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回應查詢時證實確有其事,指其助理在坊間購買的防竊聽裝置檢查到有反應,但他表示不相信今次WhatsApp洩密風波是針對他。 綜援雙糧- 6月19日,特首梁振英以「重建社會和諧,減少爭拗」為由,主動押後創科局撥款,讓財委會先審議11個民生撥款項目,包括綜援出三糧、公屋免租等,總數約200億元。 6月17日:立法會展開首日政改決議案辯論,支持、反對政改陣營聚集在立會大樓外,撐政改陣營部份人身穿印有數字T恤,雙方人數一度多達數千人。 議會內25名議員中,16名泛民立法會議員全部表態反對政改。
至於在個人交津計劃下符合資格領取額外款項的人士,當局表示是指在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5月14日期間內提交個人交津申請而最終獲批的人士。 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向合資格社會保障受助人發放一個月額外款項(俗稱「雙糧」)。 綜援受助人獲得的是一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不包括其他津貼(如租金津貼)。 其他社會保障受助人,如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則獲發額外一個月的津貼。
綜援雙糧-: 津貼2022申請實用網址
在過往租金超出津貼上限的個案,在7月份「打簿」會看見收到的綜援金額有所提升。 以一人住戶計算,租金上限便由每月1,885元調升至2,475元,例如若受助人的租金為2,475元或更高水平,其7月份綜援金額便會多出590元。 綜援雙糧-2025 雖然社署在事前有公佈將會發放這一筆「雙糧」,部分傳媒亦有報道,但不是每位受助人都留意到,直到「打簿」才知道,但為甚麼他們會對存款有疑惑呢?
社署現繼續邀請合資格安老院的營辦者提交申請成為認可服務機構,並於試驗計劃延續期間進一步推出優化措施,以增加計劃推行的彈性及簡化行政程序。 「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接受符合資格的機構、教育院校及個別視障人士申請,「個人電腦中央基金」則供合資格的殘疾人士申請以協助他們在家中自設業務或在家中接受輔助就業服務。 事實上,由 年度《財政預算案》開始,社會保障受助人已先後收到三次「雙糧」。
綜援雙糧-: 綜援、生果金出雙糧 個人交津可獲一筆過額外補貼 週五起陸續發放
校委會主席梁智鴻表示,決定是基於港大長遠及最大利益,但拒絕透露會上討論內容。 但有份出席會議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打破保密協議,點名披露李國章、紀文鳳、盧寵茂等多名校委,分別以學歷及操守等原因抨擊陳文敏,認為他不適合出任副校長。 9月28日,民陣在金鐘添美道舉行雨傘運動一週年紀念活動,有約1,000人參與,並於傍晚5時58分、即警方施放第一枚催淚彈的時間撐起黃傘,默站15分鐘。 人民力量成員譚得志(快必)宣佈若有足夠市民,將衝出夏慤道佔領87分鐘,以示毋忘警方用87枚催淚彈暴力驅散和平示威者。 在大會默站時,快必率眾高舉黃傘,步向添美道與夏慤道交界,警方迅速開放添美道南行線,並要求示威者停止逼近夏慤道路口。
- 如僱員在一個酬金期(註)內按照 連續性合約 受僱不少於3個月,被僱主解僱(但並非因犯嚴重過失而被即時解僱),可按比例獲得部分年終酬金。
- 舊卡原有的餘額及大部分服務及優惠,例如自動增值服務、出入屋苑或學校系統等可以轉移至新卡。
- 積金局歡迎決定,深信黃友嘉能落實多項改革措施,進一步完善強積金制度。
- 報告揭露,作為直接監察港鐵的路政署犯下四大過錯,政府花費近8400萬元委聘的獨立顧問嘉科公司早於2011年底已多次向路政署提出警示,表明高鐵可能不會如期竣工,但路政署一直無行動跟進,反而過分相信港鐵版本。
- 5月7日: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公投以大比數通過退聯議案,成為第四間退出學聯的大專院校。
