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新疆、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以後再追肥3次至4次,若出現花蕾及時疏掉,一般當年即可成為冠形豐滿、枝繁葉茂的植株,秋後選雨天將苗帶土起出,盡量避免損傷毛細根,移到有陽光和水肥充足的地方栽植,成活後應控制水肥,增強其適應力。 【來源】 千屈菜科 紫薇屬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以根、樹皮入藥。
山荷葉也會被我們叫旱八角,叫金魁蓮,但是他為什麼會被叫做山荷葉呢。 下面這篇介紹野花的文章是承接上一篇文章的,主要歸類秋冬季節能看到的各種野花,主要存在我國東部和中部的野花,看看你看過幾種吧! 有空可以和有經驗的花友一起去探索!
紫葳樹: 紫薇播種繁殖
二年後出圃銷售二分之一8-10釐米大苗,最終保留55株培養大徑用材林。 葉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5釐米,寬達8釐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截形,闊楔形或心形,有時基部具有1-2牙齒,葉面深綠色,葉背無毛;葉柄長2-8釐米。 花萼蕾時圓球形,2脣開裂,頂端有;2尖齒。 楸樹原產中國,為紫葳科梓樹屬喬木。 楸樹的歷史久遠,據研究,上溯至地質年代四季冰川前的始新世華北及其它地區就有楸樹分佈,是經歷中國史前地質地貌結構變遷得以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樹種之一。
紫薇作爲優秀的觀花喬木,在園林綠化中,被廣泛用於公園綠化、庭院綠化、道路綠化、街區城市等,在實際應用中可栽植於建築物前、院落內、池畔、河邊、草坪旁及公園中小徑兩旁均很相宜。 紫薇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並且具有易栽、易管理的特點。 在園林中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造景的需求,採用孤植、對植、羣植、叢植和列植等方式進行科學而藝術地造景。 如叢植或羣植于山坡、平地或風景區內;配置於水濱、池畔,觀賞效果極佳;配置於山石、立峯之旁;配置於常綠樹叢之中。 紫葳樹2025 紫薇可培育成灌木和小喬木,用於庭院和公共綠地種植,色彩豐富,花期時間長,豐富夏秋少花季節。
紫葳樹: 幸福樹形態特徵
花期10——11月,球果次年9——10月成熟。 【觀賞價值】紫薇花色鮮艷美麗,花期長,壽命長,樹齡有達200年的,熱帶地區已廣泛栽培為庭園觀賞樹,有時亦作盆景。 1.淨化空氣:紫薇樹具有一定的抗污染的能力,能夠幫助吸收掉空氣中的氟化氫、氯氣、二氧化硫等等一些有毒氣體,因此在很多成熟的街道兩旁、工礦區、庭園之間都會種植這樣的植物,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植物。 喬木,高 8-15公尺,徑20-50公分;樹幹通直,樹皮淡茶褐色,光滑,常有片狀剝落;枝條初為綠色,次則為灰色,後為赤褐色。 這種樹型主幹主枝明顯,側枝均勻的分佈在主幹上,可採用蓄枝截幹法培養。 苗木移栽培育時,在苗木高度1.5米處定幹,待苗木發芽後,生長5-10釐米時,選留3-5個側芽,其餘芽全部抺除。
- 其樹皮厚,抗旱能力強,苗木栽植的成活率高,大樹移栽亦較易成活及成型,綠寶樹,紫葳科,落葉喬木。
- 花期長達百天,而且枝幹多扭曲,是觀花、觀幹、觀根的優良盆景材料。
- 一般在秋季落葉後進行修剪,要將徒長枝、乾枯枝、下垂枝、病蟲枝、纖細枝和內生枝剪掉,幼樹期還應及時將植株主幹下部的側生枝剪去,以使主幹上部能得到充足的養分,形成良好的樹冠。
