別,免費申請「智能積分卡」換領獎賞
原來有三大類金屬不宜回收:曾用於盛載壓縮氣體或化學物品嘅金屬容器、由金屬同其他物料製造但難以分離嘅複合物品,以及受污染嘅金屬容器。 你諗得出嘅小型電器,原來好多都可以回收,當中嘅相機、吸塵機同風扇更會喺我最新嘅AR遊戲中亮相,唔好話我唔俾貼士你。 有一晚,我喺屋企整理緊準備拎去回收嘅廢紙,慳BB突然彈嚟彈去,漸變成藍色,仲食我手上嘅紙張!
以近期回收物的總重量計算,塑膠約佔半,須知乾淨回收雖好,源頭「走塑」減廢更是上策。 「綠在區區」現已包括9間「回收環保站」、22間「回收便利點」及逾100個定時定點「回收流動點」。 為統一形象,便利服務大眾,環保署同事聯同品牌設計師及建築設計師等,一方面創造了簡約清爽的全新「回收便利點」,另一方面創新設計了「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的新標記。 我們鼓勵市民建立廢物源頭分類的習慣,把更多種類的可回收物進行乾淨回收。 兩位來自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沙田多元化金齡服務中心的消委會 「智齡消費教育大使 」Alain和Jackie 早前獲邀出席電視節目《快樂長門人》,節目中Alain分享了怎樣身體力行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可持續消費」。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2025 另外,Jackie以真實個案去探討電話推銷健康檢查計劃的常見消費陷阱,並分享應對這類電話推銷的小貼士。
根據環保署的分析,近年陸續開展塑膠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及廚餘收集先導計劃,回收量按年上升大約 32%。 環保署於2020年第四季起陸續在全港各區設立超過100個「回收流動點」,以每週定時定點街站形式運作。 「回收流動點」主要位處缺乏分類回收設施的單幢式及「三無」住宅樓宇附近,以便利居民參與回收。
消委會主席林定國資深大律師及總幹事黃鳳嫺女士頒發感謝狀及紀念品予合作機構代表,以感謝他們對本計劃的支持。 陳智思議員亦為23位「智齡消費教育大使」及60多位「智齡消費支援網絡成員」頒發證書,以嘉許他們於過去一年的付出和努力。 他們除了接受一系列的消費者教育培訓,更積極參與義務工作,為社區長者主持消費權益講座,發放有用的消費資訊,協助他們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承去年的正面回應,今年計劃會繼續為「智齡消費教育大使」及「智齡消費支援網絡成員」舉辦不同的增值活動,如環保工作坊、樂齡科技博覽導賞團及經驗分享會,有關詳情將稍後公佈。 農曆新年不少市民都會以年桔作裝飾,可惜不少化驗結果顯示即時購買的年桔有機會有農藥,不宜食用,因此過年後便會有大量棄置年桔,既浪費資源亦加重堆填區負擔。 有見及此,環保協進會的鳳園蝴蝶保育區自2010年起便舉辦「年桔轉贈配對網絡」計劃,年桔經配對後轉贈至有需要的本地農戶或非牟利機構種植,為蝴蝶提供食物。
署方指,現有的9個社區環保站會改稱為「回收環保站」;而22個提升規模的社區回收中心會易名為「回收便利點」。 另外,超過100個「回收流動點」會以街站形式,在全港各區每週定時定點運作。 這3組設施加上「社區智能回收車」接收多種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及玻璃樽。 綠綠賞積分卡申請2025 當市民提交不少於一公斤的回收物後,即可作簡單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