- 有年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成員的受助家庭,如連續領取援助金達12個月或以上,可按家庭中這類合資格成員的人數,獲發每年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作為更換家居用品和耐用品之用。
如僱員在一個酬金期(註)內按照 連續性合約 綜援雙糧-2025 受僱不少於3個月,被僱主解僱(但並非因犯嚴重過失而被即時解僱),可按比例獲得部分年終酬金。 如有明確協定有試用期,在計算僱員是否合乎資格享有部份年終酬金時,並不包括首3個月的試用期。 但倘若減去試用期,僱員仍符合在酬金期內受僱不少於3個月的規定,僱主在計算按比例年終酬金的金額時,則必須將整段受僱期(包括試用期)計算在內。 網民直指「新香港人」不用工作就有錢分,對勤力工作的打工仔非常不公,當然也有人指不反對派糖給「老弱病殘」及「真係有須要嘅人」。
綜援雙糧-: 調查指近5成失業家庭租金超綜援上限 組織批津貼水平與市場脫節
警方並搜獲可製作高爆炸性物品三過氧化三丙酮(TATP)的原材料、多支氣槍,以及標示金鐘、灣仔及「炸藥庫」的地圖。 組織曾在網上聲言,若政改通過,「香港人要有心理準備當天會有傷亡」。 多個激進民主派團體均稱不知道「全國獨立黨」來頭,部分表明不贊成在抗爭中使用炸藥。 民間人權陣線聯同多個民間團體和泛民政黨舉行「全民拒絕假普選」遊行,但參與人數遠遜早前預算的5萬人。
綜援雙糧-: 津貼2022|綜援標準津貼金額(長者和非健全受助人)
當中逾1,800人違規攜帶大件及超重行李乘車,涉嫌違反《公共巴士服務規例》,批評城巴職員未有阻止違例水貨客上車,有市民歸咎於附近商場贈送乘車券給旅客。 城巴回應指為疏導乘客已加密巴士班次至兩、三分鐘一班,又指車長雖有權拒絕攜帶過大行李的乘客上車,但同時會據實際情況來酌情處理,去年使用乘車券乘搭巴士的乘客亦不多,未有打算向商場停售乘車券。 信和旗下的屯門市廣場表示,會繼續向訪港旅客提供換領過境車票優惠。
綜援雙糧-: 東方日報A1:抗疫無方 政府派糖
新申請人或過往曾領取職津或交津,但尚未在適用期內提交申請的住戶或人士,須在通過《條例草案》當天或之前提交申請,才符合資格領取額外款項。 教育局在12月25日回應事件指,吳克儉本週數次被陌生人及車輛跟蹤。 因不清楚對方的身份及意圖,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脅,所以報案。 綜援雙糧-2025 記協和壹工會強烈譴責事件,有律師表示,追訪高官不應被指遊蕩。
綜援雙糧-: 津貼2022|申請公共福利金津貼方法
有關的一次性額外款項(包括上述的差額款項)將以現行發放綜援或公共福利金的方式(即一般以自動轉帳方式存入指定的銀行戶口)支付,領款人無須另行提出申請。 故事是這樣的:生果金在今年2月1日應該依通脹調整,由1,385元加至1,435元。 到6月12日時,發出的「雙糧」便是已獲財委會通過的新金額1,435元。 綜援雙糧-2025 綜援雙糧-2025 社會福利署公佈,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標準項目金額、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包括「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長者生活津貼,包括「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下的長生津,以及傷殘津貼金額將按年調高2.6%。 陳解釋,考慮到市民要購買防疫用品,故分兩期發放,政府會透過去年推出的消費券計劃所收集的登記資料,在4月份先向超過630萬名已成功登記的市民發放5,000元消費券,餘額會跟新符合資格人士的消費券一起,料在暑假發放。 至於寬減稅務方面,當局公佈,2020/21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萬港元。
綜援雙糧-: 財政預算案2022派糖|綜援等再有半糧 開支15年累計已達呢個數