- ②尋找產卵枝梢、葉片,人工摘除卵梢、卵葉或孵化後尚羣集的幼蟲。
- 插後灌透水,並搭蔭棚遮蔭,一般20天左右即可生根,將薄膜去掉,保留遮陰網,再適時澆水,當年枝條可長到60—80釐米左右,成活率很好。
- 也可將其浸泡2個至3個小時後拌和於濕沙中,薄攤於棚室內的大塑料盆中,保持種、沙濕潤,經常檢查防止出現黴變,待其種粒萌發後再行下地播種。
翌年春在經過凍垡的土壤上面均勻撒施生物有機肥 公斤/畝、磷酸二銨25-30公斤/畝,隨即旋耕至土壤細碎。 春季整地深翻後施肥,隨即耙平,以利保墒。 4.藥用:樹皮、葉子可作瀉藥;種子具有麻醉性;根含單寧,可作收斂劑。
紫葳樹: 幸福樹扦插
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從事楸樹栽培的生產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 因為楸樹多花而不實,所以《齊民要術》中説:“楸既無子,可與大樹四面,掘坑取栽之。 紫葳樹 ”明《農政全書》論述埋根繁殖楸樹的方法:“春月斷其根、莖於土,遂能發條,取以分種。
紫葳樹: 一種怕「癢」的樹「紫薇」,花色鮮艷美麗,壽命長,可作盆景
紫藏科植物在西非象牙海岸等地用於治療各種疾病。 皮的煎劑用於治療兒童斑痢和驚厥, 樹皮製成膏劑用於治 療疼痛性膝關節炎。 根和葉用作退熱藥, 並治療乳腺瘤。 葉、 莖 皮 和 根的提 取 物 具有抗微生物活性, 葉 的 提 取 物還具有抗瘧活性。 研究了具有抗瘧活性的的莖皮 的 甲醇 提 取 物 的 抗 炎、 退熱、 鎮 痛、 抗 驚 厥 活 性 及對 苯 巴 比 妥 睡 眠 時 間 的影 響。
紫葳樹: 觀賞評價
秋末當環境溫度降至10℃時,應及時將其搬入棚室內。 越冬期間,最好能維持不低於8℃的棚室溫度,最低不得低於5℃,以免出現冷害傷葉或落葉。 3-4月,在二年生壯枝或莖幹的節下環狀剝皮,環剝寬度一般為被壓條莖幹直徑的2-3倍。 分佈於中國和不丹;在中國分佈於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富寧、河口、金平、鹽豐)。 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和砂質壤土上生長。 植物是不會有癢的感覺的,紫薇樹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是由紫薇植株的特殊結構引起的。
紫葳樹: 紫薇病蟲防治
2回羽狀複葉,稀為3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7釐米,寬2-3.5釐米。 頂生圓錐花序,直立,長25-35釐米,寬30釐米;苞片線狀披針形,長可達10釐米。 花萼蕾時封閉,錐形,內包有白色乳汁,萼齒5,卵狀披針形。 蒴果細長,下垂;隔膜細圓柱形,微扁。
紫葳樹: 紫薇花期修剪
11月採收黑棕色的種子,第二年春季3至4月播種,出苗率為90%以上。 種子發芽溫度為15℃至25℃,播後覆土5毫米左右,用薄膜覆蓋,保溫保濕。 合理修剪:紫薇耐修剪,發枝力強,新梢生長量大。 因此,花後要將殘花剪去,可延長花期,對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輻射枝以及病枝隨時剪除,以免消耗養分。
紫葳樹: 旅遊 熱門新聞
多年生苗在春季、冬季施肥即可,小苗生長季節施以氮肥、複合肥,以加速苗木生長。 紫葳樹2025 紫薇屬落葉喬木,原產印度向東延伸至中南半島及菲律賓等地。 樹高可達25m以上,樹幹直挺、材質堅硬,樹皮呈片狀剝落。 革質葉對生,長橢圓形,長10~30cm,寬5~15cm,冬季落葉前會變紅。 紫葳樹 總狀或圓錐花序自枝梢伸出,花序長15~30cm,花淺紫至深紫色,花徑5~8cm,花瓣6枚,有不規則波狀緣,雄蕊多數,黃色。
紫葳樹: 農林園藝,「紫薇樹」生長習性以及管理技術的相關介紹!