98歲的美國前總統卡特決定接受寧養服務,在家中與家人渡過餘下時間,不再接受治療。 卡特中心發表聲明,指卡特得到家人及醫療團隊全力支持,卡特家族呼籲大家在這個時刻尊重私隱,並感謝外界關心。 隸屬民主黨的卡特,在1977年至1981年擔任總統,任內命對經濟困境和伊朗人質危機等問題,但促成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協議,最終在1980年的大選不敵共和黨的列根。 卡特卸任後,一直活躍於人道主義事務,2002年獲授予諾貝爾和平獎,表揚他為和平解決國際衝突、推動民主和人權,以及促進經濟及社會發展的貢獻。 社會福利署(社署)較早前邀請合資格的非政府機構提交建議書,營辦位於屯門欣寶路10號菁田邨菁信樓1樓新增設的「特殊幼兒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並成立評審委員會(委員會)就所收到的建議書作出評審。
綜援雙糧-: 生果金、綜援等人士週五獲發「雙糧」 款項自動存入不須另申請
換言之,32間原定要「落車」的英中可以繼續以全英文教學。 7月3日:人民力量議員陳志全在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提出,在下星期三大會,向曾鈺成提出不信任動議,要求他辭職,但被內委會否決。 6月30日:港鐵向政府提交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最新報告,證實未能在2017年底通車,預計延遲到2018年第三季度,並將預算修訂至853億元,較原先預算超支約200億。
綜援雙糧-: 津貼2022|生果金、長生津等公共福利金調整後金額
何俊仁解釋不在政改表決前辭職,是不想令人對「袋住先」有遐想。 1月9日:立法會財委會通過石鼓洲焚化爐撥款申請,象徵着三堆一爐的撥款已全部獲通過。 財委會最終以40票贊成、17票反對,通過石鼓洲焚化爐撥款申請,涉及一百九十二億三百多萬元。 住宅及非住宅物業仍可享全年差餉寬減,首兩季維持去年水平,其中住宅每季上限1500元,之後兩季寬減較少,每季上限1000元,消息解釋預料疫情過後經濟會復甦,故之後兩季上限會減少,措施令政府少收150億元。 陳茂波還提到,本港今年首季經濟,經修訂增長為0.6%,確認了自去年起持續放緩的趨勢。 至於有評論擔心經濟動力會否進一步轉弱,他則認為這須視乎外圍複雜多變的發展。
綜援雙糧-: 網民:上年派嘅錢都仲未有
39人死亡、近百人受傷的2012年南丫島撞船事故中,8名家屬召開記者會,表示本月30日將會和律政司會面,要求對方交代刑事調查進度。 有家屬批水密門不及格是導致海難的主因,但被告的罪名與水密門設計沒直接關係,質疑批圖的工程師、發牌的職員毋須負責,將會入稟要求政府公開內部調查報告,亦已指示律師進行民事索償。 市建局董事會通過「簡約版」活化中環街市方案,動用約6億元。 綜援雙糧- 新方案建議,不會在街市天台加建「漂浮綠洲」,但會於街市中庭建設公共空間。
綜援雙糧-: 綜援、生果金今起陸續獲發額外半月糧 政府下月放寬職津門檻
周估計,上述措施或與當局聲稱財政緊絀有關,他亦不認同,認為政府儲備很多,今次預算案是沿用舊思維,認為市民「不是窮途末路,都不會幫你」,直言預算案提出的措施無助改善和應對目前香港的情況。 預算案宣佈推出援助失業人士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貸款額上限為在職期間平均每月收入的6倍,以8萬港元為上限。 周認為,貸款計劃的意義及效果與坊間一直提出的失業援助金完全不一樣,他認為當局的措施會令人覺得政府對有需要的市民置之不理,並謂「要借錢,也不一定找你(政府)」。 社會福利署(社署)於2017年3月推出「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試驗計劃),採用「錢跟人走」的原則,為有需要院舍住宿照顧服務並正在中央輪候冊內輪候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提供一個額外選擇。
綜援雙糧-: 【財政預算案2019】 網民熱話 綜援出雙糧 「腳踏公屋 月領老綜 人生大贏家」
但園方在10月7日宣佈盈盈流產,胎兒已沒有心跳,結構不成型,甚至出現「被吸收」的情況,原因未明。 政府統計處推算本港人口增長,估算在2043年達頂峯822萬人,人口之後會回落,而未來50年會出現急劇人口老化,長者人口首20年增加一倍,50年後更佔人口36%,相反勞動人口在50年內會大跌50萬人。 9月22日:樂視宣佈獲得2016至19年英超香港播映權,now TV指已與樂視達成共識,觀眾未來三季可繼續在nowTV收看英超賽事。 但樂視亞太區執行總裁莫翠天表示未有與第三方達成實質及可公佈的方案。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宣佈發放額外半個月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 政府今日(24日)表示,受助人可於今日起陸續獲發有關款項。 另外,政府將於下月開始,限時一年放寬職津計劃及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申請資格。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5月14日(即立法會通過《2020年撥款條例草案》當日)合資格領取上述社會保障金額的人士,將符合資格領取一次過額外款項。
綜援雙糧-: 加推萬元消費券 抗疫無方 政府派糖
事情是這樣的: 年度《財政預算案》於5月14日在立法會獲得通過,而社署承諾最快在通過預算案後的一個月後開始將「雙糧」發放給社會保障受助人。 若有關社會保障金額調整在6月14日前仍未獲得通過,社署在發放「雙糧」時便只能發放舊的金額,待財委會通過上述按年調整後,纔可再將「雙糧」的差額補發給受助人。 如此一來,社署不但要為超過130萬名受助人多做一輪工作,受助人也會莫名其妙收到另一份「不明來歷」的存款。
行政長官委任黃友嘉接替胡紅玉擔任積金局主席,17日起生效,為期兩年。 積金局歡迎決定,深信黃友嘉能落實多項改革措施,進一步完善強積金制度。 香港零售業在1月的表現是2003年SARS爆發以來最差,受到新春假期等因素影響,貨值按年錄得14.6%的跌幅,遠差於市場預期跌6.1%。 印傭Erwiana被虐待案,19項罪名成立的僱主羅允彤被判監六年,罰款一萬五千元。 法官判刑時批評被告行為卑鄙,又提到外傭與僱主分開居住可避免案件。 Eriwana對於前僱主判監表示高興,認為公義得到彰顯,但同時認為刑期太短。
綜援雙糧-: 預算案提出綜援出雙糧 為低收入公屋戶代繳一個月租金
今年七月開始實施的其中一項綜援改善項目是租金津貼最高金額調高。 在過往租金超出津貼上限的個案,在七月份「打簿」會看見收到的綜援金額有所提升。 以一人住戶計算,租金上限便由每月1,885元調升至2,475元,例如若受助人的租金為2,475元或更高水平,其七月份綜援金額便會多出590元。 綜援雙糧- 雖然社署在事前有公佈將會發放這一筆「雙糧」,部分傳媒亦有報導,但不是每位受助人都留意到,直到「打簿」才知道。 綜援雙糧- 舉例來說,一位領取生果金的長者在六月初收到六月份的津貼是1,385元,但在6月12日卻收到一筆「不明來歷」的1,435元的存款,覺得奇怪。 陳茂波指,這次經濟下行週期較長,部分人士面對財政困難,不少人建議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政府亦已多次闡述不接納建議的政策考量,改以在綜援計劃下設立有時限的特別計劃,援助失業人士。
社會福利署指,如財政預算案在5月中通過,可在6月初發放額外款額。 至於職津及個人交津計劃,符合資格領取額外款項的住戶或人士,額外款項相當於有關住戶/人士在去年6月1日至12月6日內最近一次提交(而最終獲批)的申請中,獲批月份的平均津貼金額,金額因個案而異。 預計57000個職津住戶及32000名領取個人交津的人士受惠。 消息人士補充,在發放第一輪消費券與次輪期間,政府或再加入新營辦商,會就商戶覆蓋面,用家覆蓋面及籌備時間等甄選程序,期望引入良性競爭,望為市民提供更多優惠,屆時若市民不打算更改,則毋須刻意再次申請。 今次計劃涉4億元的行政費用,與去年首次推行消費券時的6.1億元行政費用僅少約二億元,消息人士解釋,費用包括用作新登記所需的電腦系統更新、處理新營辦商等。 綜援雙糧- 消費券去年的相關要求是在港居住兩年內有至少一天在香港,港府現仍考慮相關年期,但指疫情下不少港人無法回港,而去年合資格人士亦毋須再登記,故不擔心有漏洞。