夏天最熱的時候,三四天澆水一次也就夠了,不要太頻繁。 水澆少了葉子會變蔫兒,但不會黃葉。 經常轉轉盆,底部的葉片也要讓它照到陽光。
紫葳樹: 幸福樹基質
許多花壇種植的木本植物夏季開花較少,如點綴數十株或是數株矮生紫薇組成色塊,或修剪成各種形態的組合花塊,可大大提高其景觀效果。 夏季扦插在沙壤土上做畦,剪取當年生枝條10釐米左右,上面保留3至4片小葉。 開溝,株行距為3×10 釐米,插入土壤一半,澆透水,罩遮陽網保濕,視天氣情況向枝條噴水或向畦內澆水,以防土壤乾燥,枝條缺水。
1%尿素、複合肥液,促進地上、地下部同步生長。 根系十分發厲害後,進入正常肥水管理和全日照(即不必遮蔭)。 具體方法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條萌芽前進行。 嫁接時選擇發育粗壯的實生苗做砧木,取所需花色的枝條做接穗,採取劈接法。 先在砧木頂端靠外圍部分縱劈一刀約5—8釐米深,再取長5—8釐米帶2個芽以上的接穗削成楔形後插入砧木劈口對準形成層。
待其長出完好的根系後,方可將其帶土團移栽上盆,最好2株至3株合栽,可及早成形出售。 因花冠鐘狀,形似鬱金香,故予以英文名「非洲鬱金香樹 」。 應用本種生長迅速,樹形優雅,花朵色澤鮮豔奪目,且花期頗長,常應用於市區綠化及庭園設計。 生態火焰樹有一定的入侵性,目前已入侵夏威夷、斐濟、庫克羣島等地,已被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種」之一。
紫葳樹: 菜豆樹播種
圃地每隔30釐米開溝,溝深15-20釐米,畝用藥量1.5千克,加水300倍稀釋,澆在溝內,然後覆土耙平。 結合秋剪,從枝條基部剪去帶有蟲癭的枝條,集中燒燬。 成蟲出現時噴灑敵百蟲或馬拉松1000倍液,毒殺成蟲和初孵幼蟲。 紫葳樹 噴灑20%撲蝨靈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3500倍液。 於晚秋和早春樹木末萌動時,採用梓樹播種苗作砧木,從楸樹優良母株採健壯當年生枝條的接芽,進行帶木質部芽接法育苗。 梓樹嫁接苗適應性強、生長快,表現了很好的抗逆性,嫁接成活率高達85%至90%。
紫葳樹: 紫薇
扦插株行距為10cm×10cm,扦插前先用小棍在扦插基質上扎眼,扦插深度為插穗的1/3-1/2,插後用噴壺澆透水,使插穗與基質密接,然後覆上塑料小拱棚,壓實。 播種繁殖:10月下旬,採收果實,脫種後除去果殼等雜質,將種子濕藏或幹藏。 翌年春季3-4月,播於苗牀,播前浸種催芽。 每平方米播種5g左右,為播種均勻,可混入一定比例沙子。 紫葳樹 播種後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宜,不要過厚,然後再蓋草,每天噴水,出苗後可3-5天噴1次。
紫葳樹: 幸福樹整形修剪
開花期6~9月,結果期9~12月。 山菜豆屬的常綠喬木,原產中國海南、廣東、雲南。 紫葳樹 樹型通直,樹高可達15m以上,分枝角度狹小;樹皮灰色,嫩枝綠色有皮孔。 對生1至2回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或卵圓形紙質,葉長5~10㎝、寬3~5㎝,葉色濃綠有光澤,葉緣波浪狀。 總狀花序自葉腋伸出,花萼筒狀淺紅色,花冠鐘形黃色,花冠內有毛。
紫葳樹: 幸福樹繁殖技術
紫薇花是安陽市和襄陽市市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因其樹型不高,所以非常適宜作為庭院觀賞樹和街道綠化樹。 紫薇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栽培史,唐朝時就盛植於長安宮廷之中。 西方人從印度發現這種樹,因此法語稱其為「印度丁香」(lilas des Indes)。
此法可在同一砧木上分層嫁接不同顏色的枝條,形成一樹多色。 嫁接2-3個月後解膜,此時穗頭長可達50-80釐米,應及時將枝頭剪短,以免遭風折斷,並可培養粗壯枝,此培育法成活率達98%以上。 紫薇以其萌發能力強,根際萌櫱枝頗多,可以採用萌櫱繁殖。 在春天3月上旬,從樹幹基部分割粗度在0.5釐米以上的萌櫱枝,並帶少量根系栽植在苗牀,澆透水,每天噴水2-3次,一月後進入常規養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